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后的执行程序详细流程
民事执行程序
执行特点
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程
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执行程序具有以下特
点:①执行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无论生效的法律
文书是由何种机构作出的,凡应通过民事执行程序加
以实现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②执行程序的目的
在于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规定的内容。③执行手段具
有强制性。
执行条件
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必须具
有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法院作出的
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仲裁机构作
出的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
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制作的依法由人民法
院执行的决定书。②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必须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具有给付内容。③负有义务的
一方当事人故意拖延、逃避或拒绝履行义务。
执行组织
中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
民法院设执行组织或执行员,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执
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第二
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
执行措施
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储蓄存款;扣留、提取被
执行人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稿费等;查封、扣押、
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对被执行人的财产
进行搜查;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执行文书中所指定的财
物或者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通
知有关单位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被执
行人完成法律文书中指定的行为;对迟延履行义务的
被执行人,强制其支付迟延履行金或加倍支付迟延履
行利息(见强制执行,终结执行)。
刑事执行程序
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裁定交付执行机关,以将其所确定的内容
依法对诸实施,以及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变更执行等诉
讼问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执行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
个程序,也是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的关键阶段,但并非
判决,裁定的整个执行过程和一切活动都属于刑事诉
讼的范围..属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又包括两个方面:1.人
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交付执行,2.
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变更,如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等..
而执行机关对罪犯的监管,教育,组织劳动等则不具有
诉讼活动的性质,而属于司法行政活动执行要求合法、
及时。
合法体现在,作为执行对象的只能是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裁判和裁定,因此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
行..及时是及时执行生效的判决..
其中执行包括:
1.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2.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
决的执行
3.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
4.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5.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6.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执行的变更包括:
1.死刑执行的变更
2.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变更
3.暂予监外执行
4.减刑和假释
5.对新罪和漏罪的追究
6.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
行政执行程序
一、行政诉讼执行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
讼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
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
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
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
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解释)第
83条规定: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
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负有义务一
方的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
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行政诉讼的执行条件
行政诉讼的执行,必须在具备法律规定的一定条件
后才能发生,没有这些条件,执行程序也就不能启动。
(一)须有执行根据,就是强制执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
书,即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赔偿调解书。(二)须
有可供执行的内容。一般是指赔偿;实施特定行为的义
务,如拆除违章建筑、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或者恢复
原状等。(三)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义务。(四)
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执行申请。
三、执行主体
是指行政执行案件中涉及到的享有诉讼上的权利,
承担诉讼上的义务的主体。它包括执行机关、执行当
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案外异议人。
(一)执行机关,也叫执行组织即人民法院和行政机
关。申请人申请的具体组织机构是法院的执行庭,并
由执行员操作实施。执行组织除法院以外,在特定条
件下,作为行政案件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也可以作
为执行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这也是
行政诉讼执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行政机关作为执行机
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应满足两个条件:一
是该行政机关必须具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强制执行
权;二是人民法院判决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此时执
行的内容实际仍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该行政
机关享有强制执行权,由其自行执行将有助于提高行
政效率,减轻法院的压力。
(二)执行当事人。是指行政诉讼执行申请人与被申
请人,或者是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是执行案件权利
与义务争议的主体。执行当事人是负有履行义务的一
方是被申请人或被执行人,而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
是申请人或执行申请人。在行政机关依法执行的情况
下,没有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而只有执行人与被执行
人。作为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同时又成
了执行机关,这是一种双重身份兼具的现象。
(三)执行参与人,是指除了执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
参与执行过程的单位或个人。他们因情况不同,各自
承担的义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因占有执行标的
物而承担的交付、划拔该标的物的义务等。《行政诉
讼法》第49条也明确有“诉讼参与人”的规定:诉
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
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以一
千元以下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1)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
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
的;(2)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3)隐藏、转移、变卖、
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4)指使、贿买、
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5)以暴
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
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6)对人民法院工
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
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
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执行参与人主要有以下三种:(1)如果执行涉及到
被执行人的存款、劳动收入,那么,该存款或劳动收
入所在的机构(如银行、信用社或工作单位等),就有
义务协助执行这部份财产。这些机构就是执行参与人。
(2)如果执行涉及到物件或票证等。他们也是执行参与
人。(3)如果执行涉及到财产的手续登记或变更,那么
主要登记的机关或部门也有义务协助完成法律过程,
从而成为执行参与人,如房产变卖执行中的房产管理
体制机关等。
(四)案外异议人,是指执行当事人以外的,对执行
标的提出主张的主体。法律规定,案外异议人对执行
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也就是主张成立的,执
行程序则被中止,继而进行修正或调整执行标的。在
原执行标的基础上,异议人的地位实际上就相当于当
事人的地位;而在调整后的执行标的基础上,他则与此
无关了,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案外人。
四、执行对象与执行范围
(一)执行对象,所谓执行对象是指生效的执行根据,
并由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所指向的目标,即执行客体。
这种对象首先是以生效的裁判文书为基础的,如判决
退还。其次是由申请人所申请的要求所制约的。
最后,也是最终确定标准,即执行行为所指向的对象
或目标。这三个方面是有联系的,但并不能等同起来。
如判决撤消收容审查决定,申请人申请执行是开释放
人,但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所指向的目标,依据法律
规定则不能由法院去羁押场所开释放人,而只能对被
执行人处以或其他强制行为,这些执行行为所直
接指向的对象仍然是财产而不是人身。所以,简单地
讲,执行对象就是执行行为所指向的目标或客体。行
政诉讼执行的对象有时是特定的,如退还所扣车辆,
这是不能以其他物体代替的;而有些对象则是不特定
的,如划拨款项等。执行对象大致分为三类:物、行
为和人身。(1)物。包括财物和其他物件。如缴纳税款、
退还证件、票据等。物又有特定物和不特定物之分,
财产又有动产与不动产之分,有些执行措施是对不动
产适用,有些则是对动产适用。所以,明确物之属性
与类别是很重要的。(2)行为。作为执行对象之一的行
为,是以实施特殊行为为完成执行义务的。这些特定
行为原属裁判所确定的作为行为,本应由义务人自动
履行,由于其拒不履行而引起强制执行,其所执行的
对象就是该特定行为。如强制服兵役、强制拆除违章
建筑等。(3)人身。在民事诉讼中是无人身作为执行的
对象的,人身作为执行对象是行政诉讼执行制度的特
殊所在。如果一个公民被处以劳动教养,该公民起诉
并经法院裁定暂时停止执行,在诉讼判决中该公民败
诉,应收入劳动教养场所,而该公民又不自动前往,
则由行政机关强制收押予以教养。这里,作为执行对
象显然是该公民的人身而不是别的。笔者认为,人身
作为执行对象只会发生以下基础上:(1)只有对自然人
才能适用,对组织则不能;(2)实际中所强制的是公民的
人身自由,而不是以实施什么作为行为为对象;(3)对行
政机关的任何执行,如开释放人,都没有以人身作执
行对象一说,对行政机关来说,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
定,执行对象只能是钱款。
(二)执行范围。是指执行对象的具体界限,即执行
对象的范围。它要解决哪些物是可以执行的对象,哪
些必须给被执行人保留,对行为或人身的执行又有些
什么样范围的限制?
根据现有法律和实践中,主要涉及的是对物的执行
范围。有以下限制:
1、只有属于被执行人本人所有的财产或物件才能
成为执行对象,其他无论什么关系人的财产或物件都
有不能纳入被执行的范围。通过民事法律关系而使用
或暂时持有的财物或物件,这些财物或物件也不能作
为他的财物或物件而予以执行,否则就会侵犯他人的
权益,引起案外人的异议。如果属于共有财产的,只
能把被执行人所有部分作为执行对象。如果该财产属
于不动产,执行机关不能将财产整体予以执行再返还
其他所有人部分,而只能将被执行人所有的部分产权
予以执行。这里不能执行该不动产物本身,否则就会
侵犯其他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2、如果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依照法律规定,还应
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关于必
需费用和生活必需品的具体限度与范围,要结合当地
生活水平并紧紧围绕着生活所必不可少这个核心予以
考虑,这个标准应当是简单的、基本的。
3、被执行人如果是以生产劳动为主要谋生手段的,
那么,该被执行人赖以谋生的生产工具当然也不宜作
为执行的范围,应予保留。这些生产工具是必备的,
没有它就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并不能维持其生计,
所以,它是赖以谋生的生产工具。如农民的劳动工具、
耕牛,以骑三轮车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其人力三轮
车等。这条限制的基本精神与上述生活所必需是一致
的。
4、被执行人如果是行政机关,从法律规定来看,
除了可供执行的款项外,其他财物是不能纳入执行范
围的,如办公设备、用房等。因为这些财物都是该行
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能的条件。当然也不能是无限制的,
这里面同样有个范围问题,这就是必须保留给行政机
关足够的履行职责的经费。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16:2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7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