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法人格否认制度

更新时间:2024-11-03 03:24:56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30日发
(作者:最新戒毒方法)

论我国的法人格否认制度

所谓法人格是指公司以其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独

立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资格。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承当

责任,这就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disregardofcorporate

personality)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

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

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

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

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立的一种法律措施。「1」公司的法律人

格独立,这是现代公司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内容,严格遵循和

确保该制度的执行,对于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

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减少和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鼓励投资者积极开拓高、精、尖、

新领域中的高风险投资,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然而,在当前经济活动领域中,随着现代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和我国经济的跳跃发展,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现象在我国随机而生,

不少人利用公司的独立法律人格这一特性,从事不法经营,获取非法

利益,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秩序。为此,在法律上必须采取措施来加

以制止,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安全,这就

涉及到在特定条件下,需要对法人人格予以否认,以追究相关责任者

的法律责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本文将对法人人格否认

制度作一分析。

[关键词]:法人;法人人格否认;公司法

一、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法人格滥用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经济领域中,作为破坏公司法人制度形式之一的滥用法人

人格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企业开办单位抽逃原有出资。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能够发现一

些集体企业的原始投资,早已被原出资开办单位抽回。企业因资产减

少或严重不足,而成为空壳法人,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正常的生产

经营活动,而且还影响到企业对外清偿债务的能力,从而损害债权人

的合法权益。

2、股东为规避经营风险或者受政策因素影响虚假出资设立有限

责任公司。当前有相当数量所谓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都是个人独资

企业。由于我国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需以其个人财

产承担无限责任。由此,导致许多投资人不愿意将开办的公司登记为

个人独资企业。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对外承担有限的民事责任,另

一方面,希望行使个人独资企业所享有的权利。所以,许多出资人往

往通过虚设股东或虚假出资的方式,成立所谓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些

公司中的股东,或是投资人的妻子、父母、子女,或者是其亲朋好友,

或者是根本无任何联系的其他人。但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点,即空头挂

名股东。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某公司的股东这一情况。这些

有限公司的资本实际均有某一实际经营者出资。公司实际上已成为该

出资人(或经营者)所操纵的工具,公司自身实际并不具有公司法意

义上的法律人格,而完全由出资人操纵经营。

3、名为子公司或独立的公司法人,实属母公司或投资公司的分

支机构。有相当一些集团公司或大公司为了分散经营风险或出于某种

利益的需要(如享受进口免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往往设立子公

司或出资成立控股公司、合资公司(如一些外贸集团公司)从表面上

来看,这些子公司或单独设立的合资公司均属独立的企业法人,而事

实上这些公司实际均由母公司或出资的公司所控制、掌握。其公司的

经营管理人员均由母公司调配、任免,经营管理决策仍由母公司决定,

子公司的经营成果仍为母公司占有。而当子公司因经营不善或因意外

事故,负下巨额债务或濒临破产时,母公司则又以子公司系独立法人,

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由,拒绝为其子公司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或者以架空母公司让母公司对外从事经营活动,所得经营成果均转入

子公司。债权人到时无法从母公司处实现债权。上述情况均严重损害

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公司被注销、吊销、兼并、合并转制后,股东或出资者不严

格按照公司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程序操作,故意逃避公司或企业债务,

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有些企业、公司被行政机关强制吊销营业执照

后或企业因自身原因停止经营后,既不依法组织清算,也不向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有的注销时,根本未依法进行清算,导致债权

人无法主张债权或无法实现债权。有的企业在有关主管部门的主持下

进行转制和改资,而在此过程中,主管部门及企业故意隐瞒债务,逃

避清偿义务。「2」

5、公司独立法律地位似有实无名

依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依法设立,即具有法人资格,拥有

独立的财产,并以其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我国诸多公司

实质上并没有割裂公司与股东的联系,公司财产的独立性不存在,公

司实质上并未拥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如有些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

员就由其母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尤其在上市公司中,因

这类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由一家企业作为主发起人改制后募股设立的,

上市公司与主发起人股东具有天然的内在关联,加之我们是个过分注

重地缘人情的民族,容易在公司资产、财务、机构、人事等方面呈现

公私不分的混乱状态。「3」

同时,由于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无限制,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夫妻、父子、亲朋好友共同举办的有限

责任公司,这种有限责任公司表面上是由二人以上共同出资,实质上

是虚构股东,只有一个投资主体,是“一人公司”。这类公司打着公司

的招牌,名义上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而当公司亏损时,则主张股东

只负有限清偿责任,逃避债务的承担,将经营的风险全部转移给无辜

的债权人。

6、注册资金不实,法人人格自始不完整

公司资产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全部财产,其中包括由股东出资构

成的自有财产即公司资本,这是公司能否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重要

保证。为稳定市场秩序、防范商业欺诈,我国《公司法》将公司资本

规定为法定资本制,要求奉行资本确定、资本不变、资本维持三原则,

刻意强调公司注册资本和营运资本自始真实可靠。但由于股东出资方

式多元化的存在(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除了可现金出资以外,

还包括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以

及注册资本审查机制不够严谨,当股东采取非现金出资的方式时,常

常会导致出现出资不足或不到位的情形。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

注册资本不实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发起人虚假出资,骗取登记机关

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实际上并无发起人出资或出资不实。二是开办

者先投入注册资金,待法人成立后,抽逃出资使企业成为空壳,也就

是俗称的“皮包公司”,其股东设立公司目的纯粹是为了逃避个人责任、

追求无本万利。

7、章程违法,组织机构不完备

依公司立法的原旨,公司章程应是公司的宪法性文件,但在我国

公司的实际运转中,它的神圣性和约束力并未得到体现。⑸问题存在

于许多公司的章程条款本身违法,却以经股东会通过并在工商机关登

记为名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如有的公司章程所列的经营范围超出了营

业执照准定的范围,有的公司章程中规定董事长在公司重要事项的议

程中享有两票表决权等。此外,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沿

袭了大陆法系的“三会”制,本意是想推行分权制衡的公司内部治理结

构,但在实践中,许多公司却视之为繁文缛节,常常敷衍了事:开股

东会是走过场,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充当附庸,真正在公司中行使

职权的不过是董事长、总经理两三人而已。无庸置疑,独立的法人人

格在上述公司中已然失去其制度价值,沦为了个人借以从事商业欺诈、

逃避债务承担的工具。

8、其他滥用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的情形

有的公司负债累累,却不清理、注销,而是将企业现有财产抽出

举办新的企业,把债务包袱甩给原企业,俗称“脱壳经营”。有的公司

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实则带走优良资产,留下巨额夙债来搪塞债权

人,上演“舢板逃命,大船搁浅”的闹剧。⑸有的公司设立多家子公司,

各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实际上资产大都暗中聚积于母公司,子公

司能用以清偿债务的财产十分有限。有的公司利用设立的多家子公司

向银行借贷,互相提供担保,骗取银行资产,或利用多家子公司对上

市公司进行恶意收购等等。

以上仅仅是我国当前经济活动领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些滥用

法人人格,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几种情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

多表现形式。这里暂且罗列以上情况,但不管何种情况,他们都有一

个共同点,那就是利用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中存在的弊漏,通过利用法

人这一拟制人格的法律特点,以达到逃避债务,逃脱法律责任的目的。

最终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及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从而严重扰乱了正

常的社会经济交往秩序,导致社会信用危机,使正常的交易活动无法

得到保障。

为此,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上述问题均采取了相应的法律措施

及一系列对策。如判令有关股东或出资人直接承担法人应当承担的法

律责任,并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一套比较具体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理论。

我国法学理论界对此称之为“公司人格的否认”。

二;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内容与适用

为保证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正常功能,并尽量避免其弊端,

在股东、公司与公司债权人之间达成适中的平衡,作为对股东有限责

任原则与公司独立法人人格制度的补充与修正,西方各国相继在公司

立法和审判实践中引入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典型的有如英美法

系提出的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theveilofthecorporation)和大陆法系

推行的直索(Durchgriff)。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基本内容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disregardofcorporatepersonality),又称揭

开公司面纱(liftingtheveilofthecorporation)或刺破法人面纱(Piering

thecorporartion‘sveil),指的是为防止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和公司独立

法人人格制度因被滥用而产生的弊端,以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

公共利益,司法审判人员可基于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在诉讼

个案中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而要求公司股

东对公司的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4」

直索(Durchgriff),也被认为是严格责任,在涵义上与英美国家

“揭开公司面纱”相同,即于特定情形下,法院可不顾公司的机能,使

债权人得以突破公司的独立人格,径直向公司法人背后的股东追索。

按台湾学者黄立的解释:“直索是指法人在法律上之独立性排除,假

设其独人格并不存在之情形,法律政策上采纳直索理论乃是为了排除

法人作为独立权利主体之不良后果。「5」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适用

由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独立的措施,因此对其适用应规定严格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就是指

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具体情况,即在何种条件下可以适用。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本质表明,公司不过是一种获取利益的工具,

最终的利益还是要落在公司所有者股东身上,公司法人格否认实质上

是民法中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的有限责任向最初自然人的无

限责任之“复归”。所以,民法中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同样适

用于公司法人格否认。据此,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要件可归纳

如下:

第一、实体要件。法人人格否认适用的实体要件又可分为主体要

件和行为要件。

①主体要件,能够提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请求的一般为公司法

人人格滥用的受害人。这是因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设计原理是在

个案中,基于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通过司法途径对因股东滥用公司

法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而受到损害的当事人进行救济,从而追究

公司法人人格滥用者的严格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因此,适用此法理,

必须有原告申请适用该法理的诉讼请求。而有权提起这一诉讼请求的,

当然应该是法人人格滥用的受害者。所以,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只有

当事人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申请符合诚实信用、公平正义的原则,并

不因此导致权利之滥用及公序良俗之违反时,才能允许法人人格否认

的适用。


本文发布于:2022-07-30 10:1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6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