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1月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Jan. , 2010
第
26卷u3000第
1期JournalofJiangsu InstituteofEducation (SocialScience) Vol,26u3000o. 1
浅析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策略
3
—
———以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为例
罗u3000霄u3000u3000赵卢伟
(复旦大学法学院
,上海u3000200438)
u3000u3000[摘u3000要
]u3000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式
,本文以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作为切入
点
,重点分析了该学位教育的就业状况和培养状况
,并对法律硕士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
]u3000法律硕士
;u3000就业现状
;u3000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u3000G643 [文献标识码
]u3000A
是去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的人数一直保持在一个稳
定的比例;而去金融机构的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去
[文章编号
]u30001671 -1696 (2010) 01 -0046 -04
u3000u3000一、
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
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就业状况分
析
事业单位的则呈递减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就
生教育的新形式
,注重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背景
,旨业市场不断多元化、开放化的发展态势。与法律硕
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专门法律人才
,服务于当今士专业对口或者关联度较高的行业有
:公务员系统
社会日益结构化、复杂化的法律职业需求。中的司法机关
,事业单位中的教育机构和公司企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法制建设、政治与经济体制改中的律师事务所
,金融单位中的银行等。而外企招
革以及成为贸易大国的全面、高速发展时期
,跨学聘通常是重能力、不限专业
,尤其是其中的四大会计
科、综合、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仍将是社会需求的事务所
,对法学院的毕业生有较大的吸引力。
大势所趋。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看
,法律硕士就业而今这些行业工作的人数占当年法律硕士毕业
面非常之广
,司法、检察、公安系统
,律师事务所、企生总数的比例如表
1所示
:
业法务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等都吸纳了大量的法律表
1u3000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就业情况
(%)
硕士人才。以律师事务所为例
,律师职业专业化细律师四大会计
分出专门的知识产权侵权、医疗事故、房地产、产权司法机关教育机构银行
事务所事务所
交易、技术转让、金融与证券等领域
,为具备相关复2005 5.3 9.7 6.4 14.7 1.9
合型专业背景的法律硕士毕业生创造了很大的发展2006 8.4 10.4 3.9 15.2 3.2
空间。2007 7.2 8.7 8.0 23.5 3.5
以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为例
,通过选取
2005—
2008 7.8 4.9 7.1 16.3 4.62008年
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统计结u3000u3000应当说
,复旦大学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
形势总
果发现
,4年来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就业的总体趋势较体看好
,呈现出“就业面广
,集中度高
”的特点
,毕业
为平稳
,4年内行业流向基本没有较大的波动
,尤其生流向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
,不再局限于公检法司
3 [收稿日期
] 2009-09-19
[作者简介
]罗u3000霄
(1979-),男
,江苏南京人
,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院院党委学生总支副书记、研究生工作组组长。
赵卢伟
(1978-),男
,上海人
,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
46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x0c
和律师事务所等传统的法律岗位
,这种多元化得益
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
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
就
2009年而言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就业形
势较往年严峻许多
,一方面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
力加剧
,而学生中也存在自我定位偏差
,就业思想滞
后
,主动性不够等问题。
u3000u3000二、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培养状况分
析
从培养模式来看
,法律硕士培养的是具有良好
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复合型、实
践型法律人才。它借鉴了美国的
J. D法律教育模
式
,以弥补中国法学教育过分偏重学术教育和本科
教育的缺陷。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都以“本
”为
本
,基本上是从本科教育开始的
,主要是一种学术教
育而不是实务教育。而美国的法学教育是研究生教
育,以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实务型人才为主。考虑
到法学是一门涉及社会生活多方面的经验性学科,
一个人只有在具备了较为全面的然科学、社会科
度,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是法律
硕士产生的背景,也反映出社会对于复合型、专业型
法律人才的需求。[ 1 ]传统的法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
一些专业对于复合知识背景的需求,以知识产权保
护律师为例,在当今社会,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
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都越来越重视,而这需要大量
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专业型人才。然而,传统的法律
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法学毕业生并不具备这种专业
背景,在专利保护实务中很难做出专业的分析与判
断。因此,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法律与理工科知识相
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大势所趋。
当然,法律硕士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法律
硕士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法律硕士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法律硕士接受的法学教育并不系统,教育的水
准也不高。许多学校给法律硕士开设的课程基本上
是
照搬法学本科生的14门核心课程外加一些选修
课,这种“双学士”的培养模式无法真正体现法律硕
学以及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可更好地理解和运以之
用法律
,因此美国的法学院一般会要求申请进入本
院学习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个非法律专业本科以上的
学位。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弥补学生由于年龄较
小带来的理论思维的浅显和社会实践知识的不足等
等弊端。复旦大学法学院近年来也采取了一系列的
改革措施
,对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首先
,
进行了课程调整
,加入了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诊所与
模拟法庭、谈判学、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方法等实践
课程。其次
,与世界
500强企业、知名律师事务所等
合作
,如与飞利浦公司合作
,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
程
,由飞利浦公司标准部副总裁授课
,在传授实务的
同时
,也介绍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务部
门的运作现状
,有效弥补了同学们对就业认识的不
足。最后
,加强了与世界著名大学
,如耶鲁大学、哈
佛大学等的交流合作
,为法律硕士学生提供一个更
好的国际化平台。
从社会需求来看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的精神
,开设法律硕士学位是为了拓展人才培养
的类型和规格
,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
发展需要
,加快培养社会亟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
次专门人才
,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
士的优势。这些课程都没有体现出“培养和训练学
生实际操作能力
,以使其成长为实务型法律人才
”的
培养目标
,绝大部分为法学理论课
,实务课程少之又
少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
开设实务课程。目前
,绝大多数院校的法律硕士培
养年限为
3年
,也有少部分学校规定为
2年。而实践
证明
,法律硕士学生在
2~3年的学习期限内
,根本
无法满足复合型、应用型的要求。此外
,由于法律硕
士的扩招
,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法
律硕士的师资配备随意性很大
,有效指导不足。
其次
,专业实践不足
,复合型的特点不突出。
目前复旦大学在法学研究生学位教育上实行的
是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齐存的双轨制
,对此有部分
大学的法学院也正在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试验
,例
如
,复合型
3M教育
—
———法律硕士培养的一种新模
式。3M是指在法律硕士
(JM )、公共管理硕士
(MPA )和工商管理硕士
(MBA )之间展开合作
,打破
专业间的界限
,完全开放各自的课程
,整合三方教学
资源
,共同培养社会急需的职业化、复合性、精英型
的中端人才。此外
,
还有中山大学的专业化医学法
律硕士培养模式
,等等。但从全国范围看
,更多的高
校还都是沿袭着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
上主要讲授如何注释现有法律条文以及论述课程的
—
47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x0c
想信念的追求。当然,经历不同,理想也
会有差异。
由于法律硕士专业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同学
想信念的追求。当然,经历不同,理想也
会有差异。
由于法律硕士专业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同学
体系和基本理论
,而后按图索骥的让学生在纯理论
及法律条文的支配下经过所谓的逻辑推理得出正确
的答案
,而这种对于条文的纯粹分析在现实中几乎
是不存在的。另外
,极少数学校虽采用了案例教学
法或
“诊所式
”教学方式
,但仍未能普及
,相对于为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输送合格法务
人才的法律硕士教育来说
,仅可谓杯水车薪
,根本无
法适应培养的需要。
[2]
最后
,就业定位迷茫
,职业规划不清晰。
法律硕士就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专业的复合型
背景
,法律硕士研究生招收的是非法律专业本科生
,
具有不同专业的知识背景
,为法律硕士研究生成为
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
,它
应该是非法律专业的知识背景与法律专业知识的融
合与综合应用。复合型不应当是指各种知识的简单
相加
,而是跨学科的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
用
,也包括一个人多方面素养的复合
,因此法律硕士
学生需要在入学初期
,就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工作
经验和个性特质进行仔细评估,以确定自己在就业
时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从而有的放矢。但现实中,
一些法律硕士学生本科时期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
有些甚至是因为排斥第一专业才选择读法律硕士
的
,在进入法律硕士研究生阶段后也不注意将自己
的第一专业与法律相结合
,因此在就业时就无法表
现出自己复合型专业的背景优势
,也就失去了与法
学硕士或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应有的比较优势。
三、法律硕士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法律硕士学生的就业选择不是其面对毕业时才
有的临时性事件
,而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
,
尽管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但它是由阶段性的
任务完成或必要的强化、补救以及新任务的产生相
连的有机序列。所以
,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也应该
是从招生开始到离校结束
,贯穿始终的一个过程
,尤
其要注重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笔者结合复旦大
学法律硕士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
,对全日
制法律硕
士的就业指导有几点体会。
1.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坚定法律硕
士毕业生的理想信念。
笔者曾以上海
4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法律硕士
研究生为蓝本开展过法律硕士的德育教育工作调
研
,当时共发放问卷
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
702份
,有
效回收率为
87. 8%。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法律硕士
—
48 —
研究生在心理上不但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强的
优越感和较强的兼容性
,同时也具有较差的耐挫力
;
在思想上
,价值取向功利
,集体参与意识淡漠
,班级
观念弱
;虽然没有丧失理想信念
,却也体现出了现实
性和功利性
;对道德要求和道德取向日趋成熟和稳
重
,但在判定标准上存在矛盾和困惑。调查显示
,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既注重社会理想、道德理想
,也强
调生活理想、职业理想
,特点是现实性和功利性。相
对过去那种把理想与个人发展相对立、相脱离而言
,
这是一种进步。毕竟理想信念不是游离于个人发展
的异己力量
,它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
,政治素质本身
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因此要做好他们
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根据他们的体特点
,坚持
整体指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规范性与导向
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调查我们还发现
,法律硕士研究生并没有丧失对理
立志报考国家及地方公务员
,从事公检法等相关部
门工作。每年复旦大学都有
20%以上的法律硕士毕
业生被成功录用为各级公务员
,因此我们也特别注
重针对这一就业趋向特点
,把加强职业指导与坚定
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法律硕士研究生普遍心理
成熟
,对于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
”的思想了解较多
,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
如何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理性的认识并实践这
些理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比如
,在
2008年复旦大学特别注重用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
就和宝贵经验教育学生
,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国情
,加
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社会使命感、责任感教育
,透
过学生视角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
30年间走过的发展
历程
,切身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思索新
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展望我国改革发
展的前景蓝图。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
,积
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
召
,投身西部建设。
2.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发挥专业教师在
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校风是大学的整体形象反映
,也是师生精神状
态的集中表现
,而良好
的学术氛围则是法律硕士研
究生培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在法律硕士培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x0c
养上,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积极
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2001年9月,复旦大学
法律硕士协会成立,这是复旦大学法律硕士的自治
性团体,当时创下了3个全国第一:建立全国第一家
法律硕士学生组织;开办全国第一个法律硕士专业
网站;出版了全国第一份法律硕士期刊———《法律硕
士评论》。协会以加强法律硕士同学之间的交流,加
强法律硕士理论、教学和实务之间的联系为目的举
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特栏目“东方讲坛”自开创
以来,举办了“走进法官系列”“走进检察官系列”等
60多场讲座;组织学术沙龙、开展法律援助以及组织
有奖知识竞赛、辩论赛,邀请毕业生举办“就业经验
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同学们提高了学术水平,
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接触了更多的法律实务。
专业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业内人士,其言传身教
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且专业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内往往
掌握着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专业教师能够有
效地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准备职业、推荐毕
业生,那么在促进学生成才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
用。自2005年起,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在入学之初,
即由法律硕士培养办公室负责为每位学生安排学习
导师。这样使得法学院的每一位教师都参加法律硕
士学生的教学、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 4年来,这种管
理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也使就业指导工
作的效率大为提高。
3.探索联合培养的模式,积极发掘外部优势资
源。
法律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法律硕士教育
的生命线和就业的保障线。法律硕士学位是一个务
实的学位、实用的学位,其培养不是一个培养单位能
够独立完成的,必须要有法律实务部门的共同参与,
需要通过在法律实务部门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聘请
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讲授课程、编写教材和指导论
文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
论与知识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而这往往又成
为法律硕士学生就业指导、推荐的重要外部资源。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法学院与上海市公检法部
门、各大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平时
邀请这些单位的专业人士来为法律硕士做讲座,就
业工作开始时邀请他们来院开专场招聘会。基于平
时的交流沟通,招聘效果较好。此外,积极联系社会
实践单位,使学生未毕业就能从多方面了解社会、深
入社
会,并通过实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获得提高。
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实习安排与毕业就业推荐相结
合,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
实习,效果明显。针对专业特点,广泛收集就业信
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加强沟通,实现双赢。一方
面安排专人负责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收集整理就
业信息;另一方面,主动出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在
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
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 1 ]曾宪义.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 J ].法学家, 2007 (3).
[ 2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
革》课题组.落实法律硕士实务型人才培养目标之我
见[ 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 (9).
(责任编辑u3000陈晓姿)
—
49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x0c
本文发布于:2022-08-12 06:3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70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