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于“豆芽案件”中适用法律法规问题的说明
目前由于豆芽培育制发过程的属性不明确,由于行政部门的职责
分工不清,致使各地公检法对“毒豆芽”案件审理存在适用法律不
准确的情况严重。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豆芽、有毒有害食品罪)
统计显示,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22日,全国审理案件
709起,判刑人员达918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声誉,
也造成了企业及人民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并有可能引发“社会
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会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在
对豆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毒豆芽”案件裁定依据进行研究,发现存
在以下问题:
一、公检法对“毒豆芽”当事人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
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
剂使用标准》的认定有误。
《卫生部关于制发豆芽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批复》(卫监
督发[2004]212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对豆芽生产环
节监管意见的复函》(质检办食监函[2009]202号)都明确表示豆芽制
发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
用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不能用针对食品生产
经营活动的标准去衡量不是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公检法对“毒豆芽”当事人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
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的认定有误。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豆芽制发有关问题的函》(农办农函〔2014〕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3号)表示豆芽的培育制发不属于农业种植活动,而《农药管理条
例》的适用范围为农业种植生产活动。因此不能用针对农业种植生产
活动的法规去衡量不是农业种植生产活动行为。
三、公检法对“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认定为有毒有
害物质没有依据。
1、农业部第194号、199号、322号、1586号公告,国家明令
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品种清单中没有6-苄胺基嘌呤和4-氯苯氧
乙酸钠,卫生部(现为卫计委)2008年以来共发布了六批《食品中
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都没有
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
2、LD50(半数致死量)值也证明6-苄胺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
不是有毒有害物质。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区
分农药危害性的分类制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毒性分为剧
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四级,如下表:
级别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LD
50
值(大鼠口服毫克/公斤体重)
<5
5-50
50-500
>500
各种常见物质的LD
50如下表:
物质
水
蔗糖
维他命C(VitaminC)
乙醇/酒精(EthylAlcohol)
甲醇(MethylAlcohol)
乙酸/醋酸(AceticAcid)
动物,途径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LD
50
(值越大越安全)
>90,000mg/kg
29,700mg/kg
11,900mg/kg
7,060mg/kg
5,628mg/kg
3,310mg/kg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物质
氯化钠/盐(SodiumChloride)
动物,途径
大鼠,口服
LD
50
(值越大越安全)
3,000mg/kg
2,125mg/kg
2,000mg/kg
794mg/kg
370mg/kg
192mg/kg
180mg/kg
0.48mg/kg
6-苄胺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大鼠,口服
维他命A(VitaminA)
4-氯苯氧乙酸钠
2,4-D
(Caffeine)
亚硝酸钠(Sodiumitrite)
黄曲毒素B1(AflatoxinB1)
大鼠,口服
小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大鼠,口服
3、2011年《农业部关于公开征求〈豁免制定最大农药残留限量
标准的农药名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农农药)[2011]第20号)》,
《征求意见稿》中41种物质由于安全无害,不存在安全风险,根据
国际惯例,不需要制定残留限量,列入“免订残留限量名单”。其中
第34项为6-苄基腺膘呤。
四、公检法对使用了“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豆芽
认定为“毒豆芽”没有依据。
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从
八十年代开始至今有很长的历史,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因食用了
所谓的“毒豆芽”而出现食品安全事件。2013年有关企业曾经委托
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豆芽中6苄胺基
嘌呤残留的膳食风险评估报告〉(见附件》,《报告》的结论为:即使
按照最大风险原则进行评估,各类人的6-苄胺基嘌呤摄入量也远低
于每日允许摄入量,风险完全可以接受。
五、公检法对使用了“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豆
芽的从业人员判定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量刑不当。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证明6苄胺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等植物生
长调节剂是有毒有害物质、培育制发豆芽过程中使用了6苄胺基嘌
呤、4氯苯氧乙酸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有毒有害食品、培育制发豆
芽生产过程及豆芽产品没有相关安全标准不允许使用,因此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及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判定当事人犯“生产、销售有毒
有害食品罪”判案实在不当。
六、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
剂,具有工艺必要性
豆芽培育制发生产过程即是豆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过程,使
用6苄胺基嘌呤、赤霉酸等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有以下作用:1、可以
解除种子的休眠,增加植物种子内部水解酶的合成,并对完整性受到
破坏的细胞膜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提高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的发
芽势和发芽率。2、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表现出形态
特征、生物化学组分、提高抗逆性的效应。3、提高种子的活力、发
芽率、生长势;4、可抑制侧根生长,使下胚轴增粗,促进幼苗生长、
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6、降低豆芽的烂根
率。
七、当务之急应尽快明确部门管理职责,真正落实豆芽等食品安
全无缝监管
国务院三定方案规定国家食药监管总局与农业部的有关职责分
工:但是对于豆芽这样特殊跨界产品的管理矛盾,却一直存在,同时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也反映出我国目前食品(包括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管理中的缺陷。经
过我会长期与农业部、国家食药总局(原质检总局)、卫计委长期的
沟通发现,要靠部委间相互协调来解决问题非常困难,虽然国家食药
总局正在积极与农业部进行沟通,但是进展缓慢。现在,受卫计委的
委托,中国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正在起草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
芽》,但是由于豆芽介于加工食品和农产品之间,对于植物生长调节
剂的使用没有管理部门,致使当前工作进展缓慢。要尽快解决这个问
题,只有靠主管这些部门的国务院出面,在此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
门对类似豆芽这样特殊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进行分工:明确豆芽制
发培育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审批归农
业部门,采收后处理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归卫计委部门,
这样才能使豆芽的培育制发纳入良性的监管轨道,也就避免了“毒豆
芽事件”的频繁发生,从而对人民众的食品安全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2014年9月9日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发布于:2022-08-06 15:0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596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