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浅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浅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同志在20xx年全国宣传部长
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发展*市场经济的
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
懈地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
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同志
的这一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
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法治,是指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
民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的制
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德治,是指以德治国,就是以
马列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通过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
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办事公道、服务
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男女平等、夫妻和
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
*法律体系相配套的*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
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
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认真学
习、全面贯彻*同志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司法行政部
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首先,法治与德治
相结合的思想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法制建设必须从
中国的国情出发,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德治。作为中
国文化传统主流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把德治作为
一种社会和*思想,这一传统至今对人们的心理仍有深刻的影响,人
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都会十分注
重社会风气、社会的道德水准。在现代条件下,法律作为可以量化
操作的形式规范,他所能规范的是人们行为的外在方式,在大多数情
况下它只能以行为的结果为对象,而很难顾及行为的动机。道德则
不同,它更多的是以行为的动机来衡量行为的效果。加入WTO后,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利益的调整和各种价
值目标的碰撞,而法律作为抽象的行为规范恰恰会漠视这一点,如
果在法制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就难免
的会出现法律精神和法律形式的冲突和背反、道德和法律的冲突和
矛盾。例如,某些城市制定的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由于这种规定,漠视了广大众长期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认可,使人
们对冷冰冰的法律规范产生了排斥和抵触情绪,因而这样的法律规
范在执行过程中必将会面临困境,笔者认为这是在立法活动中重法
轻德的必然结果。与此相反,在一些地方立法中重德轻法的现象也
时常出现。例如,前几年某城市通过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中,规定行
人违章被机动车辆撞死或撞伤,机动车的司机或车主可以不承担责
任。这样的法律规定,只注重了道德的要求,而忽视了法律的严肃,
是典型的将道德规范法律化。笔者认为这是立法活动的大忌,对于
我国的法制建设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的思想,应当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其次,法治与德治相结
合是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措施。法治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但实施法
律的则是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的执法者。因此,能否公正、准确的把
握立法宗旨,在执法环节上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完全取决于执法
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而法律总是具有滞后
性和僵硬性。古今中外,立法者为了尽量使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
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便会在立法活动中有意采用一些模糊性的条款,
让执法者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如各
国民法中“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则规定,反垄断法中的
“合理”原则的规定等,就属于此类情况,因此,执法人员在法律
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具有了一些自由裁量权,如执法者在庭审或
诉讼过程中所具有的在证据采信方面的权利就属于自由裁量权的范
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对
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但这里的“事实”在诉讼活
动中需要经过审判人员的认定才能转化为证据,进而才能成为对被
告人进行处罚的依据。由此可见,保证司法公正,不仅要求执法人
员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行政执法
过程,我国的行政法规十分完善,但是,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
执法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行政越权的行为仍不断出现,并且成
为滋生腐败的“病灶”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这些现象的发生是法
治与德治不能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上述情况说明,德治和法治在
执法过程中同等重要。只有将德治与法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
证执法质量的提高。第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途径。其一,运
用立法、执法手段促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首先。通过科学的立法
活动,直接把*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具有全社会共同
遵守的法律强制力。道德是靠人的良心和社会舆论来保障实施的,
但是,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条件下,良心和舆论尚不
足以防止反道德的行为发生。在道德体系中,有一些道德义务是最
低限度的义务,这些义务能否得到普遍遵守,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
能否存在,因此,必须利用法律手段把那些广大人民众普遍认同
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以法律制裁为后盾,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
力。这样就会大大增强道德义务的约束力,使之从“软制约”变成
“硬制约”。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立法,在对违反最低限度道德
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的同时,对见义勇为等先进行为和典型人物给
予各种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积极引导人们向先进榜样学习,培养
良好的社会风尚。其次。通过公正执法,惩治不道德行为,可以增
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例如:通过依法惩处家庭暴力、虐待老人的行
为,可以促进家庭美德的培育;通过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可以
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自觉性;通过实行政
务公开,既可以培养*的诚信意识和公民的监督意识,又可以强化公
务人员的廉政意识。此外,具有良好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执法人
员的公正执法行为,不仅会使广大人民众心悦诚服地遵纪守法,
同时,又会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其二,通过广大党
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推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法
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坚持这
一方略关键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从严治党,是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成为遵守国家法律和实践社会
道德的表率,成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力推动者,这样才能使法
治与德治的相结合落到实处。总之,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讲
的:“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治身,德治治心,
法治治近,德治治远,法治与德治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将两者结合
起来。才是完善的治国方略。每一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应立足本
职,努力探索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用实际行动实践法治
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2-08-29 21:2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92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