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暴力问题的法律规制
作者:陈燕王梦姣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7期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校园暴力”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未成年人
因校园暴力事件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事件屡屡发生。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并未对校园暴力予以明
确规制。本文即是在分析校园暴力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并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制度内容,提供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制度路径。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规制;解决路径
一、校园暴力内涵
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发生率日益增高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主要是指校园内外学生间发生的一
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财
产受到损失或精神受到损害等后果的行为。结合实际,校园暴力事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特
点:1.施暴年龄低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现在的青少年在尚为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时就接触了社会大量的不良信息,受到这些消极信息的影响,青少年较为早熟,很小
年纪就了解并实施了校园暴力,如公布的校园暴力典型案件中,施暴者最小年龄
为9岁。2.施暴主体体化。为满足自己虚荣心或者便于实施暴力行为,大多数施暴者选择拉
帮结派,以多欺少。3.施暴手段残忍化。校园暴力的手段变得多样化,除口头语言侮辱及单纯
的肢体暴力外,施暴者还会通过让受害者自扇耳光、做暴露行为等恶劣方式,以满足自己变态
的心理快感。4.施暴影响网络化。网络技术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实践中的施暴者通
常会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施暴过程,作为威胁受害者的理由,这种
方式也严重损害了受害者的精神健康。
二、校园暴力盛行的原因
对于校园暴力产生乃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笔者从法律角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分析:
1.缺少专门性立法。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部具体明确规定校园内安全尤其
是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针对未成年人的行为及安全的规定,主要分散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从各法内容看,其主要是分配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
法机关的职责,并未对校园暴力从预防、发生时应采取何种措施及发生后各主体应如何承责、
对青少年在校园内外提供何种保护等方面内容做出规定。
2.法律规定不具有针对性。因校园暴力實施者实施方式、主观动机、实施程度、持续时间
等因素的不同,校园暴力行为的社会影响性、恶劣程度也有所不同,而且,校园暴力不仅仅只
本文发布于:2022-07-30 09:3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68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