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问题研究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尤其是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
馆建设的目标和核心。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问题,
提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Abstract:digitallibraryinformationservice,especiallythe
individualizedinformationserviceisthetargetofdigitallibraryand
peranalyzesthedigitallibraryindividualizedinformation
serviceproblems,andputforwardimprovingdigitallibraryindividualized
informationserviceabilityofthemeasures.
KeyWords:Digitallibrary;Theindividualizedinformationservice
进入21世纪,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数字图书馆建
设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目前已经有一批数字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的
基本模式[1],事关数字图书馆竞争优势的保持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因
此,如何解决好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问题,显得十分紧迫。
1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1.1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阶段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发
展,已经有一批数字图书馆建成经投入使用,如今数字图书馆建设已从
开始的信息资源建设阶段发展到现在的用户服务推广阶段。如果说在
信息资源建设阶段,需要注重的是信息技术使用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的“规范性”,以便进行资源共享,那么,在用户推广服务阶段,则需要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用户的”柔性”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从而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服务的基本模式和必
然选择。
1.2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必要性
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但是投资规模较大的基础性建设,而且是运行
维护费用较高的工程。从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建设成了一
大批数字图书馆,但是仅仅靠政府投资只能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生存问
题,数字图书馆要发展壮大,还需要数字图书馆本身市场化(或企业化)
运作的程度及市场的开发程度,而数字图书馆取得市场的主要手段之
一就是信息个性化服务。
1.3数字图书馆具备提供高水平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传统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由于缺少数字化手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
力资源,其服务范围只能局限于少量的重点用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数字图书馆大量建设,其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图书馆服务
内容不断扩展,服务方式不断增多,服务功能日益强大。数字图书馆已
经具备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定义与主要内容
目前,多数大中型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如信息查询、文献
获取、参考咨询、知识增值等基本信息服务[2]。个性化信息服务与
此不同,它是在基本信息服务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类型
和模式,并日益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主流和趋势。
2.1个性化信息服务定义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它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定制特殊的用户界面,以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了解
和推测用户的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到位的信息服务,提高用户满
意度[3]。
2.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概括来说,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
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三方面。现实中具体表现形式有信息
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智能代理服务、信息垂直门户服
务、信息帮助检索服务、信息挖掘服务以及信息呼叫中心服务等[3]。
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3.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整体还处于边建设、边服务、边管理的阶段,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更是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国内数字图书
馆已经建成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如浙江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以及中科院图
书馆的MyLibrary等,目前也只做到根据用户的选择把经过挑选、整理
后的数字资源提供给用户[4],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性、个性化
信息服务要求。
3.2缺乏个性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从1997年才开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到目前才仅
仅十几年时间,因此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方面
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技术人才短缺,知识理论型人才也短缺。个性化
信息服务需要一支高端人才队伍,而这方面的人才目前尤其缺乏。
3.3缺乏对用户市场的开拓
由于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绝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国家或地方的财
政,缺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动力,也缺乏激励机制,对用户市场开
拓不足。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服务范围狭窄。以北京为例,北京有数量
庞大的数字图书馆,但其大多数只对本校师生开放或联盟高校的师生
开放,服务的范围有限;第二,没有充分利用好庞大的文献信息需求资
源。如北京拥有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合计超过2000家,研究人员
超过50万,而科研院所与研究项目都有研究经费,是一个庞大的文献
信息消费市场。如果能够开拓这个市场,那么可以给北京数字图书馆
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庞大的信息消费市场仍没
有得到很好利用。
4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点建议
4.1做好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第一,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用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随着数字
图书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及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扩充与完善,需要
把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制定与完善数字图
书馆信息服务的标准、规范及要求;第二,树立服务导向理念。把服务
当作数字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并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数字图书馆的日常
工作、业务和规章规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规章制度;第三,建立良
好的用户反馈机制。针对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项目,需要建立一套用
户信息反馈系统,让用户来评价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的质量,
通过用户参与的评价来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
平和质量。
4.2提高图书馆员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
人才是实施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根本,要从多方面入手,
采用灵活的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第一,定向培
训。根据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及所从事的岗位要求,进行定向培训,
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的补充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第
二,加强在岗学习和交流。通过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不断学习、交流
和积累,达到共同提高工作技能和能力;第三,注重人才引进工作。信息
个性化服务需要是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既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又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
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第四,完善人才使
用方面规章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人才产生、管理、
使用机制,采用考察、选拔、使用人才的科学方法,制定全方位评估复
合型人才的测评方式,逐渐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管理有序、人尽其才
的良好环境。
4.3注重开拓个性化信息服务消费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用户需求决定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而服务则影响到数字图书馆的
资源建设。企业、科研人员、行政机关、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机构
从业人员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用户,了解用户需求是有效开展数
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重要前提,必须深入了解这些目标用户的需求,
不断拓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消费市场。
第一,注重对企业信息消费市场的开发。一是通过对企业的调研,
建立企业用户档案。企业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行业、主要产品、企
业性质、规模、经营情况、企业文化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二是要了解企业的需求,主要
包括:企业文化需求、企业产业研发需求、企业开拓市场需求等。这
样才能够有目的性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对企业服务,不但可
以得到企业经费方面的支持,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行业
地位。
第二,注重科研人员的信息消费需求。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建立个
人数字图书馆,根据每个人的工作、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栏目和检索
策略。此外,还通过短信、E-mail、QQ等现代化的数字服务方式为教
师、研究人员等提供便利化服务。
第三,为更多的用户体提供信息消费服务。针对国民经济管理
和服务机构、金融保险行业、中介咨询、娱乐会展、律师会计等高端
服务业客户,需要为他们制定出个性化信息服务方案,来满足其庞大的
文献信息消费需求。
5结语
数字图书馆建设如今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之前的信息资
源建设阶段到现在的用户服务推广阶段。目前数字图书馆在为用户提
供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和用户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一
段距离。必须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积极
开拓用户市场,重点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把
数字图书馆建设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克宇,王一丁.我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相关文献综述
[J].情报资料工作,2005(4):74-76.
[2]孙坦,周静怡,宋文.数字图书馆开放式资源与服务描述规范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74-77.
[3]胡永生,黄如花.从数字图书馆到电子知识空间的信息组织
模式转变[J].图书与情报,2005(6):62-66.
[4]张俊,黄水清.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
能与特征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609-612.
本文发布于:2022-08-10 15:1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681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