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的几点探讨_1

更新时间:2024-11-06 21:41:21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30日发
(作者:洮南在线)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的几点探讨

目录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的几点探讨……………………1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1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3

(一)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是否仅仅限于

“刑事被害人”问题。………………………………………3

(二)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人,可否提

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5

(三)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地位问题。

……………………………………………………6

(四)刑事被告人以外的人在特定情形下可否成为附带民

事诉讼的被告人问题。………………………………………10

三、理论与实践意义……………………………………11

参考文献资料…………………………………………………12

;

内容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追

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或人民检察

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

的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种司法救济制度,维护司法公正,

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是第一宗旨,其立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

贯彻诉讼经济原则,避免人民法院、当事人、证人等的重复劳动,在

惩处犯罪的同时,及时地挽回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有效

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犯罪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维护社

会秩序稳定,不仅有利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对准确定罪量刑也有重

要作用,同时有利于保证公民和国家、集体财产不受侵害,重视刑事

案件被害人的利益,给刑事案件被害人必要的经济补偿,这也是当今

世界刑事法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从刑事附带民诉讼的本质特征入

手,对其诉讼主体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法律

关系。前者是基于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的,后者则是基于

对损害赔偿的请求而产生的。在司法实践中,所以会出现刑事附带民

事诉讼的情形,除了这两种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基本一致外,根本原

因还在于这两种诉讼法律关系客体的同一性,使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之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诉

讼程序基本相同,因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诉讼问题,把

两次诉讼活动简化为一次进行,既有利于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便于保

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减少讼累,避免重复劳动。因此,世界上许多

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两种诉讼法律关系的相互联系并不是简单地

互相并列,而是有主有从的。刑事诉讼是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而

民事诉讼则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这是因为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更为严重,而侵权行为相对要轻。

附带民事诉讼的依附性,就决定其在性质上虽为民事诉讼,但它不构

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诉讼阶段,而要受刑事诉讼的制约。当然,这种制

约是有条件的,在发生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相冲突的情形时,附

带民事诉讼应用服从于刑事诉讼而发生程序上的“变形”,但这并非是

“民事刑事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事诉讼的本质,它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这主要表现为:

1、附带民事诉讼仍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这一原则是民事诉讼区别

于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是否就自己所受

的损害向司法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诉讼

程序开始后,自诉人(或原告人)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双方当

事人也可以自行和解。

2、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着重调解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对民事赔偿

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和劝导协商,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

下,使纠纷在当事人双方互相谅解的基础上获得解决。

3、附带民事诉讼可依民事诉讼程序采取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的措施,

以利于更有效地保障国家、集体、个人的民事权利。

4、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可就附带民事诉讼单独提出上诉,不受刑事

部分上诉与否的制约。

可以看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民诉讼法律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

互对立的统一体,兼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者的某些特点。附带民

事诉讼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派生的诉讼,它要受刑事诉讼的制约,

同时又保持其相对独立性。把握这些特征是我们正确理解刑事附带民

事诉讼的关键,也是正确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重要前提。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但

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一)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是否仅仅限于“刑事被害人”

问题。

被害人是其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刑事诉讼中,被

害人可能以不同的身份参加诉讼:在法定的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以自

诉人身份提起刑事诉讼,称为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由于被告人的

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称为附

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在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中,

以个人身份参与诉讼,并与人民检察院共同行使控诉职能的称为被害

人。一般来说,刑事诉讼法中所称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不包括其他。

在一般情况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是同一的,刑事被

害人就是民事受害人,当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然而在实践中,

“被害人”与“受害人”并不总是同一的。有时,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物

质损失的受害人并不仅仅限于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公民个人,也包括

与被害人有关的其他人。如受被害人赡养、扶养或者抚养的人,尽管

他们不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但他们可能因被害人的致伤、致残

或致死而导致支付医疗、安葬费用或生活费用减少等经济损失;又如

为被害人承担了医疗、丧葬费用的其他人,他们既不是犯罪行为的直

接被害人,也不是被害人的近亲属,但根据我国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

精神,他们享有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的民事诉讼权利和民事实体

权利。但是,对于这种爱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是有条件的。他

除了必须享有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的民事实体权利外,而且只有当被

害人死亡或丧失诉讼能力以后,才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为在被

害人具备诉讼能力的情况下,经济损失应由其本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得到赔偿。另外,如果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等而不能独立行

使诉讼权利时,他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可以代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可见,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不应仅限于刑事被害人,还应包

括因犯罪行为而间接遭受物质损失的民事受害人;在特殊情况下,还

可以是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提起附带

民事诉讼的主体局限于“被害人”是不恰当的。

(二)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人,可否提起附带民事

诉讼问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的规定,被害人精神上的损害是不

能作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理由而要求赔偿的。但这里有几个问题值

得我们注意:一是现行《刑事诉讼法》颁布于1979年7月,而那时

我国的民法尚未制定,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也还没有成为我国民

法所调整的内容,因而刑事诉讼法也就不可能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

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做出规定。二是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仍属于民事

诉讼,对于实体部分应适用我国民法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20条

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

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

失”。而侮辱、诽谤等犯罪行为就是对公民名誉权的一种严重侵权行

为,受害人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损

害赔偿。从国外立法来看,也多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如法国刑事

诉讼法典第3条规定:凡应予起诉的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全部损失,包

括物质上的、身体上的或精神上的在内都可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只要

犯罪人赔偿有形财产而置精神损害于不顾,显然失之偏颇。因为被害

人精神上的损害并不会因追究了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泯灭,但适用精

神损害赔偿,则可以缓和、抚慰乃至消除被害人精神上的损害。

有人主张,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

可以依据民法、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我们认为这

种主张是不可取的。因为引起两种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是同一法律事

实,没有必要由两个审判组织对同一主体并就同一法律事实进行重复

的调查、取证、辩论等诉讼活动。这与我国诉讼法所主张的“两便”原

则是相悖的。

(三)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地位问题。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2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致使国家、

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

民事诉讼。那么,人民检察院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处于什么法律地位呢?

对于这一问题,当前法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人民检察院不论是提起刑事诉讼,还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都是

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处于国家公诉人的地位。

2、人民检察院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它既是公诉机关,又享有民

事原告的权利,处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地位,具有国家公诉人和

民事原告的双重身份。

3、人民检察院既是公诉机关,又处于民事原告的诉讼地位,但不是

实体上的民事原告人。

对上述三种观点,我们认为都是值得商榷的。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依法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活动是否合法实施法律监督。但这种

监督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被告人而且也对原告人及人民法院等各个方

面的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

实施。因此,人民检察院对附带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并不以其提起和

参与诉讼为必要形式。如前所述,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仍是民事诉

讼,作为民事诉讼,它也必须遵循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

原则。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因犯罪

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不参与附带民事诉讼的

审理,如果人民检察院是以公诉人的身份代表一方当事人提起并参与

附带民事诉讼,必然导致双方诉讼地位的不平等,不利于保障被告人

的合法利益。因而主张人民检察院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仍处于公诉人的

地位,享有公诉人的权利是不恰当的。


本文发布于:2022-07-30 10:0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6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