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
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
的?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该法律条文承认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可以作为中国法律渊源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律适用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从总体上规定了在民商事领域国际条约的优先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蒋某于1963年嫁给黄某,婚后夫妻关系较好。因双方未生育,收养一子。1996年,黄某与比自己小
20多岁的妇女张某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同居生活。2001年,黄某患肝癌住院,立下书面遗嘱,
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现金40000元赠与张某所有。黄某去世后,蒋某与张某因该笔
财产归属发生讼争。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遗赠人黄某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相关规定,损害
了社会公德,属无效行为。对于该审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本案中,法官是依据法律原则而非法律规则作出裁判的
B.在本案中,法官违反了“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的司法标准,因此该裁判属于违法裁判
C.对于本案法官而言,面临着在法律的性和合目的性之间取其一的艰难选择
D.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的裁判体现了一个价值判断和辩证推理的过程
2.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曾经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合法化危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
质疑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有助于证明法律对人具有当然的约束力这个命题?
A.法律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满足,因此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效力
B.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要服从政府、遵守法律
C.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
D.民众从小就养成了模仿他人所为的习惯,包括按照别人的行为守法的习惯
3.有思想家说:“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对于这句话,下列理解哪些是错误的?
A.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描述法律,不应有所创造
C.立法者的工作往往就是把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
D.法律是客观规律的真实体现,不掺杂任何主观性、意志性因素在内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并且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律的社会性
2.《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1条规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
污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倾倒费。根据本法规定征收的排污费、倾倒费,必须用
于海洋环境污染的整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对这个法律条文中法律规则的分析不正
确的有:
A.本法条中含有义务性法律规范
B.本法条中含有委托性法律规范
C.本法条中的法律规范是强制性法律规范
D.根据行为模式的数量,本法条中共有四个法律规范
3.下列有关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权利问题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和机制,无论其具体形态多么复杂,但终究都是围绕权利这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展开的
B.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的手段
C.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
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
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所以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就是在履行义务
4.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监事可以要求董事、经理予
以纠正。某公司的监事发现公司董事和外人串通损害公司利益,要求该董事纠正但遭到拒绝,该监事向法
院起诉却不被受理,法院的理由是该起诉没有法律依据。对于该案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从法的可诉性角度讲,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存在缺陷
B.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的缺陷可能使公司中的监事无法有效履行其职责
C.该事件说明,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
D.要提高司法实践中法的有效性,就要注意在立法中确立法的可诉性
5.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哪一或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渊源是神谕,这是早期的习惯法
B.公元426年,罗马的狄奥多西二世颁布《引证法》,规定伯比尼安、保罗、盖尤斯、乌尔比安、莫迪
斯蒂努斯五大法学家著作具有法律权威性,意见分歧依多数人观点;持平情况下以伯比尼安的观点为优先
C.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和解释为重要的法律渊源
D.非国家主义的法源理论认为除了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作为法律渊源外,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
和发挥效力的各种规范、学说等也是法律渊源
6.赵某与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
某屋前的果树10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经调查,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
5天的拘留决定,并责令赵某赔偿王某200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些?
A.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
B.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了平权的法律关系
C.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D.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双向的法律关系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不具有惩罚的功能
B.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
事人协商解决
C.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D.对于违反宪法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
8.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的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周某偷了一件价值500元的衣服,11年后被人查出
B。精神正常的轮船船长白某在海上风平浪静时命令将价值10万元的仪器扔人海中
C.小林遇到对其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D.火车站寄存室将老许寄存的行李中的一台照相机损坏了,但老许在14个月后再次出差时才提出来
9.《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或者强迫他人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金。冯某组织同性。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对“”的理解产生分歧,从而在冯某是否构成犯罪上
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属于本条款规定的,立法者设置此罪之旨意,就是因
为该行为为社会丑恶现象,有伤社会风化;而同性之问同样有伤社会风化,应当为刑法所禁止,立法
者的立法意图就是如此。法官乙认为依据词源和社会公众的一般理解,是男女异性之问进行的钱财与
肉体的交易,同性之问无“淫”可卖,因而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不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并且《刑法》中
对组织同性行为没有明确界定。按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事法律原则,冯某的行为难以定罪,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
B.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C.法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文义解释
D,虽然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多种,但是法官经常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解释
10.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
宣传詈.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莶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
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
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
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
B.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因而在我国存在多个法律体系
C.已经失效或者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包括在法律体系内
D.法律体系可以简称为法系
11.人权对法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C.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D.没有法律就没有人权可谈
12.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有效的买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甲于合同签订30天后向乙提供50吨优质小麦,
用以生产面包。乙在该合同签订后第二天又与丙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乙将50吨小麦制成面包后将
全部出售给丙。从这两个合同中可以看出,对于乙的行为,法律显示出哪些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及解析】A。该法律条文是法律适用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所以A项错误。在民商事领域,我
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优先于我国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ACD。“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一个前提条件,但不
是绝对的,在特定情况下,法官也可以直接舍弃规则而动用原则,本案即属于这种情况,因此不能说该裁
判是违法的。所以答案选ACD。
2.【答案及解析】ABCD。首先,法的效力来自于法律。其次,法的效力来自于道德。法律与人们的道
德观念相一致,法律建立在社会主流道德基础之上,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服从政府、遵守法
律。最后,法的效力来自于社会。
3.【答案及解析】BD。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但是这并不排除立法者或统治
阶级在法的创制中有所创造,并不排除人的意志和理想。
三、不定项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D。法律是统治阶级或取得胜利并且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但是,法
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
它们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者根本意志。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也反映被
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与愿望。
2.【答案及解析】D。这个法条共有两款,第一款含有两个行为模式,第二款则就所征收费用的用途作
了义务性规定,这是一个行为模式,不应认为是两个,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A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说享受一项权利必然会因此而以某种形式来承担和履行
某种义务,并不是说享受权利的同时就是履行义务。
4.【答案及解析】ABCD。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常常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所以,
我们要提高司法实施中法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在立法中确立法的可诉性。
5.【答案及解析】ABCD。本题考查对法律渊源的理解。
6.【答案及解析】ABD。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保
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
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
7.【答案及解析】B。民事责任有时也执行惩罚功能,故A项错误;不能通过其他性质的责任形式来
预防和制止违宪行为,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BC。注意C项应为正当防卫,不负法律责任,因此不适用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9.【答案及解析】AD。在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上,解释者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就在本案中,法
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进行文义解释外,还运用了目的解释的方法。
10【答案及解析】C。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即国际公
法。
11【答案及解析】ABC。D项强调的是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护意义,不是人权对法的作用。
12【答案及解析】AC。对乙而言,签订了这两个合同,他由此享有了根据该合同以及合同法而应有的
权利,同样也因此必须履行义务,这反映了法律的指引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08-16 14:4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6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