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建议

更新时间:2025-02-25 11:35:38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8日发
(作者:卖车需要什么手续)

百家争鸣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问题及建议

秦 玮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

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四是有创新的兴趣

展现状,从课程设置、就业导向、教学方式、制度建设等几和热情,但缺乏毅力。

个方面分析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最后,从不同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指

角度就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对策。标,是中国大学生普遍很少具备的一种能力。科技创新是大

关键词:科技创新 实践课程 制度建设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去创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项目名称:

造独有的设计,依靠个人或团队集体智慧,从理论基础到实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际操作,做出最终的设计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研

究,项目编号:SGH140790究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意志

DOI:10.3969/.1674-537X.2015.09.070

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

结果。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飞思卡尔”智能汽

一、引言

车竞赛、大学生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

当今国内和国际上争相进行科技创新革命,我国经济发

活动,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单单通过此类竞赛培

展模式由粗放型向创新型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新技术的

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着问题。

需求量持续增长。作为向市场输送人才的高校,大学生的科

二、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

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新时期的大学(一)课程设置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生经过高考的“厮杀”,按照“定式模式”进入大学,学生

当前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育,实践课程要

具有以下特点和不足:一是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

求不够严格,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理论课

创造条件;二是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三是

程的学习是大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但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

(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法律英语翻译教育,形成教师和学生正确的认知,让他们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英语翻译教学方法的争议不断。

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法律英语翻译教学活动当中;其次,

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极尽完美的,它们都是利

高校应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英语翻译教学考评纳入

弊共存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到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对英语教师作出客观、理性的评

取长补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英语

价,督导他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

翻译教学,如此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目前,我们

高校应加大对法律英语翻译教学环境的建设力度,结合校园

可选用的法律英语教学方法有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

建设规划,加快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广大的师生提供

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交流合作式教学法、

良好的物质环境。除却这些,高校还应加强对法律英语翻译

层次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结合

教学的研究,全面分析本校法律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契机

使用。以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为例,高校英语教

和挑战,明确其教学内容、任务和目标,继而促进法律英语

学在进行翻译教学时,可以事前创设一个虚拟的教学情景,

翻译教学的优化和发展。

以情景引出问题和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

总之,高校法律英语翻译教学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

力和所学知识,使其自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和教学知识,刺

提升法律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必经路径。在高校法律英语翻

激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无形之中完成对大学生法律英

译教学实践中,高校领导、教师应提高对法律英语翻译教学

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

的重视,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积极探索出更多的优化措施,

的教育主导作用,必要时刻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启示和引导,

以提高高校法律英语翻译教学实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保证大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针对环境因素对高校法律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影响,高[1]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一次

校必须要加强相关教学建设,改善法律英语翻译教学环境。翻译比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J].中国翻译,2002(06).

在此过程中,高校领导层应给予法律英语翻译教学足够的重[2]满颖,侯正良.法律英语教学与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

视,适度加大其项目建设在高校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从而为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2).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高校应大力宣(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175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

百家争鸣

·

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课程,能够训练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

式,使学生达到主动探求知识的目的,提供及时、直观、全

面的学习信息反馈,真正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课程

体系。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就业导向影响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同学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越来越多,较短时间内做出的成果很难得到竞赛组专家或市

场的认可。再加之大学生就业压力形势的影响,同学们更多

的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考取相关证书和学科考试,真正花在科

技创新活动中的人数越来越少。

(三)社会上“浮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科技创新

校内大学生遇到问题总有些同学说,“有啥问题百度”,

不敢主动需求答案,“便捷”、“急功近利”充斥着校园。

学生的家长普遍对大学生在创新的思考和实践方面缺乏应有

的关注和支持,更多的持有否定和保守态度,不太愿意大学

生去“挫折”、“冒险”。

(四)传统教学方式制约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教学活动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教育中一直提

倡“创新”,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沿用着讲授式和实验室

训练(灌输式),课堂教学时间较多,实践教学时间较少,

影响着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内在

作用。

(五)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参与率不高

各大专院校都组织大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是总

体参与率不高。经调查,一是大学生对科技创新兴趣不浓。

大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但真正付诸于行动

却寥寥无几。二是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难度大。各类竞赛更多

的是要提前掌握相关而复杂的知识,往往学生不愿吃苦而止

步,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此影响。

(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尚未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制

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认可度需落实,实际上,各高校教

师或多或少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很难确保有充

足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学校或二

级学院(系)未能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缺乏从

本质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于未得到足够的技术指导,使

得学生的参与无法持续深入地进行。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和动手能力

的培养

高校应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参与科创活动或竞

赛中,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

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

适当改革现有考试制度,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主要通过分数

来衡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大学生科技创

新能力。同时,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程比重和

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种类数量。

(二)建立科学、公平、立体的大学生评优体系,在理

论知识考核外,增加科技实践活动参与度的考核标准

高校现有的考试方式主要侧重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理论知

识进行测评,用一张试卷的成绩来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

况,这严重压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主动性,理

论教学脱离实践检验,从根本上扼杀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

力。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学

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可作为评优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三)搭建基于S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网络服务平

利用、微博、QQ等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做好科技

创新的宣传推广工作,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并做到知识共

享、资源共享。例如,对于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奖的同学进

行表彰奖励并授予荣誉证书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做好相关

方面的宣传工作,激励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

(四)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机构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或

竞赛,培养其科创能力和学习能力

建立科技活动中心或成立科技协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度,使学生根据科技活动内容,大家集体商议确定完成时间

表,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操作和动手的机会,分工协作,提高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习和创造的积极

性得以充分发挥。

(五)授予教师适当的“权利”

结合课程计划、授课内容,穿插科技创新知识,鼓励学

生发挥操作能力,适当调整“课上”与“课下”的时间安排,

针对学生特点,安排“课上”的目标任务,灵活安排增加“课

下”学生主动动手能力,创建集体学习的氛围,分别针对学

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六)强化教师评优机制,对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活动并取得成绩的教师在绩效考核时给予加分

充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

教师的各方资源,提供给学生实训基地、实验仪器设备、技

术支持等,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撰写简单的科技论文,

指导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等。如邱洪斌、王莹等呼吁建立

教师配套机制。

(七)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委员会

以赛促培,通过各类各级竞赛,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

主动学习转变,竞赛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国际或国内领先科

学技术,需要学生掌握尚未知晓的领域,促进学生主动去学

习,主动去寻创新,提升自身能力。竞赛委员会可吸纳有

经验教师、年轻教师、博士以及一线辅导员,利用“经验+

活力+学术+管理”,跨学院(系)组建高水平委员会,分

门别类地推荐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章豹,石芳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意义

与原则[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邱洪斌,高文祥,姜重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

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

[3]王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176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2-07-28 12:2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43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