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霸凌视角看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必要
性研究
作者:何紫璇凌萍萍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5期
摘要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在时代发展迅速,高科技和新技术的不断渗透所导致
未成年人心智普遍成熟发展后对其行为方式的立法标准所必须作出的相应立法调整。尤其是在
近几年全国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社会体对此现象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举国对这一现
象的出现进行了反思与分析。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推动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以
12-16岁为一个区间设立新的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区间更能适应我国社会现状。不让未成年人
保护法成为实施校园霸凌主体为所欲为的挡箭牌是本文的中心思想,降低这一年龄标准有利于
加强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保护,从立法上减少校园霸凌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
降低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这一角度,探讨了其必要性以及降低年龄设置在12-16岁这一区
间的合理性。
关键词校园霸陵刑责立法
作者简介:何紫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系2015级本科生;凌萍萍,南
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1009-0592.2017.02.257
此前,据媒体公开的一份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犯罪行
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至2013年已突破50%,未成年人
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有数据显示,2014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霸凌事件共43起,从东
北到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近年来,以同学间欺凌弱小和为典型的校园霸凌事件呈
上升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今年5月至8月全国上报的校园暴力事件达到68起。但是显然,尚
未被曝光的校园霸凌事件还远远不止这些,在我们所看不到的阴暗的角落。仍有无数的未成年
人正在遭受霸凌者的折磨。大部分学校在问题发生后因顾及学校名誉和社会影响等综合性问题
会采取各种措施以缩小影响范围。
因此,从立法的角度来改善这一局面的发生,是从根本上减少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主要措
施。
一、校园霸凌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2-08-08 15:2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63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