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选举:世界上最复杂的选举法

更新时间:2025-01-12 19:38:05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8日发
(作者:担保物权)

美国总统选举:世界上最复杂的选举法



2008年09月23日 09:23南方网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选举行政首脑的大国,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又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选举法

根据美国宪法,当美国总统的条件很简单:出生在美国,年满35岁,在美国住满14年的公民,皆可被选。



现在的美国总统,全民参与选举,一人一票,不分种族,不分贫富,实质上是一种直接选举,但是在程序上,却仍然得按照二百多年前宪法的规定,各州选民只是选出本州的团。当选的团开会,在总统候选人之间投票。投票结果送到联邦参议院,参议院议长当着参众两院全体议员的面拆开各州来件,然后计算总票数。得票超过团总数一半者,则当选总统。如果无人过半数,则由众议院在得票最多的五人之间,以一州一票的计票方式选出总统。这看上去好像又是一种间接选举法。



要理解美国总统选举法的利弊,关键是团这一奇怪的设置。宪法规定,各州团的人数,也就是各州在最后选举总统时的选举团票数,和该州在参众两院的议员人数相等,但该州在参众两院的议员和在联邦政府的其他官员,都不能入选团。为什么他们要采用这种复杂的选举办法呢?这得从“伟大的妥协”说起。



“伟大的妥协”和团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最初十三州,有十二个州派出代表,制定美国宪法。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初步决定联邦立法机构即国会,设立参议院和众议院,但是对于各州议员的人数分配,大州和小州严重分歧,相持不下。



当时大州和小州的数量不相上下,可是大州和小州的人口相比有天壤之别。大州主张按人口比例分配各州议员数,认为这样才是公平的;可是小州担心这样一来,小州的议员数在国会微乎其微,小州利益会轻而易举地让大州吃掉,所以坚决主张大小州议员数必须相同,如果不是这样,小州就要退出联邦,不惜造成国家分裂。



在这关键时刻,康尼迪格代表谢尔曼提出了一个方案:众议院人数照大州的办法,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人数则照小州的办法,各州一律两人。这一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最终为宪法所采用,从而达成大小州之间最重要的妥协,避免了联邦分裂,史称“伟大的妥协”。



制宪会议在确定总统选举方法时,决定采用间接选举方式:由各州选派代表来选总统。各州代表人数的分配,采用了同样的妥协方式,干脆代表人数和各州在参众两院的议员总数相等。同时,出于三权分立原则,规定已经担任官员的人,不得再出任团。



出于对各州主权的承认,宪法没有对大

选举团的产生方式作出具体规定,只言明“应依照该州州议会所规定之手续”来“指定”团成员。这一原则,从而引出了今日美国大选一个异乎寻常的特点:全国统一选举总统的大选,不是联邦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全国一致的事务,而是州一级的事务,具有非常分散的特点。



大选是一种地方性事务



根据宪法,选举是州一级的事务,联邦政府只是等着各州送来当选的参众议员和团的投票结果,各州的选举并不在联邦政府的领导之下。1970年代建立的联邦选举委员会,只是监督竞选经费的合法筹集和使用。



大选之日,各州的选票各不相同。在每个县的投票站,选民不仅要选有关总统的团,还要改选本州三分之一的参议员,改选本选区的众议员,有时还要改选州长、州议员。然后,还有本县的地方官员,比如县委员会委员、小镇镇长、治安警官,甚至公共图书馆的馆长。有些地方还要趁此机会把需要公投的事情让选民投票决定。



民主政治首先是一种地方性政治。选民如果管不了身边的事情,谈不上对国家大事有发言权。尽管大家最关心的是谁当选总统,但是在全国各地的投票站,有难以计数的地方性事务要选民投票决定。即使是选择总统副总统,也不是联邦政府统一规定,各个州也不一样。一个总统候选人,你的名字出现在某个州的选票上,却并不保证出现在别的州的选票上。



那么,总统候选人的名字怎样才会出现在大选日的选票上呢?总统候选人是怎样产生的?



复杂的初选



各党的总统候选人要经过各党的提名和初选产生。各州对提名和初选的法律规定不同,各党的竞争规则也不同。各州的法律规定又经常在修改,各大党的做法也在不断变化,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初选。这是美国总统选举的又一个特点。



各党总统候选人先是在各州党内竞争,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正式竞选时的竞争。竞争出来的一个或者多个候选人,再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竞争,最后确定的才是该党的总统候选人,才正式在各州登记,并且随之开始紧锣密鼓的全国竞选活动。



在各州竞争总统候选人的活动,各党又有所不同。这种竞争活动,要决定的是该州本党认定谁是总统候选人,但是名义上却是要竞争派谁作为代表,出席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本党的正式总统候选人。这样,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就好像大选时候的团。竞争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党团会议(Caucus)和初选(Primary)。这两种方式,又有封闭的和开放的之分。如果只让经过登记的党员参与,这就是封闭的;如果让所有愿意的民众都能参与,这就是开放的。



“党

团会议”是一种比较老的方式,现在只有几个州,如爱荷华州,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典型的民间政党在地方上的活动:先是在镇一级或者县一级,召集本党党员开会。开放式的则向民众开放。谁都可以在会上发言,说说谁当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比较好。总统候选人不一定是本地人。最后用简单表决的方式,决定拥戴某总统候选人的有多少比例,从而确定本地派出参加上一级党团会议的代表,他们的比例应该符合与会者拥戴各个总统候选人的比例。



最后召开州一级的党团会议,经过同样的辩论,然后在本党推派的总统候选人之间投票表决,决定该党本州拥戴某总统候选人的比例是多少。同时,州的党团会议还要选出本州该党派往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两个表决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而投票却又是分别进行的。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原则上只是信使,可是却又有代表人数的问题,以及采用比例代表制抑或“赢者通吃”的问题。各州在这些问题上法律规定不同,各党具体做法也有所不同,结果非常复杂。



这种“党团会议”的做法比较体现政党的组织和整合作用。



第二种做法是“初选”的做法,1904年首先在佛罗里达州实行,现在大多数州采用这种方式,对一般选民开放度更大。每次大选年第一个举行初选的,习惯上总是新罕布郡州。



这种方式的做法是:各党总统候选人的多个候选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党内竞选活动以后,在某州统一的初选日,让经过登记的党员(封闭式)或者选民(开放式)到投票站对这众多候选人作出选择。现在大多数州都规定初选是开放的,鼓励没有登记为党员的选民去参加初选。但是多数州也规定了,你在共和党的初选选票上投了票,就不能再在民主党的初选选票上去投票了。这一规定是防止有人到对方党的选票上去捣乱,去选出对方最差的候选人。



可是,从理论上讲,初选不是选总统,甚至还不是选总统候选人,而是要选出本州派往某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样,初选就有直接初选和间接初选的区别。直接初选即直接选出党代表大会代表,而间接初选即选民只投票对偏向哪个总统候选人作出表态,然后由该党根据选民态度来决定派什么人去参加全国代表大会。



即使在初选的时候选民对各个总统候选人的候选人作出了可以定量的表态,各党派往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团还有一个“比例代表制”和“赢者通吃”的问题。现在,各州共和党通常采用“赢者通吃”的做法,派出代表团就打算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力挺一个总统候选人;而民主党在1970年代实行改革,现在规定各州民主党在初选一律采用“比例

代表制”,让这个“比例代表团”把本党各方选民意见带到全国代表大会上。



真正决定大选时总统候选人的,是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代表大会



民主、共和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在大选年夏天进行,是大选年最重要的事情。在此以前,各党内竞选总统候选人者,在各州举行党团会议或初选的日子里,已经展开过“自相残杀”的竞选,能升起来的渐渐升起来,该沉下去的慢慢沉下去。等到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该党谁去竞选总统,已经水落石出。所以,全国代表大会上名义上非常重要,实质上选举本党最终候选人只是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动员全党支持这个候选人。



全国代表大会是由一系列的演讲和表决组成的。本党推出的正式总统候选人主张的政策,将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大力的推崇。而在表决的时候,各州来的代表团,有些是在初选时就言明有投票约束的,这时候必须服从这种约束。比如某代表在早先初选时是誓言到全国代表大会上拥戴张三候选人的,而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实际上李四当选已经成为定局。那么,怎么保证投票结果是李四浮出水面呢?



不难理解,这涉及各州派往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数。各州派往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数,有点像大选时的团人数,决定了最终开票的结果。各党规则不同,都有复杂的计算方法。



以民主党为例。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人数以3000为基本数,那么某州可以在这3000人里占多大比例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首先算出前三次大选该州团人数占全国团人数(现在是538)的比例,比如说是0.12;然后计算出前三次大选中,该州投民主党票的民众数占全国投民主党票的民众数的比例,比如说是0.1;两个比例数平均一下,得0.11。这个比例数去乘以3000,就是该州派出的代表基本数。此外,该州还可派出占15%的机动票,给本党的现任官员,比如任州长或议员的党员。经过这样一番规定,在各州初选结论明朗的前提下,全国代表大会的多次表决就成为形式上的选举,事实上的动员了。



竞选和大选



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两党就正式摆开了对抗性的竞选。此后竞选费用的使用就全部纳入联邦选举委员会的监督。正式总统候选人在全国各地穿梭演讲,助选的人则暗暗使劲,在报纸和电台上旁敲侧击。1960年代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电视辩论以后形成惯例,两党候选人还要举行一次或几次电视公开辩论,这是竞选中对抗性亮相的重头戏。



最后,11月第一个星期一过了以后,第二天星期二便是全国大选日。各地民众到当地的投票站,为选总统,也为地方上和自己直接间接有关的

事务,投下自己的一票。各大新闻机构派出大量人员,守在投票站外面,询问选民选谁当总统,以此为依据,推算该州谁将“赢者通吃”团,抢先报道新闻,并据此推算出谁将最终赢得总统职位。这样的推算通常是准确的。



所谓的“赢者通吃”ue5e4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例外,按照选民投票结果的比例投票,是美国大选利弊参半的一个特点,总统候选人由党派推出,各州的团也相应由党派推出。民众选票只是在选团,而当选的团却全部投一个总统候选人的票。



比如某州可以派出十人的团,民众有六成选甲总统候选人,四成选乙总统候选人,从而甲党团当选。当选的十人在团投票时必然全部投甲的票,看上去就好像该州民众全部选甲一样,即用六成选票赢了该州团的甲总统候选人,通吃了该州所有的民众选票。“赢者通吃”产生的好处是,团投票比较集中,一般都集中在两大党之间,几乎不再出现得票都不过半的情况,从而强化了美国两党政治的稳定;弊端是有时候民众选票和团选票不符,民众选票的多数,反而成了团的少数。这种情况虽然罕见却曾经发生,2000年大选争端恰恰由此引发。这一规律也使得美国的小党很难和两大党竞争,从来没有第三个小党的候选人成功当选总统。



等到各州州政府根据正式计票结果宣布团归谁的时候,全国范围内谁当选总统已经家喻户晓。可是当选归当选,程序归程序。各州当选的团还是要在统一的日子,庄重地集会,庄重地投票,“正式选举总统”。在那些落选的总统候选人获胜的州里,团仍然要一丝不苟地履行这个程序,在电视摄像机下,投票计票,宣布本州选民是选举那位落选者为总统的。这一套“无用功”程序看上去真是多此一举,能不能认真履行却涉及民众的信任,因为,只有一丝不苟恪守规则履行程序的人,才能搞民主。



林达 一对夫妇作家的合用笔名,现居美国佐治亚州,长期关注美国政治历史,著有《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总统是靠不住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 特约撰稿 林 达 佐治亚州报道



谁说我们中国人看不懂美国大选?我们只是不感兴趣



来源:农民日报



有个笑话说,有个书呆子的邻居失火,邻居大嫂一边救火,一边对这位书呆子说:“好兄弟,快去你大哥,就说家里失火了!”书呆子整整衣冠,踱着方步出门去了,走了不远,就看见邻居正在下棋。他连忙一声不响地走了过去,专心看下棋,过了大半天,一盘棋终于下完了,邻居见了他

的“全国来福协会”,在中国文化中也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大选,一般都不会涉及到中美关系,也很少涉及到美国外交,两大党基本围绕着美国内政展开竞选,围绕着“大政府”(民主党)还是“小政府”(共和党)、“给中产阶级减税”(民主党)还是“给全民减税”(共和党)等等国内议题展开。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中国人看不懂美国大选”,倒不如说我们中国人对美国大选议题没有什么兴趣。



华人:美国大选的看客 还未选便窝里斗



来源:《环球》杂志



吴琦幸



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搏斗。有着200多万人口的美国华人社团,在美国政治中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呢?



两党政治没有华人的份



美国现在共有华人230多万。这是美国人口统计局2002年的数字。但有时候,这个数字会走样。例如前不久凤凰卫视资讯台在美国开播仪式上,专程从香港赶来的凤凰台董事长刘长乐为了凸现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与重要性,谈到华人在美国有2000万。而中国国际电视公司在美国进行卫星转播仪式上,称华人在美国共有3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大陆移民。



这些数据上的错误,也许是以讹传讹,也许是提供者有意夸大其辞。但是无法掩盖一个事实,200多万华人确实是包括了世界各地来到美国的华裔,在美国将近3亿人口中当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长期以来华人为了追求自身权益,进行了政治上的奋斗。由于人数不多,力量不大,成效不彰,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人数中,热衷于政治或者说关心自己权益的人数更少,因此华人在整个美国的政坛上发出的呼声很小,这种呼声有时还要被自家人的互相缠斗所削弱。美国的华人谈到自己在美国的政治地位,不免有着某种尴尬的感觉。



美国的两党政治给了媒体很多机会,每一届总统选举的候选人要通过媒体宣传,才能够让选民知道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理念,争取到选票。做广告往往是宣传本党理念的一个渠道。美国的各个少数族裔都有办媒体的习惯。华人在美国办了很多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其影响力在美国华人圈中也算是很大的。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没有在华裔传媒上打广告造势,为本党拉华裔美国人的选票。而其他的少数族裔,例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社团等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两党的广告预算。



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美国两党政治无声地向华裔表示,华人在竞选总统方面的票源并不重要。在9月份共和党大会期间,有华文媒体访问副总统切尼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切尼一针见血地指

出,理由是“因为华裔不投票”。严峻的事实要求华人警惕,如果在美国的政治社会中还不重视自己的权利,那么华人可能会丧失更多的政治权益。



虽然美国两党政治在投票中并不注重华人的力量,但他们却非常看重华人的财力支持,把华人看作是两党争夺地盘的金库。财大气粗的华人企业家常常成为这些政治集团人物的座上宾,为政治人物捐款成为华人参与美国政治的唯一途径。



多年来,笔者参加了很多政治人物的筹款会,看到5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餐券在华人社会中兜来兜去。与总统合影就要掏出5000美元,与总统夫人合影的价码则是3000美元。



这些明码标价的筹款,曾使华人社区中的企业界人士趋之如鹜。有一年甚至佛教寺庙也成为政治捐款的场所和来源。到了最后,一旦两党互相攻击不明来源的捐款时,双方都会急不可耐地把华人捐款者这个包袱扔出去,有的华人还为此触犯了美国的选举法而坐牢。因为华人不懂美国政治,懵里懵懂上了当都不知道。



华人投票率太低



如果把包括华人在内的亚太人士全部加算起来,全美大约有600万人口,选民人口仅占美国选民人口的4.2%。而在这些选民中,实际投票人口更少,仅占美国选民人口的1.9%。据亚美政联(CAUSE)提供的选务资料显示,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全美亚裔投票率为43%,在2002年选举中,加州亚裔投票率仅占总数的6%,较1998年下挫了两个百分点。



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今年7月底公布的报告,目前全美亚裔选民人口已突破600万,选民登记率只有53.4%,但实际投票率仅为31.2%,约投出187.2万张选票。比起前几年来不升反降。早在1994年,亚裔投票率为39%,1998年降到32%。比较而言,亚裔投票率要低于全美投票率约10个百分点。



亚裔选民投票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障碍。新选民不熟悉选举程序,不了解候选人背景和政见,许多公投提案也看不懂,许多投票所也缺乏亚裔双语人员,因此,许多亚裔就选择不投票。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亚裔选民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大选,没有兴趣参加美国的选举政治,好像是一个局外人。



在美国,选民必须登记之后才会收到选务所寄来的选票,并不是一成为美国公民便自动成为选民。早先一项统计显示,亚裔公民只有52%登记为选民,而西裔是57%、非洲裔是68%、白人是71%。据说亚裔还有一种担心是怕当陪审员。因为登记后,每年都有机会遴选为法院陪审员,一旦成为陪审员,就要花费很多全日时间到法院报到,义务为美国法院尽责任。很多亚裔不想当陪审员,所以就选择不登记成为选民。可以说是为了一点点自私念头而放弃了重大庄严的权利。

如今,在这重要的时刻,我们看到美国这个社会中非常现实的现象,你不去投票,就表明你的力量小、声音小,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就没有你的发言权,没有人会为你维护权益。连这小小的媒体竞选广告,你也排不上。



华人政治组织“窝里斗”



一些在美国从政的亚裔人士多年来一直为沉默一族的这种情况着急。于是有一部分华人组织了一个“80/20促进会”,这是一个促进华人进入美国政治舞台的组织。曾经当过特拉华州副州长的吴仙标是这个组织的创办人和现任会长。



该组织呼吁美国亚裔不要再沉醉于金钱堆中,只顾赚钱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权益。在该组织看来,等到一旦发生警察殴打亚裔事件或者“李文和事件”,再来抱怨美国这个国家歧视亚裔就为时已晚。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就是亚裔自己平常不注重族裔权益而放弃自己声音。



虽然吴仙标曾是民主党人,但他声称这个组织没有党派之争,没有政治理念的分歧,只是看哪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维护华人利益,站在美国华人一边,就把票投给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虽然华人只有200多万,但如果这200多万人成为一种声音,也就是说在总统大选的时候,选举同一个候选人,就变成了200多万张同样的选票,产生的力量就会巨大无比。



可惜,这样一个美好的设想,在现实中运作起来,又碰到了问题。



华人在美国也参加了共和、民主两党,两派的理念不一样。但在选举的时候,要华人放弃党派之争,共同为一个候选人来投票,是一件很难的事。“80/20促进会”的理想很好,不过还是常常会遇到来自华人自身的阻碍。吴仙标说,他领导的“80/20促进会”在这次大选中最强有力的法宝就是拥有110万亚裔家庭和个人的网络电邮地址,可以在30个小时内把信息传给他们。



因为“80/20促进会”是个政治组织,他们能够公开赞助或不赞助哪位总统候选人,今年该组织已经向亚裔会员推荐投票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原因是克里已经以书面保证如果当选总统,他将执行11246号法令。这项法令曾打破了黑人和西班牙后裔人民头上的天花板,因为在工作上华裔做幕僚很容易,但想做主管就很难,当11246号法令执行后,亚裔就可突破这个障碍。



吴仙标一边在鼓动华人参政的同时一边又在控告华人参政的代表。曾是民主党成员的吴仙标在鼓动华裔人士把票投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同时,又在大肆攻击现任总统布什的内阁华裔部长——劳工部长赵小兰。



吴仙标除了口头攻击赵小兰作为一个劳工部长没有执行11246法案以外,还正式向美国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赵小兰没有尽到作为一个劳

工部长的职责,听任美国华人没有在大公司中当上主管,或者说当上主管的比例太低。



这一举动在华人圈内引起极大反响,被人看做是华人又一次的“窝里斗”。 而吴仙标本人以前是民主党,使很多华人对于他所谓的“超然立场”有所怀疑。再加之他在上一次总统大选中也是鼓动华人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更是投鼠忌器。主流社会的政治人物看到吴仙标在大选关键时候控告赵小兰,更加深了他们对于华人是一盘散沙的印象。尽管吴仙标还在说自己告赵小兰纯粹是为了华人的利益,但人们用一句话就问倒了吴仙标:难道改变华人在大公司的地位这个积累了几十年的老问题,只要赵小兰一任部长就可以解决吗?



资料;各党的核心选民是什么样的人?



密歇根大学政治研究中心所做的人口学分析展示了两党不同的选民基础。民主党最有力的支持者是非洲裔选民,通常9/10投民主党的票。西班牙裔选民也是支持民主党的居多,但支持的比例为2∶1或更小。工会会员家庭大多投票支持民主党。低收入的劳工阶层选民多数支持民主党,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人趋于社会保守派,相当一部分人偶尔对共和党候选人感兴趣。对社会和文化族问题的担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劳工阶层选民和中产阶层的男性白人选民支持共和党的原因。



离婚者和单亲家庭倾向于支持民主党,而传统夫妻家庭往往更支持共和党。宗教归属和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的多寡也是判断共和党基本选民的有力特征。一个人参加宗教礼拜越多,就越可能是共和党人,投共和党的票。主张宗教与教育或国家功能分离的人或者非信教人士多为民主党的支持者。



收入较高的人往往倾向共和党,经商人士尤其如此——从小工商企业家到大公司主管。然而,受教育程度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新专业人员越来越支持民主党。



最后,各党的选民基础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所不同。根据上届总统大选后电视上展示的一张彩美国地图所用的标志,人们把这些州分别称做“红州和蓝州”,地图上的蓝州投的是民主党的票,这些州集中在东西海岸,另外还有北部地区的一些州。红州,即共和党占上风的州,则多分布在南部,在农业州和落基山脉诸州,另外还有几个中西部的州。



从各州内也可看出不同政党选民的分布情况。民主党的基础多在城市内和近郊区,而共和党在远郊区和农村地区更占优势。



民主党的势力在高科技发展地区日益壮大,而共和党的主要势力是在美国一些人口其实减少了的地区,也就是一些农村地区。共和党在南部各类郊区都颇为得势,包括在迅速发展的(佐治亚州)亚特

兰大市周围地区。



总之,共和党可以被视为是宗教与文化保守派、工商业者、南方及山区各州和中西部以及远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政党。民主党的支持者则包括少数族裔、主张宗教与国家事务分离的人士和社会自由派、工会会员家庭、大城市和低收入居民以及东西海岸居民。当然,所有这些分类都是基于整体倾向。在每一类人口中都有着各种政治倾向。



(资料来源:美国驻华使馆新闻文化处)




本文发布于:2022-08-08 08:5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3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世界法律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