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与“解决”

更新时间:2024-11-07 21:04:41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8日发
(作者:异地取消银行卡)

“解释”与“解决”

今年春晚小品《提意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一个细节:

员工请领导解决宿舍供暖问题,却在领导热情的虚与委蛇中,几个月都

没有得到解决,将“脸好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刻画得入木三分。

面对众的诉求,不想着怎么去解决,而是变着法儿地去解释,现

实中,这样的情景并不罕见。要么强调客观原因,要么寻主观理由,

为自己和单位去辩护,久而久之,一些领导干部的“解释”,在众眼

里成了搪塞、敷衍,甚至是欺骗。结果,问题在“你先听我说”中被拖

延,矛盾在“确实没办法”中被放大,不仅寒了众的心,也损害了党

和政府的形象。

为何勤于“解释”却怠于“解决”?原因不外乎是“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相比于做,说往往更轻松,也较少触及矛盾问题。我们常

说,“想做事的人总有办法,不想做事的人总有理由”,把工作的重心

放在“解释”上,原因不外乎是根本不想去做。态度不可谓不好,解释

不可谓不耐心,可最后“总有一种理由拒绝你”,当“硬钉子”变成

了“软钉子”,谈何真正转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问题意识”,既包括看到问题,更要求解

决问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人心恶虚贵重实,众认干不认说。对于问题,如果不想着怎么去解决,

而把主要心思花在解释上,说得再多、再好,也是无济于事。评判改作

风的最高标准,就是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有没有给众带来实惠;

要看真正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到什么程度。可以说,不

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

当然,反对拿解释当不作为的挡箭牌,并不是否定解释的作用。有

时候,受客观条件限制,一些问题短期难以得到解决;因为认识局限,

一些问题可能众有误解。对此,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既是服务众

的重要内容,也是尊重众知情权的体现。换句话说,通过真心实意的

解释,说明真实情况、解开思想疙瘩,这样的思想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解

决。实际上,把事实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知众,能否解决、怎样

解决说明白、讲清楚,对于这样的解释工作,也很少会有众不买账。

有人说,解释是一种态度,解决是一种行动,二者是言和行的关系。

如何做到言行合一?关键要看把谁放在首位。如果凡事“官本位”,首

先想着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解释很容易成为“为官不为”的幌子,以

解释为名,行糊弄众、推诿扯皮之实;如果坚持“人民至上”,解释

和解决就能互为补充,在讲清道理中凝聚共识,在解决问题中增加信任。

换句话说,能否解释得好,能否解决得了,关键是是否立足于“人心这

个最大政治”,把自身职责扛在肩上,把众冷暖放在心上。

1990年春天,习近平从福建宁德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甫一上任就

以雷厉风行的举措释放强烈信号;第二年初,他向全市提出了“马上就

办”、狠抓落实的要求,并身体力行。回顾这段并不久远的历史,如何

在工作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每个领导

干部都应深长思之。


本文发布于:2022-07-28 19:2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37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