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
法
|
纵
|
览
论法律的逻辑理性
余
摘要
奎
重庆
401524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政法学院
法律的逻辑理性,是指追问以及追求法律的逻辑性或法律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法律的逻辑理性包含三层意
思:法律自身的确定性;法律的一致性;法律的完备性。
关键词
逻辑理性法律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
D922.67A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所谓法律的逻辑理性,是指追问以及追求法律的逻辑性
或法律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法律的逻辑理性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是指法律自身的确定性;第二,是指法律自身的内在一
致性、一贯性或无矛盾性,即法律原则之间或规则之间具有融
贯性、相容性或协调性,法律原则与规则之间具有连贯性、相
容性或一致性,法律体系之间具有协调性、相容性或融贯性;
第三,是指法律自身的内在完备性或逻辑完备性。
1
法律的确定性
法律具有确定性是法治社会中立法的一条基本准则。法
律语言应当以严谨著称,立法语言尤其如此。法律是人们社
会行为规范,红灯停,绿灯行,令行禁止,不能两可。制定法律
就要制定如此确定无误的规则。在刑法领域中实行罪行法定
原则,法律是司法判决的唯一依据,就更是要求法律得到确定
的表达。刑法对有罪与无罪、此罪与彼罪的规定应当泾渭分
明,不能含混,不能模糊,有罪就是有罪,无罪就是无罪。如果
法律规定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人们就不可能确定地预见自
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法律语言是不自足的。它以自然语言为载体,建立在自
然语言的基础之上,依赖于自然语言。但自然语言并非完美
无缺而尽如人意。自然语言是开放的,在意义上有时会出现
歧义。这是因为,语言往往具有多义性,其对一个事物本质属
性的描述会造成某个概念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因此造
成对其外延把握的模糊性,从而使一个语句往往既可以做这
样的解释,又可以做那样的解释。自然语言具有不确定性,这
是自然语言的一个特征。由于法律语言以自然语言为载体,
这样一来,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自然就会传递到法律语言之
中,使法律概念的含混或模糊成为可能。因此,为了达到法律
自身的确定性,就要根据法律表达的需要和语境的变化,在可
能的基础之上,对语词指涉的对象或应用范围及意义合理地
加以明确的限定或界定,“澄清或消除含混、模糊或无意义的
思想”,清除啰嗦冗长、繁琐无用、杂乱无序的语言垃圾,使法
律尽可能地得到清楚明确的表述。
下面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案例
]
被告人在
18
周岁生日那天在一家饭馆宴请几位同
学、朋友。席间,他们因与邻桌争两把椅子而与对方吃饭的三
人大打出手,被告掏出随身携带的,当场将其中一名青
年工人刺死。检察院在起诉书中,称这名被告人已满
18
岁,
应依法承担全部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中,对被告
人是否已满
18
周岁,能否适用死刑产生了争议。有的认为我
国《刑法》第
49
条规定的是“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岁的人”不重
234
用死刑,被告杀人那天刚好过
18
岁生日,应认为已满
18
岁,
可以适用死刑;有的认为正好
18
周岁不等于已满
18
周岁。因
为在我国《刑法》中是以日作为诉讼期限和时间的计算单位,
被告人在
18
年以前什么时间生的法律并不考虑,他可以是
18
年前这一天的
0
点
1
分出生,也可以是在
18
年前这一天的
24
点
0
分出生。如果是后种情况,已满
18
周岁就应当是指第二
天的
0
点
1
分。
对于这个问题,在
1985
年
8
月
20
日所做
的有关答复中明确指出:“《刑法》第
14
条规定的已满
14
岁,
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
14
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
才认为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