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意识的社会实践报告该怎样写

更新时间:2024-11-07 20:45:17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2日发
(作者: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法律意识的社会实践报告该怎样写

众所周知,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

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综合,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

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

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

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

因素和内容。同时也是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

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

治观念等等。而我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所具备

的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建设。但是,现实中却时常出现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有

些甚至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大

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和法律素养的不足。毕竟大学生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

影响——尤其是社会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各种诱惑层出不

穷,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们经常掉进陷进之中而不自知。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

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

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

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

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

识表述为:大学生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

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

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以下是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

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

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

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

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

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

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

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

限,本科32学时,专科28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相

当于《法律概论》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

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

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

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

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

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201*,2)

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

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

信心的占%,而%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表示完

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

的占第一位为%,“不平等”的占第二位%,认为“平等”的占%。

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

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

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

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

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

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

17%。我们知道XX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

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

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

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

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

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

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

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

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

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

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

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

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

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

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我国法制宣传教

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提升

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在通常情况下,

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

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

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

来思考与处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

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

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沦,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

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

则;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

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

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

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

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

再受法律保护。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

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

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

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

了冲突。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

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

的规则和评价。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

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

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如果脱离法律

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

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但是,即使人们感觉

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视、违背或搁置

法律。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

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

不合理,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

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

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讲证据。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

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

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

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

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

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

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

能主观臆断。再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

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

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

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

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

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

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

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

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

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

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

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

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

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

理由必须具有法律?D亡的说服力?就此

而论,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

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D?D那些认同法

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

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

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

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

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二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

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

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

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

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

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

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

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

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

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

应当指出,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

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

实的方法等。每一种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方法。大

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

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

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

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

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

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

良好条件。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

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

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

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

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

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

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

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

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

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

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

动。

二、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

问卷100份。

三、调查时间、对象、内容

调查时间:201*年3月10日-201*年3月22日

调查对象: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员工

调查内容:

1、你作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

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四、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

问题1“当你做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目的:希望人们

能遵守交通规则。存在问题:有人闯红灯,竟然有人跟着

一起闯红灯!还有人在汽车飞驰时,竟然疯跑过去,吓得汽

车连踩油门,一旁的人吓得魂都没了。当然总体上人们还是

能遵守交通法规的。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规则,警察要加强

对行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路旁发放交通常规,提醒行人

不要闯红灯,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

要性,学会保护生命。

问题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

写欠条”。目的:考察公民在经济理财方面的法律意识。存

在问题:对于欠条的真确使用还存在误区,也有人认为熟人

之间使用欠条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更有甚者怀疑欠条

的法律作用。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大多数人对欠条的理

解和使用还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解释一

下在法律中有关欠条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效,

借条可以做为合法的证据使用。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第

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

受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

时效期间。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是能够真确的书写使

用已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有关的

宣传力度。

问题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

系”。目的:全面考察我国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解。存

在问题:不少人认为打官司难,诉讼难,民告官难,打官司

成本高,执法不严,没有关系打不了官司,还有人认为打官

司是有钱人的事与平头百姓无关。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虽然我

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深,但是摆

在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者面前的问题仍然很艰巨。法律应有

“至高”的权威。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期望法

律的权威高于一切。大家说,一个国家机器为了正常运转,

必须有一种权威,这个权威只能是“法”而不能是“人”。

人们从内心要求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一切

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

上的特权。当法律规范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政治决

策不一致时,都要优先适用法律规范。相对个人而言,必须

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民,其

个人主张都应服从法律。相对组织而言,特别是政党更应该

模范守法、带头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当然,要实现法律

的权威,首先必须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要把立法与执法放

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执法不严的后果往往比没有法律更

糟。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

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

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

利比法律有用,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回答是“拿

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事实上,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

很强,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关乎到自己今后的发展,

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

五、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结果最大的问题是:居民的法律实用意识弱于

法律权利意识,而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

下几点: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有些人面对问题还有着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私了的观念。对于与自己洗洗相关的日常行

为,有的人还有这武力解决的观念,不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社区在居民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作为社区应该发挥

社区的优势,做好对居民的普法教育。社区对于居住在城市

的居民非常重要,因为随着社会职能的不断改变,居民的生

活重心逐渐以社区为中心,所以,法律进社区显得极其重要。

只有法律进社区,才能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法律进社

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

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

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

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以及大力组织和发展社

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要努力号召和

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

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

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

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

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法律进社区,社区将从

三类人进行普法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法律的意识。

法律进社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社区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

之一,常抓不懈;适当地组织青少年在寒暑假,开辟形式多

样的第二课堂。利用多种载体营造法制氛围,通过组织法律

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民警讲法制课、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进

行法制教育,既可巩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成果,又可以培养

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充分利用社区共建单位,成立青少年

法制教育基地,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创新

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系列活动。

法律进社区——调动中年人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内居民的

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

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中年人又是每个家庭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老人和孩子,虽然广大居民的自我保

护意识在各种宣传的影响下有所增强,但法律知识仍显薄弱,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条幅、板报、及宣传海报和法律宣传单等

进行宣传,并将电信、网络等各种新型犯罪手段张

帖在明显处,让正常的上班族都能看到普法势在必行,同时

可提醒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远离诱惑,远离危险。真正地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普法中来。

法律进社区——退休的老年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法律进社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

的作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大量离、退休人员又归入

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同时,

他们又是我们普法工作的重要资源,因为社区内存在着各种

矛盾和纠纷,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我社区成立了老年法制

宣讲团,将法律进社区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人民调解

工作是关系到每个社区、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

社区法律服务要把这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法律志愿

者宣讲团就要在加强社区调解委员会建设、以及协助调解社

区内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等方面当好顾问和助手。

六、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从而对提高自身

法律意识起到了帮助,希望这次的问卷调查形式能帮助到公

民了解法律,从而去学习法律。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

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法律

应有至尊的地位;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法律应有至诚的信

仰。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法律对于中国公

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由陌生到熟悉。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的学习者

应该做些什么。更使我明白了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肩

上的责任有多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律问题表现

出了极大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在我国,法律应该是人民

的意志、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和充分体现,它应

具有极大的权威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

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然,实现上述愿望,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提高立法质

量,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观念,让全体公民真正理解法、

接受法,引导众珍视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敢于拿起法律武

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

必须严格执法,切实服从并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从而坚定

人们对法律的忠诚与信心。

调查人:*********

日期:201*.


本文发布于:2022-08-12 08:5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0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