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精神的反面案例——银行缘何成“老赖”

更新时间:2024-11-05 20:38:44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8日发
(作者:报警要出警费吗)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契约精神的反面案例

——银行缘何成“老赖”

判例1:“保值储蓄政策”执行期的案子

2012年年底,南宁市中院二审审结了一起类似盛氏夫

妇与银行这样的保值储蓄纠纷。1996年2月,钟女士为自

己儿子在某银行的储蓄专柜办理了数目也是2000元的保值

储蓄,约定的年利率是%,时限是15年(每5年,银行代

办转存,而储户保证15年内不提前支取)。15年后,钟女

士如约而至,扣除利息税之后,银行需要支付她元,可是,

银行不同意了,只愿意给3500多元。最后,僵持不下的双

方闹到了法院,不管是一审二审,法庭都判钟女士方胜诉。

理由为“本案关于合同效力问题”,而法院审理认为“存

期15年,利率始终为%”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达,按照诚

实信用的原则,支持了钟女士的请求。

判例2:“保值储蓄政策”被废止后的案子

1996年4月1日,人民银行下发通知,保值储蓄再一

次退出历史舞台。判例2中的这笔存款发生在2000年,与

保值储蓄政策无关。2000年7月,广东梅州的罗女士看到

信用社的告示,存足8年就给予%的年息。于是罗女士将万

元存入了信用社,信用社开具了一份存期8年的定期储蓄单。

但这张储蓄单上,利率和到期利息栏目均为空白,罗女士当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时并没在意。2008年10月,罗女士如期到信用社支取了本

金及利息。信用社按约定的利率,在代扣利息税后计算出应

付给罗女士利息万多元。罗女士将钱再次存入了信用社。然

而没过多久,罗女士接到信用社的通知说多付了70093元,

要求她返还。信用社辩称这笔钱是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的,罗

女士是不当得利。双方对薄公堂。罗女士在终审中也胜诉。

梅州中院的理由依然是罗女士与信用社的合同是有效的,合

同一旦有效订立,双方均应受合同的约束,履行自己的承诺,

不得擅自变更。

以上两个例子,一个在央行的保值储蓄政策存续期间,

一个在该政策早已完结之后。结果却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政

策如何,储户和银行是有存款合同的,只要合同不是强买强

卖,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真实意思的表达,一般来说

就该有效。从中可以看出,就算违反政策,也是银行自己违

反规定高息揽储,焉能因此毁灭合同?而银行基本会以储蓄

合同违反央行相关政策为由,拒绝如约履行。其实不用扯复

杂的金融政策、原则,任谁都不能违背合法合同。

先来说近一些的罗女士案例,当然适用于合同法,该法

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不

过,法院的判决文书是这么说的,“《储蓄管理条例》的规定,

是对金融机构关于储蓄存款利率拟订、公布、变动等的管理

性规定,不是对储蓄机构对外签订、履行储蓄存款合同的效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力性规定。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该案所涉8年期储蓄存

款合同及利率为无效合同或无效条款的情况下,不能仅根据

《储蓄管理条例》以上规定确认此案合同无效。”

再来说说远一些的那个案例,在1999年前,现在这部

合同法并未生效,一般来说,在这以前订立的存款合同应该

适用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而在计划经济

年代制定的该法,的确规定了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计

划的要求”。不过,这里又要说回新合同法了,“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中有这样的条款,“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

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

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也就是说,最后大家殊途同

归,合同还是有效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不管是二十多年前还是现在,不管

相关的储蓄政策和利率几经变化与波动,银行都应该履行自

己对客户在合同上的承诺。而如果银行有损失,应该从自己

内部去追责。如果有关部门监管失职,那么也是监管的责任。

否则,连银行都抛弃了“诚实守信”,又能指望社会上谁还

有信用呢?

然而,政策成为合同问题的挡箭牌,还真把许多人挡住

了。24年前,盛忠奎夫妇在银行存了2000元期限为24年

的储蓄,按照约定,到期后能拿到本息共计22万。谁知24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年后,银行只肯付8400元。盛氏夫妻的经历并非特例,到

底如何看待这场纠纷呢?盛氏夫妻的事件应该是舆论多年

后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关注保值储蓄这个问题,不可不说很

大程度上是22万与8400元的眼球效应。然而,“盛氏夫妇

们”其实非常多。不过,如同前文两个判例中的人只是少数

维权成功的幸运儿。

一、如今的局面主要是一些基层银行滥用政策的产物

我国曾经三度开始保值储蓄政策。50年代那次太过久

远,暂且不表。第二次是1988到1991年,第三次是1993

年到1996年。原因都和经济大环境有关。1988年,国家取

消价格双轨制,放开了物价管制,物价飞涨,因此引起了普

遍的恐慌,全国几乎都出现了抢购风潮,有的商店几乎被搬

空。在此背景下,保值储蓄应运而生。3年后,物价平稳下

来,保值储蓄停办。然而,1992年年底,通货膨胀又严重

起来,物价涨幅达到了%,保值储蓄这个杀手锏再次被央行

祭出,直到1996年再度停办。

在相关政策中,保值储蓄的最高期限是8年,但是许多

基层银行为了吸引储蓄,连30年的超长期储蓄都推出,当

然,它们所画的那块饼也十分大——利息相当高,回报很诱

人。最近,山东菏泽的媒体也报道了当地市民赵爷爷1989

年办理的24年超长期保值储蓄,宣传到期后能拿到11万元;

而江苏媒体也报道,镇江的胡女士24年前存了100元,按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照当初所言,应该拿到1万元。无怪乎有的宣传会说,“你

想在孩子结婚、升学得到巨额存款吗?”

再说回盛氏夫妻的事例。当事银行收到的上级停办传真

落款的日期是9月18日,而他们去银行办理的时间是9月

21日。换而言之,很可能是该银行明知政策不允许还有意为

之,而后来的24年里,银行也从未通知过盛氏夫妇政策的

废止问题,又凭什么不负责任呢?

二、一边滥用政策大肆吸储,一边又用政策做挡箭牌拒

绝担责实在说不过去

到底有多少人办了这样的超长期保值储蓄呢?光是当

地像盛氏夫妻这样的储户就有70余人。而早前一篇叫《超

长期保值储蓄法律问题评析》的文章提到,“超长期保值储

蓄存款纠纷涉及面十分广泛,仅东北某省某专业银行涉及储

户多达4万多人,众多的储户在投诉无门的情形下,试图寻

求法律解决。”根据媒体当年的报道,据估算仅1989年全国

新增的1200多亿元的储蓄存款中,就有70%以上是以保值

储蓄形式吸收的。可见,涉及面不会不广。

问题是,二三十年过去了,银行本身也在改制,当年的

经办人也早就四散了,到头来,储户们要兑现的时候就变得

极为不易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拿出政策作为

挡箭牌,表示原来的存款合同是不符合政策的,是无效的。

所谓不符合政策,说到底无非就是期限超过8年和利率超过

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央行的规定。

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嫌麻烦的储户也就接受了。

三、想要讨个说法的人求诸于法律也常常不顺利

不怕麻烦一定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一个说法的人也

不少。

不过首先是法院会不会受理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

地方保护等问题,相关诉讼本身受理就有困难。比如,在山

东宁阳就发生过储户2000多万存款被转走,向法院起诉信

用社却不被受理的情况。

其次,法院即使受理了,判处银行如实履行合同的案例

也很少。好一点的就是,一些法院在判处了合同无效的同时,

也会说明责任在银行方面,从而判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赔偿储

户的损失。而赔偿的算法、数目并无统一标准,往往不同的

差别较大。

四、相关银行的“趋利避害”对自身信用和大众信心损

害很大

有一个问题,超长期保值储蓄的问题会不会在今天的一

些金融相关产品、业务中出现。那么,保障在哪里呢?

例如理财产品。尽管有关政策也规定不得利用理财产品

变相揽储,然而现实中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夸大的宣

传还是存在。而一旦发生风险,谁来兜底更是个未知数。再

比如一些超长期的储蓄型保险,不少人去银行存款,最后存

6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款变保单,也有许多人受到宣传的吸引,想为自己买一份保

障,但是这个保单又是否真的有保证呢?已经有报道指出,

储蓄型保险一般以10年为底限,各类储蓄型保险无论分红

实际水平如何,往往只有持有时间超过20年时才会体现出

积累与复利的效果。如果投保10年内退保,退的只是“现

金价值”,加上回报,可能连本金都比不过。所以,又是个

问号。

另外,在“负利率”时代,早有经济学家提出来重启“保

值型储蓄”,可这么多的案例实在让人对此很怀疑。

有人觉得让银行履行当初丰厚回报的承诺对其不公平,

又或者会伤害金融秩序。这样的说法有问题,普通民众和银

行相比,完全是弱势的,平常人也没有本事蒙蔽银行签不平

等合同。就拿2000元变22万来说,1989年的2000元对

普通人来说是笔大钱了。而银行吸纳、利用了这笔存款24

年,中间产生的利润不少。总之,天底下最该诚实守信的地

方之一都不讲信用了,才是对公平、对金融秩序最大的伤害。

如果银行有了“老赖”的形象,严重损害的是人们对银行等

金融机构的信任,也让人对时下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充满了

担心。这时候,如果监管、处罚力度还是不够,甚至偏袒的

话,又怎么行呢?

结语

当银行是“债主”的时候,信用卡利滚利,折算下来年

7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化利率是现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2倍多;当银行是“欠

债人”的时候,当初许诺的千元变十万元就活生生打了水漂。

一些基层银行追债时要求别人讲合同,可自己变成了“老赖”

怎么行?

8


本文发布于:2022-08-08 15:5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63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