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一

更新时间:2025-02-26 06:05:10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4日发
(作者:批准证书年检)



北航《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2. 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量项都不周延的是( )。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全称否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 特称否定判断



3. 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4. “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 仅从内涵方面

B. 仅从外廷方面

C. 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 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5. 科学家发现霸王龙化石的牙齿非常尖利,由此他们推断霸王龙是肉食恐龙。这是非演绎推理中()的具体运用。

A. 归纳推理

B. 回溯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剩余法



6. 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7. 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 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 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8. 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

A. 同语反复

B. 循环定义

C. 定义含混

D. 定义过宽



9. 与“世界上的国家不都是内陆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 )。

A.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内陆国家

B. 世界上有的国家不是内陆国家

C.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内陆国家

D. 世界上有的国家是内陆国家



10. 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11. “甲与已是同案犯”。这个判断是( )判断。

A. 性质判断

B. 联言判断

C. 选言判断

D. 关系判断



12. 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一定是()。

A. 矛盾关系

B. 反对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属种关系



13. “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A. 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B. 小王是电大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C. 如果小王是电大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D.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14. “假言判断”可以概括为

()。

A. 假言推理

B. 复合判断

C. 选言判断

D. 负判断



15. “知识分子就是学有所长的人”。此定义犯了()错误。

A. 循环定义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16. “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

A. 反对关系

B. 下反对关系一步

C. 矛盾关系

D. 差等关系



17. 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 SAP

B. SEP

C. SIP

D. SOP



18. 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集合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负概念

D. 单独概念



19. “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A. 所有的S是P

B. 所有的S不是P

C. 有的S不是P

D. 有的S是P



20. “思维形式”这一概念属于是()。

A. 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

B. 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

C. 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

D. 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













北航《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从"所有菊花都是在秋天开花"可以推出()。

A. 并非所有菊花不是在秋天开花

B. 所有菊花不是在秋天开花

C. 有的菊花是在秋天开花

D. 有的菊花不是在秋天开花



2. 排中律的适用范围是()。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差等关系

D. 下反对关系



3. 以“乙不是作案人”为前提,再增加()为另一个前提,就可以有效地推出结论“甲是作案人”。

A. 如果乙不是作案人,则甲是作案人

B. 甲和乙至少有一个不是作案人

C. 乙是作案人,当且仅当甲不是作案人

D. 如果甲是作案人,则乙不是作案人



4. 依据下反对关系可以有效进行推理的是

A. SAP→SEP

B. 并非SIP→SOP

C. 并非SOP→SIP

D. 并非SAP→SEP



5. 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

A. 判断限制为概念

B. 演绎推理限制为三段论

C. 论证限制为论题

D. 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














本文发布于:2022-08-04 01:1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55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逻辑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