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总结)理想 信念 现实

更新时间:2024-11-05 18:48:31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4日发
(作者: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理想信念现实

1、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点。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2.根据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理想信念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理想信念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衣食住行是任何人都不可缺少的,这个领域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方面。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包括希望选择理想工作,并希望在职业活动中取得理想成绩。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和对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3.当代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基本内容: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4.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

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

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5.简述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吃苦头。如果没有吃苦

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不可能的。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

为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

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6.论述怎样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理想信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当理想信念已经确立之后,就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一)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

落实在行动上。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是理想信念的应有之义。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人,它总要表现在行

动上。(二)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会遇到各种困

难和艰苦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吃苦头。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不可能的。艰

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

得更加坚定了。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7.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为人生指明奋斗方向;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给予人生推进的力量,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在人们逆境时起到精神支柱作用,支撑人们的精神和意志。

8.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1)把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信念和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信念即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相结合。我们要在共同理想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

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个人理想信念越多样和个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越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认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无关,甚至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的观点是错误的。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爱国主义

1.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

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

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祖国光辉

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五统一.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经济全球化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更加凸显出来。国家与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

能够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防止西方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政治观,经济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3)需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和民

族文化。

(4)要防止两种倾向: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

4、当代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论述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

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

系的道德规范,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并不是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而是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

国家。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6.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包括: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等。

家庭美德

1、简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尊老。尊老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

(2)男女平等。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3)夫妻和睦。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4)勤俭持家。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

(5)邻里团结。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什么是家庭美德?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1)什么是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共两点)

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的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够美化心灵,提升人生的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公共生活

1、简述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生活。

(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如工作秩序,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娱乐秩序等等。

(3)公共秩序对于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人们社会生

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等等。

(4)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法律

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制定和认可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规范;认可

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第二,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从表面看,法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但实质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总是将自己的意志通

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一般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某个党派、某个集团或者某个人的个别意志,也不是这些

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

第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多种,除了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等。

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

2.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法律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其次,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最后,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什么是法律思维?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

(一)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二)重证据,证据要具有客观性,要具有关联性,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三)讲程序。

4.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表现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第二,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三,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第四,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5.简述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是: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6.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3)我国社

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7.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

(2)评价作用。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3)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4)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5)制裁作用。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8.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说,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任何公民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违法行为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和制裁,任何公民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9.论述公民如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个公

民的自觉维护。

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宪法》、《国家安全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公民和组织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享

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要对公民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使公民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全体人民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

国家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国家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10.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宪法

1.简述宪法的特征。

宪法的特征:首先,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内容具有根本性。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最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2.简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二)完善立法体制。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3.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即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归人民所有。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一般说来,人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3)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强调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和改革开放。5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1、论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

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

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简述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

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

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基本要求:(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

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3、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

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法律。在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发生冲突的场合,在个人权威与法律权威发生抵触的情形下,最终应当坚持法律的立场,

依法办事。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两者分属于不同的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公

民的道德水平。推行以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4.简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属于不同范畴。前者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

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刑法

1.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类型。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了保证行驶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

限内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

2简述刑法的概念及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

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社会价值

1.简述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主观条件,这些主观条件包括:

一是确立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

二是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是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2、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人生必遇顺境与逆境。有的人顺境多些,有的人逆境多些。但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逆境。因此要正确对待顺逆两境。

对待顺境,不可麻痹大意,忘乎所以,而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自制自励。身处顺境也可能面临潜在的危机,要对可能出现

的困难与挫折提前做出预测,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要有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抓住顺境带来的有利时机不断奋进、成长。

对待逆境。要充分认识到,人生必遇逆境,而且逆境对人生是一种磨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

经验。面对逆境,不能够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消极躲避,而应该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甚至变成

发展的机遇。

3.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生活实践中,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二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

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一般说来,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达到的自我满足、

自我完善的程度越高,他实现的自我价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

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体魄等素质,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

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要,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这些反映到自我意识里,必然是对自己的肯定性体验,即感受

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

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4.简述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

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5.论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体魄等素质,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要,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这些反映到自我意识里,必然是对自己的肯定性体验,即感受到了自

己存在的意义,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因,

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应该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

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只有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众尽心尽力服务,才是当

代大学生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6.论述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人生目的五花八门,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8.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道德

1.简述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道德的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主要功能: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

与认识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现实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的道德,其发挥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一般地说一定的道德当它们反映的经济基础是适合生产力的要求,所代表

的阶级是社会的进步力量的时候,它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消极阻碍作用。

3.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其二,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4.简述现代社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学思明理;择善而从;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知行统一;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独自律。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其一,学思明理。其二,择善而从。其三,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其一,知行统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

其二,积善成德。精心地护持自己的善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地积累成为个人品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其一,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其二,陶治情操。

其三,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

道德的事。

6.简述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

其一,学思明理。

其二,择善而从。

其三,学习榜样。榜样的示范作用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7.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实守信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这是因为: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诚是人的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诚实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不欺人;守信是信守承诺,

讲信誉,守信用。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是否具有诚实守信的品格,关系到他一生的前途与发展;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既要依靠法律手段,也要依靠道德的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维护市场秩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我国企业参加国际竞争也要增强诚信

意识。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

基础,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8.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条件有:(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

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9.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原则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支持。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道德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法律是

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且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和法律又相互渗透,有内容上的部分重

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

倡导的行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为制定法律提供根据,又导向更高层次的要求。

(2)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行为规范,在调节领域、

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思想

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道德主要靠人民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法律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调节的广泛性,使之能

渗透到法律不作为的范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

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又是重要补充。只有把法治和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

治国”深入人心,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使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发挥好法

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又要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

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0.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其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简述需要落实的基本任务或要求。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3.联系实际论述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14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为什么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集体主义公德

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

共生活所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社会公德的内容:爱护环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是成为一个有道德人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基本内涵有: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3.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

觉创造精神。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是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和先进分子的道德

目标;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是较高道德觉悟者的道德目标;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普通公民的道德目标。

4.根据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论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1.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3.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适应社会和人们的需要而产生,和广大人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5.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

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6、文明上网。

6.为什么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否则人们连正常的公共生活也无法进行。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为什么说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社会公德是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生的,和广大人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

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个人与社会主义

1.论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无论什么人,要维持生存和发展,都要以不同的方式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就必然与他人交往,建立

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其他交互关系。因此,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

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起,就来到了一个先于他而存在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正是在这个环境中,个体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和种族的

延续;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到相应的途径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

会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每日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辨别周围社会的真假、善恶、美丑,

决定着做什么和怎么做,是适应它还是改造它。正是人的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论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之中。

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容是: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2)坚定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我们要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要做到:

(1)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3)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3.简述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现出灿烂辉煌的前景。

(2)坚定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社会主

义道路上才能实现。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什么别的政党,可以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试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

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2)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社全主义荣辱观/可持续发展观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具体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身上,就要努力学习和践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强烈的荣辱意识。要通过继承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和借鉴西方文

化中重视荣誉的可贵精神,牢固地树立起荣辱意识。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的科学内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

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要通过学习,掌握其科学内涵,明确自己的行为方向。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践行,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要通过实践,使知荣知耻、趋荣避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成

为一种生活方式,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发挥积极作用。

2、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2)明荣辩耻,掌握科学内涵;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紧密结合这三个知识点,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对社会的看法适当展开论述。

3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是一部分的发展不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

和生态的健康发展。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

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身理心理

1.简述身心健康的标准。

表现在生理方面: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表现在心理方面: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

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的变化的能力。

2.简述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③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④注重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民法

1.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自尊

1.简述我国民族自尊的体现。

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

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就是民族自尊的体现。

行政法

1.我国主要的行政法律制度有哪些=

①公务员法。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我国《公务员法》

的基本原则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分类

管理和效能原则。

②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活动

进行法定制裁的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应遵循处罚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原则,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和一事不再罚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禁止给予两次以上

的行政处罚。同一违法行为是指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违反同一行政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

③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

机关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根据

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

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本文发布于:2022-08-04 22:5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56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