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属性和优势新认识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属性和优势新认识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属性和优势新认识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和法院队伍建设的一项基
础性工作,是促进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社会主
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是关于社会主义法
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
括和反映,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
础。它的科学内涵包括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等五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现代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应有之
义,同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又有着独特的属性和优势,突出表现在“五性”上。
一是方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法治理念,它有别于资本主义国
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法治理念。现实中,确有人受西方国家价值观念和政
治法律制度的影响,鼓吹“三权分立”,质疑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
义司法制度,主张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我们认为,人类法治文
明的成果是没有国界或地域的,有其自身的共性,如民主选举产生的权力机构;
以宪法和其他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的民主制度;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公民的
民主权利制度等等。这些共性是人类法治进步的共同成果,可以借鉴和吸取,不
能妄加否认或批判。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法治理念的树立与“中国特
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法治理念之树在中国土地扎根、
发育、开花、结果的内在要求,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东
方大国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包括法治理念建设)是
无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的,例如“三权分立”、“大陪审团制度”
等等,而只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验,探索有中国特的建设模式和途径。当前
要注意那些以西方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审判制度和司法制度的思潮,要注意一些不
顾实际的进行一些诉讼制度改革和宣扬西方诉讼观念的倾向,防止审判工作和司
法改革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命题的提出,使我们在司法意识领域有
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它我们能深刻认识、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
及审判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能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审
判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社会主义审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阶段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来的重要命题,它与这一
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法治的模式、法制观念、司法
改革、农村法治建设等相互联系,尤其与我党依法治国方略交相辉映,是在新的
历史阶段对司法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
可逾越的阶段,我们应该看到,正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法治建
设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尚比较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公民的
法律意识还普遍不高,特别是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仍具有强大的运行
惯性,这一切都决定了法治理念建设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努力、逐步积累的渐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过程,这就决定着我国的法治之路漫长而艰难。此外,对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
我国来说,社会政治的稳定无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这也要求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应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前进,不能超越现实的
经济社会条件,提出不切实际的任务和要求,包括法治文化建设、法律制度建设
和法治理念建设都应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克服现行司法体
制中不利因素,又要培育与现行司法体制相适应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核心就
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两者是互相影响,
互为因果的,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法治文化的逐步培养和发育,而
法治文化又为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提供相应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法律制度建设
和法治理念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从法律制度入手,真正建立有利于社会主
义事业不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法治文化尤其是法治理念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人们的法治思想观念进行一次深
刻的革命,大力弘扬法律至上的思想、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等等,消除各种与社会
主义法治文化相违背的观念意识。为此,一要肃清传统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消
极影响;二要铸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一致的法治文化体系;三要培养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信仰、法律情感,建构
优化的法治心理。
三是大局性。
服务大局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又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
院工作服务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属性和优势新认识第2页
和服从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广大法官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
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就当前而言,审判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基层法院
在服务大局中,一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紧扣中心工作,立足审判实际,准
保障大局的结合点、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司法保障作用;二要切实提高
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依法惩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平等保护市
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有序竞争和公平交易,依法快审快结快
执与经济发展大局密切相关的案件,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三要提高为
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工作前移、深入基层、贴近众,
强化职能,力保平安,对农村的各类纠纷要及时平息,各种矛盾要有效化解,使
人民众权利受到尊重、利益有所保障、纠纷可以诉求。四要提高保障构建和谐
社会的能力。弘扬和谐本位的法律文化,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公正司法能力,促
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畅通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司法渠道,善于运用法律和司法手段,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
四是宗旨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中,“一心为民”是根本。“公正司法,一
心为民”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揭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是在全
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本质要求,它与“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
是一致的。“一心为民”是检验审判工作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新尺度,是人民法院
密切联系众的时代要求,是解决人民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具体实践。
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我们不应脱离这一宗旨,要始终不渝地把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
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
五是廉洁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我们必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就司法工作人
员而言,廉洁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司法是实现公平正
义的保证,为此,我们认为要不断强化法官的素质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司法公正与廉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行动。
来源:中国法院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07-20 15:4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25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