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男孩远离犯罪之“心理抚育”

更新时间:2024-11-06 05:02: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31日发
(作者:华士飞)

让男孩远离犯罪之“心理抚育”-法律

让男孩远离犯罪之“心理抚育”

主讲人:李秀平(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总编辑,从事法制新闻工作29

年,各类著述300余万字。)

三名犯罪青少年

一名陷入情感纠葛中不能自拔的少年陶某,在情绪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把

一瓶打火机油泼向他朝思暮想的女孩并点燃……一名清纯美丽的少女被重度烧

伤毁容。这起恶性报复事件,于2011年新学年开始不久发生在安徽省合肥市。

这起悲剧,被网友称为“官二代火烧美少女”事件。

在这场悲剧事件中,无辜的女孩小周由一名美少女变成了满面满胸布满烧

伤疤痕的伤残者。在受害者被毁容前后的照片曝光后,面对施暴者将一名少女如

花容颜和心灵毁损的无隋事实,网友将那名纵火者称为“最狠官二代”。

在纵火少年引燃公众愤怒之情的背后,是“青春期”这个“事故”多发的

年龄段。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少男少女(尤其是男孩)往往容易因为情绪失控酿成

大错。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有“星二代”之称的李双江之子李某某殴打他人

和卷入案的事例就极为典型。

2011年9月8日,李双江到医院看望被儿子李某某等人打伤的彭先生时,

眼含热泪对受害者说:“子不教,父之过。”。

琴棋书画,用在李双江夫妇教子方面一点儿也不夸张。但是,他们没有教

会孩子“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的权利”。

同样,如果没有发生“八刀夺人性命”的事情,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是

“成功”的——儿子形象俊朗,修长的手指下流淌着美丽的音符,尚在读大学

时就已经成为钢琴老师。

在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药庆卫和妻子几天几夜不睡觉,反思自己的教育

问题出在哪里。回想儿子在法庭受审时说到的“为了练琴挨打”、”被关在地下

室一个多月,看不到希望,想自杀……”药庆卫意识到自己平时管教孩子“过于

严厉”,“父子错失了交流的机会”。这种严厉教育往往能催生学业上的成果。

但是,孩子很难从中学会如何承担责任。也正是因为这种“严厉”,导致发生车

祸后,药家鑫选择了逃避责任——逃避的方式是杀人灭口。用药庆卫的话说:

“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

大罪。”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说:“作为一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我经常面对的事实

是,有问题的孩子都来自有问题的家庭。”

心理师眼中的暴力犯罪少年

由于在众多的青少年犯罪悲剧中看到了普通人看不到的心理问题,而“病

因”在于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不当,或者对孩子缺少心理抚育,所以,犯罪心

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后得出一个结

论,即“犯罪预防要从未成年人做起,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则须从家长们做

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学教师李婕对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深刻了

解。她曾接触过一个在家庭暴力下长大并陷入暴力犯罪泥潭的17岁少年。那个

白净瘦弱、眼神中透出几分冲动和一丝邪恶的少年成长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他3岁时,母亲就因为夫妻矛盾而开始频繁地离家出走。在少年的描述中,他的

父亲脾气很烈,吵急了就动手打他的母亲。幼小的他非常害怕,但无法阻止。每

次被打后,他的母亲就选择离家出走。在他9岁那年,他的父母最后一次发生争

吵。他的母亲挨了暴打后又一次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他的父母通过

法院缺席审判的方式离婚。

自从母亲离开家,这个男孩就“不想学习了,成绩越来越差”。后来,他

离开学校,有时会去网吧。进入青春期后,他变得“内向、孤僻,非常逆反,尤

其和父亲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后来,他的父亲虽然给了他不少钱,但在他心里,

“父亲给再多的钱也代替不了我想要的温馨的家”。他们父子之间“没什么好说

的,甚至不能在同一个房间,一说话就吵架”。在又一次和父亲吵架之后,他出

去喝了点儿白酒。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他用刀刺伤了一个跟他无冤无仇、载他

回家的出租车司机。

躁动青春期的理性与非理性冲突

在分析上述案例时,李婕谈到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无常,

容易冲动,在愤怒时会变得十分凶残粗暴,高兴时也容易动感情。犯罪的未成年

人往往缺乏对别人起码的尊重和同情心,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

础上。青春期的孩子内分泌腺在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垂体前叶腺体所分泌的激素

使大脑常常处于兴奋状态,情绪因此具有极大的冲动性,但又容易疲劳,使心境

不易持久。常常表现为突然产生激情,但又转瞬即逝。未成年人常因外界的刺激

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消极情绪而导致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就是

为什么未成年人比成年人容易突发激情犯罪的原因。

对于青春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心理学教师万秋实也有深刻认识。

在分析一个砍伤“情敌”的男孩的行为时,她说:“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

关注异性,渴望有情感的经历,不论在别人看来这份感情是多么的肤浅和脆弱,

但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真实和重要的,他们会为了自己想象中的‘爱情’不顾

一切。”这也许能解释陶某火烧小周的暴力行为。

作为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万秋实告诉大家:“在躁动的青春期,理性与

非理性的冲突十分激烈。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纠缠在一起,控制着青少年的言语

和行动。当非理性的一面占据决定性地位的时刻,他们会忘记理智、规则和责任,

可能导致灾难性的行为……在青春期这个独特的时期,每一个孩子都面对着生理

上的、社交上的和情感上的挑战,面对着情感的起伏不定和转向改变,只有依靠

父母才能保持情感的平衡。也许青少年会对此否认,但事实确实如此。父母的关

注、接纳与爱能使孩子保持情感上的平静、稳定和坚强。”

新知

关于“心理抚育”

心理抚育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倡导的一个教育观念。她倡导家

长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提供身体成长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心理成长

的营养。从犯罪心理的角度看,她认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做起,而对未成

年人的教育工作则须从家长们做起”。于是,每有适当的机会,她都会向家长传

播心理抚育方面的理念和常识。

关于“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滞后反应”问题,李玫瑾说:“人的成长大致

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

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

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她特别指出,由于人的心理

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

时”。

关于“物质抚育”和“心理抚育”的关系问题,李玫瑾讲了三条重要的家

庭教育理念:“为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为孩子存钱的努力

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保姆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因为“对

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开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09:2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8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与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