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一、法律的起源和本质
1.法的起源(P221)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私有制、阶
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们遵守的共同规则是习惯
例题: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D)。
A.自然法B.习惯法
法D.习惯
补充: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1)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个别调整到规范调整,由自发调整到自觉调
整的过程。
(2)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长期发展过程。
(3)法是在道德、习惯、宗教规则等多种社会调整手段由混合一体
到逐步分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法产生的三大标志:
(1)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2)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
(3)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补充: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
(1)两者都属于社会规范;(2)都要求人们普遍遵守,并且有一定
1/22
C.不成文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约束力;(3)都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各自的经济基础
所决定;(4)都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区别:
(1)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原始社会规
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2)两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原始社会规范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3)两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原
始社会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
保证实施的;
(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的地域内的所有
居民;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
2.法律的本质(P222)
教材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非
马的观点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阶级性
——是集中反映整个统治阶级意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不是统治阶级
内部少数成员的意志体现,更不是个人的任性
——不是其他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的正式性
——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通过国家专门机关的制定或认可,上升为国
家意志
2/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3)法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法的社会性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同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的,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与当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的结合
例题:
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
的本质学说?(不定项选择)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
成员意志的相加
答案:AC
二、法的特征和作用(P223)
1.法的本质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作为社会规范,法律不同于自然法则和技术规范。作为调整行为的社
会规范,法律又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
法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一般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的区分
规范性文件
属于法
对象为不特定的一般人
非规范性文件
不属于法
特定、具体的对象
3/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在生效期内可反复适用一般仅适用一次
例题: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A.规范性法律文件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司法机关公文D.证据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是人为形
成的
国家制定——制定法、成文法
国家认可——通常为习惯法
(3)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
范。
——法的程序性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法的强制性通常更多是潜在的
2.法的作用
规范(1)指引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个别指引
作用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规范指引
(法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
确定的指引
不确定的指
引
法与人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针对本人的行为。
的的关
作系的
2)评价作用,法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
用角度
及其程度具有衡量和判断的作用。针对他人的
来看)
行为。
4/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3)预测作用,行为内容的预测和行为后果的预
测,针对人们相互间的行为。
4)强制作用,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实现,运用国
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是法其他作用
的保障。针对违法行为。
5)教育作用。针对一般人的行为。示警作用
示范作用
社会1.法在维1)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
作用护阶级统治
2)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方面的作用
3)调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2.法在执(1)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行社会公共(2)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
事务方面的(3)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作用(4)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
(5)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例题
1、社会主义法的指引功能的对象,主要是指(A)。(1994年司考
题)
A、本人的行为B、一般人的行为C、他人的行为D、人们相互的
行为
2、某林区村民于小林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对儿子
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于小
5/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林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AB)(1997年
司考题)
A、引导功能B、评论功能C、教育功能D、强制功能
3、关于法律作用,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ABCD)
A、正因为法律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方向,才表明其是一种带有价值
倾向和判断的行为标准
B、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
会作用是基于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分析的
C、实现法律作用的过程总是与运用国家权力联系在一起的
D、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法律以其独特的方式
对人类生活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4、法律是一种判断标准,一种评价尺度。因此,运用法律可以评价
人们行为的下列哪些方面?(AB)
A、是否合法或者违法B、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C、是否合理或者不合理D、是否好或者坏
5、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表现下列哪些方面?(BCD)
A、调整生产和交换条件B、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
阶级之间的关系
C、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D、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
系
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D)
A、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既产生正面作用,也产生副作
6/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用
B、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只能产生积极作用,没有消极
作用
C、法律的规范作用在任何性质的社会都是相同的
D、法律的社会作用在任何性质的社会都是相同的
7、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在:(ABCD)
A、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B、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
C、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D、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
补充:法的指引作用可分为确定的指引和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
择的指引)、规范指引和个别的指引、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标准:权限幅度)。
例题:
1.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
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BCD)(2002年司考题)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
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
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
7/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C)(1998年司考题)
A、个别指引B、确定的指引C、有选择的指引D、非规范性指引
3.下列有关宪法的指引作用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2002)
A、宪法指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
B、宪法指引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C、宪法指引的效力具有最高性
D、宪法的指引贯穿着民主的基本精神
补充:法的局限性——法不是万能的,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
2、法律自身特点产生的局限性
3、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4、法律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题:
1.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
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
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
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CD)
A、④③①B、①④②C、②D、③
2.法律自身特点会导致法律作用的有限性,这些特性包括:(ABCD)
A、法律的保守性、滞后性B、法律的稳定性、普遍性
C、法律的概括性、抽象性D、法律的一般性、程序性
8/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三、法律规范(P226)
1.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制裁(三要素说)
又有表述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
要求:不能混淆,会研判
例题:
(1)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主要有?(ABC)
A、行为模式B、法律后果C、适用条件D、法律制裁
(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包括(BC)
A、法律关系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因果关系
2.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法律规范一般要通过法律条文来表现,但并不是每一个法律条文都自
成一个法律规范。
3.法律规范的种类——会判断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
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
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
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不同:(1)前者针对公民、自然人;后
9/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者针对国家机关。(2)前者有是否行为的选择性;后者没有。
■委任性规范与准用性规范不同:一个授权某一专门机构;一个授
权援引其他规则
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
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
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例题:
(1)我国《宪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
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
产。”这一规范属于(ABD)。
A.强行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
(2)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
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A)(1998年司考试题)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
(3)《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
加以剥夺”,属于()
A.任意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
(4)我国《立法法》第93条第4款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
制定、修改和废止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规
定”。这一规范属于(A)。
A.委任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
4.法律规范的形式——法律渊源
知道当代中国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
10/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及法律解释等。
四、法律关系(P228)
1.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主体:自然人、法人、国家及其他组织
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
内容:权利和义务
2.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重点理解法律事实
(1)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法律规范、权利主体、法
律事实。
(2)法律事实是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3)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和行为——注意判断
通常事件包括:人的死亡、时间的经过、自然灾害等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件性质的法律事实是()。
(A)设立公司
(B)粮食涨价
(C)逃税
(D)水灾
■补充:(4)法律事件的构成
——事件+事件——转继承
——事件+行为——遗嘱继承
——行为+行为——房屋买卖(合同+登记)
五、社会主义法制(P231)
11/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重要条件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重点是对平等原则的理解
六、法律的创制(P236)
1.法律制定有如下特征: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也
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的创制活动,也包括法的修改、补充、废止
以及认可活动。
(4)法律的制定是一种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2.当代中国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
“一元”——是指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
立法体系
“两级”——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
立法两个等级
“多层次”——是指根据宪法规定,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
立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和类别。
12/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3.法律制定的原则(与教材概括不同,补充)
■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
合宪性原则——立法主体(或权限)的合宪性、内容(或依据)的合
宪性和程序的合宪性等。法制统一原则——统一立法尺度;各部门法
间相互配合,不重复;不同类别法律规范之间或同一类法律规范之间
不矛盾。
■科学性原则
——立法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立法还应合理地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科技法律的大量增加要求立法必须增强科学性。
■民主性原则
——立法内容的民主性,即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
出发。
——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首先要求立法主体的组成要民
主。其次是立法主体的活动要民主。最后是立法过程要公开。
4.法律制定的程序
我国的立法基本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等。
■重点是法律案提案权主体(P23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
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
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等均享有立法提案权。(注意:上述主体
均可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13/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员会、主席团可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
例题:下列享有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法律议案提案权的主体有
(C)。
1、全国人大代表10人以上2、国务院3、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
4、某省人民政府
A、12B、24C、23D、34
5.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当代中国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
商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保护法;(8)刑
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补充)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
其次是法律调整方法,法律调整方法主要是指实施法律制裁的方法和
确定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地位、权利义务的方法。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不以划分者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标准。
■法律部门的互相配合和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法律体系。
■在“一国两制”之下,中国的法律虽然有着大陆与香港、澳门、
台湾地区的种种差异,但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法律体系,中国不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体系并存的情形。
七、法律实施
1.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14/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三
种: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
2.法律的遵守(补充)
——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
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其范围不仅包括遵守制定法、规章(包
括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国际法等规范性文件,还包括遵守生
效的判决书、裁判书等非规范性文件。
例1: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
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2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
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
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
种?(2000年司考题)
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答
案】B
2.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与司法等比较,执法主要有以下特
征:
(1)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
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3)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4)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
15/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3.司法又被称为“法的适用”或“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
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特征:被动性、中立性、形式性、专属性、终极性
例2:依据狭义的法,下列哪一个行为属于法的适用(C)
A.甲认为其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拒绝与女友结婚;
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接到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审判员在办案途中发现二个人发生口角而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其进
行劝解。
分析:A项属于守法;B项属于执法;C项检察机关属于司法机关,
此行为属于法的适用;D项是办案途中而不是办案之中,是劝解而不
是调解,也不是法的适用。所以C项是正确的。
■司法的原则: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也称司法独立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例1: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我国法律的适用原则(A、B、C)
A.法官骆某为了办好案件与原告。被告双方的代理人分别有多次私下
接触
B.族长决定强*案的被害人赵某及家人不许到向公安局报案,由强*实
施人董某向赵某赔偿5000元
16/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C.诸葛法官在处理合同纠纷时,收到市委书记的批条,指示不能判外
地企业胜诉
D.监狱根据法定的情况,没有将贪污。受贿的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
原局长万某收监执行
解析:A项与司法公正中的程序公正原则要求不一致;B项不符合司
法权的专属性原则;C项不符合独立行使职权原则;D项,监狱属于
国家行政机关,是依法行政的问题而不是法的适用问题,不是司法问
题。
4.法律解释——重点是法律解释的分类和方法
法律解释的分类
(1)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
——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
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是指由特定
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
力的解释。
■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
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
三种解释。
立法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区别在于对于立法解释的主体
即立法机关和立法解释的对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17/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各部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大常
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解释——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
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
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
院的检察解释和这两个机关联合作出的解释。二者有原则性分歧时,
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例题:在我国,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解释?(ABD)
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例题:《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大法工委
(2)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
——字面解释。这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
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18/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限制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广时,
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扩充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
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
例题:(基于教材P243)
1、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2、“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里的“父母”“子女”应作()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文义解释
(3)法律解释的方法
(1)文法解释——文法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
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分析,以便阐明法律的内容和含义。
文义解释实际上是一种最古老的法律解释方法。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
在《法学阶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盖尤斯
著,黄风译)第290页就曾写道:古罗马人在法定诉讼时期所采取
的极端咬文嚼字的文义解释,即《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1条规定
“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阿司的罚金”,如有人的葡萄蔓
被人砍了,告到法官那里,他一定要说树木被砍;如果说葡萄蔓被砍,
那它就肯定要败诉。
(2)逻辑解释——是指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结构,以求得
19/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对法律的确切理解。
(3)系统解释——是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
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
(4)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
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
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
(5)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例题: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
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C)
A
(4)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补充:2011年醉酒入刑的规定解释
之争)
法律解释体制,是指正式解释的权限划分。根据《立法法》(2000年)
的规定:
1.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涵义的;
(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2.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20/22
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3.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研究拟订法律解释草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列
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4.法律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
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
5.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
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244)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众
法——宪法和法律
具体内容——管理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事务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志
(1)具有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注意:2011年中国特社义法
律体系提的较多)
标准:部门齐全;结构分明、配套衔接;符合现实与规律
(2)具备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3)具有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注意:司法独立的判断标准
(4)具有以依法办事为核心的全民法律意识
3.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教材概括较全,可图表化)
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P248)
21/22
法学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5.公正司法的主要任务(P249)
22/22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21:3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8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