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法律案例分析论文
一、相关案例
案例一
2004年,浙江某建筑公司通过中间人王某了解到北京有一个大型房地产楼盘正准备招
标。之后,王某带领建筑公司负责人考察了项目工地现场,并许诺可以帮助建筑公司拿到该
工程承建权,但必须给予相应报酬。建筑公司于是出具了一份书面承诺给王某,答应中标后
给王某工程总造价3%的咨询费。2005年初,建筑公司拿到了工程中标通知书,并与开发商
签订了施工合同后进场施工。2006年初,王某向建筑公司多次催讨咨询费未果后向当地中
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330万元的咨询费用。
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建筑公司承诺书有效,并认定原告已经为此提供信息并做了大量工
作,判决建筑公司应给付原告330万元。被告不服,向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原判决认
定事实错误,中标原因与王某无关,是建筑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公平竞争、诚实投标的结果,
付3%的巨额中介费不公平,承诺书内容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请求撤
销原判决,判决建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后,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原判决,建筑公司补偿王某80万元。
案例二
2002年8月,梁某与某建设公司平湖分公司(以下简称平湖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程
接洽协议》。合同规定,梁某接受平湖公司委托,代理接洽建筑业务信息及联系;对于接洽
成功的建筑工程项目,平湖公司向梁某支付合同造价1%的接洽服务费。平湖公司中标后,
没有依约向梁某支付服务费,梁某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双方订立的协议属居间合同,居间人所负的义务是向委托人如
实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作为居间人的梁某已按协议向委托人报
告了相应信息,并向相关单位传递了资料,已基本履行了居间人的义务;作为委托人,平湖
公司应当支付报酬。2003年11月,法院一审判决,平湖公司向梁某支付接洽服务费16.92
万元及相应的违约金。
建设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中级法院认为,建设部1991年颁发的《建筑市场管理
规定》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承发包活动中行贿受贿或收受‘回扣’,不得
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据此,该案所涉及的“接洽服务费”显然不得为居间合
同所指向的对象,双方关于“接洽服务费”的约定属违法,应认定无效,所涉款项应予追缴,
收归国库。
案例三(最高院公报案例)
2003年7月初,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人员王非经马久东、吕穗锋介绍认识了义马市张
建华、马建珉、李继华,双方开始协商义马某电厂投标招标事宜。7月14日,王非、马久
东代表中建三局二公司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了居间协议。约定:若该工程中标,支付马建
珉、李继华建设工程合同总额2%的劳务费用;首次支付20万元,余款按工程转款比例支
付;违约方赔偿对方10万元损失。后中建三局二公司没有支付约定的余款,马建珉、李继
华提起诉讼,要求支付余款74万余元及违约金10万元。
义马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为居间合同关系,中建三局二公司
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居间费372375元,违约金6万元。中建三局二公司不服,向三门峡市
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三门峡市中级法院认为: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
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王非、马久东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的协议,约
定主要内容是促使义马热电厂与中建三局二公司中标和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符合《合同
法》规定的居间合同特征,该协议为居间合同。我国法律没有禁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居间。
招标公告虽然为公开事项,但并非公开的事项就众所周知。因此,公开招标的事项也存在向
他人报告投标和订立合同机会的情形,投标人也可以将自己在投标活动中所办理的投标事项
委托他人代理或者协助进行。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但并非招
投标活动有居间行为就违反了招投标活动的原则,只是招投标活动中的居间事项与其他合同
的居间事项有所差别。《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相关法律规定的均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
不得以不正当手段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本案各方当事人没有提供发包方与承包方以及居
间人之间有违反《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相应规定的行为。中建三局二公司作为投标人和
承包人,没有证明自己已付居间费用用于行贿和回扣等,也不能证明未付居间劳务费是为了
不违反有关规定,也没有提供当事人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事实依据。
据此,三门峡市中级法院对居间合同的性质予以认定,但认为居间费用过高,调整为
20万元。
二、法律评析
(一)个人或单位给施工企业介绍工程的行为性质认定
虽然我国招投标法规定了强制招标的范围,并对招投标的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并规定了
公开招标的具体情形。但是,由于施工企业的信息来源是有限的,就产生了向他有偿获取工
程信息的需要。这种给人介绍工程,借机获利的行为,笔者认为,应认定为我国合同法中规
定的居间行为。
居间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并按照他方的指示要求,为他方报
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为订约提供媒介服务,委托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在居间合同中,接受
委托报告订立合同机会或者提供交易媒介的一方为居间人,给付报酬的一方为委托人。居间
业务根据居间人所接受委托内容的不同,既可以是只为委托人提供订约机会的报告居间,也
可以是为促成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进行介绍或提供机会的媒介居间,也还可以是报告居
间与媒介居间兼而有之的居间活动。
个人或单位接受施工企业的委托,为其提供项目信息,或者为其与建设方签约提供了媒
介服务,完全符合居间行为的法律特征:
(1)工程介绍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促成施工企业(委托人)与建设方(第三方)订立合
同,这与居间合同的目的相同。
(2)居间合同的客体是居间人依照合同的约定实施中介服务的行为。居间人不是委托
人的代理人或当事人一方,不参加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具体的订立合同过程。工程信息提供
者也像居间人一样并不直接参与建设工程合同的制定,只是起到了中间作用,但没有信息提
供者在其中的作用,施工企业可能就无法获得工程的信息。
(3)介绍工程的行为符合居间合同的诺成性、双务性和不要式性特征。
据以上分析,上述三个案例行为都符合居间行为的性质,案例二、案例三中将其定性为
居间行为是完全正确的。
(二)有关工程介绍费约定的法律效力问题
就工程介绍费,《关于给承包单位介绍工程索要信息费如何处理问题的复
函》(1990年11月19日(1990)民他字第31号)规定:“1987年2月10日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颁发的《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第七条已明确
规定:承发包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规,严禁行贿、索承回扣、弄虚作假。不准任
何单位或个人私自介绍工程收取工程‘介绍费’。胡拴毛向梁宝堂索要‘信息费’的行为违
反了上述规定,其诉讼请求应予驳回。同时,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和第一百
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胡拴毛已经取得的部分‘信息费’可予以收缴”。其后,《关于加强
建筑市管理的暂行规定》于1991年11月21日被建法[1991]798号文《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废止,但《管理规定》第5条同样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
在承发包活动中行贿受贿或收受‘回扣’,不得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
有人据此认为,对于任何个人或单位借介绍工程为名收取费用的行为因违反该《管理规
定》第5条的规定而应认定为无效。但笔者认为:
1、《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凡从事上述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
定”,即将规定的适用范围限定为“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并非一切单位或个人。
2、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确定合同无效,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管理规定》在效力层级上属于部门规章,而非法律
或行政法规。因此,其不能成为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所涉案中的约定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范畴,并未违反相关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约定的居间费、咨询费等并不能因为违反规章的强制性规定而认
定为无效。
(三)关于居间费用的计算
《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条、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
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
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即居间报酬的请求权以促成合同成立为条件。
关于居间报酬标准,我国法律没有相应规定,因此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自行约定。司
法实践中,如果法院在审理中认为双方的约定明显过高,不合情理,可对之酌情予以调整。
如本文案例三中双方约定的居间费高达工程总价的2%,法院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四)居间活动的法律主体问题
公民个人能否从事居间活动?合同法没有予以具体规定。对此问题,实践中存在两种不
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对居间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必要的限制,只能赋予经批准可从事居间业务
的法人才能从事这项商业活动,以利于加强管理,规范居间活动的市场秩序。第二种观点认
为,不应当对居间人的主体资格进行限制,应当允许任何公民法人都有权从事居间活动。
规范层面,199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经纪人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经纪
人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考核批准,取得经纪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经纪活动”。1996年
9月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在《经纪人法草案》(第二稿),将经纪人定义为:经纪人是指
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委托人提供交易机会或者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交易中介的自然
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包括注册经纪人和非经注册从事经纪活动的人。
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个人作为居间人的居间行为,确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具有
积极意义,法律无法从根本上予以限制或禁止,只能从立法上予以引导和规范。公民的这些
居间活动,只要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居间制度的基本原则,就应予以认定,不能苛求居间人必
须具有法定程序核准的特定主体身份。对于从事某些特殊领域和高度专业化的商事领域,如
证券、期货、保险、房地产等的居间活动,必须实行主体资格认证制度,在这些商事领域从
事居间活动的,必须取得相应的主体资格,否则就不受法律保护。
对此问题,尚需法律的进一步明确规定。
三、专业提示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建设工程合同签订活动中,施工企业委托他人进行居间,如果
没有相反证据证明当事人所付居间费用有具体违反《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等特别法的
规定,没能证明自己已付居间费用是用于行贿和回扣等,也不能证明未付居间劳务费是为了
不违反有关规定,就应当依法确认居间合同的效力。
(二)施工企业要适用《最高院1990年复函》,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并突出工程介绍费的
违法性。并非所有的工程居间合同都存在违法情况,对于正常的居间活动,法院应依法予以
保护;而只有在工程居间过程中确实存在违法情形时,才存在适用《最高院1990年复函》
的空间及可能性。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违法情形就是居间人行贿、违反招标投标程序等等,
施工企业要善于在这些方面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三)及时行使撤销权。针对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援引《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之
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撤销权必须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四)个人可以从事工程招投标居间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2-08-07 22:1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2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