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硕士生XXXX
学号XXXX
学院(所)XXXX
专业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大学研究生部
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寻求个人信息
论文题目
利用与保护的衡平点
开题时间2015.6
选题的实践意义、学术价值
个人信息被认知的伊始,亦是被侵略的开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全球围的应用和普及,各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进入了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是改变原有社会结构,甚至改变原有社会价值观
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人信息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政府机构为了制定国家和
地方的方针、政策,利用国家机构通过互联网上及网下多种渠道收集和处理着个人信息;商业机构
为了商业目的和经济利益,也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类似的方式攫取个人信息。因个人信息具有一定
时效性,对获取个人信息优先权的争夺,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般蔓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日常生
活中,充斥着不断打进的骚扰以及挥之不去的垃圾短信和垃圾电子,以及通过微博、、MS、云
端等即时通讯、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存储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十分严峻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
十分尖锐。2010年发生的“3Q之争案”和2011年发生的“CSD等多家用户信息泄露案”就很好
的证明了个人信息安全所承受的严重威胁。然而,威胁并未止于此,反而愈演愈烈。据中国互联网
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84.8%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
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近一年得益于安全软件对部分安全问题捕获、保护能力的提升,
《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74.1%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近196.3亿元,较2012年有暂缓的趋势。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只是个人信息权保护的
硬件基础,法律的制度规的建设才是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软件保障。面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迫切需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网络信息安全提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综上所述,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事保护立法,规个人信息的合理合
法流通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选题的依据及可行性(含国外研究现状、研究生相关成果、主要参考资料)
就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状况来看:在国,对个人信息权的民法属性进行了研究的文献有靖任的
《个人信息权初探》《(社科论坛》2006年第1期)、刁胜先的《论个人信息权的权利结构一以“控
制权”为束点和视角》(《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丽娜的《论个人信息权》
《(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0期)、怡的《论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确立的必要性》《(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振亮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
1期)、齐爱民的《论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理论与探索》,2009年第10期)。
从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关系出发,对个人信息权进行独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的文献有胡
卫萍、剑的《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当议》《(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怡的《论
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确立的必要性》《(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振亮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民
法保护》《(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对域外有关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进行考察的文献有迎春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探析》《(前沿》
2010年第12期)、险峰的《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一以德国与瑞士立法例之对比考察为中心》《(当
代法学》,2006年第3期)、冉克平的《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反思与我国人格权立法》《(法学》,2009
年第8期)、青的《口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及启示》《(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6期)、熊爱卿的
《个人资料保护法概述》(《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对如何构建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进行研究的文献有丽娜的《论个人信息权》《(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10期)、朱昆的《论个人信息权遭受侵害的私法救济》《(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9期)、
怡的《论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确立的必要性》《(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振亮的《个人信息
权及其民法保护》《(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齐爱民的《轮个人信息保护
法的统一立法模式》(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利明的《人格权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暨
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另外,王利明教授在其《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大学学报》,2012年6期)中,
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研究。
在国外,德国学者汉斯一彼特.哈佛坎普在其《1918年以来一般人格权在德国的发展》(金可译,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德国民法典》中有关人格权
的规定以及其变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德国以一般人格权保护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以及自由权以外的人格权的原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因个人信息权尚未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加以确认,因此对个人信息权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其独立性探讨以及如何构建个人信息权保护相关制度方面。同时,不少学者认为个人信息属于个
人隐私的畴,进而认为对于个人信息权在隐私权中保护即可,故有关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以及相关
保护方面的研究上尚处于初始阶段,这与个人信息函需保护的现实存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研究生相关成果:(注意,此处是写开题报告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齐爱民教授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拯救信
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捍卫信息社会中的财产——信息财产法原理》,主
要介绍了面对个人信息保护危机的全球性应对策略及国家与地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现
状,从法律性质和构成要件方面对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进行了剖析,梳理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其
他部门法之间的在逻辑关系并对如何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个人信息合理自由的流通等进行
了系统的论述。
周汉华教授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域外个
人数据保护法汇编》、《个人信息保护前沿问题探讨》,主要介绍了我国及国际个人信息及个人信
息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学术研究现状、全球围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总结各国法律实施过程中
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立法定位和规制要素。
主要参考文献:(请注意按照著作、论文、译著、外文资料进行归类排列)
[1]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M].:法律,2010.
[2]江伟.民事诉讼法[M].:中国人民大学,2007,172.
[3]陆小华.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新财富保护模式[M].:法律2009.
[4]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M].:大学,2004.
[5]齐爱民.捍卫信息社会中的财产一信息财产法原理[M].:大学,2009.
[6]齐爱民.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一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M].:大学.2009,105
[7]齐爱民.中国信息立法研究[M].:大学,2009,76.
[8]土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四].:人民法院,2010.
[9]立新.侵权损害赔偿[M].:法律,2010.
[10]立新.侵权责任法[M].:法律,2010.
[11]炼.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M].:法律,2010.
[12]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前沿问题研究[M].:法律,2006.
[13]周汉华.域外个人数据保护法汇编[M].:法律,2006.
[14]周汉华.中华人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法律,2006.
[15]朱景文.法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2008.
[16]ssActioninCommonLawLegalSystems:aComparative[M].HartPublishing,
2004.
[17]树艳.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及立法价值取向的民法解析[J].理论月刊,2011(05):105-108.
[18]丛珊,盖.浅析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2(03).
[19]刁胜先,周璐,文彦.论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民法规制[J].邮电大学学报,2012(01).
[20]何永东.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学术前沿,2012(05).
[21]平.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路径[J].公安研究,2013(08).
[22]金荣标,叶高,叶家红.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理基础[J].科技学院学报,2011(07).
[23]井慧宝,常秀娇.个人信息概念的厘定[J].法律适用,2011(03).
[24]建华,土国柱.论民事权益一民法保护对象的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J].法学杂志,2011(01).
[25]杰.试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3(10).
[26]建新.两岸四地的个人信息保护与行政信息公开[J].法学,2013(07).
[27]林启.白然人权商业利用的法律形式[J].经济导刊,2011(08).
[28]芙,金春梅.浅析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完善路径[fJl.法制与经济,2014(10):21-22
[29]芙,金春梅.引发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考[J].今日,2014(07).
[30]卢艳宁.个人信息采集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0(08).
[31]齐爱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J].法学,2008(04).
[32]齐强军,齐爱民,深.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权利基础[J].社会科学,2010(01).
[33]王济东.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0(05).
[34]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J].现代法学,
2013(07).
[35]王利明.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J].法律科学,2012(04).
[36]王利明.人格权法制定中的儿个问题[J].暨南学报,2012(03).
[37]肖少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分析[J].法学研究,2013(04):119-126.
[38]熊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必要性及路径[J].新西部,2010(02).
[7]威.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1(12):238-239.
[40]锋学.论我国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J].法学研究,2013(08).
[41]莉.个人信息权的法哲学论纲[J].法学,2010(02).
[42]淑霞.新媒体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公共管理,2013(07).
[43]l,thofPrivaey[J].,2000(08).
[44]inSearchofaCoherentRationale[J].,2008(42).
[45]egallyTransferPersonalDatafromtheEuropeanUnion[J].PLIOr
der,2006(0).
[46]JamesQ,WesternCulturesofPrivacy:DignityVersusLiberty[J].YaleLawJ
ourna1,2004(04).
[47]ingConflictingInternationalDataPrivacyRulesinCerspace[J].StanfordL
awReview,2000(OS).
[48]MaryMaureen,InformationResoureesintheComingMillennium:AMana
[J].AdministrationandManagement,2000(OS).
[49]ty,PrivacyandPersonalData[J].,2004(117).
[50],:StPaul,ed[J].WestGroup,200
2(32).
[51]RosemaryJay,otection-LawAndpractice[J].SecondEdition,Sweet
&Maxwellpublishing,2003(13).
[52]ldsCollide,HowtheSupremeCourt'sRecentPunitiveDamagesDecisionsAffe
ctClassActions[J].BaylorLawReview,2008(Fall).
[53]胡志海.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华南理工大学,2012.
[54]卫克琴.我国体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科技大学,2012.
[55]涛.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基于利益衡量之展开fDl.:大学,2012.
论文基本结构的设想
一、绪论
二、个人信息权的理论概述
1.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权
2.个人信息与近似概念的辨析
(二)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
1.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属性
2个人信息权的财产权属性
(三)个人信息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1.个人信息流转中的利益冲突
2.个人信息流转中的利益协调
三、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
1.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状况
2.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司法实践
3.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行业自律
(二)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1.保护意识薄弱
2.立法规缺失
3.救济机制不健全
4.缺乏有效监管
四、域外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考察及其启示
(一)域外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考察
1.主要国际组织关于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规定
2.主要发达国家关于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规定
(二)域外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启示
1.制定专项立法加强个人信息权保护
2.完善个人信息权综合保护救济渠道
3.设立专门监督机构保障个人信息权
(一)树立权利本位观念
(二)完善个人信息权民事立法
1.基本原则的设计
2.立法模式的选择
3.制度框架的建构
(一)个人信息权的涵和外延界定
五、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制度的对策
(三)健全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救济机制
1.完善代表诉讼机制
2.设置违约追责机制
(四)构建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监督机制
1.设立行政监管机制
2.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结束语
论文研究的工作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
课题研究的工作量
笔者已经收集和阅览了相当数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学者的著作、期刊论文等进行观点整
理和分析,对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树立权利本位观念、完善个人信息权民事立
法、构建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监督机制、健全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救济机制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个
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旨在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
本文旨在利益衡平的理念下,综合运用概念分析、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试图构架一个
充分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和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制度框架。除绪论和结束语外,重点从四个部分对个
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制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首先,运用概念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界定个
人信息权的涵,确定权利边界、分析其法律属性、剖析个人信息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通过利益
博弈,指出协调冲突的突破点,为本文的论证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运用演绎和实证的方法,从剖
析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现状入手,反视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比较
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的现有制度,结合我国立法的实际,对
个人信息权保护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的借鉴之处;最后,运用法学理论
和价值分析的方法,结合比较研究中获得的启示,针对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分别
从树立权利本位观念、完善个人信息权民事立法、构建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监督机制、健全个人信
息民法保护的救济机制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旨在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
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导师对选题的意见
导师签名:
年月日
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组成情况
组成
主席
职称所在单位
委员
秘书
开题报告论证意见(1.选题的意义;2.研究生本人的素质和水平是否适合本选题研究;3.研究方案
的可行性)
开题报告论证结果(合格与否):
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签名:
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名: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意见:
主席签名:单位公章
年月日
注:各项均可加附页。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00:0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8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