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法守法,用法护法
必背知识点
1.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
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我们要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尊法守法意识,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4.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5.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努力成为社
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决保卫者。
考点1:违法与犯罪
教材链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
同行
考点:一:了解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类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八上P48)
2.违法行为的类型。(八上P48)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标准)、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标准)、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标准)。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
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
行为,即犯罪。
考点二:懂得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造法行为应承当怎样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的后果。)(八上P48)
(1)民事造法行为要承当民事责任。〔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抱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行政处分或行政处司)〔警告、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分。〔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定的法律制裁。
[2022.25(2):2022.24(1)
考点三:了解犯罪及其根本特征。
4.犯罪的含义及其根本特征。(八上P53)
(1)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分的行为。
(2)根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
律标志;③应受刑词处分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
果。
考点四:了解刑罚及其种类。
5.刑罚的含义及种类。(八上P54)
(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分、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
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战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管制,、有期徒用、无期徒用、死刑五种;附加刑
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逐出境四种。(主刑只能单使用,不能附加并
用;附加刑可与主刑同时并用,也可独立使用,可叠加使用;主刑在前,附加刑在后,)
知识雷区
(1)违反宪法就要受到刑罚处分。(×)
(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分。(×)
考点五: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導法守法意识,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6.未成年人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八上P55~56)
(1)杜绝不良行为。
(2)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3)要从小事做起,防止洁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7.公民应如何树立法律信仰?(七下P102-103)
(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保卫法律。
(2)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考点2:依法维权、依法办事
教材链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
法律同行
考点一:树立送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在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
应该如何维权?)[202226(2);2022.24(3)](P57~59)
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通过法律效劳机构维权:如法律效劳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等。
(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
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022.4③)
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类型。(P59~60)
(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
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3.未成年人为什么要预防违法犯罪?(P55〕
(1)犯罪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
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3)未成年人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4.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
(1)杜绝不良行为。
(2)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从小事做起,防止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拓展:不良行为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和整改措施
(1)表现: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打架、赌博、偷窃等。
(2)危害: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扰乱校园秩序,威胁校园平安。
(3)产生原因:①道德素质偏低;②法律意识薄弱;③明辨是非能力差;④自控能力差。
(4)整改措施: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加强法律知识学习:③自党抵抗不良诱感,遵
纪守法,防微杜渐。
5.未成年人应怎样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P60~61)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
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
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荣耀、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
遇事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者和坚决保卫者。
(4)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方法:如及时拨打110报警或争取其他成
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
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
6、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P62)
①形成守法荣耀、违法可耻的观念;②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法、解决问题靠法:③
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决保卫者。
考点二:具有根本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
7.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1)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
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8.如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2022.25〔3〕](P101~102〕
(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
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法权益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
益。
(2)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
守者、坚决保卫者。
中考真题:
1.(2022河北4,2分)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
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内辱骂丁某是“人渣〞“不
有好下场〞。对丁某维权有帮助的提示是(A)
①隋某涉嫌侵犯名誉权②给予隋某同样的回击③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正④依
法追究隋某的刑事责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拓展角度:隋某的行为〔A〕
①侵犯了丁某的名誉权②是缺乏网络媒介素养的表现③应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④玩笑之举,无伤大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③④
2、(2022河北25,9分)品评法治生活。
张建民,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坚持在农村义务普法20多年,为26万多人次免费上
过法律课。张建民说:“企业主因为不懂法,签了不公平的合同吃了哑巴亏;孩子因
为不憶法,在判决那一刻才知道自已把了罪,家长哭得持心裂肺··这样的场面我见
得太多。〞
一天,有母女俩到张建民评理。
女儿:“张老师,你今天要先给我妈妈上上课,她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还打我、骂
我。〞
妈妈:“她只有17岁,却跟一个20岁的小伙子谈恋爱,她不听劝,我只能把地关在
家里,她还打110'报警说我软禁她,您看怎么办?〞
(1)从法律角度考虑,张老师会对“女儿〞做出哪些肯定评价和真诚劝告?(4分)
肯定评价: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强,知道依法解决问。(2分)
真试动告: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听妈妈的劝(正确引导),妈妈对你有监护(教育)职责。
(2分)
(2)张老师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2分)
注意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权利。(2分)
(3)从上图张建民的话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3分)
懂法(学法知法)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懂法(学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法标准
自身行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普法。(3分)
拓展角度
(1)请从宪法的角度,为“女儿〞的说法出依据。
宪法规定并保障公民的根本权利(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降书);尊重和保障人权是
宪法的根本原那么之一。
(2)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的答复,谈谈你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思考。
建设法治社会要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
新题练习:
1.截至2022年6月29日,全国通过“天网行动〞先后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追回外逃人员5974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1425人,追回赃款人民币142.48亿
元,“百名红通人员〞归案59人。开展追逃追赃工作〔D〕
①有利于保障和维护人民权益②表达了我国坚持公正司法③说明任何人的犯罪
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④保卫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小张购置的电动汽车在某4S店维修后,发现原来续航里程可以到达240公里
的车现在根本上只能开到170公里左右,后来通过行车记录仪发现4S店用其他
电瓶偷换新车原装电瓶的过程。对此小张可以〔B〕
①与4S店协商,要求更换原厂新电瓶②以录像为证据,到法院起诉4S店,要求其
承当赔偿责任③以录像要挟4S店,索取巨额赔偿④请求消费者协会依据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进行调解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小吴在上安装某APP时随便勾选了几个权限授予选项,不一会儿就收到了
一条他在某商城消费3000元的短信提示,小吴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信息被盗,随即
解除了所有与绑定的银行卡并向警方报案,最终追回了损失。该案件警示我们
要增强〔C〕
①隐私意识②诚信意识③法律意识④维权意识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文明驾驶,法治护航。(10分
材料一: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30%至40%与滥用远
光灯有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关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规定,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给予
100元、记1分的处分;而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12分仍驾驶机动车给予
200元、驾驶证被暂扣的处分,另外需要通过参加学习和考试,科目一成绩合
格后才能再次驾驶机动车。
(1)结合材料一和相关链接,谈谈滥用远光灯这现象频发的原因。(4分)
局部司机缺乏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缺乏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能做到
依法自律。(4分)
材料二:某市交警对开远光灯的司机进行处分。处分方式为:首先,司机坐在一把绿
椅子上,直面远光灯照射一分钟;随后,交警向司机普及正确使用远光灯的知识,并
依据交通法规对该司机、、处以300元,记1分。
(2)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评判该市交警的执法行为。(4分)
对滥用远光灯的司机进行扣分、是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执行的行政制裁,是
严格执法的表达;但让司直面远光灯照射一分钟的做法于法无据,还可能会对司机
的生命健康造成伤害,不应提倡。(4分)
材料三:会车时开远光灯,在150M左右的范围内,驾驶员几乎处于盲驾状态,对
路面及障碍物的反响能力接近于0。远光灯偌大的光晕会阻碍驾驶员对车身宽度、
车距及车速的判断、导致在会车、超车时因为误判造成车辆刮擦,严重的甚至导
致车毁人亡。
(3)结合材料三,为驾驶员平安驾驶提出建议。(2分)
认真学习并遵守交通法规,依法使用远光灯;会车时遭遇远光灯主动减速或停车避
让。(2分)
5、材料一:14岁男生杨某因心情烦躁,意图通过打人发泄私愤。于是便尾随一13
岁女孩进了电梯,双手掐住女孩脖子实施伤害。目前,杨某已经被警方依法行政处
分。
〔1〕杨某因心情烦躁,便意图通过打人发泄私愤。对此,从情绪的角度,你想对他
说些什么?
学会调控情绪,用怡当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
材料二: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精神,未满14周岁是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时
期。因近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频频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危害,有人呼吁,
降低未成年人刑责年龄。
〔2〕.你是否支持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请说明。
例如一:支持。刑责年龄过高,对未成年人是一种纵容,不利于防范和制未成年人犯
罪,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利于实现司法公平,也不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适当调低刑责年龄,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的买际,有助于震慑、打击未成年人犯罪。
例如二:不支持。无论把刑责年龄定到多少岁,总会有在刑责年龄以下作案的未成
年人出现。教育约束和家庭管教到位,树立法治意识,真正敬畏法律,才更有利于防
控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问题少年改正自新、健康成长。
6、要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你还有哪些合理化建议?
加强校纪校规和法治教育,建立工读学校等
材料三: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
抽烟--抢劫-监狱
材料四: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把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
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临网吧的占
44.9%,有贴博行为的占4.3%,看过黄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4〕.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并阅读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共同结论?
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很有可能开展为违法犯罪〔或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
间没有不可越的鸿沟)
〔5〕.材料三、四共同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青少年应增强防范意识,防微社渐,防止沾染不良习气
(2)应增强明辦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严格自律,自觉抵抗不良诱感
(3)应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做遵纪守法、讲文明、讲道德的人。
7、材料:张某某因母亲在22年前被邻居伤害致死心怀怨恨,加之エ作、生活长期
不如意,心理逐渐失衡22年后,张某某杀害邻居三人,并燃烧受害人车辆。近
日,依法裁定核准张某某死刑。张某某被执行死刑,为公众上了一堂
法治教育课。
1.依法作出这样的裁定有何意义?
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司法公正,推动法治建设。
2.有人认为,张某某的行为是“替母报仇〞,无可厚非。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错误。法治社会应当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张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应
受法律制裁。
3.你如何理解“张某某被执行死刑,为公众上了一堂法治教育课〞?
应当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学会依法维权
本文发布于:2022-08-16 21:0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6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