法律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
学生是一个特殊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
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
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
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
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
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
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
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
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
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
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
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
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
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
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
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
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
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
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
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
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
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
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
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负责人赔偿,6.7%的同
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
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
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
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
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
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
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
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
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
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
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
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
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
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
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
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
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
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
高水平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
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平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
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
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
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
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
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
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9、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11、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1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16、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
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17、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
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18、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
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19、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20、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
成犯罪?40%
21、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
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
这种行为属于。60%
2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
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
目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改革
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
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习相关的
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
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
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
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
要。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
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
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
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
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
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
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
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问题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县的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众多,如京珠高速、
安南高速、安林高速、安楚公路拓宽、安林公路两侧综合治理、
马氏庄园景区规划建设等,均涉及到集体土地的征用和集体土地
上房屋的拆迁,据不完全统计,共涉及到17个乡镇,124个村
庄,6133户家庭,近2万人,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暴露的
问题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民间纠纷、体复议、集团诉讼和
体上访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我县经济
发展不容忽视的障碍。由于因集体土地征用而产生的拆迁问题涉
及多方主体,交织着多种法律关系,背后又掺杂着多种利益冲突,
所以,政府在处理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事项中,特别是
政府法制机构在受理此类行政复议案件中,在依法保护房屋被拆
迁人、土地被征用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稳定并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契合统一
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对于城市房屋拆迁有《城市
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对征用拆迁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
这种事关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的重大事项上,国家层面上的法律缺
失,使得许多地方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激化了社会矛
盾,形成了影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一、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适用依据不完善、不健全、不确定,形成集体土地
上房屋拆迁补偿行为不规范。
现实中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适用法律依据不一,大致
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依据《土地管理法》进行,将房屋视为征用
集体土地上的附着物对待,按照征地程序进行,但土地法对土地
上的附着物拆迁程序和补偿标准均无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差。二
是参照《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进行,理由是集体土地已经被征用,
土地性质已改变为国有土地。这样出现的问题就多种多样,比如:
被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尚未转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未补偿,
用地单位却已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被征用农村集体土
地上的房屋拆迁因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用地单位申请《房屋拆
迁许可证》,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房屋拆迁,房屋
所有者却以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的房屋拆迁不是城市国有土地
上房屋拆迁,不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由抵制拆迁。
以上问题突出反映了被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交付和房屋拆迁适用
法律问题。在现实中许多地方均将被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
迁当成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都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规定的程序来调整拆迁项目,一旦遇到交地与房屋拆迁混合时,
出现的许多问题束手无策。于是,有的地方政府派出了防暴警察,
强行将土地铲平,将房屋拆除,其效果显然无法取信于民。
2、法定补偿标准的缺失造成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
随意性极大。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二、第三款对耕地征
用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进行了规定并有具体的计算标准,但对
因土地征用而引起的农民在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拆迁却没有补
偿标准。现实中,一般是由政府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及《细则》进行补偿,由于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和农村集体土
地上的房屋在土地所有权性质、所有权主体、土地管理方式以及
拆迁安置对象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并不具有直接的参照性,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制定的补
偿标准随意性很大,拆迁程序和补偿标准十分混乱。如我县先后
制定了《大白线公路建设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安林公路两侧综
合治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安楚公路拓宽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马氏庄园规划建设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这种随意性不但造成
了补偿标准不统一,也造成了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因此也就不
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纠纷,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声誉,
也直接影响了拆迁的进程和效率。
3、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主体不规范,拆迁中农民的陈述
权、申辩权、知情权受到影响。
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当由拆迁
人和被拆迁人协商一致达成。但是由于我国《土地管理法》将集
体土地上的房屋纳入到了土地征用补偿之中,房屋所有权主体作
为被拆迁人不直接参与协商,对被拆迁人的房屋进行价格评估亦
不通知被拆迁人到场,而是由拆迁人单方指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
估,有关拆迁补偿和安置通常是由用地单位一方说了算,加之一
些地方政府为了"优化"当地投资环境,加大了行政权力的介人,
被拆迁人无论是否同意都得拆,剥夺了农民作为被拆迁人在整个
拆迁过程中表达自己意愿、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严重侵害了被
拆迁人的权益,更不能体现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作为法律意义上的
平等主体关系。
4、对拆迁中农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不够。
农民通过宅基地依法取得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在宅
基地上所建的房屋属农民私有财产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征用农村
集体土地的现实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对农村集体土地征
用补偿法律关系进行明确的界定,地方政府与村组签订《土地征
用协议书》,协议中却将属于农民私
有财产的房屋一同处分。这种协议将私产与公产混为一
谈,其违法性显而易见。从法理而论,房屋作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农民是房屋所有权的主体,只能由农民自己进行处分,所以关于
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补偿应从土地征用补偿中分离出来。
5、房屋所有权人和第三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和城市房屋拆迁一样,涉及很多
法律关系。如拆迁居住房屋涉及的搬迁补助费、过渡期内的临时
安置费;拆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
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的企业所有的非居住房屋,涉及的补
偿费问题及因拆迁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及预期收益的补偿问题;
对利用宅基地内自建房屋从事生产经营并持工商营业执照房屋
的拆迁安置问题;拆迁正在租赁的农房时涉及的租赁法律关系等
等。其中既涉及房屋所有权人的权益,同时又涉及房屋所有人以
外第三人的权益。由于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上述问
题进行规范,相当一部分地区对上述问题比较忽视,在实际拆迁
时,只将房屋作为集体土地上的附着物进行补偿,并不细化区分
农村房屋的用途、性质及相关的权利,严重损害了房屋所有人和
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的一些思考与建
议
1、加快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立法进程,建立健全房
屋拆迁的法律法规。
由于至今没有一部独立且具可操作性的关于集体土地
上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国家级"大法",导致实践中无法可依,或
回避了涉及被拆迁人权益的关键问题,或违法后将矛盾
上交,其结果是引发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甚至在有的地方出现
了恶性事件。目前,集体土地上农民房屋拆迁主要是土地征用和
城镇改造中涉及的房屋拆迁,其中更多的是征用土地时引起的房
屋拆迁。目前就我省而言,所见的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的适用范
围均是关于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之规定,而对集体土
地上房屋的拆迁补偿尚无规定,现实中一直是参照城市房屋拆迁
补偿办理。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在所有权主体、性质及管理方
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房屋建造成本也不同,安置的方式还不
同,再加上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差别,所以说参照城市房屋拆迁
补偿是不妥当的,也不是合理的,致使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在
现实申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为加快城乡各项建设的
发展,规范征用土地补偿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尽快制定
一部关于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法十分必要。
2、明确公权干预之法律限制,保护集体土地上私有房
屋财产权。
在法治社会,公权限制干预私权是必要的,但必须依法
进行。在当前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中,由于法律缺位,导致政
府行为缺乏法律制约,行政权力在千预私权中过大且缺乏有效的
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集规则制定者、参与者与处罚机关等多种身
份于一身,农民作为被拆迁人时应有的民事权利被限制,甚至被
剥夺,所以,必须从立法上对拆迁行为加以限制。对涉及房屋拆
迁的行政管理行为作出明确界定,以防止公权干预过大损害私
权。政府在这种法律关系中的职责就是作好土地利用的发展规
划、作好土地利用的管理者并处于中立地位,而不能成为民事主
体介入其间。
3、完善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的补偿原则、标准和
程序。
在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立法中,首先应当明确规定征地
补偿和房屋拆迁补偿的基本原则。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应严格区分
为基于公共利益的土地征用和出于商业开发目的的土地征用,那
么因此而引起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补偿标准、原则和程序也
就不同。第二,细化补偿项目,制定统一的拆迁补偿计算标准。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对土地的征用补偿规定比较明确,
相应的有具体的计算标准。同理,对房屋等私产的征用补偿也应
细化补偿项目并确定补偿计算标准。在此基础上,由各地按照规
定的计算方法确定具体的补偿金额。通过制定法定的拆迁补偿计
算标准,既能防止征用方克扣、压低征用补偿费用,损害农民利
益;也能防止被拆迁方漫天要价、谎报和扩大面积,非法获利,
加重国家用地负担的事件发生。第三,规定严格的法律程序。政
府对农民房屋拆迁必须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完成,如可以参照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财产评估程序、补偿标准公示
程序、听证程序、程序等。第四,赋予农民作为被拆迁
人时的救济主体资格,使农民能够通过复议或诉讼获得救济。第
五,明确因拆迁行为损害第三人利益时,第三人获得救济的程序。
4、明确拆迁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制定切实
可行的拆迁安置办法。
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涉及到行政机关、用地单位、
被征地集体(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被拆迁人等,其中行政机关又
包括各级政府及其土地、建设、拆迁、规划及相关部门,如交通、
水利、文化、教育等。那么各主体在拆迁活动中扮演的角需要
确定、行为需要规范,特别是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需要明
确。对于被拆迁人的安置更为重要,不解决农民的安置问题,老
百姓就无家可归。由于农村居民的安置首要问题是解决宅基地,
而宅基地的审批涉及到很多问题,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
设规划、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等,需要使用耕地的,再加上与
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所以基层组织解决这些问题相当困难,而
不解决又不行,现行中只有靠不规范甚至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来进
行,这就急需上级机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下级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依法办事。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模板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
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
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
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
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
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
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
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10.6%。说明学
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
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
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
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
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
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
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
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
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
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
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
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
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
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
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
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
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负责人赔偿,6.7%的同
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
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
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
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
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
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
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
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
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
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
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
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
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
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
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
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
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
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
水平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
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平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
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
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
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
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
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
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9、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11、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1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16、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
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17、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
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18、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
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19、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20、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
成犯罪?40%
21、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
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
这种行为属于。60%
2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
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
目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改革
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
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习相关的
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
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
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
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
要。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
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
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
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来源于其强制性,更
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
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
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
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③主体意识。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主体经
济,只有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成为真
正主体是,才会有竞争,有效益,有资源优化的配置。也才会有
市场经济本身。因此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独
立的主体地位,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④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守法观念,自觉守法,用法,
护法。
⑤法律保护意识。既要学会将自己的权利法律化。比如
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保护等,又要认识法律不仅是惩处犯罪的
工具,更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权益
受到侵犯时,要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本二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
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
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
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
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
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
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
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
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
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
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吗?()
a、有18%b、没有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
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
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
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
b、缺乏法律知识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b、偶尔74%c、从不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
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
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
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
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
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
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
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
d、不重要0%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
共建和谐”的宗旨,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
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
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
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
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
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
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
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
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
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吗?()
a、有18%b、没有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
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
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
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
b、缺乏法律知识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b、偶尔74%c、从不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
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
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
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
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
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
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
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
d、不重要0%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
会怎么样做?()
a、拒绝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10%
c、完全接受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
同
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
怎么做?()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
单位签定合同吗?()
a、有72%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
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
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
科目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
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
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
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
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
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2)
缺乏远见性。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
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
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3)缺乏实践性。在
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
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
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
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
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
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
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
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
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
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
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
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
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
提高法律意识。
本文发布于:2022-08-11 02:2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8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