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编者注:本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25道、简答题3道、材料分析题3道、教学设计题1
道。以下为精选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选错均无分。
1.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一史事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
B.创立了分封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帝制
2.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建立在“人性善”上。下列言论体现
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
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D.人生不能无,而无分则争
3.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儒家学者是()。
A.贾谊
B.晁错
C.董仲舒
D.主父偃
4.东汉桓帝、灵帝之际,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歌谣:“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
壁。”其反映的状况是()。
A.中央权力加强
B.地方势力坐大
C.州郡割据混战
D.尊崇皇帝诏书
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
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文中的“此项制度”指的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南宋《梦染录》载:“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阁,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有铺席买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杭州商业繁盛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城镇人口激增
D.市民阶层的壮大
7.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
A.租庸调制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
8.《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
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约为商股。”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
A.官督商办
B.官办
C.商办
D.官商合办
9.下面的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
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是亦可自行防守。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缺
11.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
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
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
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
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
D.呼呼大力发展工商业
12.缺
13.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准海战役
C.徐州会战
D.渡江战役
14.邮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是()。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广大亚非拉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
C.亚非国家寻求紧密的团结与合作
D.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各
15.梭伦写道:“黑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
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
伦为“使他们获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土地私有制
C.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D.实行陶片放逐法
16.恩格斯认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
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17-18.缺
19.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
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
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
B.刺激生产与消费
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0.某国际文件写道:“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
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该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德黑兰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1.19世纪初提出“用进废退”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家是()。
A.胡克
B.施莱登
C.达尔文
D.拉马克
22.下图为美国军费开支统计曲线,与这一时期变化相关的史事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星球大战计划
D.科索沃战争
23.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
不免将真迹放大”。上述言论说明确定史料的可靠性,要考虑的因素是()。
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
B.记录者动机
C.当事人记忆
D.语言取舍与文饰
24.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①《史记》
③《三国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某教师在进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传播的教学中,发给学生相应的文献
资料要求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并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这一教学活动培养的能力主要是
()。
A.历史感知
B.史料实证
C.历史想象
D.读图用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19世纪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②《后汉书》
④《资治通鉴》
27.历史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判断文献史料的价值?
28.某些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活动课。简述该类活动课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9.材料:
19世纪末,维新志士首选近代报刊作为思想传播工具,近代报业突飞猛进,形成国人
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于短短几十年间,至一百五十余种。20世纪初,近代报刊又以其复制方
便、快捷的优势,受到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青睐,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
流…没有近代报刊这一文化新工具,就没有晚清笔名文化的繁花似锦。晚清报人之所以习用
笔名,是源于清政府的文化专制……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办报论政,所承担的风险实在
太大。因此报人发表文章时往往采用笔名,以避免因使用本名而引来的种种祸患。当然,晚
清报人笔名兴盛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力
量的崛起……社会变革力量越强大,富有政治内涵的笔名就越多;反之,离经叛道的笔名越
多,就越衬托晚清专制统治的日渐松弛与无奈。报人笔名的勃兴…正是近代报刊特点和晚清
时势合力的结果……民治、民意、民伟等笔名也纷纷涌现。
——摘编自《笔名与时代一一晚清报人笔名》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说明晚清报人笔名兴盛的原因。(8分)
(2)材料中所列举的笔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8分)
30.材料
某教师在设计“瓜分狂潮”子目的内容时,用到了下面两幅漫画。
(1)该教师对两幅图进行了比较,认为右图更适合教学,试分析其理由。(8分)
(2)历史教师选择漫画进行教学应考虑哪些问题?(8分)
31.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的教学情形。
教师首先展示2016年7月13日英国媒体报道中引用的新首相特雷莎・梅接受女王任
命时的照片,然后设问:一个是国王,一个是首相,那么到底是谁在统治英国呢?然后导入
本课。教师在讲到责任内阁制时,呈现2015年英国媒体的报道:戴维・卡梅伦于2005年成
为保守党领袖。在2015年大选中,保守党获得330个下议院议席,超过半数,成为新一届
议会的第一大党,并获得独立组建新政府的权力,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也成功连任首相。
之后提出问题:卡梅伦成为首相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教
师用图片演示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又通过展示媒体关于“特雷莎・梅就任英国首相,内阁
成员大换血”的报道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及内阁集体负责的原则。
问题:
(1)该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采取了哪些对策?(8分
(2)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使用了三则材料,请说明其运用这类材料的理由。(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
艺术成就。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京剧的出现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
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
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
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
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
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
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
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刷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
各国人民的赞赏。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
粤剧和黄梅戏等。
《同光十三绝》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
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夏启继位,益
却坚持禅让制,夏启为维护王位将益杀死,诸侯纷纷向夏启表示臣服。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
制,取代原有的禅让制。禅让制此时已结束。A项错误。分封制的创立是在西周时期,B项
错误。皇帝制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A项的大意是个人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
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后代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句话出自《孟
子・梁惠王上》,体现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爱,立论的出发点建立在“人性善”上,故
本题选A。B项的大意是天下不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相互抱怨以致结下仇恨,进而产生
离散之心,所以离散后亲密的关系不能复合。这体现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C项的大意是
放弃法律而凭个人主观意志治理国家事务,就算贤君的代表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这体
现法律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D项的大意是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体,个人结成社会体
而没有等级名分的限制就会发生纷争。这体现等级名分对社会体的重要性。
3.【答案】C。解析: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城外设立太学,
从地方官僚子弟中选拔人オ到太学学习,以五经博士教授。贾谊、晁错分别生活在汉文帝、
汉景帝时期,与题干的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A、B两项。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
思令”,与题干的“兴太学”无关,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内容可知,东汉末年,皇帝的诏书到达地方后受到
冷落,反映当时州牧长官掌控地方各项大权,不服从中央的节制。A、D两项是对题干中歌
谣内容的错误理解,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钱穆的观点,平民子弟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可以做
到考试登第,可知该项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オ、评价标准是真才实学。由此分析各项内容。
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产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察举制是汉代中央选拔官
吏的一种征召方式。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以个人品行和门第作为
重要的参考依据。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建立并完善,以考试为形式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可知,
南宋时期杭州的生活区(坊内)也有商业买卖活动,说明当时坊市界限已打破。A项是材料
反映的现象,不是其产生的原因。“户口浩繁”形容城市人口多,不能体现城镇人口的激增。
市民阶层的壮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7.【答案】C。解析: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役制度,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
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可以用绢或布代役,叫作“庸”。方田均
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即重新丈量土地,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
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之一,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把田税、丁税、
杂役等合并,推入土地税折银征收,故本题选C。推丁入亩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把固定下
来的丁税平均摊到田赋中。
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李鸿章委派戴华藻作为中兴矿局的召集人,
面向社会募集商股,这属于我国近代企业经营方式中的官督商办。
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资料内容可知,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划定专门的使馆
区供各国外交人员居住,可以驻扎军队保护,禁止中国公民在界内居住。联系中国近代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可知题干资料出自《辛丑条约》。
10.缺
11.【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张謇呼吁加强商业立法,确保中外合资企业创办过程
中本国的商业利益,即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D两项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C项在题干
中没有相应体现。
12.缺
13.【答案】B。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以提取“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徐州”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分别于1947年1月、1948年5月成立,
两大野战军参与的是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淮海战役。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
期间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寇的战役,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的渡江作战,
均与图片信息不符。
14.【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万隆会议十周年”可知,题目考查的是万隆会议
的相关知识。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国同广
大亚非国家寻求紧密的团结与合作。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1954年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
议,即日内瓦会议。
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
都使他们获得解放”,结合梭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可知,通过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古希腊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平民重新获得自由。其他选项在题干中没有相应体现。
16.【答案】D。解析:罗马法是维护古罗马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不是资产阶级的法
典,美国《1787年宪法》部是第一资产阶级成文法典,A项错误。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
有力支柱,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但与材料的含义不符合,排除B、C两项。根据题
干中“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可以判断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均
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17—18.缺
19.【答案】B。解析:罗斯福通过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目的之一是增加就业,从而
刺激社会消费和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的实施,是导致A、C、D
三项的原因。
20.【答案】D。解析:根据“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宜言》之条
件必将实施”可知该国际文件重申了《开罗宣言》的相关内容。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
表的国际宣言内容,可知《波茨坦公告》符合题干要求。
21.【答案】D。解析: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9世纪初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
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英国科学家胡克提出了力学重要的基本定律之“弹性定律”。德国
植物学家施莱登与德国生理学家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理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生
物进化论”。
22.【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数据可知,美国军费开支自1976年逐渐上升,其
主要原因是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高精尖武器需要大量科研经费。朝鲜战争
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越南战争以1975年美军撤出越南宣告结東。科索沃战争发生在
1990年。
23.【答案】B。解析:梁启超认为所著《戊戌记》不能称作“悉为信史”,原因是
其在撰写过程中受主观情感的影响,将事实有所夸大。这说明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应考虑记录
者的动机。
24.【答案】C。解析:“班超经营西域”发生在东汉时期,查阅相关史料,需要确定史
料的记录范围包括东汉时期。《史记》成书于西汉中期,①不符合要求。《后汉书》主要记述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5年—220年)间的史事,②符合要求。《三
国志》是记录三国时期的断代史,③不符合要求。《资治通鉴》记录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
年间的史事,④符合要求。
2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发给学生相应文献资料,要求学生分析材料”可知,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献资料,得出三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并予以标记,意在培养学生
史料实证的能力。A、D两项观点片面,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贸易不仅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而且打破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进程。其影
响的具体体现:
(1)贸易使中国对外贸易从顺差变为逆差,造成白银的大量外流,扰乱了中国经
济的正常秩序,阻碍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走私的不断输入使得中国从长期的贸易出
超变为入超,白银的流向也由长期流入变为流出,造成银贵钱贱,通货膨胀严重,民众生活
更加困难
(2)贸易影响中国其他贸易的正常开展,使经济状况恶化。在对外贸易方面,鸦
片排挤了其他商品,成为进口商品中最主要的部分,外贸赤字数额也逐年大幅增加。国内贸
易方面,泛滥还造成了国内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并直接导致了人们购买能力的下降。
27.【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判断文献史料的价值,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文献史料的真实可信程度。
(2)文献史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
(3)文献史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
在这三个方面因素中,文献史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
对文献史料的最大要求就是要真实可信。
28.【参考答案】
活动课这一课型在教材中主要强调问题探究以及成果展示,在活动课堂中应该注意通过
问题探究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明确该活动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设置原因和达成目标,即历史活动课是要通过
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活动方法、培养探究习惯。
(3)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过程。如果学生判断历史现象和
感知历史情境的能力有限,探究风气有所不足,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课中积极、合理地引
导学生。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①近代报业发展突飞猛进,具有复制方便、快捷的优势,为晚清笔名兴盛提供了
物质基础。
②清政府实行极为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报人为避免使用本名而引来的种种祸患,故使
用笔名。
③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力量的崛起,使得更多有识之士使用笔名,
参与政治活动。
(2)“民治”反映了人们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渴望民主的思想。
“民意”反映了人们自由表达政治诉求、获得民主权利的思想。
“民伟”反映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的思想。
30.【参考答案】
(1)《时局图》将不同的动物形象画在中国地图上,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19世纪末
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除了以动物形象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外,画面中心的
贪官形象更加显示出民族危机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画面线索层层递进,深浅
适度,有利于教师通过解读图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子目的学习内容。而左图只表现出列
强瓜分中国的现象,没有揭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2)历史教师选择漫画进行教学应考虑的问题:
①精挑细选,符合教学需要。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选择历史
漫画,所选的漫画应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学
习的需要。同时,要对选择或设计的漫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类观察,寻其蕴含的各
种信息、知识,既要注意寻明显的知识,又要注意挖掘隐含的知识,深入分析漫画与教学
内容的联系。
②深浅适度,表达的内容清晰完整。
选择漫画材料要注意漫画应该繁简恰当、难易适中,所表现或批判的内容要深浅适度,
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作为教学手段,选用的历史漫画材料还要保证清晰完整,以
便学生细致观察,提取有用信息。
③符合教情、学情,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所选的漫画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认知水平及可能出现的课
堂反应等,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特、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相匹配,这样漫画才能最
大限度地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④求同存异,多元开放。
在运用漫画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观点,不必一刀切,只要言之成理,就允
许各执一词,允许百花齐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更多地激发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⑤内涵宽泛,拓宽视野
在注重漫画体现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选择内涵更为宽泛的漫画作品,拓
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会联系地、全局性地看问题,理解古
今中外的历史发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1.【参考答案】
(1)该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采取了以下对策:
①情境导入法。教师利用英国媒体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导入,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情境实践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利用新闻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感知首
相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③图示教学法。教师利用图片演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引导学生掌握内阁的基本原则。
(2)上述案例中该教师采用了三则英国媒体报道的材料,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高中的历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
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
展”。时政新闻自身具有时代信息浓厚、传播性强的特点,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同时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授课打下了基础。
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同时强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逐渐“学
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由此可
见,课程改革后更加注重历史学科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所
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加入时政新闻材料,不仅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更能让学生学
会以历史视角来观察现实的社会,解决现实问题。
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对学生能力要求与目标培养方面强调,“通过对
历史事实的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
过程中,仅仅靠对历史课本知识的讲述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加入时
政新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并逐步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④从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历史教学创设情境,化
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同光十三绝》的图片,并提问学生,通过他们的衣着装扮,有谁能够
猜出他们的身份。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图片人物的妆容和服饰能够回答出他们是京剧演员。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学生,京剧是如何产生的,在表演上又有
什么特呢?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同光十三绝》中的人物衣着各异,妆容奇特,展示图片能够有效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引发学生对京剧发展历程的思考,增强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活动:播放关于中国戏曲起源与发展的纪录短片,要求学生总结戏曲形成、发展的
过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能够得出原始歌舞、春秋战国时期的优伶、元杂剧、
昆曲等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能够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和
发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活动:请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京剧是如何形成的,又获得了怎样
的发展。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归纳出道光年间,在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吸
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了新的剧种一一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
绝”等著名艺人;京剧从北京向全国流传开,又走向了世界舞台。
教师活动:补充除了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秦腔、越剧等名目繁多的曲目。之后,
播放5分钟有关京剧形成的小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京剧
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课的重点,采用小视频的形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
巩固重点知识。
(三)京剧的表演特
教师活动:播放京剧曲目串烧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京剧的表演特有哪
些。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能够得出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化妆都有一定的规范等表演
特。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京剧特点的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随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京剧表演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经典曲目的聆听,能够直观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实现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京剧艺术的表演特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小组讨论环节的设置,一方
面能够集思广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问答进行总结。
作业:请学生课下自主搜集资料,下节课谈谈京剧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状况。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开放式
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本文发布于:2022-08-07 18:0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62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