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上海高考考试研究高三模考试测卷语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分)
(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秦观《·郴州旅舍》)(2分)
(3)“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全由名词性词语构成,陆游的《书愤(早岁哪
知世事艰)》一诗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诗句是“,”。(2
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你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教师,作为内容,下列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B.学而时飞之,不亦乐乎
C.克己复礼,万世师表
D.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远方亲戚送来特产,父母不在,由你执行,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大老远的跑一趟,真是辛苦您了!谢谢您。
B.谢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辛苦了。
C.多谢光临!礼物就不必带了,家里都有的。
D.放在这里吧,等父母回来,我就交给他们。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17分)
环境法的价值定位
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巨大的成功和满目疮痍的地球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所有的人
包括法律人,都真切地意识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代价是何等之大,从而不得不虑及当文明的
列车高速撞向地球之后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于是,一个新的部门法——环境法诞生了。新
生的环境法是来应急的,各种各样的技术规范被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
②不过环境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们又开始重新思考。结论是环境问题不单
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于是,各国纷纷颁布了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律。美国的
《国家环境政策法》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均是这种理念的表现。
1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③可是环境问题依然在加剧,从区域性的转变为全球性的,采取局部地域的措施显然
无济于事。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不过是这一生态系统
中的一员。意识到“人与自然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环境法,与奉行“人是万物尺度”
的传统环境法相比,有了太多不同的价值判断。此时此刻,环境法开始转而研究法律的价值
定位。在选择恰当的定位过程中,理想主义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出现了将环境法定位
于伦理法的浪漫主义思潮。
④沿着整体主义的思路往下走的环境法,能走多远,又该走多远呢?关于此,学界争
论不休,基本形成了三个流派: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中心,不仅包括当代人,
还包括后代人。它强调的是非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对于某些过于直接、纯粹感性的偏好需
要予以约束或节制。二、动物权利主义。这种主张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论证资源,要么认
为动物因为有感觉和知觉,因此应该享有权利;要么以动物具有内在价值为依据要求法律将
动物上升为权利主体。三、生态中心主义。其核心主张是生态中心平等主义。生态中心平等
主义是指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都有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以及实现自我的权利。围
绕以上三种理论又衍生出各种派别,但在与传统法律思潮的交锋方面,又团结一致。因为,
以上环境法的每一种定位都是对传统法律的超越。
⑤传统法律理论认为,环境法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将一些道德上的诉求,比如
当代人对后代人的关爱、人类对于动物的同情心、人与自然的情感和心灵的交流等,直接引
入法律,不仅在理论上走入了误区,也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甚至有使环境法律虚无化的危
险。这些善意的批评都极富建设性,它事实上是在提醒环境法学者,一定要在将道德与法律
区分开来的基础上,再确定其价值定位。
⑥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是,
最低的限度在哪里?正如美国学者富勒所言,当我们考虑法律的道德问题时,“可以把这设
想为一根标尺。标尺的最底端是社会生存的一些最显而易见的要求。向上延伸,则到达人类
愿望的至高点,在这根标尺的某处有一根不可见的指针,它标出义务和美德的分界线。”传
统法律理论对环境法的批判,其实质也就是:在何种程度上,道德诉求可以上升为法律规范。
换言之,环境法所确定的义务和美德的划分在什么地方。
⑦实际上,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类意义体验的外化形式,所以法律在终极层面无论如何
也不能摆脱对于道德的依赖。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道德可以将更为高尚的追求作为规范,
而法律则因为要借助于国家强制力来实施,所以必须体现最大可能的认同。□,法律对
于价值的体验必须与多数人对于价值的体验是一致的,这决定了法律在价值选择上的限度。
法律作为强制性的规范,除了具备前述内在要素外,还存在外在的限制,这就是:一个社会
文明的发展程度对该项意义之需要的满足水平。以现有制度为背景的创新必须是现实的,可
以操作的。
⑧总之,环境法是现实的,对于价值的追求也是有限度的。对于环境法来讲,最为现
2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实的选择是牵着道德的衣角,而不是穿着伦理的外套。
3.第①段画线词语“应急”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_______。(2分)
4.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⑦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由此可见B.换而言之C.退一步说D.一言蔽之
6.对环境法的发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人们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革命性的价值变迁史,环境法应运而生。
B.既有法规无法根本解决环境问题,人们对此的反思推动环境法的发展。
C.美国﹑中国等国家都不再满足于针对单一环境因素的部门单行法规。
D.目前环境法的制订已在不断挑战构成传统法学的价值体系和基本信息。
7.关于环境法的价值定位,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人和自然乃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应持生态中心平等主义。
B.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的一员,不应该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C.环境法混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应服从传统法律的标尺。
D.环境法的价值定位要依据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而有所妥协。
8.第⑧段得出“环境法最为现实的选择是牵着道德的衣角”的结论,你认为本文的论证是否
充分?请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5分)
纺车记忆
①《辞海》的深处有它的芳名和生平,还有附图,说明它的结构、部件名称及功能。我
从它的身边刚一转身,它已被潮水卷走,只在文化的深海里,占据着一个小小的、化石的位
置。
②然而在深远的天空下,古中国世世代代的生活,都有纺车摇动、旋转的身影。它嗡嗡
的声音,混合着蚕的声音、鸡叫的声音、檐滴的声音、家燕筑巢的声音、狗吠的声音,有时
混合着远处兵戈的声音、杀伐的声音,而当新桃换了旧符,江山易主,受惊的人们回过神来,
忽然听见,有一种声音仍那样平和、缓慢、均匀。它偶尔被打断,但不会终止,天上的雷电,
地上的暴君,都很短暂,只有一种声音如河流般绵延着涌动,听听,这是纺车的声音,在无
数个角落响起:嗡嗡嗡,嗡嗡嗡……
③历史纵有千万页厚,无穷厚,你随意打开一页,都会发现,它的根部,都由素朴的线
连缀、装订。即使再冰冷的段落,它的后面都有一根温暖的线索在缠绕、劝说。即使再暴戾
3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的王朝,它的侧面都坐着一架忠厚的纺车,等着为它绾结。在那些耕读的日子,稻香掺和着
书香的日子,农人的布衣飘举成田园的经典,而书生的青衫,正是一首诗的警句。
④就这样,母亲们的手,世世代代摇着纺车,节奏温柔,动作稳重,使大起大落的历史,
不至于晕眩和昏迷,而保持了正常的呼吸和匀称的心跳。
⑤你见过纺车吗?你见过纺织的母亲吗?
⑥是那样简单的造型,但又遵循着天道运行的深奥原理。转上去,用力,到了高点,又
转下来,回到起点;然后,又用力,再转上去。如此周而复始,如昼尽夜来,日沉月升,宇
宙不息;如祖先去远,儿孙降临,姓氏绵延。
⑦轮回着,复轮回着,就这样,纺车是一个得道的高人,向我们足不出户的母亲,讲授
着天地人生的大学问。
⑧想想,在八百年前,一千五百年前的更古远的深夜,天地睡了,王朝睡了,微明的烛
光里,那弯腰摇动纺车的母亲,在静止的时光里,她一次次画着最生动的弧线,沿着她的手
臂,一条长长的线,在无限延伸,将人间灯火和天上银河连接起来,将此时此刻和万古千秋
连接起来;她的手臂覆盖了裸身是时间,于是,连传说里的天神都有了合身的衣裳。
⑨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忘我纺线的神态——她专注的眼神,没有语言能够形容。她看着
左手的棉芯被纺车一点点抽成白的细线,稍不留意,线索拉断,又得从头再来。她看着棉
一寸寸变成线,她目送着棉花不断地离开自己,变成线,变成布,变成衣服,变成生活的颜
和款式。于今想来,历史的经经纬纬,都是母亲的目光织就。
⑩她庄重的姿势,同样没有语言能够形容。她右手摇动纺车,左手抽出丝线,气定神
凝,面容安和。不同于虔敬,她并没有面对一个神灵或祖先,她面对的是棉和纺车,是生活
本身,因此这庄重是对生活本身的尊敬,是对这劳作过程的尊敬。我母亲不是大家闺秀,并
没有受过诗书礼乐的熏陶,但我的母亲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静时如佛,动时如仙,日常生
活里有着自然而然的风度和礼仪,这是为什么?我只能说与传承了数千年的民间风情有关,
也与纺车有关,与有节奏、有经纬的劳动有关。这利劳动不教唆人的贪心和轻狂,而让人变
得知守常,懂规矩,有敬畏。如这纺车,有行有止,有动有静如那棉花,由棉而线,由线而
布,由布而衣,一生的路,都守着贞洁的情操和柔软的心意。
⑾我记得纺线的母亲。
⑿我记得那古老的纺车……
9.第②段在描写纺车的声音是用了对比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10.第③段中动词的使用十分讲究,请以划线词语为例加以赏析。(4分)
11.第⑦段中说“纺车是一个得道德高人,向我们足不出户的母亲,讲授着天地人生的学问”,
联系全文,概括纺车讲授了哪些大学问。(4分)
4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1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古风(其二十四)
(唐)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1分)
A.咏史诗B.讽喻诗C.送别诗D.咏物诗
14.“世无洗耳翁,谁知尧和跖”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5.李白诗歌善用夸张,本诗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请选取诗中你认为最有表现为一个
上下句加以赏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想怨伐。充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②元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
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闾。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③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
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
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
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④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
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
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
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
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
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
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
5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
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
.
(2)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而身与之市
.
A.集市B.卖给C.请求D.购买
(2)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
A.适当的机会B.勇敢的担当C.对等的代价D.顽强的抵抗
18.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子勾践立,是为越王使子婴为相
..
B.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好自相扶将
..
C.越以服为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以不听子故至于此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
19.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
帝禁之,行者不利。
20.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的作用。(3分)
21.阅读第④段,概括人物的主要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人物
勾践
文种
夫差
太宰嚭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记游定惠院
(宋)苏轼
6
①
主要特点
(1)
(2)
(3)
(4)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①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
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皆不凡。此木不
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②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
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
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
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
③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
枣汤代之。
【注】①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本文作于元丰七年(1084)。②
参寥:苏轼的朋友。③瀹:浸、④夤缘:沿着。
③④
②
22.第①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1分)
A.也B.矣C.哉D.耳
2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①段作者两用“以予故”,表现出怎样的情感?(2分)
25.对“客尙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客人崇尚唱酒,但是我忽然没了兴致,就直接回家了。
B.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从小路回家了。
C.客人还想喝酒,但是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
D.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就从小路回家了。
26.“琐碎之事见真情”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以第②段为例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1)(1分)亲冥浩荡不见底
(2)(2分)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
(3)(2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5分)(1)(2分)D
7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2)(3分)A
二阅读70分
3.(2分)答案示例:应对眼前紧急的环境危机(“应对”“眼前紧急的环境危机”各1分。)
解析:根据本意:应对紧急的情况。结合语境解释“紧急的情况”指“环境恶化的情况”即
可。
4.(3分)画线句阐释了法律和道德统一于人类的意义体验(第7段),没有明晰可见的分界
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作者加以引用,为下文论述如何确定两者的区别做铺垫。(答对1
点1分,给满分3分为止。)
解析:作用题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考虑。(粗体字为形式上的作用)
5.(2分)B
6.(3分)A
7.(3分)D(345段综合理解)
8.(4分)
答案示例一:充分。作者首先指出道德和法律理应区分;再退一步承诺法律无法完全摆脱
道德,促使不同立场者的目光共同聚焦到“准分界线”这一重点上;最后从内外两方面阐
述了制订法律的现实束缚,彻底厘清它和道德的区别,层次丰富,严密周全。
答案示例二:充分。先借传统法律理论“善意的批评”展开因果联想,对“道德要求上升
为法律”的现实危害表示忧虑;再把人类的要求比作标尺,“量”出个体美德的自由延伸和
社会法律的现实限度,对照鲜明。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剖析事理,从未来的后果警告写到眼前
的条件约束,增加了结论的说服力。
答案示例三:不充分。结论中说的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不是“最符合学理的选择”。文
章大多是架空的理论分析,当前真切的社会现实反而少有涉及,没有确凿有力的例证,没有
不同选择的具体对比,及时提到现实情况也是一笔带过,未作进一步细致到位的分析,论述
的角度和手法过于单一。
评分量表
分值
4
多样性等角度展开分析,揭示各部分与核心观点的联系,证明自己的看法。
3能够就论述是否充分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参照一定的标准,辨析作者论述的
8
等级描述
能依据合理的标准做出评价;能从整体论述过程的逻辑性,层次的丰富性或手法的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力度,或是用以支撑作者观点的证据的质量,理由和观点较为匹配。
能够就论述是否充分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文本中提取能够支撑看法的信
2
息,理由较为单薄,或是笼统的概念总结,或是简单地举例罗列。
能凭借直观感受判断论述是否充分,表达自己的好恶;转化、概述与核心观点无直
1
接关联的内容,或评判所依据的标准、理由无法成立。
0未作答;或所答内容与试题无关;或核心观点理解错误。
9.(3分)答案示例:将车声的平和、均匀、缓慢与江山易主、杀伐、兵戈之声的残暴、混
乱进行对比。将车声的长久和雷电、暴君时代的短暂进行对比。突出稳定永恒的母爱能推动
时代持续向前发展。(答对1点给1分。)
10.(4分)答案示例;对应了这一段中将历史比作书,纺车的丝线贯穿了历史的进程,因此
用“连缀”和“装订”符合喻体的特点。“缠绕”和“劝说”则(以比拟的手法)生动写出
在历史的血腥野蛮年代中母爱以其温暖能“化干戈为玉帛”。(答对1点给1分。)
11.(4分)答案示例;纺车一上一下的旋转的力学原理;日沉月升的宇宙变化原理;先辈逝
去、子孙出生、绵延不息的生命原理;尊敬生活,尊敬劳作的生活态度;人要知守常,懂规
矩,有敬畏的品格。(答对1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12.(4分)答案示例;与文章第五节相呼应,一问一答,逐步强化作者的感情;两句分别成
段,言简意赅,韵味无穷;通过反复诉说“我记得”升华主旨,体现对伟大母亲的赞颂。(答
对1点给1分。)
13.(1分)B
14.(3分)诗人以许由(指洗耳翁)自比,对当时朝廷用人忠奸不明、贤愚(分别指尧与盗
跖两个人)不辨(1分)的腐败黑暗的政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1分)与不满(1分)。
15.(4分)答案示例:“飞尘”见出大车之多、车速之快;“暗忏陌”见出灰尘之大;“亭午”
两字,点明时值中午,尚且昏暗不见忏陌,又写出车辆之多。
16.(2分)(1)操练(2)暗中
17.(2分)(1)B(2)C
18.(2分)D
19.(5分)答案示例:我听说兵器是不详的器具,攻战士违反道德的,抢先进攻是事情中最
下等的。暗中谋划违背道德行的事,喜欢使用不详之器,亲身参与到下等的事里支,上天禁
止这样的行为,这样做的人不吉利。(1句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9
2019年上海市高三模考语文调研测试卷(附答案及简析)
20.(3分)答案示例:第②段叙述了勾践用计打败吴军,吴王阖闾战败而亡并嘱子复仇的内
容;表现出勾践的足智多谋;承接上文“允常卒”,引出下文夫差的“日夜勒兵、“且以报越”,
使结构严谨。(答对1点给1分。)
21.(4分)答案示例:(1)从善如流(清醒坚毅);(2)智勇双全;(3)刚愎自用(优柔寡
断);(4)自私愚蠢(答对1点给1分。)
22.(1分)B
23.(3分)答案示例:作者以老人的脖颈比喻枳木筋脉裸露在外,取譬新奇,说明枳木不具
有世俗意义上的美感,这可能也是下文说到的“不为人所喜”的原因。这一丑陋而无用的枳
木仍为作者喜欢,可能寄托了作者对自身遭遇(注释)的思考。(答对1点给1分,给满3
分为止。)
解析:修辞格的考查。
24.(2分)欣慰和感激。(山园虽已易主,新主人以东坡之故,对他所喜爱的林木仍加意保
存、爱护。)
25.(2分)C
26.(4分)第②段写了尚氏宅第醉憩、听琴,买盆,何氏园喝酒、吃饼,移植丛桔等近十件
细事,写出平凡的生活而有自由自在的趣味,写出朋友相交平淡、随意而温馨的氛围。
10
本文发布于:2022-08-19 00:1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802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