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我国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立法缺陷及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
我国立法的相关规定很不完善,存在缺陷。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现状:(一)
立法方面。1、实体性规则和实施性规则均不完善,立法粗疏,缺乏可操作性;2、
公、检、法司法解释中的程序立法违背了程序法定原则。(二)理论研究方面。1、
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尚有欠缺;2、混淆了非法证据排
除规则与刑事证据收集规则;3、理论研究有脱离实际之嫌。笔者力图通过对以
上问题的反思以寻求更为合理的规则。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刑事证据收集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属于程序性规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乃至刑事诉讼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侦查中刑事证据收集活动的准则。其功能在于规范和约
束侦查活动,使证据的收集合法化、程序化,保证收集到的证据的合法性,避免
侵犯人权,防止侦查权的无限扩张。然而目前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很不完善,
现有的收集规则零散分布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缺乏系统性,可操
作性。学术界对此问题也较少涉及。笔者力图通过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
思探寻更为合理的规则。
一、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立法现状及反思
我国现代证据立法吸取了大陆法系证据立法的有益成分,在诉讼法内以专章
对证据制度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据也有专门规定。然
而,关于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法律规定却不甚完善,存在立法缺陷。
(一)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刑事证
据收集规则作出了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
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
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该法第89条至第118条、第131条关于侦查
的规定中也包含有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
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
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40条规定:“严禁刑讯逼
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该规则第160条规定:
“不得采用羁押、刑讯、威胁、引诱、诱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言。”该规
则第265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
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
控犯罪的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
51条规定:“公安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
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以其
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
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该《规
定》第九章关于侦查的规定中也包含有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与刑事诉讼法相适应,
《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
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
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以上为我国现行法律、司法
解释中关于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规定。
(二)反思
1、法律本身的缺陷——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
一项完整和独立的刑事程序性规则由实体性规则和实施性规则构成。实体性
规则指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什么诉讼行为的规则;实施性规则指规定如何实现实体
性规则的内容的规则。同样,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也分为实体性规则和实施性规则。
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解释》第61条、《规则》第140、160、265条、《规定》
第51条属于实体性规则,其余规定属于实施性规则。目前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
则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其缺陷具体表现在:
(1)规定不完整
1)实体性规则不完整。《刑事诉讼法》、《解释》、《规则》、《规定》均规定严
禁用威胁、引诱等方法收集证据,但对应当用何种方法收集证据、对如何收集物
证等其他证据却未作具体规定。对非法方法取得的实物证据是否可以采证及对刑
事非法证据的衍生证据的采证问题,我国的法律至今没有规定,没有形成具有内
在逻辑、层次分明的、系统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
2)实施性规则的规定不完整。①强制性证据收集行为缺少法律控制。依目
前的规定,强制性证据收集行为如搜查、扣押、对人身和邮件的检查等都由追诉
机关自行决定,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②搜查、扣押、检查等行为的限制性适用
条件极少,如搜查、检查的时间、地点、范围等在法律中基本上没有明确规定。
③技术侦查措施非法治化。依据《国家安全法》和《警察法》的规定,侦查机关
可以采用技术侦查措施。实践中也运用得教广泛,如通讯监听、测谎、密搜、秘
捕等。但目前这种运用基本上是侦查机关自行决定,秘密进行。法律对哪些属于
技术侦查措施、如何采用、如何进行规范等问题,没有相应规定。
(2)立法粗疏,可操作性不强。目前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规定不明确,
比较原则、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体性规则如《规定》第51条规定
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
轻重的各种证据。但究竟什么是“法定程序”,如何“收集”,没有下文,实践
中难以操作。实施性规则如《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搜查的第109条规定:“为了
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
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但对如何
搜查、搜查有何要求未作详细规定,实践中无法准确操作。
2、立法的缺陷——公、检、法在司法解释中的程序立法违背了“程序法定”
原则。
从关于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际
上对程序法进行了带有立法性质的解释,这明显违背了作为现代程序法制化标志
的“程序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1)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
程序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权法定化的表现,是为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自由和人
权,抑制刑事司法权的过度膨胀和扩张而设立的。所谓程序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刑
事司法机关及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程序,都只能由作为国民代表集合体的立
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即刑事诉讼法来加以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赋予的
职权,司法机关不得行使;司法机关也不得违背刑事诉讼法所明确设定的程序性
规则而任意决定诉讼的进程。换句话说,刑事诉讼程序规则“只能由立法加以规
定,因此只能具有立法性质。”其他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以其他任何形式对
刑事诉讼程序规则作出规定,都只能被视为是对程序法定原则的背离,其合法性
都值得怀疑。
当代中国着力提倡“法治”精神和价值,程序法定原则就是“法治”精神在
程序法上的体现。公、检、法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作出的带有程序立法性质的司
法解释明显地违背了这一原则。这一问题也充分反映了我国“重权力、轻权利”、
“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
(2)违背程序法定原则的表现
1)关于公安机关有权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证据问题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未对侦查机关是否有权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证据作
出明确规定。1995年制定的《人民警察法》第16条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
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据
此公安机关被授予采用技侦措施的权力。但这一规定仍然不能解决公安机关应采
用何种技侦措施及如何适用的问题。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公安部制定的《规定》
却擅自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用监听等技侦措施,这一解释是违背程序法定原则
的。
2)关于以非法方法收集到的证据的取舍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和引诱和欺骗,以及其他非
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此法律条款仅仅是对证据收集方式的禁止性规定,并没有对
采用非法手段采取的证据的效力做出明确规定。从立法理念上讲这是一种对“未
然”的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警示与预防,但对于已然的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如何
处理却没有说明。而《解释》第61条规定凡经查确实属于采用刑
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
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就明确了非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虽然此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障人权、规范侦查中的收集证据活动,但该规定
确立的方式值得质疑。
总之,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在立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证据立法有待完善。
二、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一)理论研究的现状
1、研究的发展
学术界开始重视对证据规则的研究发轫于我国的司法改革。较早论述我国刑
事诉讼证据收集和运用的规则的是樊崇义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
价》一书。该书在关于证据制度的完善建议中指出:“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方向
在于,将一些经过司法实践检验,在运用证据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重要经验,
上升为证据规则,用来规范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活动。”该书建议制定的证据规则,
包括证据的法定形式和条件、保障证据客观性和关联性的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
则、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证明责任、疑罪从无等等,可以说这是我国
诉讼法学界研究确立我国证据规则的开端。之后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理论研究迅
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提出了不少建议,取得了相当的理论成果。
2、现阶段的热点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当前刑讯逼供现象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屡禁不止,刑讯逼供已经成了司法实践
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术界开始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予高度重视,试
图通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提出立法建议,促进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完
善,以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保障人权。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已然
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
我国关于非法证据取舍争论的真正焦点集中于具有真实性的非法证据,能否
因采集证据方法的非法性而排除此证据,必须根据犯罪形势、法制状况、传统法
律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来确定刑事非法证据可采性的判断标准。在发展和完善我
国刑事诉讼制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英美非法证据排除法则的合理成分,建立
起符合我国国情和法律发展水平的证据排除规则。在建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
规则时,我们应当将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兼顾刑事司法实体真实与程序正
当,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利益之间到一种适度的平衡,以实现刑事诉讼的目
的。
(二)反思
1、理论研究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未给予足够重视。
刑事证据规则包括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审查判断规则和运用规则。目前理论
界研究的重点是刑事证据审查判断规则和运用规则。《刑事证据法(研究草案)》
可以说是学者们对刑事证据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包括一般规定、证据种类、证据
能力、证明四章。然而在全部的27条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刑事证据收集规则,
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刑事证据规则的立法建议》是另一理论研究成果,其第
二章用31条的篇幅对取证规则作了专章规定,但是在这些规定中对证据的收集
规定的过于原则,如第6条规定:“公诉案件中有罪证据的收集由侦查机关进行。
侦查机关的侦查分工和侦查措施由刑事诉讼法来确定。”且这难以和真正意义上
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等同。由此不难看出理论研究的欠缺。的确,刑事证据收集
规则并非处于刑事证据规则的核心地位,但这并不能说明对它的研究就可以搁置
一旁。况且,收集证据还是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的前提。目前的理论研究有
“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刑事证据收集规则
从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大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为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之
嫌,实质上二者是不能够等同的。
(1)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界定
理论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此等有关非
法所取得的证据限制其证据能力的法规即所谓证据排除法则。”2)“非法证据
是否予以否定或什么样的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规则。”3)“在刑事诉讼中,
因为证据的来源违法,而导致其效力被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证据使用的规则。”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刑事证据收集规则
从以上理论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界定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禁止性
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方法禁止和证据禁止,即重心在“排除”上。而刑事证据收
集规则是规定应当如何收集证据的准则,是授权性规范。是不是禁止使用非法的
方法、手段就可以保证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呢?笔者持否定观点。因为虽然明确了
禁止的方法、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侦查人员采用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但由于对“应当如何做”没有详细规定,侦查人员没有可遵循的具体的操作规
范,收集活动仍然处于非法治化状态。即使不会出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规定的
后果,也难以保证收集到的证据的证据能力。此外,如果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
确立是为了保障人权,那么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完善更是如此。因为非法证据排
除规则仅是一种事后救济,是间接保障;而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事前救济,它可
避免人权受到直接的侵害,是一种直接保障。可见,如果仅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进行立法,而不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进行完善,那么证据的收集就仍然无法规范,
证据的审查、运用乃至诉讼效率也就难以保证。
3、理论研究有脱离实际之嫌。
学者们对刑事证据规则的研究主要是以借鉴英美法系证据规则为基础的,在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证据规则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脱离实际
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脱离了我国的诉讼模式这一实际。
我国的诉讼模式既非英美法系特的,也有别于大陆法系,是在继承中华法
律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大陆法系的有益成分而建立起来的。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
制度来看,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属于以职权主义为基础,吸收当事人主义中某些内
容的混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侦查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就是侦查阶段收集
的证据几乎可以毫无例外的在法庭上使用,侦查中的结论几乎不会被推翻。在刑
事诉讼目的上更侧重于查明事实,惩罚犯罪。而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模式是以审
判为中心的,其侦查较之我国侦查的地位要低。以这种模式为背景的证据规则基
本上就是证据运用规则。借鉴英美法系证据规则无疑对我国的证据规则的发展大
有帮助,但将研究集于证据运用规则一点上,显然是无视侦查在我国刑事诉讼中
的地位,偏离了诉讼实践。可见,以程序至上、保障人权为理论支点,要求实行
类似美国的教彻底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张,与我国现实国情还有一定距离,
而非法证据的采用以不损害实质意义的程序正义为前提是我国借鉴英国非法证
据处理规则的重要之处。因此,证据运用规则固然重要,但对刑事证据规则的系
统研究应当全面,不可有所偏废,应当结合侦查实际,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也给
予足够关注,保证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的协调、全面发展。
三、总结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刑事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证据审查规则
和运用规则的前提和基础。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不完整、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到
收集到的证据的证据能力,进而对审判乃至诉讼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侦查在我国
的刑事诉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庭审前没有专门的审证程序,侦查
阶段收集到的所有刑事证据包括非法证据迳行进入庭审。在研究我国的刑事证据
规则时必须要结合这一客观实际,在对证据运用规则着力进行研究时,对证据收
集规则的研究也不可偏废,否则研究将失去实际意义。
法律是形式上是一个规则体系,但这个体系并不完备,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
那样的缺憾。从立法实际来看,我国尚没有刑事证据法典,仅有的刑事证据规则
零碎地分布在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这种现状与证据在诉讼中的灵魂
地位是极不相符的。证据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证据是诉讼的基础。诉讼
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证据的证明过程。我国的法治进程、人们日益提高的法律意
识及诉讼实践的要求,已使得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成为当务之急。希望随着诉讼实
践和理论研究的成熟,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暨刑事证据规则的立法能够早日
完善!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18:0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8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