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丨《东方快车谋杀案》:法律or人
情,你站哪边?
经典总是值得再现,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被拍成了电影。
在一辆高速疾驰的“东方列车”上,一位叫雷切特的古董商人深夜被捅了十多刀
而亡,且刀痕都深浅不一。列车股东请求同在列车上的大侦探波洛帮忙破案。经
过抽丝剥茧的询问和调查,真相终于大白。
原来,这一切都与两年前的一桩案有关。两年前,雷切特在美国残
杀了阿莫斯特朗上校的女儿。阿莫斯特朗怀孕的妻子流产死去,阿莫斯特朗也在
家中自杀。但可笑的是,雷切特却花了一笔钱为自己脱罪,逃脱掉法律的制裁,
然后隐姓埋名,做起了古董生意。好人惨遭横祸,坏人却逍遥法外,这让与阿莫
斯特朗一家亲近的人非常悲愤。于是阿莫斯特朗的家人、挚友、厨师、家庭教师、
保姆、司机、被撕票孩子的教母等十人一起精心策划了这场谋杀,完成对凶手的
“审判”。
面对这样的真相,波洛陷入情与法的两难境地。最终他告诉警察,雷切特是
被做生意时的仇家雇佣黑手党杀害的——他选择编造谎言,帮所有人掩盖杀人的
事实。
【素材延伸】
01
有边界的道德,才有正义的力量
/关联素材/
一年前的“江歌案”再次回归公众视线。这一次,站在舆论中心的是被指责
第1页/共3页
忘恩负义的刘鑫。在道德谴责中,有许多诚意思考、呼唤正义的良善者,也不乏
一味宣泄痛恨的不理性者。
/素材解读/
一个社会构成的元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法律是一个社会正义的底线,它
是硬约束,也是当一个人违反了社会最基本的底线的时候,社会的正义补偿机制。
但是道德是一种软约束,它要求人们选择一种“公序良俗”的正常规则。当法律
无法实行正义补偿的时候,道德也是一种正义补偿机制。它因此把人们纳入了正
常的生活秩序之中:你不可行凶,你不可咒骂,你不可龌龊,你不可猥琐,你不
可冷血。这是我们这个“属人”的社会的一种必须性机制。否则,行善的何以
得以行善,而作恶的何以背负谴责?否则,社会何来公义,人世何以分清浊?
当然,法律有其边界,而道德也同样有其边界。如若把道德的谴责,变成了
人肉其个人、家庭信息,甚或舆论诛杀,宣称消灭肉体这样的言论,就已经超越
了道德的边界,而成为暴力。公众的眼光没有太多地去瞩目陈世峰,因为这是一
个简单的罪与非罪的判断。无论在道德或者法律的视角中,这是一个无须判断的
事实。而对于刘鑫,我想说:每一个人都会有懦弱、龌龊和无耻的时候,但每一
个人也都有权利忏悔改过浴火重生;要么,如果足够坚强或无耻,也可以终身活
在道德的泥沼中,让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
02
不要让真相归于虚无
/关联素材/
独女被害,最知晓内情的刘鑫又不肯相见,于是江秋莲选择公布刘鑫一家的
私人信息。而随即而来的舆论如风暴一般,撕扯着刘鑫一家的生活。
/素材解读/
第2页/共3页
江秋莲在处理女儿遇害的整个事件中,在极度悲痛的同时保持着极度的克制、
理性与策略。这种策略被某些评论称之为“用道德舆论和司法”,且不说舆
论和司法是不是能被江秋莲,退一步讲,她使用这些方式去引起舆论关注,
逼迫刘鑫出来,是否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她默不作声地在青岛家里抹眼泪,
最可能的情况是:热点不断更新迭代,江歌迅速被遗忘,除了江秋莲,不会再有
任何人关注案件的进程,审判的轻重、案发的真相。
它将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大海般浩渺的刑事案件中。事件的不断发酵,让刘
鑫经历了属于她的痛苦。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权要求甚至无权期待刘鑫的反思与
共情,但如果说刘鑫经历这痛苦有什么意义的话,最大的意义在她自己身上。至
于刘鑫认为,造成她所经受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江秋莲,违法公布私人信息,
她当然可以去主张自己的权利,起诉江秋莲。如果被起诉定罪,在江秋莲所有的
撕心裂肺里,这可能是她最不会惧怕与逃避的一个。
我们相信,在虚无与悲伤、痛苦、怀疑、愚昧、指责……的角力之中,我们
应当选择后者。或者至少是,在走向虚无之前,先选择后者试试看。只有在后者
之中,才有可能诞生公正、悲悯与智慧。即便只要开口说话,就意味着可能的
错位与伤害,但至少我们应以最大努力,保持此刻的中正与理性。
第3页/共3页
本文发布于:2022-07-16 14:3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16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