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什么》读后感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是什么”的概念已经有
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在读完刘星教授《法律是什么》后,
对法律是什么这个朦胧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从一般读
者的角度深入地对西方法理学进行批判解读,用语平实,例
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亦意在抒发自己对法理学的视角:
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以下是我的
几点感受:法律是一种命令。
第一,这种命令实质是表达制定者的意志,这种
意志必须为他人接受,否者制定者讲给以暴力式的制裁。这
种观念来自对法律现象的思考。法律是义务性执行的规定,
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均有体现,例如,不得盗窃他人
财物,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及安全,不得破坏国家安全和利
益等等,这些要求都被权威机关规定为一种必须遵守的法律
义务,法律规定,公民可以订立买卖契约,可以编写作品,
可以订立遗嘱等。也就是说,当某人自愿订立遗嘱时,他人
便不得干涉。
第二,法律是一种命令还表现为刑事处罚问题。
如当A为阻止B出版作品而将其作品藏匿,便会立即触及刑
事问题,权威机关将会做出决定强行A将作品归还,如果A
反抗执行机关的执法行为,则会最终触及刑事处罚。第三,
法律是一种命令还表现为某些法律规定不直接说明权利义
务,而是直接说明何者行为是否有效,如A趁B之危签订合
约,则权威机关将直接宣布其合约为无效,并对A做出相应
制裁以维护法律的公平性。最后,法律是一种命令是应以权
威机构的强制义务的意愿和刑事处罚为依托,没有这种实质
有效的暴力制裁,法律作为一种命令便会失去意义,读后感
《《法律是什么》读后感》。法律可以分为常识观点中的法
律和实质上的法律。常识观点中的法律是一种白纸黑字式的
观念:法律就是立法机关或法院这些权威机构宣布的正式文
件。
法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法律本文本身没有意义,
法律的存在依赖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
的习惯服从。行动中的法律则更应该注重灵活性。由于法律
的地方性,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在地方性法律的概念中,
一切法律知识,不论是一般性质的还是具体性质,都是当下
的知识,无一是可以永恒的,于是,没有一个法律知识可以
站在他者之上自称唯一正确,没有一个法律知识可以作为唯
一标准。在美国纽约州著名的里格斯诉帕尔玛案件中,A是
B所立遗产的唯一指定继承人,A为防止B改变遗嘱,从而
将B杀害。在当时,纽约州法律并没有规定如果继承人为谋
遗产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则继承人丧失继承权,但是A的确
是违反故意杀人罪。经过慎重思考,法院最终并没有执行法
律字面上等方面的有关规定,而是从众多的前案例中,推演
出一个法律原则,即不容许以欺诈行为或犯罪行为从而获得
利益,并判决A不能获得B的财产。面对这种规定,人们似
乎可以向常识观念提出问题,在里格斯诉帕尔玛一案中,法
院中的做法可能是不对的,因为法律的义务是在于严格按照
法律条文中的明确规定解释来解决纷争,如果法院另行其
道,那是因为法院自己抱有不正确的法律观念。但是,在此
案中,法院则认为自己行为并没有超越法律的规定他们的判
决非但没有受到谴责而且成为新的先例,一是因为A的故意
杀人罪的确成立,二是法院虽然没用按照法律条文来判决,
但是其灵活的运用与此案法律规定明确相关的立法资料,同
样是运用法律。法律条文是死的,灵活的使用法律才能更好
的让法律保护人民的利益,这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书的最后,作者提出了“恶
法”和“邪恶要求”等观点。法律完善是一个长远哥过程,
法律条文也是不可能具体到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我们无
法保证法律适用者一定会给出一个确证性的解释,这是一个
很难解决的实践困境。这就意味着,有时法律理解而产生的
“法律是什么”,更多的是一个纲领,一个大的方面,而不
是“具体需求”式的。
本文发布于:2022-08-13 11:3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2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