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简报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第三期
2009年9月15日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科研秘书小组编
★王嘉褆副教授主持校级本科教学团队
2009年上半年,外语学院院长王嘉褆副教授主持的校级本科教学团队获得
“基础英语本科教学团队”立项,获得经费3万元。这对加强本科教学团队的建
设、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拓展本科教育的空间都有重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余素青副教授参加第九界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
外语学院副院长余素青副教授于2009年7月6日至7月9日参加了在荷兰
阿姆斯特丹VUUniversity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该会议吸引了来
自于5大洲,35个国家的196名法律语言学者,余素青老师是来自我国大陆地
区的三个与会者之一,另外还有西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刘蔚铭院长和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的袁传有老师。
与会期间,大会进行了多场分组讨论,内容包括法庭口译、法律翻译、法律
文化、法庭话语、警察询问、专家证人对作者身份的确认、法律与语言、语料库
语言学研究、剽窃鉴定、法律文本制作与分析、调解语言等多个主题。余素青副
教授主要参加了法庭口译、法律翻译、法庭话语、以及专家证人进行作者身份确
定等小组的讨论。
★余素青副教授参加“国际法律语言分析”暑期研修班学习
外语学院余素青副教授于2009年6月29号至7月3号参加了由英国阿斯顿
-1-
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法律语言分析”暑假研修班,为期一周的
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四个洲11个国家的22名参与者,除高校研究人员外,还包括
公检法的从业人员,如法官、律师和警察等。
研修班的主讲教师有英国法律语言学专家、阿斯顿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心
主任MalcomCoulthard和该中心副主任TimGrant,芝加哥新闻大学法律学教授
PeterTiersma和,以及来自于FBI的警官Tim教授等,分别就
作者鉴定、文本鉴定、法律语言学、法律语言关系等方面做了讲座和相关培训。
余素青副教授是唯一一位来自于祖国大陆地区的参与者。
★余素青、马莉、车淑珍、曹嬿等老师参加第二届全国MTI师资研讨班
09年8月16日到22日,我校外语学院余素青副院长、马莉教授、车淑珍副
教授以及曹嬿老师赴广州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翻译硕士专业(MTI)学位师资研讨
班。
本届研讨班由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
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132名教师报名参加。研讨
班分笔译和口译两个班进行,各班的课程均由该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内外专
家进行讲授,研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讨论、互动等诸多环节。
研讨会结束后,教指委及广外高级翻译学院领导为各学校代表颁发了结业证
书。本次研讨班参加人数众多,探讨内容深入全面,进一步推广了MTI的教学
理念与方法;探讨了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为各MTI培养单位提供了专业教
学人才学习与交流平台,也为准备开设MTI院校的相关教师提供了重要参考。
培训过程中,外语学院各位教师代表踊跃参与讨论,积极与同行以及MTI
教指委专家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外语学院申请MTI学位点打下坚实的基
础。
★余素青副教授被广外聘为博士生论文评阅专家
余素青副教授于2009年9月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聘为博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法律语言学方向)的评阅专家。作为老牌外语院校的广外于2002年
开始招收第一届法律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现已招收8届,该校在法律语言学、法
-2-
律翻译研究方面享有盛誉,至今已经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余素青副教授近年来
在法律语言学研究方面笔耕不辍,至今已在《外语研究》、《修辞学习》、《江西社
会科学》等杂志发表相关学术文章数篇。余素青副教授目前是中国法律语言学研
究会副会长,此次受聘将有助于扩大我校外语学院法律语言学研究在国内的影
响,也鼓舞了外语学院教师们的学术热情。
★余素青副教授喜获多个科研项目立项
2009年上半年余素青副教授负责的《法庭审判中的叙事话语研究》获得市教
委创新项目资助经费3万元;《上海市法学、政治学教育高地》获上海市重点项
目立项,资助经费26万元;《法律外语的产学研有效结合研究》获校教学改革和
发展研究项目,也于2009年上半年启动。总共获得将近30万左右的项目经费。
这样她目前承担或参与的项目共有6项;其中:国家项目1项,省部项目4项。
近三年(2006-2009年)可支配科研经费共达90.1万元。
另外,余素青副教授今年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2篇,获上海市教学成果
奖共1项,并于今年7月份被录取为我校法学博士后。
★马莉教授的研究课题获中国行为法学会部级项目立项
马莉教授的《文化视角下的法律术语解析》近日获中国行为法学会部级项目
立项。为实现法律文本翻译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该课题不仅拟从词法和句法两个
层面详细分析中外法律语言特点的差异,还进一步拟透过语言在文化内涵层面的
差异探讨法律文本的翻译,确认中外法律文本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法律语言中的所
产生的语义效果。该选题的另一创新之处是对中外法律语言中不同的语用特征进
行研究,指出法律语言对于法律文化的构成性作用,强调了不同语言的法律文本
所具有不同语用特征,从而使法律文本翻译能够超越语言的表面形式兼顾文化和
语用内涵而实现功能对等。
★马莉教授发表CSSCI核心论文
马莉教授近日在《兰州学刊》(2008年第8期)发表论文《授之以渔,终生
得鱼——以阅读为背景的元认知策略迁移》。文章认为元认知是指渗透于各种认
-3-
知领域的一系列自我构建和调节技能。成功的学习者往往具备许多元认知学习策
略以备应付在不同的学习下的需求。将有关的策略做恰当的迁移,即是学习者成
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迁移在元认知策略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通过对元
认知策略和迁移的探讨,提出了在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及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迁移
的教学设计。
★屈文生博士的研究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告,
中国法律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博士的课题《法律术语译名统
一与规范化研究》近日喜获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屈文生博士从事法律英语、法律翻译和外国法律史的教学和科研已有多年,
他曾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以及《外语与翻译》、《外语
研究》等翻译类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关于法律翻译的论文。同时,他还具有扎实的
法学知识,曾在《国外社会科学》、《比较法研究》和《河北法学》等期刊上发表
过多篇法学专业论文。此外,他还出版过多部受同行好评的《法律英语》教材,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译著《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人物,渊源及运动》。
法律术语译名方面存在诸多诟病,比如说一词多译问题、解释替代翻译(译
名过长)问题、不符合汉语习惯问题以及由于文化差异和译者的理解等方面的因
素所造成的误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进而又造成法律术语在现实使用中的冲突。
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法律翻译标准、法律翻译主体及可译
性等翻译理论的繁荣,推动国内翻译学研究和法学研究的繁荣。
★余素青副教授、屈文生博士参加“中国近代法学作品翻译与引进”学术研讨
会
2009年8月参加商务印书馆、光明日报和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
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近代法学作品翻译与引进”学术研讨会暨《新译日本法规
大全》首发式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
《新译日本法规大全》作为中国20世纪翻译与引进的惟一一套外国法律大全,
-4-
收录法律、法规达3000个,19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成为中国近代法制改革
的范本。百年之后,这次由商务印书馆和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再次点校出版。屈文
生博士应邀参加研讨会并作了《法学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视角》的主题发言,余素
青副教授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等
报道了会议的召开情况。《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3日整版报道了会议的
成果。
★屈文生博士为法律逻辑学会学术会议担当翻译和现场口译
2009年7月29日,屈文生博士受邀为出席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
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承办、上海市逻辑学会协办、上海市司法鉴定重点学科建
设项目资助的第17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罗纳德·J·艾伦()
教授担任法律翻译。
艾伦教授是美国西北大学约翰·亨利·威格摩尔法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
据科学研究院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政法大学特聘“长江学者”。本次他提
交会议的论文是《证据理论与法律认识论前沿》。屈文生老师本次出地完成了
翻译任务,并得到艾伦教授及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王洪教授的高度肯定。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孔庆荣教授、外语学院曹嬿老师为屈文生老师的翻译
提供了无私帮助和支持。
★童珊老师科研成果喜人
童珊老师于2009年共发表5篇高质量的论文,包括2009年上半年在《马克
思主义研究》上发表的论文《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语发展》;《山东社会科学》
上发表的论文《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理论动态》上发表
的论文《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语境理论的动态发展》;《学习与探索》上发
表的论文《论塞尔的意向性及其与语言哲学的关系》;以及在《理
论研究》上发表的论文《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与西方现代语言哲学比较分析——
以巴赫金与索绪尔为例》。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语发展》一文被《马克思主义
-5-
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塞尔的意向性及其与语言哲学
的关系》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转载观点。
★周英副教授入选外交部2009年度国际交流员,赴日工作一年
经我校国际交流处推荐,日语专业周英副教授了参加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
公室2009年度赴日国际交流员选拔考试,并在上海市高校众多参选者中胜出后
作为候选人参加了中国外交部协助、日本驻华大使馆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最终被
录用为2009年度赴日国际交流员。
赴日国际交流员主要被派往日本地方政府的国际交流科室,辅助地方公共团
体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以加深中日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日地方层面的相互交流。
其日常工作包括:对中文刊物的翻译、编辑;对国际交流活动的策划、立案及实
施;担当外国来宾的翻译;对地方政府的职员以及当地居民进行语言指导、文化
传播等等。此次经过层层选拔,上海市高校共有4人被录用。周英副教授接到外
交部出国任务通知书,已于4月8日前往日本冲绳县工作,为期一年。
★外语学院组织教师编写政法类院校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为了适应我校政法类院校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英语课程发展的需要,我
院于2009年上半年启动了政法类院校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王嘉禔院
长、余素青副院长担任主编,副主编为车淑珍副教授、屈文生博士、余志红副教
授等。
全套教材包括四册大学英语听说和四册大学英语阅读教材,每册阅读教材均
配有教师用书。教材以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阅读、听说教程中
均加入法律英语内容,彰显政法类院校优势。
以阅读教材为例,每单元含三篇文章,前两篇文章为普通英语,第三篇文章
为法律英语。四册书中的法律英语部分难度递增,第一册以法律英语入门,背景
介绍为主;第二册以专业性低、介绍性强的法律英语课文为主;第三册以浅显的
法律英语写作为主;第四册以法律文书为主。
目前学院有包括林玫、王海、童珊、张纯辉等在内的三十多位青年骨干教师
在积极编写,力争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阅读、听说教材各自的前三册初稿
-6-
(共六册);2010年4月报华政教务处教材科立项;2010年5月完成阅读、听说
教材所有编写工作(共八册);2010年9月在我校全面使用该套教材。
★曹嬿老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曹嬿近日在《长城》2009年第3期发表《论<七龙珠>的东方外壳和西方内
核》。近年来,好莱坞东方元素为主题的电影层出不穷,不少在票房和口碑上都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影片不仅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风采,也反映了全球
化环境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本论文通过对此类影片的代表作之一《七龙珠》的
分析,指出了该片以东方文化为外包装,西方文化为核心的实质。
★曹嬿老师在校青年女教师迎世博双语演讲大赛中斩获头筹
在2009年上半年,校妇工委主办、外语学院协办的“走进世博相约世博——
青年女教师迎世博双语演讲大赛”中,外语学院的曹嬿老师技压芳,夺得第一
名,并获得一等奖。外语学院伍巧芳副教授获三等奖。这次比赛有来自于外语学
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法学院、研教院、教务处、图书馆等多个学院
和部门的选手参赛。
杨焯老师赴港参加“暑期翻译研究课程”培训
杨焯老师接受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邀请,参加了7月20日至7月31日在香
港举行的“暑期翻译培训课程(香港)2009”。该课程与久负盛名的英国“暑期
翻译研究课程”为平行课程,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伦敦大学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以及爱丁堡大学“翻译学研究生课程”联合
举办。今年第一次在香港举行。来自英国、日本和香港的十余位知名学者、教授
如TheoHermans,酒井直树、谭载喜、张南峰、朱纯生等亲自授课,为来自全亚
洲的十四名有志在翻译研究领域深造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密集的翻译及跨文化方
面的研究训练,并给与了一对一的学术指导。
该课程结束后,杨焯老师还利用此次机会赴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研究中心”
进行了调研。
-7-
-8-
本文发布于:2022-07-28 12:3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3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