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
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金融的
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吧!
篇1:金融的读书笔记近日读完了罗伯特.席勒教授
的金融和好的社会又有些对于金融新的认识,其中有些很有
意思的观点!
首先此书从结构上来看,这本书被分为了两个部分,第
一部分主要叙事在金融这个体系下各个职业对于其的作用
性,其中包括银行家,股票经纪人,法律金融顾问甚至是我
们金融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乍看之下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
很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个不同的职业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
金融体系。第二部分更是席勒教授对于金融这个体系的全面
剖析与对于未来金融发展对于我们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而对我个人来说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是一下几方面:
第一,自从xx年次贷危机之后所有的底层的老百姓把
所有的矛头指向了金融街甚至有出现过解散现有金融体系
的声音出现,也有占领华尔街这样的行动。但是我们是否仔
细想过这真的全是金融或者金融从业人员的错误吗?金融产
品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们的金融从业人员真的全都是写无
比丑恶的人吗?
其实不然任何东西都是有其两面性的,就如原子技术一
样,它能够给人提供最高效和清洁的能源的同时,可以制造
足以毁灭地球的武器。所以说一味的认为金融是一无是处的
这种观点是带有极度主观意愿和愤怒在其中的。话句话来说,
这种观点是具有很强的偏导性的。不可否认,不管是美国的
次贷危机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来自于金融这个
体系,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危机的本身来说都是一些大胆的金
融创新。以美国次贷危机来举例,银行向普通民众贷款使其
能够购买住房,然后以住房合同打包出售给债券机构,通过
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以债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在这一个过程
中,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产品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样电
子产品。而这种复杂的程序恰恰是为了躲避现有法律规范,
走入法律的灰地带。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只是我们的监管机构没有办法及时的制定相关的规则来规
范这个市场,如同一列21世纪的快速列车行驶在18,19世
纪的铁轨上一样。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车毁人亡,与
其说这是金融体系的问题不如说是我们人性的弱点(当然金
融界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而这种弱点体现在一般民众
身上就是坚信房价是永远不会下跌的这个神话上的。正是这
个神话让当时的美国民众极度的乐观,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
去贷款购买他们无法承受的信贷,但如同人类的历史跌宕起
伏一般,房价本身也有这种性质,而民众的乐观助长了泡沫
的形成,最终这个可以匹敌1929年大萧条的危机出现了!而
这背后是整个社会从上至下的贪婪。而当我们批判金融这个
体系的时候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这些普通人在那个时候
的心理反应呢?而席勒教授认为这种形式的出现本身是一种
金融创新,这种创新本身是出于好的想法,希望通过房产证
券化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得利,但是因为监管等种种原因让
其变成众矢之的。
第二,席勒教授在这本书里强烈的想表达出金融体系对
于建立一个好的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金融体系的
改革使其民主化,才能更好的实行好再次的金融分配。从而
避免更加严重的收入分配两极化的现象出现。
他提到了在建立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前,首先是要建立一
个好的金融咨询和法律体系,让每个阶层的民众享有相同的
权利。但是现实是现有的金融咨询和法律体系对于上层阶级
更加的开放。往往危机之前很多富有阶层已经通过一些手段
意识到危机的来临,所以使他们避免了灭顶之灾,而我们普
通民众却成了牺牲品。同样的事情也在中国出现,举个例子,
当我们去购买一些保险或者理财产品的时候我们很多情况
下是没有全面的咨询机构为我们解释其中的利弊。大多是情
况下,销售人员会夸大产品的收益的同时,避免说出产品潜
在的风险,而这种明显的欺诈行为却没有任何机关的监管,
同时我们的民众也无法得到好的金融咨询。最终,很多人成
为了某些道德低下的金融从业人员的牺牲品,有时他们一辈
子的积蓄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如此凄凉的故事很多时候就在
我们周围发生。故事的最后我们往往会听到民众的愤怒与对
于金融的不信任,从而变成一个双输的局面。可叹!可叹!原
本一个很好的调节社会结构的工具却沦落成一个剥削的产
物,这背后更多的是金融体系建立前的先天不足。同样的事
情在金融法律体系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对于一个政府来说
他们应该积极的制定和监管整个金融体系,不能够球落地才
画线。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拥有一个好的金融体系最终(其中
包括金融咨询和金融法律)自然而然可以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这点恰恰很多时候是政府容易忽视的!
第三,教授提到了我们处在一个金融“大幻觉”的时代,
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每个国家都意淫着敌对国
家的军事部署,最终演变成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战备大赛,
并且通过萨拉热窝事件这一所爆发,而当时民众并不
会因为战争的开始而担心悲伤,反而是兴高采烈。这背后正
是一种狂热,一种对于那个时代的疯狂幻想。而这种幻想不
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对于金融的幻想吗?一种过分的乐观
一次又一次的造成了危机和衰退,但是很少人会去反省,人
们始终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始终认为自己会是最后的胜利
者,但是事实往往这些人恰恰是最后的输家,就如同巴菲特
形容投资黄金一样,那是一个博傻的过程,其实黄金作为一
种商品,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黄金
的命运只是一个博弈的产物,后面可以蕴藏着大量的泡沫,
而泡沫的形成正式民众的贪婪和监管者的盲目乐观。其实在
房产泡沫形成的早期,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还抱有一个
非常乐观的态度,他始终认为当时的房产只有沫但是还没有
形成规模化的泡,从而通过减息的手段来刺激刚刚从网络股
票泡沫危机中恢复的美国,但是殊不知不知不觉为几年之后
那场更大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可是将所有的罪责都归于这位
政策制定者的看法也是有失公正的,试问谁又能保证未来的
市场的变化呢?
对于这种金融“大幻觉”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好的金
融预警的体系来唤起人们的理智,不管怎么样通过一个好的
制度可以大大的降低风险才是王道。但这种制度的形成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规则的制定者必须要有这种抵御盲目
幻觉的准备,否则迎接我们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金融打击,
就像上文提到的,这样的打击会大大降低人们对于金融体系
的信任!
回归正题,如何构造一个好的社会呢?这必须建立在人
们的信任和制度的保证下,从而可以大胆安全创造新的金融
衍生品,让更多的东西市场化,而市场化往往可以使一件商
品的价格更加透明化。而这种透明化正是现在这个体系缺乏
的,最后作为金融市场并不是很成熟的中国,我们应该积极
的尝试,最近的自贸区倒是中央政府的一种很好的尝试,但
是仅仅这种尝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
们的执政者应该吸取那些成熟金融市场危机的教训,以免走
老路,这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这个牵涉到如何分好改革这个
大蛋糕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社会和谐的问题!而此刻正是
体现我们执政者智慧的时候!期待!期待还是期待!
篇2:金融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作者万建华曾经担
任人民银行总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的高管,目前为国泰
君安的董事长,拥有30多年的金融业从业经验。对金融业
的发展历史及目前的形式都很熟悉,对于未来金融业的发展
也有独到的观点,推荐阅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案例
很新,比如20xx年年底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及20xx年支付宝
准备推出的信用支付等等。
书中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互联网金融时代,得账户
者得天下。打通支付通道,搭建应用场景,汇聚用户数据,
占领流量入口,最终依靠平台化实现赢者通吃。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摘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实际上是“同源”的,他们有着
相同的基因-“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局外之手”,一直并
将持续是驱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行业格局改版的重要力量。
2、零售银行业务蓬勃发展,零售业务指直接面对最终
消费者的业务类型,如银行卡、个人消费信贷、投资理财、
教育金融等。目前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获得
利润的关键渠道。然后在国内零售银行业务还处于成长阶段,
位于银行业务体系中相对边缘的地带。
3、零售银行业务的制胜之道有两点:一是主动拥抱技
术进步,贴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二是抓好账户建设,
将零售账户打造为承载所有金融业务的平台。
4、商业银行未来将面临两大类不同的服务需:一种是
个体差异非常大的,但为其创造了主要利润的高端客户的服
务需求,比如高净值人的资产委托理财服务;另一种是普
遍性的、同质化的、平均利润贡献率较低的普通客户的服务
需求,如一般的汇款、信用卡消费等。而基于上述需求将导
致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以高素质的
客户经理和高最贵感的网点场所为支持的个性化、差异化服
务。另一方面是以电子化手段为支持的标准化、大众化、规
模化服务。
5、未来证券公司也面临“两条腿”走路的选择:一方
面,服务于大众的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基金等业务多
以产品为中心,将更多采用标准化、规模化,通过互联网金
融开展的集约式营业模式;另一方面,服务于高净值阶层客
户的财富管理业务,则是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以客户为中
心、定制化和管家式的投资顾问服务,更切合高端市场的需
求。
6、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机构,如支付
宝、财付通,拥有信息技术带来的一座富矿-庞大、精准的
客户信息,同时比金融机构更具有“创新基因”,借助着两
个优势,他们开始发挥起“融通资金”的金融基础智能。或
许是下一个竞争周期中的颠覆者。
7、“渠道为王”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传统产业,也同样适
用于金融业和金融服务业,另外新兴渠道的最大价值在于数
据,第三方支付机构正通过数据森透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的业
务疆界和区域格局。
8、目前传统银行的授信成本很高,从而形成了“大鸡
不吃小米”的市场格局,把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扔给了
gaolidai者和影子银行。而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恰恰填补了
这一空白。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
称的难题。“电子金融化”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
交易成本。
9、无论是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商,还是互联网科技公
司,打造“账户”已经成为下一轮商战中的制胜法宝。在金
融领域,想得天下者,先要得账户。客户的账户有双重作用:
商家根据客户账户的“信息价值”准确掌握营销广告的投递
对象和投递内容,并通过账户的形式把客户的“货币价值”
纳入自身的体系,并为商家所利用。
10、账户运营的两大方向:一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
化流程,提升体验;二是通过内容和渠道互换,丰富账户体
系的应用场景。
11、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产业都朝
着平台化商业模式的方向演进,要么成为平台,要么成为平
台参与者,平台与平台参与者相互依存,而平台是主导者。
“平台+标准”将成为赢家的不二法门。
12、应用商城模式其实就是一个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直
接对话的商业渠道。它去掉了所有销售的中间环节,让开发
者可以将应用直接发布并销售给最终客户。
13、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所有信托公司都能在上面推
介信托产品计划,所有的银行都能在上面挂售理财产品,所
有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都能向平台发布基金、保险产品,
而经过身份认证的注册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自行选择
购买,这就是一个理想的金融“AppStore”,加入这个平台
的买卖双方自行选择、自由匹配,平台则运营的重点放在技
术手段的保障和风控防控方面。如果这种平台出现,那么将
更加导致商业银行的“脱媒”,可能会使得银行成为“倒下
的恐龙”。
14、做好大数据的业务驱动是关键,要具备以下几个条
件:第一,数据的管理,尤其是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管理;第
二,大数据的加工和被消费;第三,高效、面向业务的数据
挖掘算法。如美国费埃哲公司(FairIsaac)创立的FICO评
分机制(一种评分系统)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通行标准,几乎
全球的信用卡发行商、信用供应商都会采用类似的评估机制。
这种评分机制是严格基于数据采集和识别来运转的。苹果依
据既包括申请人自己提交的申请信息和证明材料,也包括评
估者通过其他渠道广发获得的关于申请人的信息,比如,其
他信用卡发行商提供的申请人交易信息和还款记录、政府和
公共事业部门提供的申请人缴费记录、申请人真实资产情况、
申请人的口碑等。这种评估机制利用以前的数据,帮助信用
卡发行商以最小的成本做出了最好的决策,显著降低了坏账
率。
15、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各项金融业务综合或者集
中于一个综合账户或综合业务平台。包括银行、证券、期货、
保险、信托、基金等在内的金融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混业
经营将成为发展趋势。
16、一些有能力获取用户的身份、行业踪迹、行为习惯
等翔实信息的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对用户的信息具有强制实
名能力的企业,比如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Google等,
会以战略联盟和独立运营的方式承担金融和准金融职能。产
业链中的“链主”企业会以相对独立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从
事部落化金融业务(比如供应链金融),而在此新商业模式的
冲击下,对银行业冲击最大的就是信贷和支付两个银行业最
基本的职能。
篇3:金融的读书笔记尽管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但
重温20xx年的金融危机的故事,仍然觉得十分震撼,鼎鼎
大名的雷曼兄弟轰然倒闭,起源于上海的美国国际集团从
AAA评级到只有通过非常手段救助才不至于破产。引以为傲
的高盛集团和摩根斯坦利变成了受监管的商业银行集团,美
林国际被收购,贝尔斯登被收购,就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重
大崩塌事件其实过去刚刚不久。20xx年中国还在沉浸于北京
奥运会的荣耀之中,国力昌盛,人民幸福,而大洋彼岸的美
国却遭遇了重大打击。以时任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和美联储主
席伯南克为首的jiu市行为看起来就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战
斗有时候就在周末打响,根本就没有三思而后行的机会,只
能先做出行动再考虑后果,当货币市场基金的净值低于1美
元的时候,大家真的很慌,以至于出台了一个可笑的为所有
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的政策,虽然很快更正为仅仅为某日
之后新购入的,可见慌乱到何种程度。至于政府对于打赢这
场战争的渴望,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保尔森向国会提交的jiu
市方案,居然只有三页纸,要求国会授予财政部不受监管的
随时采取措施的权利,这已经超越了美国宪法对于三权分立
的基本原则,居然国会也在修改之后批准了,当然面子问题
和宪法的地位问题,仍然保留了监督权,但实际上那个jiu
市方案就是给与了保尔森无限开火的权力,可要知道,保尔
森用的danyao是纳税人的财产啊。伯南克为首的美联储作
为私人机构,也动用了一切可能,不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尽管如此市场仍然是毫不领情的快速下滑,变成了完全无法
控制的恐惧。从无法控制的贪婪到无法控制的恐惧,只是瞬
间,20xx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之后,整个市场的
信用破产了,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房价beng盘,失业率飙
升,股市大幅下跌,不仅仅是很多中产阶级跌入谷底,穷人
大量失业,富人也没捞到任何好处,尽管金融企业的高管仍
然拿到了可耻的巨额奖金,但付出了声誉上的代价,那些高
管再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优雅银行家,而变成了强行掠夺财富
的华尔街之狼。
作为自由主义信徒的保尔森和伯南克,在美国经济出现
重大问题的时候,不再是教条的不干涉政策,而是拿起国际
财政的武器,大肆的进行市场操作,试图快速恢复经济。时
至今日,美国经济已经走向了恢复的光明大道,尽管当时的
jiu市策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评,但扔不失为挽救美国的
一次重大金融战争的胜利,后续欧洲也因此发生了流动性危
机,当然英国、德国等欧洲政府也是参考了美国政府的做法,
在自由主义社会里充分发挥了国家力量作用,如果没有美国
政府的作为,可想而知欧洲也不见得那么容易去操作。保尔
森和伯南克的伟业,应不逊于麦克阿瑟将军和巴顿将军,这
也让中国丧失了一次重要的赶英超美的机会,呵呵。
回到今天,6月份开始的中国故事暴跌,考虑到仍然深
陷泥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估计也让中国的监管层想到了
刚刚过去不久的美国金融危机,股市的泡沫其实是给了那些
初创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一个绝佳的成长机会,通过这些
企业的快速成长来消化掉这些泡沫,就进入了中国所渴望的
经济振兴,可惜的是这个泡沫刚刚吹起来,这些互联网企业
尚未享受到泡沫带来的实际效益,就快速的破灭掉了,可想
而知对新经济是多大的一个重创。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
监管套利的机会下,取得了蓬勃发展,以阿里巴巴、腾讯、
陆金所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快速壮大,已经在金融创新领
域甚至走到了美国的前面,我们即将在这些伟大的企业带领
之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砰地一声,泡沫破了,梦
想碎了,这得多让人着急啊。所以政府不顾一切的jiu市,
并不是爱惜所谓被股市消灭掉的中产阶级,而是可惜即将奔
向辉煌的这些朝阳产业,这是一次绝佳的弯道超车机会,不
能熄火啊。如果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那就是在未来的这些
互联网企业上,就勇敢的投入,如果觉得又是一场泡沫,那
就赶紧走人。
今天,十部委出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长远看是利
好,规范化发展有利于规避风险,但短期来看出台的时间还
是有点早,应该给这些初创企业再多一段时间的监管套利,
让泡沫再大一些,说不定发展起来了,就没泡沫了。其实当
年美国政府对衍生产品也是没有监管的,就是因为缺少监管
才导致了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当然也成为了08年金融危
机的根源。每个人都知道有泡沫,但没人说得清楚泡沫何时
会破灭。
篇4:金融的读书笔记“政策制定者通过控制货币
政策反应曲线的斜率,来影响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用来应对
总需求曲线的变化。”
感觉这个模型存在几个问题:
1、需求曲线的变化可能是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等"
外生因素"所造成,因而是整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
反映。通过任何策略(例如货币政策反应曲线)试图“稳定”
经济的企图,或许本身就是不对的,促进的也是无效投资。
因为环境的变化,需要经济资源配置做实质性的,不一样的
调整。
2、需求曲线的变化,可能是消费者偏好的永久改变。
通过任何策略(例如货币政策反应曲线)试图“稳定”经济的
企图,如果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实际上促进的是消费
者不需要的“无效生产”。
3、需求曲线的变化,是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通过任何
策略(例如货币政策反应曲线)试图“稳定”经济的企图,是
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来实现的“总体稳定”(此消彼长),
如果不是1中所说的环境改变,而真的是假设中的“波动”,
那么这种应对方式有利于投资方和不利于消费者,加剧贫富
差距,并进而减少消费需求。从长期来看,是对整个经济的
伤害。
综上,政策制定者通过控制货币政策反应曲线,在衰退
期(调整期)促进了无效投资、加剧了贫富分化;埋下了通胀
的隐患。当经济在事实上适应了新的需求之后,先前的货币
扩张效应开始体现为通货膨胀,并伤害新经济的发展,此时
再进行的调整(紧缩),实际上是对前期错误的扩张的修正。
个人结论: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定价格为第一要务。寄望
于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看法,是错误的;是假象;
徒然增加了经济的波动而已。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00:1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88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