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之中华法系及毛邓三期中之后简单教案

更新时间:2024-11-06 03:36:42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9日发
(作者:舟山在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

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法制史上的一个概念,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

一,其他四个分别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经解体,现

存的共三大法系。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制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

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

年)成熟。最初的国家与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大变

革,成文法在各国颁布,到秦朝时中华法系有了雏形。秦朝的法律制度从现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来看,已经

很完备,初步确立了中国古代各项法律的原则。

此后,经过西汉和东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八百多年的发展,到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

成熟,自成体系了。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唐朝以后,宋元明

清各朝都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日本所学的正是隋唐的法制,至今日本还用的省(相当于中国

的部)、地方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府、道都是学习隋唐法制的结果。

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过程中中华法系宣告解体,同时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制的雏形。中华法系的特点有:

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

一。

中华法系具备的基本特点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纲常

名教成了立法与司法的指导原则,维护三纲五常成了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由汉至隋盛行的引经断狱,以突出

的形式表现了儒家思想对于封建法制的强烈影响。中国封建法律与西方不同,西方中世纪法律体系中涂有

神灵彩的宗教法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起过维护封建统治的特殊作用。但在中国,早在奴隶制末期神权法思

想已经发生动摇。在中国封建法律体系中,不存在中世纪西方国家那种宗教法规,儒家的纲常名教代替了以神

为偶像的宗教。

②维护封建伦理,确认家族法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因此,宗法的伦理精神和原则渗入并

影响着整个社会。封建法律不仅以法律的强制力,确认父权、夫权,维护尊卑伦常关系,并且允许家法族

规发生法律效力。由宋迄清,形形的家内成文法是对国法的重要补充,在封建法律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③皇帝始终是立法与司法的枢纽。皇帝既是最高的立法者,所发诏、令、敕、谕是最权威的法律形式,皇

帝可以一言立法,一言废法;皇帝又是最大的审判官,他或者亲自主持庭审,或者以“诏狱”的形式,敕令大

臣代为审判,一切重案会审的裁决与死刑的复核均须上奏皇帝,他可以法外施恩,也可以法外加刑。而西方国

家中世纪在相当长时间里,各级封建领主都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④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良、贱同罪异罚。中国封建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

特权。从曹魏时起,便仿《周礼》八辟形成“八议”制度。至隋唐已确立了“议”、“请”、“减”、“赎”、“官当”

等一系列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从法律上划分良贱,名列贱籍者在法律上受到种种歧视,

同样的犯罪,以“良”犯“贱”,处刑较常人相犯为轻;以“贱”犯“良”,处罚较常人为重。中国的封建法律,

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封建法律一样,是以公开的不平等为标志的。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⑤诸法合体,行政机关兼理司法。中国从战国李悝著《法经》起,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

都以刑法为主,兼有民事、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诸法合体的混合编纂形式,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直

到20世纪初清末修律才得以改变。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央虽设有专门的司法机关,但它的活动或为皇帝所左右,或受宰相及其他行政

机关所牵制,很少有可能独立地行使职权。至于地方则由行政机关兼理司法事务,二者直接合一。宋、明、清

的路省一级虽专设司法官,实际仍是上一级行政机关的附庸。在整个封建时代,中央司法机关的权限不断分散,

地方司法权限不断缩小,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结果。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沿用的法律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二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中国内地采用的是大陆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

日耳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

式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和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香港和英联邦国家采用的是

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

两大法系的主要差异有:

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

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

法规以及本车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

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构成的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习惯于用法典的形式对某

一法律部门所饮食的规范做统一的系统规定,法典构成了法律体系结构的主干。英

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因而,其

法律体系在结构上是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干而发燕尾服起来的。

第三,法官的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

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

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而

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

法官不仅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

第四,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职能,具有纠

问程序的特点,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来审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诉

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而不能参与争论,与这种对抗式(也称抗辩式)程序同时存在的是陪审团制度,陪

审团主要负责做出事实上的结论和法律上的基本结论(如有罪或无罪),法官负责

做出法律上的具体结论,即判决。

此外,两大法系在法律分类、法律术语、法学教育、司法人员录用和司法体制等方

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所谓法系,是指比较法学家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形式上的某些特,对

各国法律体系做的分类。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主要分为大陆法系和英

美法系。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定义

形成

主要代表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作用,结构上

也称普通法系,基于以往判决的判例上逐步

强调系统化、条理化、法典化和逻

形成的一种在全国普遍通用的法律,分为普

辑性,并将全部法律分为公法和私

通法和衡平法两部分。

法。

西欧

法国和德国

英国

英国和美国

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日本、整

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爱尔兰、新

其他代表国

个拉丁美洲、非洲近东一些国家、

加坡、巴基斯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

家和地区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加拿大魁北克

省。

指与国家状况有关的法

通过国王法院的判例逐步形成的一

公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普通法

种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

刑法、诉讼法和国际公法。

法律结构

14世纪时为补充和匡正普通法的不

指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法足,由英国枢密大臣法院发展起来,

私法平衡法

律,包括民法和商法。不受普通法约束,按公平与正义原

则作出判决的判例法。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作为成文法国家,宪法、法典以及

其他的法律条例等是大陆法系国家

法律渊源

的主要渊源,判例在原则上不作为

法的正式渊源。

判例曾是英美法的主要渊源,其基础是“先例

约束力”原则,即法院在判决中所包括的判决

理由必须得到遵循。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成文法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比重和作用不断上

升,成文法也成了英美法的重要渊源

作为英美法系的国家,美国比英国更重视成

大陆法各国都主张编纂法典,但各

文法。美国不但有联邦成文法还有州成文法。

国在法典的编制体制上却不完全相

还专门在商法领域,修订了《美国统一商法

内部分歧

同。以民商法而言,即分为民商分

典》以及一系列的反托拉斯法。它们对于规

立和民商和一两种编制体例。

范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讲(紧密结合十七大报告)

一、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的都是民生问题,具体说分为六个方面。

1、民主法治。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的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其实的民主权

利。

2、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

比如分配领域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诚信友爱

大学生应该有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犹为看重。

4、充满活力

倡导创新,尊重个性

5、有序

有序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有序既要靠道德,又要靠法治。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我国的治安状况好、很好

或基本较好。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十七大提出一个新的名词:生态文明。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乌托邦、田园牧歌或共产主义社会

1、田园牧歌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2、乌托邦缺乏科学理论基础,只是幻想。而和谐社会,则完全有可能实现。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阶梯。

4、和谐社会是有矛盾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并列的,有机统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一的。

四位一体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意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关键在党

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3、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4、以党内民主促社会民主,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引申——和谐世界建设问题

1、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从对立到共存再到共同发展。

2、新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永久和平,共同繁荣

3、中国的发展后,与西方国家的冲突就会增多。他们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不断制造麻

烦。比如说中德冲突上升。

4、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尽力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案例:1978年到2004年中国扶贫成就,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900万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思想第一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产生与实践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中华民族有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从历史上看,统一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

1、该方针的确立,开始于解决台湾问题(关于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下次课详讲)

2、叶剑英最早提出该思想

3、首先明确“一国两制”的概念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1、十个方面内容

2、重大意义

第一,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

第四,有利于争取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国际和国内环境

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案例:澳门回归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对澳门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的方针(同香港)

第二阶段1972年到1978年前后,不承认澳门属于殖民地,重申澳门是中国的领土,适当

时候予以收回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用“一国两制”解决了澳门问题

1986到1987年关于澳门问题中葡四轮会谈。

澳门回归后,经济繁荣,政治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如,回归之前的四年经济负增长,2001

年增长百分之四,0203分别增长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十五。

第十二章第二讲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近代台湾简史

2、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演变: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

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海局势的新变化

重点讲述岛内台独势力的发展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发展

第一,明确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文攻武备”的总方针

第三,创造性发展了两岸谈判的主张,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第四,把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高度

第五,提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

第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四、新世纪对台方针的新变化

重点强调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案例:2007年台湾入联第十五次失败。

第十三章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对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分析——“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2、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二、冷战后世界局势的新变化

1、世界多极化

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2、经济全球化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例如家乐福、沃尔玛的全球化,波音飞机生产的全球化。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外交发展简史

2、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注意新提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案例:“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周恩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第十四章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一讲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依

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一、工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1、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

2、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依然是领导阶级

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1、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四、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

2、新的社会阶层的作用

五、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六、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正确贯彻党的和宗教政策

案例:宗教局长叶小文在美国做的演讲《请别把望远镜拿倒》中国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

第十四章第二讲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1、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2、新时期人民军队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1、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2、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

如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3、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国防建设能带动经济建设,新技术、新发明往往来自于军事需要。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的军事变革

信息化成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以美国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

案例:人民军队的大跨越陆军走向兵种的合成;空军从单一兵种到五大兵种;海军,从“黄

水”到“蓝水”

第十五章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讲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重点讲述党为什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2、改善党的领导要注意的问题

四、保持党和人民众的血肉联系

1、党的众路线

2、新时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众

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保持党与人民众的联系。反腐

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注民生。例如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案例:上海社保2006第一大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第十五章第二讲加强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

1党的建设是革命、建设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

2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

五个方面内容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何为执政能力?

2、执政能力建设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概念提出比较晚。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身上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要失重抓好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

二是要紧密联系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

关于党的建设的案例:“两个务必”代代传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务必使同志们继

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进

京赶考”的三份答卷布衣平民装;正人先正己;不搞裙带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2-08-29 08:5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91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在法律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