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风险范文
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
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
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
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
第一部分合同签订阶段风险及防范
1、对方当事人缔约能力风险
风险一: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
无权代理、限制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
是否有效取决于有处分权人、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但追认是对方的
单方行为,主动权在对方,对其有利才追认,不利则不予追认。
防范:签订合同前要审查对方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否履
行合同上的义务,,对自然人而言是否成立,对企业而言则是否具有
法人地位,是否已经注册成立。涉及标的物处分或转让的,审查该方
是否对标的物具有处分的权利(包括其是否所有人或具有处分权),必
要时要求对方对自己的处分权作出保证。
风险二:合同欺诈的风险
对方盗用其他单位签订合同或以虚假的单位签订合同。从合同
法的角度上分析,被假冒单位没有做出交易的意思表示,不是合同上
的当事人,不会承担任何合同上的法律责任,而假冒单位或个人不是
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合同根本不存在,也不能追究其合同上的责
任。如果造成己方的损失,该假冒人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任何法律
责任,其目的在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骗取己方的财物。
防范: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签订合同前要对客户的资信信
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调查了解,最大限度地控制
客户信用和违约风险。签订合同时要审查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包
括对合同承办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必要时应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
业年检资料,确定对方是否为依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法律主体,了解
对方的经营范围,以及其资金、信用,经营情况,是否具有法定的资
格进行合同项下的业务。同时对合同经办人尤其是签字代表进行审查,
查看对方开具的授权委托书,包括该授权委托书签字盖章是否真实、
授权范围是否明确,有无存在涂改之处,以确定对方签约人的合法身
份和权限范围,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或
需长期履行的合同,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
的资信能力。
风险三:签约能力禁止的风险
风险:单位内部不具备缔约资格的职能部门订立合同、法律禁
止某些主体订立特定合同,合同一律无效。这种无效的法律后果是,
如果一方有过错的,应对无过错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如果
己方和不具订约资格的主体订立合同导致合同无效并发生损失,自己
有过错的,对己方过错部分将不能获得对方赔偿。另一方面,如果己
方内部职能部门对外订立合同,合同被认定无效,己方存在过错的需
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防范:合同一定要盖公司的合同章或公章,其中公章的效力高
于签字,即使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的签字系伪造,合同仍然有效。
对于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对外签订合同应有法人的授权委托
书,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变更时应有法人重新签发的新的授
权委托书。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
照并通过一定渠道予以核实(如到当地工商局网站核对注册信息),委
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
的身份证明等。
对己方而言,应实行内部授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企业内部人
员对外签订合同的权限的范围、取得程序,避免因企业人员任意签约
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害。在己方职能部门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
时,如合同有效对己方有利,可以认定职能部门的签约行为为无权代
理,己方可以事后追认承认该合同有效。
2、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风险
可能风险:对方如果根本不具有履约的能力,或者陷于经济困
难无力履行债务,或者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己方履行合同后无法
回收价款,或者只能从对方的清算财产中获得部分赔偿。
防范应对:在合同签订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对方的资信情
况进行调查,掌握和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如调查该企业的行业地位,
商业信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企业的履约记录、企业财务
报表上体现的盈利能力、是否受到任何行政处罚或者处罚是否影响企
业的商誉或履约能力等。对于金额大的合同,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
如果对方履约能力不高,又不能提供任何担保,在非签合同的情况下,
应注意采取分期发货的方式,实行按月结算,尽量降低呆坏帐风险。
3、争取使用己方的格式文本
一般而言合同起草方掌握主动权,其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
认真考虑写入合同中的每一条款,斟酌选用对己方有利的措词,更好
地考虑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为了争取在履约过程中或发生争议
时的主动地位,公司应制定自己的标准格式采购合同和供应合同并要
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格式文本。在制定标准文本时,应充分考虑公司所
进行的同类交易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以及出现该等问题
或风险时有利于保护己方利益的最佳处理办法。采用自己的格式文本,
不仅能节省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交易风险,以及避免以后可能
出现的争议。此外,争取合同的起草权,还可以在合同中充分考虑己
方的利益,从而尽量避免己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在损失发生的情
况下如何获得充分有效的救济。
4、重视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
合同条款系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双方之间的
利益安排,一项技术性要求高、风险性很强的经营行为,如果合同草
拟不当,很有可能陷于对方设置的法律陷阱,己方需要承担更多的义
务和责任,而受益明显地和义务不对等。有了纠纷,对方会以合同上
的约定系双方自愿达成的结果进行抗辩,是己方遭受巨大的经济上的
损失。因此,无论是如何将谈判内容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合同文本上,
体现疏而不漏,还是从法律的角度对合同文本存在的可能风险进行评
估和应对处理,都需要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更好地避免履行合
同中的风险,预防合同纠纷。
5、不得疏忽对最终签字文本的审查
甲公司将双方商定好的合同文本两份签字盖章(包括骑缝章)后
寄给乙公司,乙公司手写对其中某一条款作了对乙方有利的修改,然
后在修改的地方加盖了乙公司的公章,然后将两份合同文本签字盖章,
回寄其中一份给家公司,甲公司没有注意到条款已经修改,未及时提
出异议。后乙方根据修改后的条款主张权利,甲方不得以只得根据合
同条款履行。这是典型的单方面修改合同最终文本的案例,但是甲方
没有及时发现修改后的条款,直到合同履行完毕乙方要求按修改后的
条款结算货款,因甲方不能证明修改系乙方单方面所为,导致甲方的
损失。
第二部分合同条款的审查与风险防范
1、审查合同双方名称及法定代表人
根据我国公司企业登记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名称一般由以下
几个部分构成,即注册区域名称、字号、行业、责任形式等几个构成
要素。如果企业名称表述不规范,工商管理机关将拒绝企业注册申请。
因此,如果最后签订的书面合同中双方的企业名称表述出现错误,则
被错误表述的一方可能会被认定为不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其将不能
享有合同上的权利或要求其承担合同上的义务。即使需要追究对方的
违约责任,也需要花费很高的人力物力证明该表述错误的一方就是对
方当事人。因此审查合同,应首先审查合同的首部合同各方的企业的
名称的表述是否完整准确,法定代表人是否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法定
代表人,授权代表人是否为企业授权委托书所委托授权的代理人。此
外,还应该核对合同上注明的对方企业名称是否和对方营业执照上的
企业名称完全一致。
2、审查合同名称和内容是否一致
合同法对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合同作了类型化的规范,合同
类型不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可适用的法律规则也不一样。
因此,对于某些根据合同文本可能会对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做出两种以
上判断的情况,合同名称的准确尤为重要,否则对履行合同或者在发
生争议时适用法律条款徒增困难。以超市储物箱发生盗窃案为例,如
果超市向消费者提供储物箱的行为是一种保管合同,则超市应对消费
者的损失承担责任,如认定为借用合同,则超市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因此合同类型不同,适用的法律规则不同,最后的法律效果可能完全
迥异。因此审查合同必须保证合同的名称是否与合同的内容完全一致。
3、审查合同生效条件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合同成立是一个
事实的判断,是一种过错责任,但这种责任不是合同上的违约责任,
法律上称之为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为对方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发
生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合同生效是一个法律判断,就是双方必须根
据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上的义务,否则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
任,赔偿范围为对方根据合同可得利益的损失。一般而言,合同经双
方签字盖章成立后即生效,但一些合同成立后需待一定条件成就后或
履行一定程序后才生效。如一些合同的生效应以法定形式要件,一些
合同的生效要履行法定手续,一些合同的生效与权利转移之间需要通
过法定形式公示等。而订立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往往利用这些空档进行
欺诈,之后又以合同没有成立或没有生效为由而不履行,或者以合同
生效与权利并没有转移而由而不履行等。因此在审查合同时应注意合
同生效的时间和条件,对于需要一定事件的发生或遵守法定的形式或
程序后方才生效合同,己方是否能够有能力保证这些条件得以实现。
如果合同签订以后尚未生效,应谨慎向对方作出任何履行行为。此外,
根据诉讼的有关规则,对尚未生效的合同发生争议,应尽量在诉讼的
一审答辩结束前使合同生效。
4、重点审查有关合同标的物的条款
风险一:合同标的物不具唯一性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有些
词语指向对象并不具有唯一确定,有些词语在边界上存在模糊性,如
果对这些词语不进行定义,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对合同标的物约定不明
确的情形,甚至被对方利用,导致争议的发生。如笔记本电脑市场,
各品牌笔记本都会根据功能或配置不同生产不同系列的产品,每一系
列都有不同的型号,虽然在商务谈判时双方都理解交易对象所指的是
哪一种产品,但是,如果为图省事不在合同中以书面的形式对标的物
的名称、系列、型号确定下来,一旦发生争议诉诸法院,需提供证据
证明合同标的的确切型号,徒增交易成本。这就使得本来可以在合同
文本中用一句话就能够避免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双方都没保
存完整合同谈判过程中的资料的情况下,证明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只有己方提供的资料,证据法上的证明力不一定能获得法院的认
可。
防范应对:应审查合同中对标的物的约定是否具体明确,包括
标的物的名称、性能、成分、适用的质量标准、大小、重量、面积、
形状、单价和总价、折扣等。特别地,对标的物的数量应尽量细到它
最小的计量单位,因为同样的产品,如果它的计量方法不同,可能就
会出现不同的后果。如某产品标号有0.5公斤装的和1公斤装的两种,
如果约定不明确,有可能是支付1公斤的价格取得0.5公斤的产品或
发送1公斤的产品收取0.5公斤的价款。此外,在标的物需要包装的
情况下,应审查该包装标准,包括外包装的材质、内包装或者填充物
保护的说明,以及对防潮、防火、防撞击颠簸的要求等,如果采用国
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是否已经表明该标准的名称、代号或编号,同
时包装费用的承担方式是否已经约定明确。
风险二:标的物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的风险。知识经济在当前
的经济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越来越强,企业稍微不慎,就有可能陷入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中。如
果通过合同交易接受对方的产品或服务侵犯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公
司就有可能需要应对第三方的侵权诉讼,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在
事态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很有可能还会遭受行政处罚,包括吊销企业
营业执照。
防范应对:如果是购买对方的产品,首先要注意对方是否是该
产品上的商标的合法持有者,并在合同条款中要求对方保证其提供的
产品或服务不得侵犯他人的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或其他知识产权,
并且一旦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造成己方损害的情况,应要求对方予
以全额赔偿;如果在为对方提供产品或服务对方要求己方保证不侵害
他人知识产权时,应在合同中同时约定己方不对由于对方的原因,包
括对方提供的图纸等技术资料或遵从对方的指示安排导致侵害他人
知识产权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发布于:2022-08-15 09:3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49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