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四条理解与适用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平等制度的规定。
【条文理解】
一、概念辨析
本条所说“民事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民事主
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民事
活动是基于民事主体的自由意志、为实现自己或他人的利益而自愿发生
的,因此,在性质上区别于基于司法机关意志而产生的裁判活动、基于行
政机关意志而产生的行政活动。民事活动大量发生在经济交往、生活消费、
婚姻家庭、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民事活动时,基于平等地位,
民事主体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守法、绿、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
本条所说“法律地位”,是指民事主体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资格,
反映民事主体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实际状态。《宪法》第
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
在我国,任何公民的法律地位都建立在法定平等基础之上,不允许有任何
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的公民,也不允许任何人
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在民事领域尤其如此。在民事活动中,不论性别、
民族、宗教信仰、职务、职位、教育程度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不论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注册资金、经营方式范围,所有法人、非
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二、平等的含义
平等(Equality),字面意义为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
或状况上与他人或他物相同或相等。引申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社会生
活中处于同等地位,机会相同,权利同等。其反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
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
平等与自由、博爱构成法国大革命的三个神圣词汇。平等是西方启
蒙思想家探究、追求的社会理想状态。法国思想家卢梭1755年撰写的《论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系统地阐述了其社会发展观和平等观。
卢梭认为,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不平等。随着国家的产生,确立了财
产私有制度,使人类的不平等日益加深。卢梭指出,社会不平等的基础是
私有制,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
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
不平等;第二阶段是通过契约建立权力的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
产生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第三阶段是政府权力的腐化,变成
专制独裁政治,出现主人和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卢梭主张用暴力推翻专制
权力,重新订立契约,恢复平等,从而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19世纪法国哲学家皮埃尔·勒鲁说,平等是一种原则、一种信条,是一种
神圣的法律,是公认的司法准则。[2]平等是一切人都可以享受的权利
和正义。[3]
在现代社会,平等是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指社会成员平等享有社
会权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利,平等履行社会义务,
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
律平等原则,主要指适用法律平等,是法治社会比较理想的生存状态,
也是区别人治与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法治社会贯穿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人
人平等,适用法律平等。
三、《民法典》中的平等制度
《民法典》中的平等,是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及其权益受平
等保护。其具体含义如下:
1.民事主体人格平等。所谓人格平等,是指不因民事主体性别、年
龄、种族、文化程度、职业、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区别对待。人格平等,表
明每个人都是权利和义务的归属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平等地承担法律
责任。民法确立的个人责任原则,就是建立在个人人格独立和平等的基础
上。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
国家和国家机关作为民事主体,与其他民事主体也处于平等地位。平等应
当是人格平等、机会平等和权利平等的统一。
2.民事主体权利能力平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强调法律资格平等,
体现为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无论所有制性质、经济实力强弱,在法律地
位上一律平等,权利义务对等,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对方。
《民法典》总则编中的第14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权利能力平等就意味着机会平等。在民事领域要求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
每个人都有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潜在能力,必须依法制止任何主体
对各种机会的垄断和特权。《民法典》将《民法通则》中民事权利能力的
主体范围由“公民”修改为“自然人”,全面体现了人的平等。第13条
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
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
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将民事权利能力扩展至胎儿。对于法
人,《民法典》规定,法人自成立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无论是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还是特别法人,其民事主体资格完全平等。
3.民事主体受平等保护。无论民事主体之间存在何种差异,当其权
利受到侵害时,法律一律给予同等保护。民事主体受平等保护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1)民事责任的统一,即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权利人享有平
等的保护方法和责任救济方式。(2)民事主体救济程序平等。当事人的
诉讼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实体权利的享有者与实体义务的承担者诉讼地位
平等,人民法院应当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保护和平等对待。
四、平等的具体体现
平等的学理表达范式一般为: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
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民事主体的地位不因其性别、
年龄、种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区别。[4]平等体现在民法
的各个方面。在物权法上,平等表现为一切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发展权
利平等;在合同法上,平等表现为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
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合同法上的平等也构成了双方自愿协商的前提
和基础;在婚姻法上,平等表现为男女平等,并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
法权益加以特别保护,从而保证主体之间的实质平等;在继承法上,平等
表现为继承权男女平等。
五、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的法律意义
从《民法典》的立法本意分析,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是民事活动
的基本制度,高于《民法典》规定的其他基本原则。可以说,没有民事主
体法律地位平等,就没有民法。平等的民法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落实《宪法》“人人平等”原则。纵观世界各国宪法,基本都确
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至高无上的公理性原则。“人人平等”表
明了国家保障国民平等地享有一切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宪法规
定的平等是现代法律制度的总原则,是任何法律均要遵循的原则,而民法
中的平等是民事立法和司法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宪法规定的平等重点在
于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地适用法律,而民法中的平等除体现平等适用法律
外,还关注法律人格的平等。民法在民事主体的经济生活秩序中引入宪法
中的平等原则,落实关于人人平等的宪法要求。
2.构造民法的制度基础。民法的调整对象为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
系和财产关系,而平等集中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在民法的制度结构上,人是抽象的,为了使其表述
更加具体,民事主体以权利能力这一属性为识别要素。“对于权利能力,
其不同于法律行为或行为自由,不取决于一个特殊的个体性。即使在一般
的民法典中也不存在通过性别、年龄、肤、宗教信仰不同而造成的歧
视。”[5]因此,权利能力作为法律制度,使得其与民事主体的需求相
适应。民法的平等将所有的民事主体抽象为地位、人格平等的人,并以追
求实现权利平等保护为目标,为法律上构造相互协调的民事主体、.民事
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制度奠定基础。
3.成为民法规范解释论的基础。平等作为一项公理性制度,不具有
裁判的功能,但平等因其在民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可以成为民法规范解
释和适用的基础或依据。在涉及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法律地位、民事权
利保护等事项时,平等制度会发挥规范评价的积极作用,成为法律解释的
重要依据。
4.平等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平等否定传统社会的依附
关系,是以人为本的民法核心价值展现,也是追求人格平等、人格自由、
人格尊严的必然结果。民法关注当事人地位平等,并非指实质和结果平等,
仅是指形式和程序平等。关注平等不是为了追求绝对的公正,而是相对公
正。关注平等体现自由,也非给予当事人绝对自由。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增强人民众财产财富安全感,促进经济社会持
续健康发展,2016年,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该意见坚持贯彻平等、全面、依法保护
原则,要求依法惩治各类侵犯产权犯罪,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
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要
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
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要依法公正审理行政协议案件,促进法治政府和
政务诚信建设。为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
良好法治环境,2018年,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
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依法保护企
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对企业家生产、经营以
及融资活动中的创新创业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的,不得以犯罪论处。严
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在处理企业犯罪时不得牵连个人
合法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通知还规定,要依法保护诚实守信企业家的合
法权益,保护企业家的自主经营权,切实纠正涉企业家产权冤错案件。2018
年,还印发了《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明确提出完善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司法保护制度,出台涉及刑民交叉、行政协议、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司
法解释,推动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
本文发布于:2022-08-09 13:5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6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