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读书交流心得3篇
读《致青年教师》一书心得体会
整本书中,吴非老师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学会等待
学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学生丰富知识,要等待学生发展能力,决不可一味地要求
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东西。同时,他也说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
是件‚慢‛事,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和提高。他
也很直接地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中指出:现在,教师自觉学习、保持专业
修养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可见,虽然发展是一件‚慢‛事,但我们仍然要抓紧每分
每秒,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才能真正地发展,如果一味地贪图‚慢‛字,那么,
可能花费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得不到发展。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
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
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
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
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
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
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从我跟社会的接触来看,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应该是处于中间地位,比起普
通老百姓我们是属于知识分子,但是跟公务员相比虽说我们享有公务员待遇,但
与他们的生存状态还是有差异,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所拥有的生活还是一种比较
常态的生活:我们不会有眩目的财富但也不用担心生计,所以我们过得心安理得;
我们不会拥有多大的权势,但不用担心仕途的得失,不会有推脱不掉的饭局,所
以每天吃得舒心健康;我们不用忙于算计他人和提防他人计算而身心疲惫,未老
先衰,相反与童心的交流,会让我们青春永驻。我想生活的实质不在于追寻财富、
地位、权势,而在于有时间有心情去品位平凡的点点滴滴。作为年轻教师,要安
于生活的常态,不被太多的功名利禄所左右,不被纷繁的人情世故所牵绊,也许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想对年轻教师而言,多看一看前辈
们走过的路,多吸收一些前辈们好的经验,提前吃一些前辈们的亏,会成长的更
快的。
青年教师读书交流心得范文
在近期我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互动式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两本
书,感受颇多。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法学院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法
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已有十余所普通高等学院的法律院、系引入了诊所课程,
通过近五年的学习、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学生们受益
非浅。诊所法律课程已成为国内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有越来越多的
院、系着手申请开设诊所课程。但诊所式法律教育在高职法律教育中仍是一块未
开发的“处女地”,鲜有问津。高职教育的突出特征是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和诊所式法律教育“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能
力”是不谋而合的。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突出特征
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顾名思义是仿效医学院利用诊
所进行临床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使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
需要帮助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解决问题的“处方”,
并亲自提供法律服务,从而缩小学院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法律实
践能力。
1、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诊所课堂上,教师摒弃
了传统的“主导者”地位,不再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者,而是以课堂主持人
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谈话、阐述自己观点的主角。在诊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
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家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理论接受
者转变成一个主动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办案者。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代
理案件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因为有较强的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及参与热情。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经常说的话是: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应当如何如何”以及“我保留我的看法”等等,
课堂上不再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这些都表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意识。教师
通过角模拟、互动式、合作式、反馈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手段的灵活
运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准律师”身份,主动投身到职业技能的培训中
去。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真正实现了“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特。
2、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代理真实的案件。法律诊所是诊所式法律教育
课程的教学场所。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建立起各种类型的
诊所。在诊所中,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直接代理委托人的案件。通过了解事
实、收集证据,运用理论知识,全程参与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学做一个律师应
做的全部工作。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理
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法律思维能
力。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从最简单的接人待物、提供咨询开始学习。比如,诊
所学生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培养会见的技巧?在与当事人的第一次会见,是采用
开放式、引导式的提问,还是封闭式的提问?如果是开放式的提问,可以采用“谈
谈事情的经过”、“谈一下你目前的困难”等问题;如果是引导式的提问,可以采
用“你有实际的损失吗?“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损失吗?”等问题。如果是封闭式
的提问,可以采用“有没有签订协议”“当时有谁在场”等问题。学生通过不断
实践,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掌握这几种会见的技巧。
在诊所中,学生们一起交流办案心得,切磋办案技能、讨论解决案件中的各
种疑难问题,掌握律师执业所需要的各种方法与技能。这些技能在传统法律教育
模式下,即使是在模拟法庭或案例分析这样的课程上,也是很难得到有效训练的。
因为在这些课程上,案例的选取都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的,事实与证据都被限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有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无法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很
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律师角,才能
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目前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迫切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法律从业人员要求的改变,目前高职学院的法律专业学生面临非
常大的就业压力:司法考试“门槛”的提高,大专学生没有了考试资格;公、检、
法机关更多是名牌高校毕业生的“天下”;企业需要的是多年从事法律工作,具
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为了增强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我们应对
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定位有个重新的认识,作一个较低的调整:把我们的培养
目标定位在主要是在法院从事书记员工作、在社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律
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助理、文秘内勤等。在这种形势下,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
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已成当务
之急。
从事书记员、基层法律服务、律师助理等工作不需要学生具有很高深的专业
理论知识,但应基本具备法律职业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和素质,熟练掌握运
用法律的能力,如调查、会见、谈判、书写、辩论、速录等能力。这种能力是难
以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得到的,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诊所式法律教育模
式则弥补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当然,诊所式法律教育的适用还应结合
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不能全盘引入、生搬硬套。
三、诊所式法律教育对高职法律教育实践环节的借鉴意义
1、教师方面。法律诊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
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法律,在
运用中巩固法律知识。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应该与学生日后所要从事的工
作相适宜,以“必须、够用”为准。对教师而言,不是降低了教学水平,而是有
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还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胜任诊所的教学任务。
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高职
院校大多由一般普通专科、成人院校转制而来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注重理论教学而不注重实践环节。就笔者周围,法律教师只有极少数从事兼职律
师工作,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在法学教育中借鉴诊所课程的某些教学方式,将促
进法律教师改变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践环节上,积极参与教学方
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比如,在目前还不具备诊所式教育的条件下,
可以采用模拟角训练的方法。在模拟角训练学生并不接触真实的客户案件。
他们在课堂上虚拟的场景中分别扮演律师、证人、对方律师、政府官员或法官等,
就案件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谈判、辩论、调解或审理。学生在有系统的模拟教学计
划的实践中,学会如何从扮演角中学习,即从角的准备、体验、与对手的冲
突、角的转换、以及角反思中进行学习。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法
律技能,学生们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更好的、更自觉的、更成熟的学习
者。在这其中,指导教师设计各种模拟练习,如客户访谈、客户咨询、调解和法
庭辩护角的扮演。帮助学生准备角,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
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中学习。由于指导教师完全控制场景,可以为最理想
的教育目的来设计学生的活动。
2、学校方面。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十余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引入,已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院校也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投身到法学教育的改革中
去,借鉴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完善学生培养的实践环节。
(1)课程设置方面。根据高职法律学生特定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
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三
年的学制,课程结构更应紧凑、合理。理论课程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准,可开可不
开的课程就不开,不要因人设课。应着重强调实践性教学部分,加大技能训练课
时(诊所课程)比例,突出高职教育特,使学生上岗即能熟练操作。
(2)师资力量方面。针对现有师资力量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加大社会
力量办学部分。通过聘请资深法学专家、有经验的法官、律师作为客座教授,担
任一定的诊所教学任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提高法律职业技能,为
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扶持,减轻教学压
力,提供培训、进修机会,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胜任诊所教师的水平。
(3)法律诊所建设方面。法律诊所就是学生的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法律教
育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的就业导向,诊所类型应以社区法律诊所
为宜。通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运用法律为弱势体提供法律帮
助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实际操作能力,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律师职业道德。一个诊所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
员、设备配备,地点的选择、经费支持等等,这些实际工作都需要学校的大力协
助、扶持。
诊所式法律教育代表着法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方向,对学生、对学校、
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成功经验对于高职院校也有
许多借鉴意义,必将加速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此次读书活动,对自身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希望对今
后的教学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青年教师读书交流心得范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利用空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
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___篇文章。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
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
关注的问题。
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近退
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
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
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
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怀揣梦想和激情,
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
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
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
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
—教本领、育人才。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
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
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
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
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
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
“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学生喜欢模仿。外界
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
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
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
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
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幽默。看过先
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
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
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习、
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
广,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
机会,与学生平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初一学生,
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
不止一次。书中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我觉得没有我工作中的例子来得好,有一
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
的孩子,我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
么不像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小学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
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他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
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
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
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有些
学生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这样的同
学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
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
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初一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
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
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小学进入中学应先学会适应中学生活,其实就是中学生的习惯,而习惯的培
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
育契机。其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
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
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还没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
师,能一直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
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
《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
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虽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
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如果我们
能在初中阶段,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
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还没步入社会时候,也只有是在他
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
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
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
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
好。
二、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
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珍视我们的专业》、《理想,然我活着》、《不放弃理想》前者从反面,后两
者从吴非先生自己的经历正面说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学习工作不能停滞的,
是不能畏惧辛劳的。他那个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现在,教育也仍旧是个良
心活,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这苦不仅是工作
上的,还有工作之余自己对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是苦,什
么是乐,其实很难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从来都意识到他是“苦”
的。当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他自己还浑然不知。可正相反,当他看
到有的老师不珍视自己专业,为了成绩“功利”了自己的专业时,他反而生气了、
伤心了。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成长即使教师自己学习的结果,又
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进步的结果。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相对于专业、业务的
学习,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
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
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故又再细细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
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
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
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
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
流出来》、《要想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
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绝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
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
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习,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说到按时完成作业、
提前预习、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成人还是
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
“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极
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
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习。但是人一
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习,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
把学习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
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
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
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
一点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灭的追求。《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中写道,
一个满腹理想的孩子对父母倾诉,父母一言不发的离开。吴老师觉得这是不好的,
他对那个孩子说:“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许你就庸俗了。”可我
觉得,难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吗?生来的啼哭被说成降世的磨难,谁生来不是带
着个性棱角而来。而然尘世消磨,渐渐圆滑世故,追忆当年,谁能没有痛楚。当
儿子的一番山高水常惊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许是感慨万千故而无言。虽
然教师都已经是大人,对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种下
“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观,我们自己也先得调整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心
态。是谓感同身受,让学生奉献自己亦应奉献,让学生保有纯洁的追求,自己首
先也得摒除杂念。童继红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激情。是的,哪怕是为了筑一片圣
洁的教育之地吧,我们也得先让自己“松静匀乐”起来,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吴非老师
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
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
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本文发布于:2022-08-20 10:2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81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