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建设
构建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国家法律体系,同时也要求
公民有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并予以贯彻实施。进入新时期以
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法律制定基本覆盖
了各个领域,同时我国的法治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法治
已经成为人民众更高的价值追求。法治若想从理论口号转
向实际贯彻,这需要更多的努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充
分重视人民大众的参与性,重视发挥公众的作用。
一、公民法治意识的含义及其社会功能
(一)公民法治意识的含义
法治意识是指社会民众对法律运行的主观感受和对依法办事依法
治国的意志性体现,是当代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最重要的意识之
一,它有助于培养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与信任,从内心
深处推动人民众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并通过法定途径以合法方式维护
自身权益。公民的法治意识最深层次内容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与义务,
这是法律意识的最规范化表现形式,
能够被公众普遍认可的社会思想。
法制意识和法治意识是两种不相同的社会意识,它们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法律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思维起点,法治意识是法律意识的
更高层次体现,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法治意识是社会意志形态的重
要组成部分,与法律意识不同的是法治意识更加强调人们对于法的本
同时也是一种
来面目、法的追求取向理解和认识。因此,法治意识的主观作用更加
强烈一些,是对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法治意识是法律意识的更高表现形式,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不
仅要遵守、服从法律,而且能够对法律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有害于
社会发展的“恶法”理智的进行批判,主动地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修改
或者废止,进而维护法的权威性与规范性,促进法与人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
(二)公民法治意识的社会功能
1.公民法治意识具有法制建构功能:法治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
要实现依法治国,这就是要求必须有法律可以遵守,法制建构指的
是法律实现的全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实施等关键环节。法治
意识对法制的建构性功能最主要的表现途径体现在法治意识对立法环
节的影响作用,有良好的法治意识可以保证制定出来的法律体现法治
精神,不违法、不违宪。
法治社会要求“良法善治”,这就是要求制定出来的法律既要
符合当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具有
一定的前瞻性,引导社会前进。实现“良法”是良法善治的条件,这
就需要人民众拥有良好的法治思想,在法治的作用下才可以制定出
更多的符合理论和适应实践的良法。此外,法治意识还具有对立法工
作的评判作用,评判立法过程中的科学程度和价值取向,提高社会
公众主体对法律的认同度和理解度。法治意识是法律最高的价值追求,
因而,在立法过程中,法治意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公民法律意识具有法律运行功能:公民法治意识的运行功能是
指人民较高的法治意识对法律实行实践与运用的正向影响,主要是对
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的影响。公民拥有较高的法治意识可以更好
的理解我国制定的法律、更好的遵守法律,当自己权益被侵犯时也可
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司法机关是代
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构,是国家实现法治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
中法治意识为司法独立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思想保障。这里所说的“执
法”是狭义的执法,只有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法治意识,那么他们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真正落实依法执政,实现高效合理合法
执政。
3.公民法治意识可以推动国家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
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就是公民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这也就是要按照法
治的基本要求依法办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我们现在建设法
治国家,既注重法律的规制功能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养功能,二者必
须得兼且不可偏废。公民的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在全社会构建出具
有普遍意义并得到人民普遍遵守的社会法律道德。这里所指的社会法
律道德,既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道德在法律领域的
具体体现,包括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也包括对内心道德法的遵
守,这使法治意识有了特殊的含义。
二、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
1.重视培养立法者的法治意识:立法是指运用法治理论和法治思
维制定法律的全过程,对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体的法治意识具有重大作
用。而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若要制定出符合
法治社会要求的“良法”,就必须系统地对立法者进行思想教育,使
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此外,立法者与广大人民众密切联系,
在日常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将法治思维影响到身边的人,进而推动全
社会整体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2.加强培养执法者的法治意识: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是“法治”
而非“人治”,这就要求执法者对自己的角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那
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加强自己的执法能力。现如今我国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源广泛,个体水平差异较大且整体法治意识水平
偏低,这严重影响到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可能影响到社会民
众中已经形成的法律意愿。因而,只有执法者法治意识的提高,才能
实现真正的严格依法行政,执法者才能将法治意识传递给广大人民
众。
3.加强培养司法者的法治意识:公民正义感的提升和对法律依赖
的养成必须依赖于司法的公正,作为法治基本条件的公民法律信仰也
同样依赖于此。国家虽然确立了司法独立的原则,但是由于司法者
法律业务能力良莠不齐,导致我国司法工作还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
要求提高司法者的法治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法
治意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传播,从而推动法律活动顺利展开。
(二)增强普通公民的法治意识
1.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强化公民法治意识:孟德斯鸠曾经讲过,
“教育可以培养共和政体所需要的公民的政治品质”。由此可以推断,
教育也可以培养出法治素养。法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法治教育
在中小学阶段的展开与讲授,也就是说要加强中小学阶段的法治运用
能力和水平,对法治的教育从小就展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展,这十
分必要,因为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会在不久的将来显现出它的极大
作用。此外,大学生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组,大学生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正确法治精神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在大
是大非面前认清法律的界限,不违法不逾矩,时刻以法治思想法治
意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加强农村人口法治意识培养:
不可否认,我国一个农业大国,非城人口占据国民人口总数的
很大比重,而且国家的普法教育往往偏重城市,农村成了普法教育
的空白地带,因此,加强农村人口的法治意识培养是十分必要和紧
迫的。农村地区的法治化建设和农业户籍人口的法治意识的提高应为
我国法治化建设在微观具体层面的重点,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前所未有
的重大突破。
3.正确引导职工树立法治意识:我们国家的经济市场化取得长足
的发展,职工人数也显现出上升态势,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熏陶
下,职工的权利意识和公平观念较农业地区略为成熟一些,但法治
建设是一个过程『生工程,城镇职工队伍对法治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
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治意识,因此,城镇职工的法治建设摆在
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积极发挥全社会对公民法治意识的作用
1.吸收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积极成分为法治建设服务:一个民族的
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是历史与人民共同选择的结果,现代社会文
化和历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引进了合理因素。
如果我国在法治建设中能够很好的解决思想中的固化思维,那么我国
的法治建设将取得更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法制化进程也会加快。
2.注重新闻媒体在公民法治意识生成的积极正面作用:目前来看,
我国法治建设对媒体的呼唤与需要和新闻媒体对法治化建设的回应与
贡献度还存在很大的矛盾,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需要传媒在思想
领域对社会主体的引领作用,媒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动社会
主义法治意识的培养历程。此外,还要清楚的看到社会媒体对法治思
想的不利影响,媒体是公众接受法治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应加强
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坚决避免媒体与社会主体法治思想相背离
三、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建设的意义
(一)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法治国家建设在思想领域的
先决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能不能实现,在思想?I域就要
看是否有良好的公民法治意识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最终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的建设目标能不能实现,起作用的不仅有全面的法律规范,还
要有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公众。我国要建设成为法治国家不光要有
符合平等和规律的“良法”,还要有深谙法治理念并得到贯彻遵守的
民众,两者缺一不可,互为前提与条件。
(二)评判一个国家是否为法治国家的重要考核点之一就是民众
的法治思维程度
公民法治意识是指在我国进行法治建设进程中形成的普遍公众意
识,这也是当代社会判定某个国家是不是法治化国家的重要条件。当
代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判定有两个最核心的标准:一是拥有普遍法治精
神的民众体;二是公民的法治意识得到不断的培育和提高。只有
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中国的依法治国建设之路也会更为广阔。
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
我国的法治化道路也得到了长足持久的发展,但这些发展都离不开公
民法治精神的提高。此外,我们在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清楚
的认识到,我国整体的民众法治意识虽然有了提高,但依然面临着许
多问题,如何保持公民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倒退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公
民的法治观念这一难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公民的法治意识建
设既要看到成就又要出不足,在审视中前进,在前进中审视。
本文发布于:2022-07-29 21:1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6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