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原因分析(为什么)
例:2016厦门5月份市质检作文题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
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
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
在于——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
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
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
记叙文。
【题意简析】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概念“懒惰”
与“努力”,在通常语境下其褒贬彩不言
而喻,“懒惰”是应该批判的一种人生状态
和情绪,没有目标、不思进取、不爱动脑、
依赖他人、推诿、不负责任;而“努力”则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满现状,不
甘人后,坚持于目标、敢于吃苦、任劳任怨、
不拍打击和坚毅顽强的精神。
从命题形式看,这道作文题材料真实
具体,倾向性和指向性明确,直接抛出文章
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论题):都知道懒惰
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但人为什么还是会不
努力?这种思想认识与现实行动的脱节,根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应重在对原因的
分析,借以反思、省察自身和社会。
就主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常态。
要努力就需要改变现状,突破常规,其过程
是艰辛劳累的,而现状则安逸满足。害怕辛
苦,害怕付出,所以选择安逸,选择拖沓延
宕,放弃努力。
(2)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韧
不屈的意志。要努力,必定会遭遇困苦、挫
折、失败和痛苦的打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
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就会放弃努力,选择安
逸。
(3)对努力的方向和为什么努力缺乏清晰
理性的认知,以致于一旦出现方向的偏离,
动机和目的的错位,马上就选择了怀疑,选
择了放弃努力,回归庸常的状态。
(4)对努力的价值认识糊涂,将“进步”
常常归结于外在事功的成就,陷入庸俗成功
学的泥淖,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人格的成长。
这样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使得一旦所努力的
结果与期待不符合时,就失望灰心,干脆不
努力。……
就客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当今社会,价值观扭曲,功利浮躁,
物欲盛行,一夜暴富者大有人在,无需踏实
勤勉的努力,辛勤汗水的付出,就可以获得
意想不到的名利,直接消解了努力的价值和
意义。
(2)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巨大,
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等等社会问题严重存
在,拼爹拼人脉,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
养尊处优,而社会弱势体要获得人生发展
和进步的管道与空间却日渐狭窄,直接冷淡
了人们特别是底层年轻人为人生而努力的
热情。
(3)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弘扬什么、提倡
什么,如果与整体社会心态相悖,或者说在
文化氛围的营造,价值理想的宣传上不力,
不能形成整体的社会共识,就会造成这种诸
如好逸恶劳、无需努力的价值扭曲。
本题应将思考和讨论的内容放在具体分析
这一思想所产生的原因方面,而如何纠正这
一思想,具体的条件、措施与办法也是建立
在对原因的分析基础上的。
【考场佳作】弃天才之谬,创努力之风
《后汉书》曾道:“涓流虽寡,浸成江
河。”的确,努力成就人生,这一命题本应
具有超越疆界的普适性,然而“知乎”网上
的讨论带来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为什么
仍然不努力呢?”
究竟是人们对自我认同的失衡,还是因
理想的遥不可及而导致的自我放逐?追本
溯源,其实不良的社会舆论诱导方为原罪。
一方面,社会思潮中涌现出一批“天才”论,
通过传媒的渲染使错误的观念涟漪向四周
扩散,使人们相信成功靠天分;另一方面,
缺乏励志典型使整个社会世风堕落沦丧,转
而成为一个全民颓废的时代:既知懒惰不对
又拒绝努力。事实上,社会风气若能弘扬“努
力成就人生”的主旋律,人人将努力内化于
心外化于形,那么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定会
为我们洞开一扇大门。
巴赫金曾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
代,形形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
诚哉斯言!当世风之流弊混入诡谲人心之
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便易崩塌。中学未毕
业的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被懒惰者当作
放纵自我的挡箭牌,《最强大脑》的奇人异
事错误地引导学生们一味挖掘天分却忽视
努力。这一切在媒体的鼓吹之下,竟演化成
“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的谬误,其误
人子弟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努力建设更为
良好的社会环境,弃天才之谬误,创努力之
新风。
然而,端正世风之下,每个社会个体也
应端正自己的思想,一味依托于世风改善无
益于心灵的拔节成长。我们看到,当世人惊
艳于爱因斯坦超人的智商时,爱因斯坦强调
所谓天才是建立在99%的汗水之上,以此引
领努力之风。同样的,钱钟书面对举世赞誉,
只是默默回到书斋,以实际行动纠世风之流
弊。二人奉努力为圭臬,终成大家。将个人
思想与社会思潮相结合,用“努力”之血液
焕发社会之生机,社会之舟定能行得更快更
远。
令人遗憾的是,时人予以“努力”的关
注尚显菲薄:成功人士四处兜售着人生秘
籍,“公知们”以个人执见破坏着价值体系。
当天才之论肆意散布,当努力之风消磨殆
尽,当理想信仰近乎扭曲甚至被抛诸脑后,
“懒惰”是否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否定一
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史铁生《病隙碎笔》中写到:“所谓天
堂即是人的仰望。”的确,当我们仰望努力
之时,当社会崇尚奋斗之时,仲永的悲剧便
不会再上演,目之所遇即为天堂。
【示例1】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
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
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走到“吐痰男”
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
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游客指责“黑衣
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
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
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
某一个或某一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莫让暴力消解了正义的初衷
【核心词】暴力与正义【针对现象】以暴
制暴以恶制恶
【提问追问】1:为什么不能以踢的方式制
止恶行?
事件涉及的相关方:黑衣男、吐痰男、围观
者、参与讨论事件的社会人
【追因溯源】……然而,这绝不能成为黑
衣男以暴制暴的理由,首先,且不论遇事动
辄施与暴力的习惯对黑衣男的长远危害,单
就被施以一脚之后一语不发的吐痰男而言,
其内心绝不会真正的信服这种制止方式,正
如托尔斯泰所言: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经斗争
就使对方屈服,却不能使对方顺从。暴力之
下其内心将更加扭曲,当戾气蓄积到一定程
度时,就将成为社会的定时。厦门陈水
总公交车纵火案,云南大学马加爵寝室杀人
案,都给我们留下太多关于内心扭曲的教训
了。其次,围观者快意于黑衣男暴力一脚的
“胜利”时,人们将更加迷信暴力在维护正
义中的“魅力”,这将让本已充满戾气的社
会变得更加躁动,甚至让时下本已发育不良
的文明种子就此胎死腹中。更严重的是,
当黑衣男以暴制暴的短期效应,在只求眼球
效应的媒体的报道之后成为社会的普遍共
识时,人们可能从此将不再相信道德对人心
的改造,更不相信法律的权威,那么,以暴
制暴的处世心理就将演化成一种消极的价
值观,这对法制文明的进步将是一场可怕的
梦魇。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曾说过:法律
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
【提问追问】2:为什么要以理性的方式制
止恶行?
【追因溯源】我们之所以认为即使是以维护
正义之名,黑衣男也要拒绝暴力理性面对吐
痰男,其根本原因在于理性的方式才能避免
进一步激发吐痰男本已失控的情绪,消除可
能产生的更大的公安全隐患;同时这一第三
方理性的姿态不但可以渐渐平息围观者的
怒火,避免事态的失控,还能正面影响他们
将来面对此类事件时理性冷静的能力,而黑
衣男也将避免沦为网民所说的披着正义外
衣的施暴者得恶名,成为公共事务中能管住
自己情绪的理性代言人。
【提问追问】3:为什么人们支持以恶制恶?
【追因溯源】之所以会有大量的网民支持黑
衣男的以恶制恶的做法,从人性的角度看,
出于道义的激愤是其主要原因,而社会急剧
变革的今天,人们对无处不在的游走于道德
与法律边缘的恶行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
形成渴望英雄替天行道的社会心理亦是主
要原因之一,同时,儒家文化长期濡养形成
的“以牙还牙”“恶人应有恶报”人治思想,
也成为人们支持黑衣男的理由。
【时评文】
该给“状元情结”降降温了
①这几天,各省陆续公布了高考分数,有
关“某省高考状元出炉”的新闻又一次进入
了人们的视野。尽管不少地方政府都曾下发
规定,明确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状
元”,但一些新媒体的报道依然势头不减。
业内人士、特定圈子内的人,对“状元”话
题仍然津津乐道。总之,大张旗鼓讨论也罢,
情不自禁议论也好,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里,一直深深埋藏着一种“状元情结”。
②所谓“状元情结”,其实就是一种状元
崇拜心理。长达1300余年的科举制培育了
中国人深厚的考试文化和“状元情结”。当
然在今天,状元不可能再有“一人得道、鸡
犬升天”的机会和地位了,但在现世功利之
下,“状元”仍然能给学校和家族带来很大
的光环和荣耀,并吸引人们一年一度地去关
注。
③一个民族具有根深蒂固的“状元情结”,
是由于功利化的社会价值观和教育观所导
致的。因为“状元”只有一个,人人都想争
“第一”;当然,如果第一名争不上,退一
步考个“前三”也很荣耀,如果到了第四、
五名,甚至十名之后,似乎就不屑一提了。
这就是长期植根于我们民族意识中的一种
心理模式和认知习惯。再加上国人有深厚的
教育文化传统,必须让孩子“追求卓越”,
就总是盯着优秀率,追求优秀率也无可厚
非。然而,我们现在还要追求高分率和满分
率,这便是越来越接近“状元情结”了。
④“状元情结”间接导致了以创新为噱头
的“掐尖”教育。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大行
其道的创新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项
目,还有中学的少年班、少年大学生等,都
是“掐尖”教育的种种表现,俨然就是揠苗
助长。然而,就是这些追求功利的“新生事
物”,孰是孰非,至今仍莫衷一是。可见,
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判
断是非的标准。
⑤“状元情结”还连带导致了“名校情结”。
孩子自幼儿园、小学开始,家长便为孩子追
逐名校,由追求个人第一名的“状元”,推
演到追求“最好”的学校,甚至在几所学校
教学质量难分上下的情况下,家长还一定要
把学校排出个高下等级,以满足自己潜意识
或集体无意识中要选择“最好”的心理需求。
⑥相比中国,美国、英国以及北欧国家,
就没有“高考状元”情结。因为这些国家人
才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仅仅分数高,并不
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价值观、意
志力、公益情怀、创造能力、领导能力等方
面有积极的建树。比如芬兰教育从来不将高
分学生看成优秀学生,他们的看法是,只要
能将个人特长发挥到极致,超越自我,就是
好学生。国内的教育尽管也强调多元评价,
但现实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孩子在
分数好的基础上,其他才华多多益善;而在
分数不出众的情况下,似乎再高的才艺都黯
然失。多元评价得不到落实,以分数为衡
量标准的“高考状元”自然就被推上了金字
塔的塔尖。
⑦“状元情结”是一种颇具中国特的传
统文化,而这种传统文化却是一种糟粕文
化。所以,在全国上下大力践行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我们还应该冷静思考
一下哪些是优秀传统文化,先把我们社会生
活和思维习惯中不良的文化传统剔除出去;
否则,一股脑儿地弘扬传统文化而不加甄
别,很容易良莠不分,甚至沉渣泛起。是时
候给“状元情结”降降温了。
【行文思路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①段):摆现象,提
问题:“高考状元出炉”新闻不断的现象折
射出的问题:中国人内心世界深藏着一种
“状元情结”。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②③段):分析为什
么(原因)
第②段:何谓:状元情结“,其产生的背景
是什么?
第③段:状元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功利化的
社会价值观和教育观”
第三部分分析问题(第④⑤段):分析会怎
样(后果)
第④段:“状元情结”间接导致了以创新为
噱头的“掐尖”教育。
第⑤段:“状元情结”还连带导致了“名校
情结”。
第四部分分析问题(第⑥段):拓展延伸:
与美英及北欧国家对比,指出中国教育问题
是多元评价得不到落实,以分数为衡量标准
的“高考状元”自然就被推上了金字塔的塔
尖。
第五部分解决问题(第⑦段):分析怎么做:
剔除社会生活和思维习惯中不良的文化传
统,给“状元情结”降降温。
本文发布于:2022-08-08 15:0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63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