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履约保证保险及银行的风险防范
关于履约保证保险及银行的风险防范
作者
姬晓红
广义的保证保险是指老实保证保险和确实保证保险。老实保证保险又称忠实保证保险、信誉保证保险,是指
假设雇员行为不老实或者疏于职守给雇主造成经济损失时,由保险人给与赔偿的一种财产保险。确实保证保险又
分为合同保证保险和产品保证保险,是指被保证人由于不履行其法律或合同义务或者其消费的产品有瑕疵给权利
人造成损失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再详细之,合同保证保险又分为供应保证保险、投标保
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预付款保证保、维修保证保险等。现针对银行的业务需要,仅针对履约保证保险及在办
理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中银行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略加以阐述。
一、履约保证保险概述。
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即债权人,这里专指银行〕承诺,假设被保险人〔即债务
人,这里专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那么由该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
详细而言,该履约保证保险具有如下性质:
1、履约保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财产性保险。
因为履约保证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补偿由于借款人不履行约定或法定义务给银行财产造成的实际损失。它不具有人
身性,换句话说,履约保证保险不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而且在该种保险中保险人具有代位求偿权,即
当借款人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保险人在赔付给银行相应的贷款本息后,可以在赔偿额
度内获得借款人对第三人的赔偿恳求权。
2、履约保证保险承保的风险具有信誉性。
保险从社会角度来看是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制度;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契约或是由于契约而
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风险的存在是构成保险的第一要件,但是并非任何风险都可以构成保险风险,只有保险公
司予以受理的风险才构成保险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签订履约保证保险合同时,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必然
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及偿债才能有一定的认识,对借款人的信誉有一定的理解。假设,企业信誉状况
极差,根本没有履约才能,保险公司自然是不会对其履约才能予以保证的。
然而从理论上讲,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诞生是基于债权人对债务人是否履约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而保险公司开
展这项业务的最终受益人也是债权人,因此根据保险的根本原理,投保人正常情况下应为债权人即银行。但是由
于现实当中,贷款利率的固定性,假设银行承担履约保证保险的保费交付义务,那么势必加重银行的负担。但从
另一方面而言,由债务人投保也不符合民商法的平等原那么,因为这样的做法同时也加重了债务人的负担。然而
在现实条件下,由于借款人自身的偿债担保才能较差而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借
款人投保也不为一个权宜之计。
3、保险人资格的特许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公司应当采取股份形式或者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同时该法的第七
十条和七十一条又规定了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但是并非符合上述条件的保险公司都可以经营履约保险业务。九
十年代前期,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做履约保险业务,形成行业垄断之势。近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保险
业日趋繁荣,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关注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形式上具
备了经营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才能,但是只有那些经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此类业
务。这不仅在我国保险人资格需要有特许性,在世界各国也大抵如此的。
根据上述履约保证保险的性质,我们会发现它与一般的保险业务不太一样,而终究不同在哪里呢?现将该类保险
的特征总结如下:
1、履约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三方当事人,即保险公司、借款人、银行。而一般的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仅为投保人和保险人两方,而将受益人列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这是因为一般的保险理赔是保险人对投保人直接
的无任何阻隔的赔偿,而履约保证保险赔偿针对的不是对投保人即借款人损失,而是针对投保人的债权人即银行
的损失。
2、履约保证保险合同是一种从合同,而一般的保险合同是独立的合同。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交付规定的保险费,
而保险人对承保标的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或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时,承
担给付保险金义务的协议。这里所说的保险标的,对一般的财产保险而言是指特定的财产或者与财产相关的财产
利益;相对于人身保险而言那么是指人的生命或安康。而相对于履约保证保险而言,其标的是“履约〞,而履约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一个标的,它依附于债务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是否符合主合同中有关对债务人义务的规定,这种
保险是对债务人的债务偿付、违约、失误承担附属性责任的书面承诺,因此履约保证保险合同不能脱离主合同而
单独存在。
3、被保险人对保险人有归还的义务。履约保证保险是一种财产险,因此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有代位求偿权在此就
不再详述。只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中,一旦保险公司对银行进展赔付后,它就获得了借款人的债
权人的地位,此时保险公司的权利很大,其对借款人的债权追索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借款人的债务人,在法律允
许的范围内,保险公司基于其债权人的地位可以就被保险人的一切财产行使追偿权。
4、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格外严格。由于保险公司在办理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时其所承保的风险具有很强
的信誉性,因此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资信的审查是非常小心的。只有在他们对借款人按时还款有信心的情况下,
他们才会承保,因此对保险公司而言,其所承办的大多数的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中借款人所交付的保险费本质上只
是一种投保的手续
二、如何处理履约保证保险与担保法中几种担保方式之间的关系。
履约保证保险相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仅仅是他们所开展的一项保险业务,但是针对银行而言,履约保证保险那么是
一种不折不扣的足以使其放心的担保方式。而从履约保证保险的最终的作用来看,它也确实担负着担保的职能。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它所规定的担保方式只有抵押、质押、保证、留置、定金五种。那么为什么
有了上述的诸种担保方式后,银行仍然还有时要选择履约保证保险呢?担保法中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与履约保
证保险之间是否存在这互相矛盾的地方?下面我就就上述的两个问题略加阐述:
1、为什么有了担保法所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银行仍然还会选择履约保证保险?
大家都知道,银行所采用的主要的担保方式是抵押和保证,而这两种担保方式在履行担保任务时又存在着一定的
弊端。
首先就抵押方式而言:抵押是指抵押人以担保债务清偿为目的,不转移占有地就自己的财产为债权人设定处分权
和卖得价金优先受偿权的物权行为。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抵押权人基于此项权利可以直接对物享有权利,可
以对抗物的所有人及第三人。这种担保方式在银行发放贷款时经常使用,但是这种担保方式在实际中存在这一些
弊端,详细而言〔1〕就抵押标的价值而言,一方面由于物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可能使其在被处置时的价值小
于设定时的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预期的清偿。另一方面,随着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抵
押物和配套抵押物的出现,增加了对抵押物价值评估的难度。〔2〕就抵押登记而言,我国银行借贷业务中的抵押
合同都是在双方签订的时候成立,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开始生效。但是办理抵押登记的程序又较为繁琐。〔3〕就
抵押物的变现而言,银行在债务人不能如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处置抵押物时,往往由于抵押物的性质而要由特定
的机构拍卖,还要经过法定的一系列的程序,这就增加了银行将其债权变现的难度,进而影响了银行资金的正常
运营。
其次就保证担保方式而言:保证担保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针对银行,其所运用的保证担保方式都
是连带责任保证。所谓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相对于一般保证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责任同时也加强了对债权人的保障。然而这种担保方式的弊端
仍然是显而易见的:〔1〕保证在理论上属于人保范畴,因此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
又有债务人提供的物保时,保证人仅就物保范围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当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
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因此,保证在债权的追索方面不具有优先权。〔2〕担保法对保证人的资
格限制性很强,例如担保法的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第四条、第十八条等等。使得银行在
稍不注意的情况下就可能使其债权脱保。此外还由于一些保证人的性质比较的模糊,在认定上模棱两可,这也给
银行的债权带来了风险。〔3〕现代经济的开展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和获利性并存,一笔交易成就或消灭一个企
业的现象并不罕见。那么这就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保证人在设保时经营状况良好,而到它该履行保证责任的
时候已经完全没有清偿才能,从而使银行的债权落空。
2、担保法中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与履约保证保险之间是否存在这互相矛盾的地方?
鉴于担保法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中,银行用的最多的是抵押和保证,现仅就抵押、保证与履约保证保险的关系
加以阐述。
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大家都知道抵押和保证并存于同一债权的关系是: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债务人提供
的物保时,保证人仅就物保范围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当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
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同一债权上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债权人可以选择两种担保方式。那么
同一债权上同时存在履约保证保险和抵押或保证,或者同一债权上同时存在履约保证保险、抵押和保证的时候该
如何去处理呢?相信通过下面的阐述,大家可以自己得出答案。
履约保证保险表达了两种法律关系:一种是担保法律关系,另一种是保险法律关系。它所表达的保证法律关系表
达在保险公司向银行出具的保证书;它所表达的保险法律关系表达在借款人写给保险公司的投保申请书和保限公
司签发的保险单上。因此在履约保证保险在履行担保职责时不能将其简单的划归于担保法所规定的保证所表达的
法律关系,更不能认为抵押担保方式优先于履约保证保险适用。可是当它们并存于同一债权时,银行该怎么办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条规定,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别离单独转让或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将此条做
反面解释,也就是说抵押权可以与主债权一同转让,而根据物权的原理,物权人对物是有一定的处分权的,因此
可以肯定这样的推理是无误的。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假设干问题的解释?第二
十八条规定,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
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可知,债权人转让债权对债务人仅有通知的义务,而无须
获得债务人的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一条可知,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获得与该债权有
关的从权利。
基于上面的阐述,我们就会发现履约保证保险的存在与担保法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并存同一债权时,无论在理
论上还是在理论中都不存在着障碍,履约保证保险的存在只是给银行多加了一层保险锁,使其债权受偿的机率大
大加强了。因为银行可以在承受借款人提供的担保法所规定的各种担保方式的前提下,与保险公司签订履约保证
保险合作协议书。同时在该协议书中注明:当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保险公司应该履行赔付义务。保险公司的
赔付资金到位后,银行将转让其对借款人的主债权和担保权给保险公司,银行将不再介入原来的债权债务法律关
系。
三、银行适用履约保证保险时的风险防范。
1、保费交付的问题。
为什么说到适用履约保证保险的风险防范时首先提到的就是保费交付的问题呢?答复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对保险
合同性质的认定上。
保险合同是理论性合同还是诺成性合同,至今学术界仍颇有争议。而理论界的这种争议,那么直接影响到了理论
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学者认为保险合同是诺成型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投
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也就是说保险双方当事人
只要意思表示一致,保险合同即告成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不交付保险费,保险人又没有提出异议,以
致后来保险事故发生了,保险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难道要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各自履行双方的义务即保险
人履行保险义务,而投保人履行交费义务?这似乎有失公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应当按照约定交付保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承担保险责任。〞部分学者又主张保
险合同是理论性合同。可是这种主张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以投保人交费为条件的论调,对分期分批交付保险费的
保险合同中又该如何解释?这个条件的成就是以投保人交付完所有保险费为准还是以交付第一期保险费为准?
综上所述,对于银行而言,在承受履约保证保险时为了债权的平安起见,银行应催促借款人一次性全部交付保险
费。假设借款人与保险公司协议采取分期分批交付保险费的,那么应要求保险公司在与银行签订的履约保证保险
协议中明示,履约保证保险协议自投保人第一次交付保费之日起生效。
2、履约保证保险的除外责任。
银行可以通过履约保证保险获得债权清偿的保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保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对
于这个限度又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助于银行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债权。
履约保证保险仅仅是针对由于借款人的主观过错〔成心或过失〕而不能如期归还债务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的财产
损害承担保证责任。银行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时,应特别注意保险公司所容许的承保的范围。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对下述的几种情况是不予以承保的:
〔1〕由于意外事故或者不可抗力而导致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的。众所周知,不可抗力和意外事故都是不能
预见、不能防止并且难以抑制的客观情况。这种情形与履约保证保险所保险的由于借款人主观过错而不能正常履
行义务的初衷有悖,因此保险公司在正常情况下会在履约保证保险中排除此种情形的赔付。而银行业应该防范于
未然,针对此种情形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与借款人商定风险的分担或者采取其他的保险险种和担保方式予以化解
风险。
〔2〕对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的情形。保险公司在办理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时的立场通常是
对借款人在运用借款所购得标的物由于质量问题或者交付问题引发合同纠纷而影响其如期还款的情形不予以赔
付。原理一样,因为借款人不能还款的原因并不是他自己的主观过错,履约保证保险所担负的职责已经被超越,
这种情形应该属于产品质量保险的范畴。此时银行可以与借款人商定,由供销商对此种情况承担保证责任,或者
采取其他的担保方式和保险方式。
3、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不能发挥预期效力的情况。
〔1〕主合同中约定债权人不可以将合同中的权利部分或全部的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保险公司在借款人不能届
期归还贷款的情况下对银行进展赔付后,本应享有债权的追索权,这点在此之前已经详述。可是一旦主合同中约
定债权人不可以将合同中的权利部分或全部转让给第三人就意味着银行是借款人的唯一债权人,借款人除对银行
外不再对其别人负有偿付义务,因此保险公司对银行进展赔付后,借款人并没有求偿权。也就是说这时的保险公
司只负有义务而不享有相应的权利,这不仅在理论中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在理论上讲也违犯了平等和诚信的民法
原那么以及履约保证保险的根本原理。这时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从而银行的债权面临风险。
〔2〕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保险公司作为一个营利机构,它
做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目的不仅仅是赚取可观的手续费,而且它们还知道在为数不多的需要它们赔付的案件中它
们还可以在借款人和借款人的担保人身上挽回部分的损失。因此,保险公司会在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中与银行约定,
在银行得到保险公司的赔款的同时,银行要将银行对借款人的一切追索权转让给保险公司。可是假设先前银行与
担保人在合同中约定担保合同部可以转让,那么银行就无法将它对借款人的担保权转让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
可以根据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对银行进展赔付,从而使得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形同虚设。另外,履约保证保险通常
还对由于借款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效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承担赔负责,假设银行与担保人约定主合同无效,担保
合同也无效的话,又与保险公司约定转让担保权与获得赔付同时进展,仍让存在着影响履约保证保险效力的情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履约保证保险保险期间的问题。原那么上,履约保证保险的保险期间应当与主债权的存续期
间一样,但是理论中却并非全都如此。有一些履约保证保险的期间远远短于主债权的期间。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我们不应理所当然根据担保法而简单的加以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但是在实际处理此项业务时,银行应根
据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担保的可实现情况,对履约保险期间慎重加以对待。
本文发布于:2022-08-09 19:4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66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