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呗犯
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
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2】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
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
的有机组成部分。
【3】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是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
动过程中形成的,由被害人所担受的,状述和反映具有“被害”性质的诸
经验事实。
【4】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
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
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
其本身的性格、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
的潜在被害倾向者。、
【5】被害盲点症:是指被害人出于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以
致注意力狭窄、判断力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
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6】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
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
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
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
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8】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
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
体。
【9】微观社会预防:是以社区、体以及公民个人为单位而进行的
预防犯罪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自身的被害可能性,消除犯罪机会和
条件。
问答:
1、犯罪学的功用
犯罪学的功用以犯罪学的特性为基础,是特性与外部事物发生关系过
程中所产生的效益。一般而言,犯罪学具有以下三大功用:(一)认识功
能——认识犯罪规律(二)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三)促进功能
——促进刑法发展
2、犯罪学实证研究的主要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
【2】建立研究假设
【3】进行研究设计
【4】收集研究材料
【5】整理和分析研究材料
【6】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
3、犯罪现象的内容
依表现层次深浅,犯罪现象基本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一)犯罪状
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
及罪犯的构成状况,乃至
于加害—被害互动意义上的被害人的构成状况。(二)犯罪特点,指犯罪
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于加害—被害、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
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三)犯罪规律,指在一定的时空中,
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即犯罪及
其主体的流量、流向的带有一般性的运动过程。
4、犯罪现象的诸类型p75
(一)根据犯罪现象的地位,犯罪现象可分为主犯罪现象与副犯罪
现象
(二)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显犯罪现象与隐
犯罪现象
(三)根据犯罪现象产生与存在的概率性,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
罪现象与随机犯罪现象
(四)根据犯罪现象的存在状态,犯罪现象可分为静态犯罪现象与
动态犯罪现象
(五)根据犯罪现象的依附倾向性,犯罪现象可分为加害犯罪现象
与被害犯罪现象
5、潜在被害人的特点?
答: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
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
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
身的性格、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的潜
在被害倾向者。包括因自身某一特殊素质,如年龄、职业、精神病理学的
状态、社会状态(如移民)而容易被害的人,和因为自身的整个人格倾
向而容易被害的人(如受虐狂)这样两种类型。
例如:深夜下班独自回家的单身女工,就有可能遭受抢劫和的
“被害”;显财露富,太过招摇,也可能招致盗窃或者等犯罪的发生;
而一贯的懦弱性格和胆小怕事的行事作风,可能会使得作恶者惯施而肆
无忌惮。老弱病残和社会边缘团体等弱势人,之所以常常遭受侵害,
就在于他们所具有的特定生理与社会特征,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
6、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
答:指导给定治理工作的具体规范和准则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
治本的原则;2、专门机关与人民众相结合的原则3、法制原则4、党
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
7、社区建设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
答:社区参与预防犯罪的具体形式和做法:1、开展安全小区、文明小
区建设活动。例如:以村镇、街道、住宅等为单位开展精神文明的“警
民建设”、“军民建设”活动,警民联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增加社
区集体情感的文化体育活动等。
2、开展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例如,开展对违法犯罪人员的社会帮
教活动,开展婚
姻介绍、扶困助残等工作,兴办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等。
3、制定乡规民约、城市文明公约等众自律性的行为规范。
8、刑罚预防的基本途径?答:刑罚对犯罪的预防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
三个途径发生作用的,对犯罪的刑罚预防也应当集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的工作:1、明示刑罚适用的对象。2、具体适用(裁量)刑罚。3、实
际执行刑罚。
论述
一、被害人的具体类型P129
答:1、根据被害人责任的有无及其程度,被害人可分为无责性被害人
与有责性被害人。
2、根据被害人是否被害,被害人可分为既然的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
人
3、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被害人可分为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
性被害人。
4、根据被害人被害倾向性的有无,被害人可分为状态性被害人与机
会性被害人。
5、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被害人可分为真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
害人。
6、根据被害人的人格或个性的倾向性,被害人可分为暴君型被害人、
抑郁的被害人和生物生理的被害人。
7、根据被害人的彼此联结程度,被害人可分为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
害人。
8、根据被害人所承受的被害现象的个数,被害人可分为复合被害人
与单一被害人。
9、根据被害人的年龄和性别,被害人可分为老年被害人与女性被害
人。
10、根据罪犯所感知的被害人价值的隐显或有无,被害人可分为有形
的被害人与无名的被害人。
11、根据致害原因的不同,被害人可分为人为环境的被害人、技术环
境的被害人和社会环境的被害人。
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被害人学界提出了一些新的被害人类
型。从政治与犯罪的关系视角,认为在遭受政治恐怖、战争、民族
主义或宗教冲突等等问题困扰的地方,较诸通常的刑事犯罪行为,政治暴
力导致产生了远较为多的被害人。
、论犯罪心理原因:观念层面P289
答所谓犯罪心理观念层面的因素,是指支配犯罪人行为的观念及其
理据,犯罪人对此具有明确的意识并且信守不渝。1、价值观与犯罪:就
现实中犯罪所牵扯到的价值观来看,出于极度贪婪动机的“贪利”心理
和基于扭曲“人生观”的成就意识与犯罪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贪利,
“贪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犯罪人最常见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二)成就意识,人们对于成就感的疯狂追逐有时恰恰直接成为犯
罪的动因。
2、道德观与犯罪:道德观是指人们对于行为的是非、善恶等意义的
认识、情感和意志,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信念等
内容。道德观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道德判
断的偏离会直接导致行为失范。第二,道德情感的错位可能使行为人丧
失起码的羞耻感。道德情感是促使人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
要力量。第三,道德信念是指社会整体对于道德的信仰。
3、法律意识与犯罪:缺乏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扭曲,都可能直接
引发犯罪行为。(一)法律意识缺失(二)法律意识扭曲。
继续阅读
本文发布于:2022-07-30 10:3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7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