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11-06 15:33:52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31日发
(作者:警察法)

绪论

一、单选

1、“法律现象”是法学研究的________。

A认识对象B认识主体C认识内容D认识逻辑2、

法理学与整个法学的关系是______。

A包含关系B交叉关系C反对关系D矛盾关系3、

_______是研究法理学的根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B辩证逻辑C形式逻辑D语义分析

4、________作为法理学研究、构建法理学体系的起点和归宿。

A国家B权利与义务C方法论D唯物主义

5、仅限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的方法是________。

A理论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规范分析方法D经验分析方法

二、多选

1、我国当前对法学体系的分科主要有_________。

A“六分法”B“九分法”C“二分法”D“五分法”

答案:AB

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

A根本方法B基本方法C具体方法D规范方法

3、法理学的内容具有_________。

A基础性B一般性C根本性D普遍性4、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理论方法B实践方法C具体方法D抽象方法

5、理论方法是思维自身的逻辑方法,包括__________

A思维方法B思维工具和C思维手段D思维对象

二、简答:

怎样理解法律学的学科地位?

三、论述:

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1.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2.简述法学的概念。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怎样理解法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一章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_。

A“为什么”B“是什么”C功能D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B悟性C人性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A阶级斗争的结果B人类文明进步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统治者的意志决定

5、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法学理论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由个人自由至上,转向_______。

A对个人自由的限制B对个人自由的剥夺

C对个人自由的鼓励D对个人自由的反对

二、多选

1、“人民主权”的主要思想是_________。

A主权是不可转让B不可代表C不可分割的D至高无上的

2、从哲学方法上,可以把当代西方法学流派这些法学流派划分为两大阵营_____。

A形而上学阵营B实证分析主义阵营C唯心主义阵营D唯物主义阵营

3、马克思主义法学定义揭示了法律的_______。

A法律的阶级性B法律的物质性C法律的客观性D法律主观性

4、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

A“是什么”B“为什么”C本质D形式

5、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阶级斗争的结果D统治者的意志决定

三、简答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

1.马克思主义法学定义法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2.古代人定义法律的特点是什么?

3.近代资产阶级法学定义法律与古代人定义法律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法律的演进

一、单项选择题

1.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出现于()。

A.罗马法时期

B.欧洲中世纪中后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以后

2.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的每一形态都对应着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类型与人类阶级社会的形态划分一致

C.凡建立在相同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相同阶级意志的法,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

D.社会主义法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法

3.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的自然发展

B.人类有意识的选择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4.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法律是()。

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经属于真正意义上

的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在时间上有先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

致相同的特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

1.奴隶制法的特点是()。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

B.公开反映和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C.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酷,执行有很大的任意性

D.长期保留原始社会的某些行为规范残余

2.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一般调整的过程

B.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调整,再到成文法的调整过程

C.从诸规范合体到独立

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3.法律产生的原因()

A..经济原因-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

B.社会根源-阶级和阶级斗争

C.文化根源-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

D.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

4.法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A.产生的方式不同B.反映的意志不同

C.依存的经济基础不同D.强制的手段不同

5.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

A.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

B.社会性与民主性统一

C.科学性与公正性统一

D.公平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三、简答题

1.法律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四、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产生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第三章法律的本质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是揭示法律__________。

A“是什么”B“为什么”C功能D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B悟性C人性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__________。

A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法律的本质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人权B统治者的意志C公平正义D物质生活条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唯一手段B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C法律既调整人的行为也规范人们的思想D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最有效率的方法

二、多选

1、“人民主权”的主要思想是:

A主权是不可转让B不可代表C不可分割的D至高无上的答案:ABCD

2、从哲学方法上,可以把当代西方法学流派划分为_______。

A形而上学阵营B实证分析主义阵营C唯心主义阵营D唯物主义阵

3、马克思主义法学定义揭示了法律的_________。

A法律的阶级性B法律的物质性C法律的客观性D法律主观性

4、法律的社会价值包括_________。

A自由B独立C秩序D正义

5、法的人权价值包括_________。

A自由B独立C平等D正义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

如何理解法律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

一、单选

1、我国当代法律的历史根源_________。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社会主义建设D新民主主义革命答

2、我国当代法律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__。

A共产党领导B多党合作C法治D宪政

3、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关于人民的规定增加了________。

A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C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社会主义的拥护者

4、我国当代法律的特征具有________。

A广泛的人民性B鲜明的阶级性C广泛的社会性D深刻的历史性

5、我国当代法律政治作用的核心是________。

A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6、82《宪法》经过了________。

A两次修改B三次修改C四次修改D五次修改

二、多选

1、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特别强调各种所有

制经济依法________。

A平等使用生产要素B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C同等受到法律保护D公平享受国家政策

2、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是________。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D毫不动摇地坚社会主义持初级阶段理论

3、我国当代法的作用包括________。

A经济作用B政治作用C社会作用D文化作用

4、我国当代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________。

A文化建设B社会建设C生态文明建设C现代乡村建设

三、论述

如何分析、认识我国当代法律的性质和特征

第五章

一、单选

1、法与经济的关系,这里的经济是指_______。

A经济效率B经济生产C经济协作D经济基础

2、法与经济的关系是________。

A经济决定于法B法决定经济C经济决定法D法保护经济发展

3、经济与法的关系是_______。

A法决定于经济B法决定经济C经济决定于法D法保护经济

4、法与政治的关系是_______。

A法决定于政治B法决定政治C政治决定于法D法与政治是交集关系

5、法与国家的关系是_______。

A法决定于国家B法决定国家C国家决定于法D法与国家是交集关系

二、多选

1、法与政治的关系是______。

A法决定于政治B法决定政治C政治决定于法D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

2、法与国家的关系是_______。

A法决定于国家B法决定国家C国家决定于法D法与国家同属上层建筑

3、法与道德的关系是________。

A法律和道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法律条款也可以是道德规范

C道德规范也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款D符合道德的行为不一定符合法律

4、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______。

A表现形式不同B调整的范围不同C调整的方式不同D历史过程不同

5、道德具有______。

A阶级性B民族性C文化性D社会性

三、简答

怎样认识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四、论述

论述政治、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一、单选

1、法律要素揭示了法律的_______。

A形式逻辑结构B辩证逻辑结构C时空逻辑结构D历史逻辑结构

2、法律规则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

A概念B判断C假言推理D直言推理

3、法律概念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

A概念B判断C推理D定义

4、属于三段论的法律要素是_______。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范D法律关系

5、法律原则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

A概念B判断C推理D定义

二、多选

1、法律要素由_______构成。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范D法律形式

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由_____构成。

A假设B处理C法律后果D法律关系

3、法律原则具有_______。

A概括性B抽象性C整体性D一般性

4、法律后果包括______。

A肯定性后果B否定性后果C民事后果D刑事后果

5、法律规范具有______。

A强制性B任意性C文化性D社会性

三、简答

什么是法律规则?它有何作用?

四、论述

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有何作用?

第七章权利与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基本范畴,下列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表述错误的是()。

A.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B.每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

C.在很多情况下,权利可以转让或放弃,但是义务不能随便转让或放弃

D.义务的设立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2.法律权利是法律规定和保护的()主体决定自身利益状态的手段。

A.社会关系B法律关系C国家权力D国家机关

3.责任与义务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A.责任是确保义务履行而设置的措施。B.责任与诉权紧密相连。

C.责任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D.责任与义务的意义相同。

4.法律的核心是()

A.权利与义务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C.责任D.法律责任

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共生共存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具有()

A.特定性B同构性C.相对性D.平衡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表

述是?选项是:()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2.权利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权利即资格B.权利即自由

C.权利即利益D.权利即法律主体做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3.义务在结构上包括()

A.义务人必须根据权利的内容作出一定的行为。

B.义务人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

C.法律所承认的某种利益。

D.可以去做某事的资格。

4.法律的实现是法律规则通过()转化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形成法律秩序。

A.法律实施B法律监督C.法律程序D.立法

5.法律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A.法定性B.直接矛盾性C.国家保障性D.消极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怎样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范畴?

四、论述题

山东某老人的儿子们觉得他们身为儿子,应当多尽赡养义务,特别是老人已是古稀之年,常言

道“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在外边一旦有个万一不好交代;而老人已出嫁到外乡的小女

儿则认为自己是女性,心细一些,照顾老人更有条件,于是多次提出让老父亲到她家去住一段

时间,让自己尽义务,却遭到了几位兄长的强烈反对。几天前,老人的女儿来到法院,要求法院

保护她的赡养权,判决她的几位哥哥同意老父亲能够在自己家里每年待两个月。请论述以上

赡养是权利还是义务?刘某女儿的要求能否得到法官的支持?

第八章法律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被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关系的主体

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2.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具有天然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指社会关系

3.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34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

存折上扣划1300元,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

A.基本法律关系B.隶属型法律关系

C.相对法律关系D.普通法律关系

4.谋施工单位与某基层政府签订合同,规定该建筑队承建该政府的办工大楼,后来该施工队

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建设,基层政府诉至法院。关于施工单位和基层政府之间的法律关

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权型法律关系,因为双方签订的是“合同”

B.隶属型法律关系,因为双方存在隶属关系

C.不形成法律关系,因为建筑队没有履行合同

D.保护型法律关系,因为建筑队没有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5.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具有天然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指社会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王某恋爱期间承担了男友刘某的开销计20万元。后刘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刘某返还开

销费用。经过协商,刘某自愿将该费用转为借款并出具了借条,不久刘某反悔,以不存在真

实有效借款关系为由拒绝还款,王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

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遂判决刘某还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B.出具借条是导致王某与刘某产生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之一

C.因王某起诉产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

D.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发生为根据作出的

2.关于法律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可以成为法律关系

B.法律关系以法的存在为前提

C.法律关系就是社会关系

D.所有的权利义务关系都是法律关系

3.对于法律事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法律事实是一种合法行为

B.法律事实是一种违法行为

C.法律事实不是行为,只是一种客观现象

D.行为和事件都可以构成法律事实

4.在同一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主体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这种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平权型法律关系B.调整性法律关系

C.保护性法律关系D.隶属型法律关系

5.不属于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

A.法律规范

B.社会关系

C.主体意志

D.社会事件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的特征?

2.什么是法律事实?

三、论述题:

一名17岁的学生早上从家里出发乘公交车到学校上学,这一路上可能会发生多少种法律关

系?

第九章法律行为

一、单选

1、下列选项中,不是法律行为特点的是()?

A.社会性B.可控性C.合法性D.价值性

2、将法律行为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国家行为,其分类标准是()?

A.行为主体B.行为的表现形式

C.法律行为所涉及的领域D.是否合法

3、以行为是否必须符合一定法定要件为标准,对法律行为分类为()?

A.合法行为和非法行为B.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C.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D.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4、一般来说,一个适格的法律行为主体必须同时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

A.责任能力B.行动能力C.劳动能力D.行为能力

5、在法律行为的四个特点中,作为首要特征的是()?

A.可控性B.法律性C.社会性D.价值性

二、多选

1、法律行为的法律性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理解?

A.法律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行为B.法律行为是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C.法律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D.法律行为是法律现象的组成部分

2、对法律行为从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A.主体方面B.主观方面C.客体方面D.客观方面

3、在法律行为的主观方面,一般用哪几个方面衡量“受主体意识支配”?

A.该行为出于主体的内在需要,受主体动机支配、驱动

B.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认知能力。

C.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实际控制力

D.法律行为所指向的一种社会关系

4、对法律行为进行分类,以行为的表现形式为标准可以划分为()?

A.积极行为B.自己行为C.代理行为D.消极行为

5、我们说法律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是因为()?

A.法律意义上的行为都是有规律的

B.法律行为是以需要为机制的,由行为人的需要所推动或引发

C.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即法律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所支配,有意识、有目的地作出的

D.法律行为是一种对象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三、简答

1、请问什么是行为能力?

2、请问如何以法律行为所涉及的领域为标准对法律行为进行分类?

四、论述

试述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

第十章

一、单选

1、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表现形式是属于______。

A正式意义的法律渊源B非正式意义的法律渊源

C法律渊源D不是法律渊源

2、依据历史传统对人类社会存在的法律所做的分类是________。

A法系B法的历史类型C法律渊源D法域

3、国家立法机关对某一法律部门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修改、创制,在此

基础上形成内容协调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

A法律汇编B法典编撰C法规整理D法律清理

4、_______是对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颁布的时间顺序或内容性质,系统地编排

并汇集成册。

A法律汇编B法典编撰C法规整理D法律清理

5、_______是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的调整方法

C法律的调整手段D法律的调整目的

二、多选

1、法律的体系结构包括________。

A内容体系B形式体系C概念体系D范畴体系

2、法律的内容体系包括_________。

A部门法体系B法律的历史类型C法系D法律渊源

3、在我国,部门法体系由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法构

成,七大部门法可以被划归为________三大法域。

A公法B司法C私法D社会法

4、对同一行为可由______法律来调整。

A一部B一类C两部D若干类

5、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是________。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的调整方法C法律的形式D法律

渊源

三、简答

当今世界的主流法系是什么法系?

四、论述

.试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十一章立法

一、单选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立法的特点是()?

A.立法是一项国家职能活动B.立法的方式多样

C.立法的内容具有任意性D.立法要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

2、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一切立法都必须以()为根据,而且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

之间要和谐统一,不能相互矛盾和冲突。

A.宪法B.领导讲话C.政策D.众的意见

3、在我国,根据宪法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A.国务院B.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国务院下属的部委

4、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通过之后,由()加以公布。

A.全国人大主席团主席B.C.国务院总理D.全国人大常委会

5、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或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通过。

A.3/4以上B.30人以上C.2/3以上D.过半数

二、多选

1、立法的基本方式包括法的()?

A.制定B.修改C.废止D.认可

2、立法要考虑的因素,也就是立法依据,包括()?

A.法制的统一B.稳定性C.连续性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3、立法机关对法律案审议的结果有以下几种()?

A.予以修改B.提付表决C.搁置D.终止审议

4、在我国,一个完整的立法程序包括()?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D.法律的公布

5、下列主体中,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是()。

A.中央军事委员会B.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D.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

三、简答

1、请简要回答法律的溯及力问题?

2、请简要回答我国的立法程序?

四、论述

试述我国的立法体制?

第十二章执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行政机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般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也应设立相应的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都设立自己的工作部门

2.下列不属于法律授权的组织的是()。

A.行政机关B.社会团体C.事业单位D.鉴定机构

3.下列执法行为中明确体现单方性的行为是()。

A.行政复议B.行政处罚C.行政合同D.行政调解

4.下列关于行政执法行为单方性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执法主体居于支配地位,相对人处于被支配地位

B.执法的内容由执法主体单方决定

C.执法行为的生效无须相对人同意或认可

D.所有的执法行为都具有单方性

5.下列关于行政执法行为主动性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程序必须由行政机关主动提起,不能由相对人主动提起

B.执法也必须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

C.执法主体进行执法时无需与相对人协商

D.在执法主体与相对人协商一致时才可以进行执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的执法主体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法律授权的组织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2.下列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有(

A.行业协会B.私营企业C.村民委员会D.街道办事处

3.执法的合法性原则要求()。

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C.对象合法D.程序合法

4.执法的合法性原则要求()。

A.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

B.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C.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D.符合当地的善良风俗

。)

5.执法与司法的不同点主要有()。

A.主体性质不同B.内容不同C.主体地位不同D.提起条件不同

三、简答题

1.简述执法的主要意义。

2.执法有哪些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

试述执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三章司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

准确的?()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2.1943年,马锡五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深入基层,依靠众,就

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体

现的法治意义,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A.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典范

B.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民的典范

C.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典范

D.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统一的典范

3.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司法

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

A.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

果相统一

B.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C.司法机关为了保障判决有效执行,应对当事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即谁立案谁审判

谁执行

D.司法机关为了加强审判监督,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旁听重大

疑难案件审判

4.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普通人违法犯罪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执法者违法

犯罪就是污染了水源。”为了清洁”水源”,需要建立什么机制?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5.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

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

的行为;

B.任何司法机关不接受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可以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C.任何领导干部在职务活动中均不得了解案件信息,以免干扰独立办案;

D.对非法干预司法机关办案,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宄刑事责

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

"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B.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C.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D.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

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

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

原理,下列不正确的表述是:

A.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

B.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D.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

3.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试点“小额速裁”,对法律关系单一、

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足1万元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关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

现出的价值取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节约司法成本

B.促进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开

4.为了落实司法便民,检察院开设了网上举报、申诉和信息查询系统,法院实现网上

预约立案和电子签章,公民对国家机关实行网上监督收效明显。关于网络技术在法治建设中

的作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落实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落实也体现于对网络依法进行管理

C.司法机关是否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衡量的根本指标即是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

D.司法机关采用网络技术落实司法便民,是在工作中做到执法为民的具体表现

5.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而不是法官、检察官个

人。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并不意味着独立于党的领导之外。

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也不意味着不受监督。

D.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依法享有完全的独立审判权,不必听取其他

任何人的意见。

三、简答题

1.简述司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试述我国的司法体系。

四、论述题

司法与传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认真思考并尝试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制度,既可以保证传

媒对司法的有效监督,又不干预司法机关的独立判案。

第十四章守法

一、单选

1、我们可以将法律意识可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其划分的依据是()?

A.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B.人的认识过程

C.意识主体D.法律意识的专业化、普及化程度

2、法的实施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是()?

A.守法B.执法C.司法D.惩治违法

3、有关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服从法律与遵守法律都是广义守法概念的内容,它们之间没有区别

B.服从法律仅从外在行为入手,观察行为与规范目的之间是否保持一致性

C.遵守法律强调的是对法律作为一种权威性指令的认知、接受与遵守

D.守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4、有关守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守法是制约权力滥用、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

B.守法是减少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积极措施

C.守法是组成并维系人类社会的基本保障

D.一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守法纯粹是法律的强制力使然,说明这样的法是“良法”

5、有关守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守法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其内涵是不同的

B.守法的主体是全方位的、广泛的

C.守法只是承担义务和履行义务,不包含享有权利并行使权利

D.在特定契约关系中,人们会自觉地守法,是出于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二、多选

1、法律意识按照其专业化、普及化的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

A.职业法律意识B.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C.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D.众法律意识

2、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强制作用B.认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作用

C.指引作用D.调整作用

3、对于守法的概念,我们可以从()方面去认识?

A.主体B.范围C.内容D.目的

4、在我国,守法的范围包括()?

A.宪法B.法院的判决书C.行政法规D.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5、概括起来,守法的理由有()几个方面。

A.法律的权威性B.社会压力

C.服从的习惯D.自身利益和信用的需要

三、简答

1、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2、守法的理由有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

试述守法的意义?

第十五章违法

一、单选题

1.违法行为违反的是什么()

A.道德B.政策

C.纪律D.法律

2.违法的构成要件是衡量违法是否成立的标准,也是违法成立的条件,它包括客观要件、主

观要件、主体要件和客体要件四个方面。那么,违法的客观要件是指()

A.违法必须是行为B.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C.拥有自然生命个体的人D.违法行为所侵犯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法律制裁是指()

A.由人民法院所确定并实施的、对民事责任主体给予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B.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C.司法机关对犯罪者根据其刑事责任所确定并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D.国家行政机关在对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4.刑事责任是指()

A.违反行政法或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B.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的与

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C.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D.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5.违法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危害性B.行为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

C.对社会关系的破坏D.社会公正的丧失

二、多选题

1.根据各种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类别或者性质,可以把违法划分为哪几类()

A.违宪行为B.刑事违法

C.民事违法D.行政违法

2.法律责任的种类也是法律责任的各种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划分。以

责任的人数为标准,可以划分为()

A.有限责任B.无限责任

C.个人责任D.集体责任

3.私法上的免责条件分两种,分别是()和()

A.法定的免责条件B.意定的免责条件

C.有法律豁免权者D.当事人不起诉

4.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性质的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

A.违宪制裁B.民事制裁C.刑事制裁D.行政制裁E.经济制裁

5.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是()

A.侵权行为B.违约行为

C.无过错责任D.严格责任

三、简答题

1.如何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2.法律制裁对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四、论述题

对公民而言,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而对国家机关而言,法无明文规定即不可为。请大家论

述: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第十六章法律监督

一、单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1.在我国,狭义的法律监督是专指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

求自己的特殊的利益。这段话是()的语录。

A.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马克思

3.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律。

A.国家监察法B.国家监狱法C.国家公务员法D.宪法修正案

4.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检察机关C.国家法院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5.按照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法律监督分为国家的监督和()的监督。

A.社会的监督B.众的监督C.中国共产党的监督D.新闻舆论的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

部选出,将对应的答案标号填写在括号内)

1.在我国,法律监督一般具有()()()()特点。

A.权力性B.外在性C.强制性D.客观性

2.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具有()、()、()、()特性。

A.广泛性B.自发性C.互利性D.组织性

3.社会组织的监督主要有()、()、()、()的监督。

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C.各民主党派的监督D.社会团体的监督

4.国外有学者将社会舆论称为独立于()、()、()、()之外的的“第四种权力”。

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权D.管辖权

5.审判机关的监督是法律监督体系中非常主要的监督形式,具有明显的()、()、()、()特

点。

A.公正性B.广泛性C.强制性D.实效性

三、问答题

1.何为法律监督?它存在于我国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2.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体系是什么?

第十七章法律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步骤和方式。

A.法律实施B.法律行为C.法律关系D.法律活动

2.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监督形式的是()

A.权力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D.公民的监督

3.保证权利义务实现的前提条件是()

A.正当的法律程序B.法律规定C.回避制度D.国家强制力

4.法律程序的形式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

B.法律程序的言行特点十分显著

C.法律程序不需要有仪式的特征

D.法律程序要有鲜明的器物特征

5.下列制度能够体现法律程序的中立性的是()

A.回避制度B.辩护制度C.听证制度D.公开审判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程序的类型有()

A.选举程序B.立法程序C.行政程序D.司法程序

2.法律程序的基本属性有()

A.法定性B.形式性C.参与性D.自愿性

3.法律程序的功能包括()

A.保证权利义务的实现B.推动法律权威的建立

C.促进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平衡D.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4.立法程序分为()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

C.法律议案的表决与通过D.法律的公布

5.三大诉讼程序遵循的普遍原则为:()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C.公开审判原则

D.回避制度

三、简答题

1.法律程序的概念以及类型是什么?

2.法律程序的功能是什么?

四、论述题

论述法律程序在防止权力滥用及权力腐败方面的作用。

第十八章法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特征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在强调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应遵守一定的原则,与立法没有直

接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法治建设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利益

2.所谓法治,就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治国思想、治国方式和社会秩序的一种理想状态,

下列哪一选项不

符合法治的含义?(2)(3)(4)比如,我们常常听到”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观念”

之类的说法。离开

了法治精神的法律好比失去了灵魂的工具。(5)洼治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状态和理想的社会秩

序。在这种状态下,

人们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合理地分配利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权力的侵犯。

因此,法治是一种政

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得到了合理配置的社会理想状态。?

A.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亦即一个国家在寻求治理的手段时,会选择以法律为主的

社会治理手段

B。法治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强调”依法办事”

C.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也就是说,法治必须以民主为社会条件和正当基础

D。法治还经常被作为一种文明的法的精神,与理念、原则、观念等词联用

3.韩非所说的”以法治国”与今天强调的”法治”有有一些相同特点。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

相同点?

A.法具有公平性

B.法具有强制性

C.法具有公开性

D。法具有民主性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

项是不正确的?

A。在具体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共同发挥其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

的作用

B.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社会关系调控手段,限制并约束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民规、

民约的调节功能

C。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和服从司法

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

D.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体系,科学配置权力,合理界定权限,形成既相互制约

与监督,又顺畅有效运行

的权力格局

5.”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论断是哪

次会议提出来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五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制属于制度的范畴,而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

B.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但只有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C.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法律在社会调整措施

的至上性、权成性和强制性。

D.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各领域完备的法律制度: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国家任何机关、团

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2.下列有关”法治“的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哪些?

A.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

B”法治”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至上,二是良法之治;

C法治与法制是一回事;

D法治是与人治、神治相对而言的治理方式,法治优于人浩,人治优于神治;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A.坚持中国共产党顿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以下哪些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家”法治”的思想:

A:”法治”既要包含”法律之治”,也要包含”法律至上”。

B:”法治”就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治国思想、治国方式和社会秩序的一种理想状态。

C:”法治”的最高理想状态就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D:”法治”就是”轻罪重罚”,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5.下列有关”法治“的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哪些?

A.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

B.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

C.法治与法制是一回事:

D.法治是与人治、神治相对而言的治理方武,法治优于人治,人泊优于神治;

E.法治最早是由柏拉图提出来的,他认为”法治国”是第二好的国家。

三、简答题

1.比较法制与法治的不同含义。

四、论述题

论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条件是什么?

绪论参考答案

一、1.A2.A3.A4.B5.C

二、

三、略

四、略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1.B2.A3.B4.C5.A

二、

三、略

四、略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D4.C5.C

二、多项选择题

三、略

四、略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1.A2.A3.A4.D5.B

二、

三、略

四、略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1.C2.A3.A4A5.B6.D

二、

三、略

四、略

第五章参考答案

一、1.D2.C3.A4.A5.A

二、

三、略

四、略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1.A2.D3.A4.C5.B

二、

三、略

四、略

第七章参考答案

一、1.B2.A3.D4.B5.B

二、

三、略

四、略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1.B2.D3.C4.A

二、

三、略

四、略

第九章参考答案

一、1C2A3B4D5C

二、1ABD2ABCD3ABC4AD5AC

三、略

四、略

第十章参考答案

一、1.A2.A3.B4.A5.A

二、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

1C2A3C4B5D

二、多选

1ABCD2ABCD3BCD4ABCD5AB

三、略

四、略

第十二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

1.D2.A3.B4.D5.C

二、多项选择题

三、略

四、略

第十三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

1.A2.B3.C4.D5.C

一、多选

三、略

四、略

第十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

1.B2.A3.D4.D5.C

二、多选

三、略

四、略

第十五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

1.B2.A3.D4.D5.A

三、多选

三、略

四、略

第十六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2.D3.A4.A5.A

二、多项选择题:

1.(1)(2)(3)2.(1)(2)3.(1)(2)(3)(4)

(2)(3)(4)

三、略

四、略

第十七章参考答案

一、1.B2.D3.A4.C5.A

二、

三、略

四、略

第十八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B5.D

二、多项选择题

三、略

四、略

(1)(2)(3)(1)4.5.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19:0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9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