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赋能诊所的目标定位——兼谈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诊所的相关实践

更新时间:2024-11-06 17:30: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31日发
(作者:赌博网)

2015年7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u1.2015 

Vo1.32 No.7 第32卷第7期 

法律赋能诊所的目标定位 

——兼谈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诊所的相关实践 

廖建求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法律赋能诊所是一种将法学实践教学与法律赋能相结合的新模式。该诊所模式以诊所学生和接受诊所服务的 

当事人为中心主体,通过法学实践教学活动赋予上述两大主体的法律权能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定位与国家教育方 

针、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具有契合性。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诊所秉承法律赋能理念,坚持资源环境法律人才 

培养特,并进行了有益的赋能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法律赋能;法律诊所;目标定位;资源环境法律人才 

中图分类号:D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5)07-0023-05 

何为法律赋能诊所 

法律赋能诊所作为对法律诊所的高级形式,已经 

工权益保护的农民工法律诊所;等等。 

总而言之,引入法律赋能理念后的法律诊所教育 

不再局限于个案援助,还拓展至法律宣传、教育、培训 

和社会发展项目等内容。法律赋能诊所已经成为了法 

律诊所的发展方向。它以当事人法律权能的提高为价 

值归宿;以当事人的权利和法律意识的提升及维护权 

利能力的增强为功能倾向;主张“和当事人一起工作” 

的平等协作精神作为服务理念。 

二、法律赋能诊所应以“两个中心主体、一个基本 

权能”为目标 

将法学实践教学与法律赋能理念完全融合在一起。法 

律赋能发源于21世纪初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其创始人斯蒂芬・戈卢布教授认为,它是利用法律服 

务及其相关活动增进弱势人掌控自己生活能力的超 

越传统法治的另一种范式¨ 。建立在法学院基础之 

上、法学院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法律 

赋能诊所被视为对法律赋能理念进行实践一种有效探 

索,并逐渐发展成法律赋能的一种重要项目形式,比如 

南非纳塔尔一德班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和街道法项 “两个主体、一个权能”可以作为法律赋能诊所的 

目、匈牙利罗兰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的社区法律服务 

和教育项目、印尼国立伊斯兰大学法律诊所的农村社 

区法律服务站项目等 。 

在国内,法律赋能诊所逐渐成为了法学教育研究 

的热点,而且在实践层面也有些实践。法律赋能诊所 

的理论研究体现在:(1)国外经验介绍、本土化及某一 

目标定位。具体而言,“两个主体”是指诊所学生和接 

受诊所服务的当事人。作为一种法律教育模式,法律 

赋能诊所旨在增进法科学生的法律知识、增长未来法 

律角(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等)的法律技 

能、培养法律共同体所具有的法学知识结构、思维方式 

和行为模式、法律职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作为 

种法律服务实践形式,法律赋能诊所要以保护和促 

进诊所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为赋能目标。“一个权 

一教学活动方面,如单平基、汪燕等;(2)法律赋能与法 

律诊所的有机结合,如徐亚文、程骞等。在实践层面, 

武汉大学法学院设立了“社区法律赋能诊所”;北方民 

族大学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分别设立了诊所政府法 

能”是指法律诊所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赋予上述两大主 

体的法律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诊所实践教学活动 

应以法律赋能为基本理念,教学议题选择、项目设计、 

案件办理和项目执行等必须以增强“两个主体”的权 

利能力、权利意识和崇法意识、法律知识与维权技能为 

制、老年人权益、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的地方立法诊 

所;隶属于共青团山西省委青少年维权中心的“山西 

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山西大学商务学院12355工作站” 

则专门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就业 

创业指导等综合服务;海南大学设立了专门针对农民 

收稿日期:2015—05—06 

目的,改变“两个主体”在特定权力结构中的不利境 

地。这种目标定位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4A46),中国地质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A34) 

作者简介:廖建求(1977一),男,湖南安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法、法经济学。 

・23・ 

对法学教育的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是法学 

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 

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 

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问题,在法学本科 

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应 

用型、复合型、技能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在研究生 

教育教学方面,我国实行法学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 

研究生培养并列的局面,但这两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 

目标定位却十分模糊,导致了教育模式、培养方案、课 

程设置、实践教学等要素雷同现象。近年来对于法学 

研究生分类培育管理的规范和有效实施的探讨全面展 

开。为了规范各高校的法科研究生教育教学,国家从 

战略意义上明确了能力型培养为导向法律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以法律赋能为目的的诊所教育教学在法科 

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的实施能有效落实国家对应用型、 

复合型、技能型法科学生培养的定位目标。应用型、复 

合型、技能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散见于教育部、财政 

部、司法部等部委规范性文件内容中,详见表1。 

从社会层面看,依法治国方略已经提出并得到稳 

健推进,我国各个社会领域开始步人法治快车道。法 

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教育、法治民生、法治经济、法 

治城市、法治社区等词汇的频繁出现不无说明了这一 

点。全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法律知识的传授、权利维护 

技能的增强、法律服务的拓展、司法权威的树立等全方 

位、多层次的法治活动开展都有赖于高素质、高技能、 

高责任的法律人才的有效供给。“法学教育的目标定 

位必然会影响法学教育实施过程、效果与法律人才的 

构成产生深远影响。” 法学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 

复合型、应用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因而法律职业技能的 

培养与训练尤为重要,能力的培养应对提到与知识的 

传授同等甚至比它更高的地位 。江平曾在阐释法 

学教育的主要内涵时指出,法律学生学会跟法律、人、 

治国、适应职业化市场四个方面的“打交道”技能。法 

律实践是重要的法学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 

法律实践是法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所 

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规定,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 

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掌握文 

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 

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将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 

题辩论、模拟法庭、疑难案件分析、实习等作为法学专 

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还对法学 

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做出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如对专 

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 

教学;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 

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和公、检、法等社会资源合作建 

立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地,探索实践性创新 

教学模式;探索订单班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 

.24・ 

袁1 实践技能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相关规范性要求 

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供需互动机 

制。法律诊所是法学教育的教育属性和法律属性有机 

结合的实践性平台,是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 

的融合。课堂讲授和诊所实践是法律赋能诊所教学活 

动的基本组成。课堂讲授的内容主要有法律诊所教育 

简介、律师执业道德、各类法律实务技能与技巧训练 

(会见当事人、实施调查、法律研究、咨询与建议、调解 

与谈判、诉讼与仲裁)以及真实案件进行模拟法庭演 

练。诊所实践的内容主要有诊所值班、为当事人提供 

咨询意见、起草法律文书初稿、在导师指导下修改法律 

文书、与对方当事人或律师进行谈判、接待来访、阅读 

整理案卷、配合执业律师参与办案全过程 。 

从个体发展角度看,法律赋能诊所教育教学符合 

个性、独立、自主的全面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树立了学生的 

个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观念、面向全体学 

生的人人成才观念、基于个人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多样 

化人才观念、立足与持续发展的系统培养观念。首先, 

这种全面发展要求合格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素 

养和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权利维护技能的品质。具体到 

法科学生,必须具备三大基本品质:掌握系统的法学各 

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基本职业素 

养;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法律赋能诊所教育是“临 

床法学教育”的基本组成,它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 

法律思维的提升来达到运用基本法学知识解决各种社 

会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法律知识、法律 

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三者的统一是法律职业共同 

体的基本特征,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法科 

学生在正式进人社会前了解和认同这一基本特性。其 

次,这种全面发展要求法科学生必须具备复合性的知 

识结构。法律赋能诊所教育有利于法学学生以下三方 

面的复合:一是跨学科的复合,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 

决需要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思维方式;二是 

法律事务中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的基本认知和有效处 

理需要个人多方面素养和多方面知识(如心理学、经 

济学、社会学等)的复合;三是法律领域内部专业知识 

的复合,如各种专业领域所涉及的法律纠纷诉讼需要 

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与研究生阶段法律思维的融合,再 

如所涉不同部分法属性的法律问题有效解决需要不同 

的部分法知识和法律思维的融合。再次,法律赋能诊 

所的本质是学生主导下的法律实践技能培养过程。 

“从培育技能的角度看,法学院的教学方式——讲课 

是不当的。教育学的共识是讲课不能培养技能……如 

果希望学会游泳,除了入水练习外,没有其他途 

径。”_6 美国法律协会甚至将法学院能否为学生提供 

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职业的历史、目的、结构、价值、 

规则和、责任等相关知识教学、从事法律职业所需的技 

能培训(如法律分析与推理、法学研究、问题解决、口 

头表达等)和严格的法学写作训练、真实的当事人或 

其他真实生活的实践经验、具有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基 

本的机会等要素作为法学院能否获得认证的基本标 

准。发轫于2O世纪9O年代初的主导主体实践教学模 

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进 

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起帮助、组织和指导性 

作用 7 3。法律赋能诊所是法科学生有效将所学法律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注 

重自主性学习能力、知识复合性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赋能诊所的特目标定位 

与实践 

(一)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赋能诊所的特定位 

根据《关于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 

知(学位办[1995]36号)》精神,本学位授权点制定的 

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资源环境特的复合型、实践 

性卓越法律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和《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中,明确要求加大环境与资源领域法律人才的培养力 

度。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使得中国地质大学形成行业 

特明显、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特点。2006年,教育部 

和国土资源部签订协议,同意对中国地质大学实行 

“部部共建”,按照《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共建中国地质 

大学协议》要求,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以下简 

称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挥 

各自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共同创建了国土资源法律评 

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校《“十二五”事业改革与发展 

总体规划》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纳入学校14个重 

点发展方向之一,2014年,以“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研 

究”为学科建设导向的法学学科被列入学校学科培育 

计划项目。这些都为资源环境特法律人才培养教育 

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的基础。中国地质大学(武 

汉)法律诊所的目标定位离不开法学学科的特方 

向,被定位于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研究与公益服 

务机构,除承担传统法律诊所的功能外,还依托国土资 

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问诊自然资源与环境 

保护法律的疑难杂症,彰显资源环境特。 

该法律诊所以全面提升法科学生法律职业能力、 

责任和伦理为教学目标,以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 

咨询和援助为主业,由具有丰富法律经验的教师指导, 

法科学生全程参与,开展法律实践教学和实务实训 

活动。 

(二)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赋能诊所的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赋能诊所,旨在积极探索“学 

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力求改变 

目前中国地质大学法科教学的现状“四重四轻”的问 

题:一是重讲授,轻辅导;二是重教学,轻应用;三是重 

书面成绩,轻实践过程;四是重专业知识,轻素质培育。 

本研究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 

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利于提升法科学生的发展质量。法律赋能 

诊所教育重视培养法科学生的“DIY(do it by your— 

self)”能力,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和人格重塑,肯定人的 

个人和社会价值,符合法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 

(2)有利于形成法科学生的创新品质。法律的生 

命在于经验,而实践是获得经验最好的途径。在法律 

赋能诊所教育中,学生会意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也会 

懂得直接经验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学问 

的探究和实践经验的获得能发掘法科学生的创新潜 

能、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帮助法科学 

生形成创新创业的新品质。 

(3)有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增加 

其职业认同感。在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模拟练习和案 

・25・ 

件代理中,学生思考、沟通、辩论、说服与文书写作、策 

略选择与取舍等方面的多项能力将得到锻炼,法律职 

实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同时检验自己所学的法律知 

识能否适用社会需要,诊所学生在咨询的过程中可 

业技能得到切实提升。另外,法律赋能诊所教育可以 

真切地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并从 

中获得相应的情感,并冷静地思考法律的社会价值,正 

确地认识和分析当今社会中的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 

发展、弱势体权益保护等社会公共问题,增强社会道 

义感和社会良知。 

(4)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学科为中 

心”建立起来的传统法律诊所只注重某一法学学科领 

域实践技能的培训,如模拟法庭分刑事诉讼模拟、民商 

事诉讼模拟、行政诉讼模拟、环境公益诉讼模拟等,法 

律文书写作、案例教学、法律实务讲座、实习也基本上 

是按照法学各二级学科分别进行。对于这些传统的法 

律诊所教学形式,诸多学者指出了其局限性。比如针 

对兰德尔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耶鲁法学院原院长克 

拉克指出它“虽然复兴了法学教育,但仅仅是强调了 

案例分析的技术”,“对训练有素的律师的持续需求, 

仅仅职业化是不够的,而且要延展到对所有法律起决 

定作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以及拥有充分的视野 

来适应职业现在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和我们所生活的社 

会” J。而法律赋能诊所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新 

型专门法律诊所,具体由法学教师和校外有法律经验 

的实务人员共同在丰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组织教学活 

动,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并尝试解 

决现实中的问题,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关注法律规则的 

制定、实施、实效。 

(三)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赋能诊所开展的相关 

实践 

1.凸显资源环境法律实践能力的养成 

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法律赋能诊所联合国 

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组织法学师生开展 

资源环境社会调查和法学研究,将相关调研成果编写进 

公开发行的《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报告》蓝皮书,在收集相 

关国土资源法治热点和统计国土资源执法情况的基础 

上定期编写《国土资源法律评价lT程学术通讯》,并呈报 

国土资源部供其决策参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 

前,法律诊所已经购买“法律诊所”教学软件,开设自然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诊所课程,增加资源环境法律实践 

课时,进一步增强资源环境法律实践能力。 

2.提供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窗口,由大三大四学生或者研究生轮 

流值班,进行一对一的对地大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就 

业、地大社区弱者权益保护、大学生假期兼职、环境 

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给与解疑和帮助。诊所 

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针对咨询人所提出的 

各种法律问题进行解答的这一形式,相比课堂中讨 

论的那些虚拟的或已发生过的案例法律咨询更具备 

真实性,而法律咨询可以让诊所学生接触到社会现 

实中正在发生的各种实际法律问题,从而感受到现 

.26. 

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考 

验诊所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等。在遇到诊所学生无力解答的时候,由具有法律 

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解答,可以让诊所学生当 

场受益。咨询结束后,指导老师还会总结咨询所遇 

到的疑难法律问题,并鼓励诊所学生继续思考,寻 

解决途径,这对于诊所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的提升 

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法律咨询活动的开展,是诊 

所学生做到了学有所用回报社会的同时,还可以零 

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自身适用社会能力和 

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开展法律公益活动,培养法律情感意识 

法律诊所在教学实践的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 

受理案件的标准等方面,都应该有意识地突出地大 

诊所目标定位特和案件的公益性。针对地大社区 

及周边的农村居民、城市贫民、农民工、身心障碍者、 

妇女、老人、儿童、少数民族等开展法律公益活动,培 

养法律情感意识。首先,法律赋能诊所的教育重在 

加强法科学生的情感教育。诊所学生应该具有正义 

感,富有同情心,关心和贴近民生,并能运用所学法 

律知识和技能帮助弱势体。要实现法学的情感教 

育,一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诊所 

教育中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来,树 

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培养培养朋友般的师生人 

际关系;二是教师在教学当中,援用多种多样的教学 

方式和手段,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要素功 

能,培养出拥有法律正义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富 

有同情心的法律人才;三是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通 

过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中的实践和实践中的 

教学,将对法律的敬畏、崇尚、信守、责任和热爱等情 

感根植于学生的情感因素之中,全面实现法科学生 

的法律情怀。其次,法律公益活动的另一个目的就 

是增强地大社区及周边的农村居民、城市贫民、农民 

工、身心障碍者、妇女、老人、儿童、少数民族等弱势 

体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维权技能,改变他们在 

当下权力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境 

况,发挥法律赋能诊所具有“让法律为每一个人服 

务”的功能,让接受服务的每个人得以认识、运用法 

律,能够通过自己个别的或集体的行动,实现自身的 

权利与发展。目前,诊所已经开展了3.15消费者权 

益保护13、4.22世界法律日、4.26知识产权日、12.4 

宪法日等的法制宣传活动;为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号召,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在我 

校“手拉手・共进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共建背景 

下,我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合,通过提问、 

观看视频、情景剧表演、师生互动以及课程小结等教 

学形式为地大附属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呈现了一场题 

为“关爱花朵,普法同行”的法制教育活动②。 

4.塑造法律诊所(第二堂)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法律诊所课堂理论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诊所 

教学的基本规律。法律诊所课堂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内 

涵发展,力争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丰富学生第二堂课 

注释: 

①相关内容分别参见各学校的法律诊所网站。 

②本次法律实践由廖建求副教授统筹指导,当然在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地大附属彭冠军书记的指导和支持,法律硕士研究生3 

名研究生和5名本科生共同完成。研究生张静、孙泽宇负责本 

次法律实践的整体策划和具体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各个主体既 

有分工又有合作。团队8名成员精心筹备了半个月,40分钟的 

课堂分为“法律是什么”、“法律在身边”、“法律知多少”、“法律 

伴我行”四个环节,通过提问、观看视频、情景剧表演、师生互动 

以及课程小结来组织教学。团队选择和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紧 

实践教学的方式,努力将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融合,提 

升法科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伦理和社会人文素质,即 

通过培养法科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团队 

精神、关注社会情怀和职业道德修养,使法学学生掌握 

语言表达能力、法庭诉辩能力、法律思维能力、自我更 

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该模式宗旨 

可概括为“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修养、 

六种能力”。该课题实践教学的形式有:(1)诊所设立 

科研课题并提供相应资助,以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创 

新能力。借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科技创新 

密相关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法律问题作为剧情表演的内容。此 

次普法公益活动将枯燥难懂的法律以贴近生活、知识性和趣味 

性有机结合的方式演绎和传授给同学们,对提高中小学生法律 

意识和拓展法律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增强了未成年人的 

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了积极作 

用。该活动也为我院法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提供了实践教学 

管理制度的先进经验,鼓励法学研究生独立开展法学 

研究、法学实践、法治调研活动,培养法学研究生的职 

业能力,探索资源环境特的法律人才科技创新培养 

机制。针对法学硕士研究生,将围绕土地资源法律制 

度、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水资源法律制度设置法学学术 

研究课题,针对法律硕士研究生,依托法律诊所围绕资 

源纠纷解决、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法治调研设置法学 

实践性调研课题。(2)创办“南望法律人才成长论 

的新方式并积累了经验,在备课,授课以及总结等各方面均对 

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回顾,加深了对未成年人保 

护方面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种方式促进了法律硕 

士的多元化培养,加深了本科学生对法律条文的重视程度,对 

法学专业学生今后学习工作都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汪燕.从法律赋能的角度谈法律诊所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4). 

[2]徐亚文,程骞.法律诊所与法律赋能的有机结合:法律赋能 

诊所[J].浙江大学学报,2015(1). 

坛”,帮助学生进行自身定位,该论坛以职业导向为主 

的沙龙、讲座和交流会,邀请法学专家学者、学术创新 

人才、就业成功人士来校与法科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 

流,同时邀请兄弟院校优秀法科学生骨干来校进行交 

流探讨。(3)举办“南望法治之星”专业实践风采大 

赛,采用视频展示、ppt展示、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形式 

以期全面展现法科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和所悟,同时说明自己最精彩部分、最糟糕部分及 

其原因、改进措施,旨在检验法科学生的专业实习效 

果,交流实习经验与心得体会,使职业能力在交流中得 

到真正提升。(4)举办“南望法治杯司法文书大赛”, 

将法科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 

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法律思维和法律人综 

合素质的培养。 

[3]韩大元.当代法学教育改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育,2003, 

(10). 

[4]P・诺内和E・卡琳语,转引自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 

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1994, 

(2). 

[5]刘瑛.法律诊所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及改革路径[A].中国政 

法大学教育文选[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6]何美欢等.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11:16—17. 

[7]张守波.浅谈高校法学专业“主导主体”实践教学模式[J]. 

黑河学刊,2010,(1). 

[8]Laura Kalman.Legal Realism at Yale 1927—1960[J].The 

University of Noah Carolina Press,1986:67. 

责任编辑:陶 晖 

Target Location of Legal Empowerment Clinic 

——Based 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Legal Clinic’s Practice 

LIAO Jian—qiu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Legal empowerment clinic is a new model which combines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legal empowerment.The 

students and the clients in the clinic are its central subjects.Empowering central subjects through legal practice teaching 

is its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point as wel1.This posi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social tal— 

ent demand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tudent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law clinic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legal empowerment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law personnel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y of legal empowerment. 

Key words:legal empowerment;legal clinic;object localization;environmental law talents 

・27・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15:2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9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大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