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职业道德与法律

更新时间:2024-11-08 00:34:22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4日发
(作者:金州在线)

职业道德与法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

规矩,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之中,遵守

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一、道德、纪律、法律之间的关系

1、道德:1)含义: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

持的。2)实质:调节各种矛盾的准则。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

劳动、爱科学、爱人民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为着力点。

2、法律: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纪律: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是政党、

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

进行而制定的规章、条文,它要求所属成员在集体生活和社会中遵守

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者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们互相联系、

彼此补充,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

1

强制性,法律、纪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

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还应该遵循共同的道德准则。遵守法纪,是法律、

纪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和每个公民

应尽的道德义务。

二、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意义

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有助于中职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

道德和法律知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

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明辨

“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

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

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

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

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

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

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公民理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学习“职

业道德和法律”课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增

强知荣明耻的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

三、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方法

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需要我们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知、信、行相统一。一要认真学习有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和法

律规范,掌握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基本知识,从而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法

治意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二要认同职业道德规范和

法律规范,增强对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学习的自觉性,逐步将职业道德

和法律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体现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活动

中。三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道德和法律、纪律的要求

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并长期坚持。

塑造自己良好形象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今天,“习礼仪,讲文明”既是提高个人修养、促进个人发展

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从小处讲,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

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中职学生应当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

求,自觉践行礼仪规范,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

的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养成习礼仪、讲文明的好习惯。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盲目的自我欣赏。只有

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

3

一个人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高低,决定着他适应社会能力

的强弱。

2、做自尊自信的人。自尊自信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自尊即

自我最尊重,是在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尊重自己的独得存在

及尊重自己价值的一种积极心态。自信是自尊的基础,是促使人们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事业成功的

前提。

3、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

征的总和,通常也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因为道德品质尊能提现一个

的本质,最能体现你自己。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

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高尚的人格是国格的支柱,

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一个人应该自尊自信,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应该

自尊自信。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国家民族的自尊自信是紧密相连的,没

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就没有个人的尊严。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是我们

个人自尊自信最坚强的后盾和力量源泉。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1、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仪

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

舒展。

2、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个人礼仪具有塑造完善道德人格

的意义,具有调节人们的自我修养行为的道德意义,是个人的公共道

4

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3、个人礼仪重在养成。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

学会自我约束。加强自律就是要学会克已、慎行、表里如一;要懂得

自尊自爱。一个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自爱,

就是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从而增添自信,进一步发展自己。自爱意味

着正视自己的缺点,有自知之明。时时注意扬长避短,取人之长,补

已之短,不断完善自我;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度即恰如其分,合

乎规范,不扭怩局促,不夸张唐突。得体,即注意针对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对象,把握分,讲究技巧,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为人外世。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

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

系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体现的是相互服务、竞争合作、团结和谐的

关系。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团结友爱、互利互助、平等互尊、诚实

守信。

2、交往礼仪重亲和。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遵守交往

礼仪的基本要求,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交往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

优良品德的外在表现,具有重要的亲和作用,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

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

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礼仪,反映社会风貌和公民文明程度,有利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文明、有礼貌、懂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

5

文明建设给我们提出的要求。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展示我

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热情大方、自尊自强的良好精神面貌。

3、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着重做到一下几点:从小事做起,

注意细节;平等相待,尊重他人;顾全大局,求得和谐;增强意志力,

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展示自己的道德风采

一、塑造礼仪形象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

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敬业与实干是职场最大的礼仪。

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职业礼仪是指各行业的职业人员,在

因为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中,应遵守的自尊与敬人的行为规范,包括

求职面试礼仪、社会服务礼仪、职业场所礼仪、商务活动礼仪等。道

德意义:职业礼仪是构成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

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人

的态度;敬业是职业礼仪要求的兽药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

界。

3、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求职者除了要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掌握一些职业礼仪的起码要求也是非常必要

的,有时这些礼仪形式甚至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职业人员自我

推销的工具,是职业人员进入社会从事活动的"通行证";是塑造和维

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良好的组织形象,意味着该组织具有较高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有更多优势;

6

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

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

二、职业礼仪展风采

1、提高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一是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二是要处理好工作单位内外部关系。

2、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做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者,努力营

造文明礼仪氛围;做文明礼仪的传播者,努力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做

文明礼仪活动的实践者,提高文明礼仪修养。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是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

务。是职业范围内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职业活

动的人们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在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指导下

形成的。

一、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尊老、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7

4、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加

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完善

自己人格;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

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有利于树立积极的职业

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促进职业的成功。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

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自身

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

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遵守道德是从业之本

1、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

容,特点: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作用:职业道德可以

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以及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规

范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并激

励和鼓舞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职业道德有助于塑造企业和行业形

象,提高企业和行业信誉,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职业道德有助于提

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8

2、行有行规,业有业德。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

们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爱岗敬业”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

体现;“诚实守信”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前提;“办事公道”是为人民

服务必不可少的要求;“服务众”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职业生活中

的具体化,表明了职业活动的目的;“奉献社会”是为人民服务实践

的归宿。

3、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充分理解遵

守职业道德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要学习和掌握娴熟

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准备。

二、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1、爱岗敬业的意义。爱岗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

事的职业。意义:是服务社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是各行各业生存

的根本;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乐业、精业、勤业。乐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培养职业乐趣,

同时体味和享受职业乐趣。勤业要求我们有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精神。要做到精业,必须不断

学习;必须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乐业、

勤业、精业,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是一种职

业情感;勤业是爱岗敬业的保证,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精业是爱

岗敬业的条件,是一种执着的完美的追求。

3、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任何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

以,职业不分贵贱,都值得我们去热爱,行业不分大小,认真钻研都

9

能成为精英。干一行、爱一行并不排斥正常的职业调整。正常的、积

极的职业调整有利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有利于事业

的成功。

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1、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是指真心诚意,

实事求是,不虚假,不欺诈;遵守承诺,信守合同,注重质量和信誉。

基本要求:要诚信无欺;要讲究质量;要信守合同。办事公道:公道

就是公平,正义。“给人以应得”,或恰如其分的对待人与事,也就是

不偏不倚(是人民众对每个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必不

可少的条件,是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的最起码的保证)。基本要求:

要客观公正;要照章办事。

2、诚实和公道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诚实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

道;是维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公道有助于社

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有效保证。

四、服务众、奉献社会。

1、服务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服务众就是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是职业道德核心与生

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基本要求:(1)要热情周到。热情就是主动、

耐心、热心;周到就是周全、细致、实在。是服务众的手段。(2)

要满足需要。即心里装着众,急众之所急,向众之所想,充分

尊重众的愿望,以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需要,满足众提出

10

来的合理,正当的要求。是服务众的根本目的。(3)要有高超的服

务技能。是服务众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奉献社会就是把自己的知识、

才能、智慧等,毫无保留的不计报酬地贡献给人民,贡献给社会,为

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是一种忘我无私的精

神,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使每一个从业者的终极目标。)基本要

求:把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做法:首先要有奉献意识,

其次要有奉献行为。在新时期要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处理

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单位利益的关系。)

2、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一、在职业道德中提升职业境界

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

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良好

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

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2、慎独:使修养成为自觉。“慎独”指独自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

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是高度重视自律的作用,是

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3、内省:让品格日臻完善。所谓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省察,使

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内省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高

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内省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

11

动力;内省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2、积善成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3、躬行践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弘扬法制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

系。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

使权利的自由。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2、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为、保护公

民合法权益的作用。法律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与纪律关系: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两者都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违纪,两者是有

区别的。

3、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

12

国家的指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

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必要保障。

2、崇尚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

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构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要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

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公民在

守法上的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中职学生应当通过以下几种方

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

识;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

律权威的良好风尚;敢于同违反犯罪行为作斗争。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权威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在: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从效

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

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法治的标志,实行依法

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

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宪法观

13

念,树立宪法权威;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

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

识。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

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此

外,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

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

母的义务。

2、尊重国家和保障人权。中国社会主义人权观:人权是社会全

体成员的权利;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包括政治权利、经济、社会、

文化权利、个人人权、集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权利;

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

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

问题;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

3、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的原则。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一、崇尚程序正义

1、诉讼的基本程序。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人民法院对在

14

当事人之间争议的事实,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解决争议的活动。根

据诉讼要解决的案件性质、诉讼的内容、程序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

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一般指国家对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活动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司法活动。民事诉讼

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请求法院进行裁

判的司法活动。行政诉讼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

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将其起诉到法院,由法院进行裁判的司法活动。

刑事诉讼程序为:立案(刑事诉讼的开端程序)、侦查(确定是否对

犯罪嫌疑人起诉的一种诉讼活动)、起诉(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告人

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审判(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执行(刑事执行机关实施生效判决和裁定的活动)。民事诉讼程序包

括: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行政诉讼程

序:起诉与受理、一审、二审、审判监督和执行程序。

2、确保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司法和审判

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也就是要进行严格

的依法裁判,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程序的

公正,指司法程序必须公开、公平、民主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切

实保障司法人员独立公正地开展司法活动以及充分体现效率的原则,

是司法公正的保障。判断程序公正包含的基本原则有:独立性原则;

回避原则;公开性原则。确保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意义:可以依法保护和规范公平交易和有序竞争,依法惩治破

15

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

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有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可以加强对行政机关人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依法行政,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1、公民的诉讼权利:委托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权利;上诉的

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

2、增强证据意识。法定证据有:物证、书证、视听证据、证人

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非诉讼解决的途径有:调解、

仲裁、行政复议等。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凡是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者不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据性质、情节和对社

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

政违法行为。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

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

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治安处罚:警告、、行政拘留、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限

16

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扰乱公共秩序即破坏了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

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

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罚。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

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式: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社会和司法保护。

2、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一、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1、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

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社会危害

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2、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种

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3、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任

务: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权利;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7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

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

罪的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

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

的合法权益。

2、培养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的品质。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

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

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

助行为。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生活。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

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

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等价有偿原则;保

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原则;遵纪守法和国家政策原则;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原则。

2、成为民事主体资格。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

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依法处理民事关系。民事关系指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和人身关

系。《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

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

18

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

责任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1、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人身权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

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

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

﹑肖像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2、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3、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1、法律保护财产权。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

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2、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3、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4、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

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5、履

行合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原则;情事变

更原则。

6、严格履行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

应尽的职责。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只有具备法人条件的社会组织

才能取得法人资格。合同变更需要下列条件:原合同已经生效、未履

19

行或未完全履行,当事人对变更的内容需要协商一致并约定明确,遵

守法定程序。

五、维护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

2、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被

扶养、受教育和受保护的权利。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3、为构建和谐家庭尽责任。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一、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

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订立要两个阶段:一是用

人单位公布招工简章或就业规则,寻确定劳动者的阶段;二是用人

单位提出劳动合同的草案,与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以

书面形式订立,具备条款:用人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

要负责人;劳动者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劳动

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

合同的其他事项。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安全

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福利保险的权

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

20

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

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劳动者权利维护。解决劳动争议方式:协商解决、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21


本文发布于:2022-07-24 09:3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33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