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法律基础部分客观题常考点
汇总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客观题)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
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
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
益和负担进行的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
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
实中的法律。
1.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
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
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
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
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
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
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
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
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
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
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
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2.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
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在法律运行
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
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
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
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
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
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在
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在法律运
行中,行政执法是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
值的重要环节。
4.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
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
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
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
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报据法律法规,
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
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维护法律秩序。
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客观题)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
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
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
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
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
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
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
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二)自由平等观念
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
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大学生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立
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
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
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
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我国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
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
的自由和权利。”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不仅被社会主义法制所承认,而且
得到充分体现,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含两点:
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
等。
(三)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立法公正主要表现为:立法
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众的意见;
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
准。
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这里所说的执
法是指广义上的执法。执法公正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合
法合理原则,保证一切执法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符合社会的公
理;二是坚持及时有效的原则,保证所有案件能得到及时公正的
处理;三是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
正,使裁判或决定的过程变为人们感受民主、客观、公平的过程。
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势下,我们既要重视立法公正,又
要重视执法公正,保证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
正两个方面。在法律中,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
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
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我们在参与或从事法律活动时,既要重视实体公正,也要
重视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程序不公正往往会导致实体不公正。以诉讼为例,不公正的审判
程序容易导致不公正的审判结果。因此,我们特别要增强程序公
正观念,重视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
三、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客观题)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一是讲法律,二是讲证据。三是讲程序。四是讲法理。法
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
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法律思维要求理由必须公
开、有法律上的依据、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就此而论,法律思
维的首要任务与其说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
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一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
接受的理由。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
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
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本文发布于:2022-08-20 12:2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81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