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重点

更新时间:2024-11-07 10:50:07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7日发
(作者:民法典)

精选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

关系的综合性法律。我国的《劳动法》是自1995年1月1日开

始施行。

2.劳动法的劳动,具备的特征:履行法律义务;基于劳动合同关

系;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

3.劳动法的渊源:我国劳动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经我国政府批准

的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其他,如国际惯

例等。(选择)

4.劳动关系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

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2)

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

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

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简答)

5.最早的劳动法: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国际劳

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6.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二)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五)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想结合的原则。(简答)

7.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8.劳动法的基本义务包括:全面履行劳动义务;不断提高劳动技

能;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以及

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9.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

安全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生活保障权;结社权和集体协商

权;合法权益保护权。

10.就业促进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消灭了周期

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失业而存在的最优的自然失业率和自愿失业

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决不是完全消除失业。

11.劳动合同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准可对劳动合同进行多种分类,其中具有法律意义的

分类主要有(1)以劳动合同期限为标准的分类,有固定期限

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的劳动合同。(2)根据用工形式的不同来分类,劳动合同分分为

典型性劳动合同与非典型性劳动合同。(3)按照合同合同的存在

形式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劳动合同。

12.劳动合同法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

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13.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规定为两部分,即必

备条款和可备条款。

14.我国集体合同订立程序:(1)确定协商代表;(2)集体协商、

形成草案(3)通过草案;(4)集体合同的审查与生效;(5)即

行生效、公布履行(简答)15.集体合同的内容:(1)劳动报

酬(2)工作时间(3)休息休假(4)劳动安全卫生(5)补充保

-可编辑修改-

精选

险和福利;(6)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得特殊保护;(7)职业技能培

训;(8)劳动合同管理;(9)奖惩;(10)裁员;(11)集体合同

期限;(12)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13)履行集体合同发

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14)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15)双

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熟悉)16.标准工作时间可分为:

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

17.工资的特征;工资的产生基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

关系;工资标准的确定依据是劳动法、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规

定和约定;工资的形式及支付方式是法定的;工资体现了国家与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双重属性。(简答)

18.工资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

工资、计件工资、年薪等。工资构成即指工资总额由几部分相互

联系的内容组成。最常见的工资构成单元有:基本工资、奖金、

津贴、补贴。19.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1)协调原则;(2)

基本生活保障原则;(3)分级管理原则。

20.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

21.我国现行的安全卫生认证,主要包括:对企业安全生产许可

证制度、对特殊岗位或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22.安全卫生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

23.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是指专门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制

度。

24.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16周

岁以下为童工。25.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1)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

(2)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

及其员工。(3)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规定纳入相当的社会社会

保险制度。(4)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也应当按照法律规定

参加我国的社会保险。(简答)

26.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1)改革任务和原则;

(2)覆盖范围和缴费方法;(3)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

个人账户(4)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5)加

强医疗服务管理(6)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27.劳动保护监察的基本原则:(1)重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则

(2)合法原则(3)公开原则(4)公正原则(5)高效、便民原

则(6)教育与处罚想结合原则(7)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原则(8)

监察执法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28.劳动保障监察的形式:

(1)日常巡视检查;2)书面材料审查;3)专项检查;(4)对

举报和投诉的查处;(5)应急预案制度(6)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

守法诚信档案。

29.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1)受理与立案(2)调查与检查(3)

案件处理(选)

30.违反劳动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三种基本形式:行政法律责

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31.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1)合法原则;(2)公正原则;(3)

-可编辑修改-

精选

及时处理与原则;(4)调解原则;(5)三方原则。

32.(熟)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

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

动报酬、工伤医疗、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的渊源(背)(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

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2.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

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3.劳动关系的特征(重点简答题)

(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

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

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力为主要内容。

4.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主要是英国的欧文和法国的大卫.

李格兰。

5.(重中之重)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

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

协调劳动关系。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组织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

理事会、国际劳工局。6.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1)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

(2)必须是执法的基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

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法规的内容,都不得与劳动法基本原则

抵触。

(3)必须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必须对劳动立法、劳动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指导劳动法的实施,在没有具体法律依据时,可根据基本

原则来分析和处理劳动法律事务。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简

答题)(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2)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4)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5)坚

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2.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重要论述题)联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

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是实现劳动关系的法律外衣。

劳动法律关系不仅仅反映劳动关系,而且当其形成后,便给具体

劳动关系以积极的影响,使劳动关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与不断

完善。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在指引、调整劳动关系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统一。

区别:

-可编辑修改-

精选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

律关系则是思想意志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现实社会劳动过程之中;

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

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之内。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者提供劳动动力,用人单位使用劳

动力,双方形成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一般重点简答题)(1)劳动法

律关系主体的特定性。

(2)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

特点。(3)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

志。

(4)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

劳动行为和财物(5)劳动法律关系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

4.我国劳动法律关系中对劳动者的称谓很多,如“职工”、“职员”、“工

人”5.劳动者要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应当具有如下

条件:

(1)达到法定年龄。就业年龄规定为16周岁,禁止招用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某些特殊职业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

需招用未满16周岁的人(演员、运动员)时,须报县以上劳动

行政部门批准。(重中之重)(2)具有劳动能力。

6.劳动事实的分类可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重中之重)

7.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背熟必考)

(1)就业权(2)劳动报酬权(3)休息权(4)职业安

全权(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6)生活保障权(7)结社

权与集体协商权(8)合法权益保护权

8.劳动者的基本义务(背熟必考)

(1)全面履行劳动义务(2)不断提高劳动技能(3)认

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5)

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就业促进制度

1.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

从事某种具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活动。2.劳动就业

具有以下特征(重点简答题)(1)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

的就业年龄。(2)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3)就业必

须是出自就业主体的自愿

(4)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5)就业必须使就业主体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3.我国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任务是:(一般简答题)

(1)通过反周期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扩大

就业机会就业促进消灭周期性事业。

(2)通过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

就业的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来消灭市场分割

性就业。

(3)通过采取有效的就业服务、职业教育和培训措施来使摩擦

性事业、结构性失业降到最优的水平(达到最优的自然失业率的

-可编辑修改-

精选

水平)

4.就业促进方针:(背)

(1)明确“劳动者自主择业”(2)明确“市场调节就业”(3)明

确“政府促进就业”

5.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的条件(重点简答题)(1)其必须符

合法定的就业年龄(2)其必须具有劳动能力(3)其就业必须

是自愿

(4)其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

动(5)其就业的直接目的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6.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

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必背)

7.职业技能鉴定包括技术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项内容,将国家

职业资格分为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

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技师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技师国家职业

资格,并实行逐级考核鉴定。(必背)

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的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选择)

2.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可以分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已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选择)

3.《劳动合同法》第14条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了全面的规

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

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2)用人单位

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

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

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

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理解)

4.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以小时记酬

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非典型形式的劳动合同(重

点选择)

5.劳动合同可分为书面、口头劳动合同(选择)

6.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2.主体法律地位不同

3.内容不同4.劳动风险承担不同5.酬金计算和反映的性质不同6.

适用法律不同(重点中的重点)

7.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诚实信用的原则(选择)

8.合法原则的具体要求是: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资

格2.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3.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

9.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

10.形成劳动合同关系而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按以下原则

处理: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已建

-可编辑修改-

精选

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

1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3.用人单位未在

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

的,新招用的劳动着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

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煤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4.用人单位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的,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

同5.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

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理解记忆)

11.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内容: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

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

其他有效身份证号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

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

职业危害保护(记忆理解)

12.约定试用期限应遵循以下规定:1.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

内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就同一岗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

期3.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4.试用期的法律意义(重点)

13.劳动合同成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双方当事人作出完整的意

思表示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已订立劳动合同为目的,并能产生相

应的法律后果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一致(简答)

14.劳动合同生效须符合以下条件:1.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2.合同

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3.订立合同的程序必须合法4.当事人的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简答)

15.劳动派遣的法律关系涉及到被派遣劳动者,用人单位,用工

单位三方(选择)

16.劳动合同履行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履行的原则2.和法律性的

原则(选择)

17.劳动者当房解除合同包括即时辞职和预告辞职

18.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

年限,每满1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

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

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撒市,设

区的市级人们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背诵)

第五章

1.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1.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集体合

同的内容侧重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3.集体合同具有较强的

决定性4.集体合同争议类型具有特殊性5.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

准法的效能(简答)

2.集体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

关规定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4.兼顾双方

合法权益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简答)

3.集体合同的内容:1.劳动报酬2.工作时间3.休息休假4.劳动安

全卫生5.补充保险和福利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7.职业

技能培训8.劳动合用管理9.奖惩10.栽员11.集体合同期限12.

-可编辑修改-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07:0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7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劳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