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分析: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
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
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
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
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教学理念分析:
自读阶段学生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第一遍浏览式阅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汇与语
句;第二遍详读教材,教师给出重点问题引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出
相关问题答案,组内分享自读学习成果。这一阶段让学生通过知识交流,让学生体会为什
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结合教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研习方式形成对本课
知识框架的基础性认知。
询问和解释的阶段。总的来说,新教材的内容高度理论化,个别知识点超过了学生现
有的认知水平。因此,仅仅依靠“自学”,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教材。这样,教师启发的探
索和对教师困难的解释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这一部分也是课堂的核心部分。教师将结合
视频、案例、问题导向等方法进行讲解。通过探索和分享,我们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从
现实案例出发,探索“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和“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使学生产生共鸣,
关注政治生活。
知识总结与应用阶段。知识点总结以教师整理的课程思维导图的形式落实本课重点,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及其具体表现、内容、措施。
教科书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二册第1课第一站。基于本课程的
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与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中相应
的具体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
各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根本活动的准则,增
强宪法意识。
内容解析:
该网站引导学生从宪法对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作用中了解中国宪法的核心价值
值追求,感悟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该网站有两个用途:
第一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本目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宪法基本
原则的表现。其一,从我国的国家性质来看,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
的地位;其二,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看,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
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其三,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看,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其四,从公民基本权利角度看,宪法规定
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家
权力属于人民在不同领域的表现,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
第二项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指“人因其本性而应享有的权利”。在当
今国际社会,维护和保护人权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是否符合保护人权的要求,已成
为衡量一个集体素质的重要标准。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意义深远。本项
目主要从“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以及“国家如何尊重和保护人权”
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2.能力目标
1)我知道为什么许多国家机关的名字中都有“人”这个词。2)理解和理解宪法的
基本内容。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
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人权。3.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了解宪法的内容,初步了解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内
容,以确保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过程:
自读阶段
导入新课程:活动导入。展示“宪法”和“12月4日全国宪法日”的图片。你知道宪
法吗?你对宪法的印象如何?(学生回答)
我们每个人对于宪法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曾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
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列宁也曾说过:“宪法是一张写满人
民权利的纸”,所以宪法是保障我们权利的章程,是我们“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链接一:“自我阅读时间”。请阅读课本第p2-10页,标出你不懂的单词和句子。链
接2:显示“自动阅读提示”。老师问了六个问题。请与小组成员一起查并总结答案。
探究与释疑阶段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并解决问题。通过下面的学习,让我们验证一下你们小组总结的
问题是否正确。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你了解国徽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悬挂的国徽?
给出图片天安门城楼、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大会堂。出示国徽图片。
国徽的设计包括国旗、天安门广场、齿轮和麦穗和稻穗。其意义是用天安门图案作为
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穗和稻穗象征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
法律链接:根据我国《国徽法》第五条的规定,下列场所应当悬挂国徽:①北京天安
门城楼,人民大会堂;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③各级人民法院
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④出入境口岸的适当位置。
在这些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中,我们发现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为
什
许多国家机关的名字里有“人”这个词吗?
引出第一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活动二:“探索并分享”问题“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建议教师分
两步讲授该内容:
第一环节:请学生回答“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问题。第二环
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1.宪法确认
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给出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国家权力归属人民奠定了经济基础。困难和疑虑:
结合图片介绍什么是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为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造的与经济问题有
关的各种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形式。
结合教材第四页“探究与分享”,带领学生归纳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
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通过知识拓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结合教材第
五页相关链接,向学生出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知识概述:宪法从国家性质、经济、政治和权利的角度保护我们公民的权利。归根结
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
的政治生活,肩负起国家主人的责任。
给出6张国家保障人权的事例图片。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以上图片说明我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出第二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个词解释了“人权”。人权是指每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根据自己的本质
和尊严自由、平等地生活和发展的权利。
播放视频《中国人权法治化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出炉
链接一:将视频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请在教科书中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学生回
答)人权的实质和目标。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国家层面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二部分:教师依次给出PPT并进行讲解。
知识总结与应用阶段(包含板书)
国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治国安邦的总宪法。让我们画出这个网站的思维导图。
教师板书本课知识简图,引导学生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练习:
1.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规定的是(d)
a、中国的经济制度B.中国的基本制度C.中国的政治制度D.中国的民族性
2.广大人民通过________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a)a.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政府d.人民法院
3.“山川秀美,人民当家作主。”朱德元帅的判决表明(b)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公民b.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工人和农民是国家的主人D.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
力
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下列属于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的是(b)
①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根据宪法规范了立法权的行使,丰富了公众参与立法的
形式。②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
依宪治国、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本文发布于:2022-07-21 16:0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27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