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更新时间:2025-01-12 16:03:48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0日发
(作者:贴现率是什么意思)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2014-01-05太极一圆来源阅4531转56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分享:

一、陈式太极拳源始

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

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众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这就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

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

璋的北伐部队。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

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

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逃回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朱元

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有良民,

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

次实行残酷的血腥**,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明洪武五年

(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

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了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

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后来人们便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

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清

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

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

具上还常有”古常阳”的字样。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村中陈姓居多,居民现

达2600余人。二、陈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

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

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

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

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陈王

廷(约1600-1680)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

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

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

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

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

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棍、剑、锏、双人粘等器械套路。在刺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

套路中还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至于太极双人

推手的开拓性创造,则早已成为了闪耀中华武术史的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因为这种方法

既不会伤人,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武功。从现存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我

们约略可以了解到陈王庭当时的一些情形:“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氛,

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

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

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

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

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

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依照村语传言,陈王庭创太极拳,还与一个叫

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

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了得,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后,蒋发落

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

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另外

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

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这位民族英雄的一部著作与太极拳的产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而这部书就是《纪效新书》。据史**载,戚继光为抗倭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

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就直接

从戚继光这部书里《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

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

势、当头炮等。根据这一点,有专家就推证太极拳的产生不会早于《纪效新书》的成书年代。

太极拳自陈王廷创立之后,就在陈家沟陈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绵延数百年而不绝。随着陈氏

家族的人丁兴旺,家族中也涌现出了申如、恂如、敬伯、继夏、秉奇、秉壬、秉旺、公兆等

很多位高手,用现在已知最早记载太极拳历史文献《太极拳小序》中李亦畲的话来说就是:

‘神而明者,代不数人’。在此之后数百年间,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太极拳已经成为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并衍生发展出了杨、吴、武、孙、和五大流派。

以下简列数位陈式太极拳宗师。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

《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

家累代家传之秘———陈式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至此太极拳史上开始

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当今太极拳能有如此大范围的传播与陈长兴当年破除家传绝艺

不传外姓的习俗有着直接关系,其功永不可没。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

(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功炉火纯青。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

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

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等,陈长兴子陈耕耘亦曾师之。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

(1795-1868),居于温县陈家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祖传太极拳(小架)套路基础上又

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

当地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街架。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

幼承父命,文武兼习。他晚年时深感陈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

广泛传播。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式太极拳图画讲义》

四卷、《陈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其著以易理说拳理,

参以阴阳、经络学说,确立缠丝劲为核心,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陈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为陈

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树立起了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的作品还有《陈氏家乘》、《三三六

拳谱》等。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式太极拳的代

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陈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北京授拳期间(1929-1957),陈发

科以其高尚的武德、非凡的功力以及实战技击的精妙而著称于世,所以深受到世人的广泛敬

仰,在武林中威信颇高。陈发科教授徒弟很多,有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

强、李经梧、肖庆林以及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等。陈氏第十八世陈照丕

(1893-1972),字绩甫。1928年秋,应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

北平授拳。有同乡李敬庄(字庆林)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刊发文章宣扬其拳艺。

并设立擂台7天,未有匹者,获全胜。后应南京市市长之邀在南京授拳,拳踪广布。著有《陈

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式太极拳图解》、《陈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

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功夫超,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

金刚”。照丕先生恩泽后人、诲人不倦、武德高尚,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

宗师。陈家沟现在传习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

(炮捶);小架一、二路以及五种推手法、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

白猿棍、春秋大刀、四杆、八杆、十三杆等。


本文发布于:2022-08-10 15:2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8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图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