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案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班级2015级所有班级
教研室思政
主讲教师
职称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1
教案书写要求
1、教案书写(设计)必须以教务处统一格式进行。教
案可含有必要的图、表、版书设计等。
2、书写方式:以下两种方式任选一种。
(1)手写:任课教师在各系(部)领取纸质教案纸书写
或在学院网站上自行下载书写
(2)电子文稿:电子模板发在学院网站上,由任课教师
下载填写。字体一律使用“五号”字,用A4纸打印。
3、教案封面和扉页一学期只需填写一次,首页和内页
主要按授课课时填写,可以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
(1-2学时)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书写教案;内页
视内容可添页;课程结束后,装订成册。
4、针对不同的专业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案要有所区
别。
5.承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
任务的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参考所提
供的教案格式编写教案.
6、每年的秋季学期和下一年的春季学期为一学年,秋
季为第一学期,春季为第二学期。
7、提倡写出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教案。
2
(扉页)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专业学院所有专业年级一年级
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型
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学时分配
教材名称
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其它()
51学分数3
理论课39学时;实践课12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及高等教育出
出版时间版社2008.8
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9
出版社及高等教育出
出版时间版社2008.9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10.8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教学案例解析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指定参考书
础》教师参考书
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
训练手册
戴艳军
杨慧民
作者刘书林
刘玉娟
王向明
李锡铭
教研室
审核意见
系
(部)
负责人:审查
负责人:
年月
意见
年月日
日
负责人(或经办人):
年月日
教务处
检查意见
注:表中()选项请打“√”
3
第1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入学适应教育(一)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①大学生活的特点
②大学学习的特点、方法
知识目标
③人际交往的特点
④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理
授课日期年月日
①能正确分析大学学习的特点,并能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运用正
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学习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②能灵活运用人际交往原则,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创造和
谐的人际环境
①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素质目标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大学生活的特点②树立新的学习理念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
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
社,刘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玉娟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划书
教学资源
教学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组织
教学
过程
提要
作业布置
课后辅导
课后记
4
(内页)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及旁注
新生寄语:
首先,祝贺大家步入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紧张严肃的。在大学我们要面临努力成
才与学会做人的双重任务,需要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爱情、
友谊等各种现实课题。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需要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培养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怎样实现上述目的呢?这就是我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
课开设目的。这个学期呢,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5分钟
律基础》这门课程。在这里,我们将倾听并为你解答大学生活路上的种种
介绍课程整体情况
困惑,帮助你顺利地走过大学三年。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
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学分学时
学分:3学时:51
(三)主要的教学方式
分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宿舍为单位记性分组)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占40%,期末考核
占60%。
二、认识大学
提问:你在高中时认为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军训几周的实
际体验大学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个体发言,师生总结)
从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概括出大学生活的特点:①大学是知识的海
洋;②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③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④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30分钟
1.学习要求的变化
理论讲述“大学生
(1)学习内容更为广泛
活的特点”
首先要完成顺利毕业要求的课程。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我们
学校也是。除了公共课(体育、英语、思修等)、专业课属于必修课外,
同学们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修满必要的学分后才
能正常毕业。(140个学分)另外,还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5
其次要学做人;第三是学处事。
(2)学习的途径更多:
书本、老师、同学、互联网
(3)评价标准多元化:
高中——成绩大学——综合能力
奖学金评比,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专业成绩、思想道德评价、社会服务评价、各级各类活动奖项等等都被
纳入了评分体系中。
2、生活环境的变化(由以家庭为依托,变为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
活)
首先,衣、食、住、行、学等日常问题都要自己安排。特别是要学
会计划用钱,开始一两个月用不完,后来越来越不够用。
其次,人际关系是多方位的。在座的各位来自省内的不同地方,甚
至还有省外的,在兴趣爱好、饮食、语言、作息、卫生等生活习惯方面
存在差异。但现在大家一起生活,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些不同,步调有不
一致的时候,同学们要学会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主动加强沟通和交
流。
第三,竞争是多元化的。进入大学后与别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泛,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比如还有体育、文艺修养等,当选班干部,入党,
工作等,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3、社会活动的变化(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
首先,校园内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中学时期课余时间很少,校园
生活单一。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各种社团
组织活动增多,各种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
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先看看
它的性质、以前组织的活动,再师哥师聊聊,看该社团的口碑如何,
最后要看它的会费是否合理。如果上述方面你都能满意,那就去报名吧!
精力有限,建议同学们参加一到两个社团,不要贪多,正确处理好各种
学生组织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
高自身素质。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学习团队精神
和沟通能力,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担任领导
职务的人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时选择的余地大。但同样要处理
好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
三、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过渡: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了大学生活的特点及与中学生活的
不同,面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变化,我们是否要进
行适应呢?能否很好的适应呢?适应不好的话,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听案例后分组讨案例1: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论
唯吾闲情。短信发得快,瞌睡打得勤;琢磨打游戏,寻思美5分钟
眉。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娱乐场,堪比休闲厅。
心里云:混张文凭!
6
案例2:当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
我各方面都不适应,甚至有些恐惧。面对食堂不可口的饭菜,
吃饭成了一种无奈;面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方式我不知道应该
怎样主动觅取”;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我感到陌生而又孤独。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连好几天失眠我非常想念父母,如果
他们在我身边,我可以向他们求助,可现在——我该怎么办?
我改变不了学校的一切,我只能改变自己。饭菜不合口味,
我尽量合理调配;学习不适应,多向师哥师请教;同学不熟
悉,鼓起勇气主动打招呼……很快,我靠自己的努力适应了大
学生活,我战胜了自己,我长大了,也成功了。
分析:案例1是典型的针对学习要求的变化,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
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而消极应对的“混”日子行为。案例2中反映出
了大学新生刚入学后,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的变化一时措
手不及,而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但案例2中的同学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
的表率,就是他对这些不良适应情况进行了积极调整,以至于很快的适
应了大学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入学后
1、失望感:未进大学前把大学理想化
2、自卑感: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没有特长….
3、孤独感:思念家乡以及重新确立新的人际关系
4、空虚感:高中时的紧张氛围和大学相比
5、被动感: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
感到很不习惯。
总结: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有:学习方法、人际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属于大学新生的普遍现象。我
们大可不必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勇敢
地面对这些问题,主动而努力地去调整和适应大学的生活。
四、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发展阶段:兴奋期、困惑期、调整期、稳定期。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年至1年。
(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摆脱依赖、等待与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更
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思想交流与碰撞,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中有政治上的大是大
非问题,也有工作、生活中做人的是非问题。这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明辨
是非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加强自我约束与管理。
3、虚心求教,细心观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
题、矛盾和困惑。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向周围
的老师、同学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7
10分钟
归纳分析大学生
活常见的问题
30分钟
理论讲述学习方
法和人际交往两
个方面的问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
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在生活中遇到:
陌生的人——厚着脸皮交往
陌生的事——硬着头皮去做(学会理财、学会洗衣)
陌生的问题——绞尽脑汁解决(钱包被偷了,怎么办?出去逛街,
认不得回校的路了,怎么办?)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
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
标的学习模式。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多见者博,多闻者智”
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
会做人,学会做事。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学者当自树其帜”
学者如果只是追随别人,就只能重复前人,不会有自己的成就。应
努力在前人基础上有新的见解,自创新说。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三)培养优良学风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四)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人际交往原则
①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我们在交往中互相
尊重,彼此尊重人格,爱好,风俗和习惯。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的弱
点,盲目自卑,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情感,不能“看人下菜碟”。
②真诚原则。真诚是做人之本,是美好品德的体现。真诚待人是人
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人之相识,贵在坦诚。大学生无论
与什么人交往,都要摈弃虚伪,在交往中表里如一。真诚想待,言行一
致,信守格言,这样才能因赢得别人的拥戴,才能延续和他人交往,使
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③宽容原则。宽容是一个人乐观自信,意志坚定,胸怀宽广的表现。
宽容是人际交往中关键性的东西。但宽容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在坚持
原则和自爱的基础上,以博大的胸怀交纳别人,让他人和自己幸福快乐
每一天。
④求同原则。它是成功交往的保障。但求同不是毫无原则的迎合,
而是求同彼此需求的东西,朝着矛盾的解决或关系的密切之一方向求
同。
8
⑤信用原则。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也是中华民族的
古老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
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如果经再三努
力而没有实现,则应当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
守信用者能叫真正的朋友;不守信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⑥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
的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
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
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寻求他人帮助。
2)人际交往的艺术
①把握好人际交往中的角定位
②掌握交往语言使用的技巧。(尊重的语气、清晰的表达、谦逊的
声调、耐心的眼神、机智的幽默)
③明确人际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服饰、积
极的态度、和善的表情)
④注意把握好交往的尺度
A.交往的广度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和兴趣爱好开展
交往活动,但要量力而行,并非多多益善);
B.交往的深度要因人而异(不搞等距离交往,无需一视同仁,可以
分出层次);
C.交往向度要鲜明(异性之间的交往在思想感性和行为方式上都要
与同性之间的交往存在一定差别);
D.交往的分寸要适度(自尊而不自大,热情而不轻浮,聪明而不油
滑,豪爽而不粗俗,谦让而不虚伪)
⑤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矛盾(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
主角与配角,成功与失败)
五、板书设计
一、认识大学
二、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三、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
(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三)培养优良学风
(四)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作业
1、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学习的特点,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划书
2、思考大学生恋爱和心理健康问题。收集大学生恋爱利与弊的资
料,下周举行小型辩论。
讲解要求
3分钟
9
第2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入学适应教育(二)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①爱情的本质与特征
授课日期年月日
②大学生的恋爱特点、恋爱问题的正确处理
知识目标
③心理健康的标准
④心理健康调适方法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正确处理恋爱中的问题
技能目标
②能分析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况,提出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素质目标
②保持健康的心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处理②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写一份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教学
教学资源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10
(内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周讨论了大学生活常见问题中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问题,这周继续
讨论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时间分配及旁注
一、爱情与人生
1、什么是爱情?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
女不善怀春?”
大学生恋爱现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因为年龄相近,又都住在学校,彼
此间的了解较多,产生感情也是特别自然的一件事情。大学里的恋爱与社会上
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彼此在一起学习时产生的。
这种感情较为单纯,不带功利彩,不在乎对方有没有钱,有没有房子,也不
在乎对方的家庭条件。但是,这种大学里的恋爱多半是没有结果的,也人们常
说的“毕业即分手”。恋爱是一门难以驾驭的艺术,渴望谈恋爱是一回事,会
不会谈则是另一回事。有些人疯狂投入,却以惨淡收场。恋爱有人成功,有人
失败。大学生恋爱因动机的不同而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
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
情。
2、爱情的本质
爱情的本质内容:一个根本目的: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两个本
质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基本要素:责任、理想、性爱。
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
感情的交融,是爱她(他)和自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
对人品的追求,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
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
成了双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够振奋人的
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德。
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
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古今中外,人们所赞美的爱情无不体现着恋人间
为对方“忘我”的付出。这种自愿担当的责任,丰富了爱情的内涵,提升了
爱情的境界。
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
人世间美好的爱情。
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
友谊根本区别开来。
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
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
责任的担当,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
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
11
30分钟
理论讲解
二、大学生恋爱的类型与特点
1、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A.比翼双飞型。
这类学生基本上具有成熟的人格,有正确的恋爱观,能够以理性引导爱情,
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爱情与性爱的关系。双方有较强的事业心、
进取心和自控能力,有共同的理想抱负、价值观念,把事业的成功作为爱情持
久的目标,不仅仅把恋爱看作是人生的快乐,而且能把幸福的爱情转化为学习
和工作的动力。他们认为,恋爱不仅应该促进双方的进步,而且应该促进双方
的成长。
B.生活实惠型
进入大学后,毕业去向是每个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恋爱无可非议的揉
进了毕业动向的条件,同时家庭条件和对方的发展前途也是各自关注的必不可
少的条件。一些大学生彼此间的爱慕与向往也许并不强烈,但是有确定的生活
目标。大三是这类学生谈恋爱的高潮期。他们认为这时处朋友、谈恋爱、相互
了解,信任度高。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较
少。
C.时尚攀比型
在一些学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当周边的许多同学有了异性朋友时,一
些男同学为了不使自己显得无能,一些女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也学着别
人匆匆的谈起了“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常常是跟着感觉
走,把恋爱看成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而各奔东西。
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D.玩伴消费型
这类学生在精神上不太充实,同性朋友较少,时常感到孤独、烦闷,为了
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尤其是周末的时候,寝室的室友成双成对的出去耍,自己一个人在寝室,有些
同学会有一种空虚的想谈恋爱的感觉。女生这种心理体验尤为明显。有调查显
示,许多女生在大二的时候就有了“相恋对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其实
不是真的再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有没有知己,想个伴畅快畅快。”
E.追求浪漫型
这类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对
爱情浪漫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强烈。他们并不是不尊重爱情,而是觉得出没
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彩和韵味。他们请示和接受爱
情时,对于爱情的缠绵悱恻有较深的体验并乐在其中,时时沉浸在两人的世界
里,忘了集体、忘了学业。
F.功利世俗型
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名誉、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
前提条件。
2、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轻率化现象,不太注重恋爱的最
后结果,却非常强调恋爱时的感觉,看重恋爱的过程。
B.“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从理性上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
感情是第二位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用于恋爱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业的时间。
由于大量时间沉溺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学习成就一落千丈。
12
C.“强调爱的权利,缺乏爱的能力”——大学中的恋爱往往是初恋,在激
情平息之后,却不懂的如何培养爱情,在爱与被爱的磨合期显得笨手笨脚,造
成彼此的伤害,轻易的恋爱,轻易的分手,强调爱的体验,负不起爱的责任。
D.网恋——严重。理性看待,“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没有狗知
道你是一个人。”
三、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利:
弊:
四、培养爱的能力
爱情是美好而甜蜜的,但不具备爱的能力的人,只能收获爱的苦果,而难
于品尝到爱的甜蜜。
1、识别爱的能力
(好感不是爱情;感情冲动不是爱情;异性友情不是爱情(爱情与友情的
区别);单相思不是爱情)
2、迎接爱的能力
(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受爱的能力,前者是主动给予爱,后者
是被动接受爱。)
3、拒绝爱的能力
(这是对不愿意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加以谢绝的能力,其包括两方面:一是
敢于理智地拒绝不希望得到的爱情;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
4、承受失恋的能力
(失恋是恋爱过程的中断,即遭受挫折,在客观上表现为与相爱者的分离,
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的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性情绪。)
5、摆正爱情的位置
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
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
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摆正爱情在中职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学
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
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
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6、恋爱中的文明行为
恋爱中双方要平等,互相尊重;
恋爱言谈要文雅,彬彬有礼;
讲究语言美;
恋爱行为要大方;
(马克思指出: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
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
亲昵)。
20分钟
课堂辩论
10分钟
理论讲解
13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上周,我们提到过大学适应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那衡量心理健康
的标准有哪些呢?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
1、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
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
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
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
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2、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
重要指标。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
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
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
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
(3)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的强度和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
相符合。
3、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
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
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而不是顽固执拗、言行冲动、行动盲
目、轻率鲁莽,或害怕困难、意志薄弱、优柔寡断。
4、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
一致的。大学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标志是:
(1)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
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
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大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
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
的“自我接受”。
14
20分钟
理论讲解
6、人际关系和谐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
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当
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
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
道而驰。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
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行为模式。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相应的心理行
为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活跃,与之相适应,行为上
如果出现那种所谓的“少年老成”、萎靡不振、喜怒无常,或过于幼稚、过于依
赖等现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总之,若经常严重的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
征,则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勤学好问。
六、心理调节的方法
1、改变思维方式
“当代最伟大的一项发现就是,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而改变人生”
——威廉。詹姆斯
几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思维效应:
A.晕轮效应——当月亮蒙上一圈晕轮时,人们的视觉就会把晕轮也当成月
亮的一部分。抑郁的人习惯不切实际的否定自己,把自己的弱点加以夸大和泛
华,把自己的价值和某一件事的成败等同起来,无形中加大了自己的心理压力。
B.墨镜效应——滤镜片,滤掉了所有积极的东西,心情因灰暗而抑郁不
乐。
C.逆反效应——一听到有人赞扬你,就会想到“他不过是在鼓励我罢了,
正说明我在这方面很差劲”。
D.极端效应——因一次失误就推论自己的一生,思想走极端,不能调和
15
自己内心激烈的冲突。
E.双筒望远镜效应——把能缩小的一头对准自己的优点,放大的一端对准
自己的缺点。
2、调节情绪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
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A.宣泄法——大哭大笑、嚎叫、与人倾诉
B.角互换——将心比心
C.自我激励——
D.转移目标法——
3、培养良好的性格
A.少嫉妒、少猜疑、少好胜
B.多信任、多理解、多关心
C.谦虚谨慎、开朗大方
D.待人诚恳、友好、宽容
心理健康座右铭:
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我们不会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力
3分钟
讲解要求
七、板书设计
一、爱情与人生
1、什么是爱情?
2、爱情的本质
二、大学生恋爱的类型与特点
1、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2、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三、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四、培养爱的能力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六、心理调节的方法
八、布置作业
写一份大一新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6
第3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理想信念教育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知识目标
①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②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③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④化理想为现实的方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①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②能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并及时调整和修订自己既定
的职业生涯规划
③能分析自身现状,结合实际设计和规划自己的大学发展目标、实现
步骤和措施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的信念,成就职业生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②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化理想为现实的方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每人一份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教学资源
教学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17
(内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讨论了大学的入学适应问题。现在我们接着讨论大学生的理
想信念问题。首先听一个故事,再欣赏几个名言警句:
——在一个初中课堂上,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狗追一只土
拔鼠,土拔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
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
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狗,最后,兔子终于逃
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同学说:“兔
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还有哪?”老师继
续问。直到同学们再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
都没有提到,土拔鼠到哪里去了?”
——在追求人生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
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
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理想目标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失去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周星驰《喜剧之王》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
有生活”——托尔斯泰
提问:从上面的故事和名言警句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人要有目标、人要有追求、人要有理想、人要有信念)
时间分配及旁注
10分钟
导入新课
20分钟
理论讲解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
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
的集中体现。
特点:
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诗人流沙河在诗歌中所讲:“疾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
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这几句诗歌反映了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的不一样,理想带有
鲜明的时代特。
②理想具有现实性,又有超前性
现实性: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是主体的需要、主
体的愿望,但在内容上,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因为理想是对客观现
实的自觉能动的反映,科学理想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符合事物
发展客观规律的,是现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而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18
科学理想的这种现实可能性决定了它区别于空想和幻想。
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
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
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
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
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理想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超前性: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一方面,理想作为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具有完美性,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缺
陷和不完满性的超越。另一方面,理想作为未来图景具有超前性,是对
现在的超越。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
③理想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从性质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从时序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从主体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从内容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整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
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的关系:如果说理想是人生美好的境界,那么信念便是实现
理想的坚韧扶梯。理想的坚守只有配合坚定地信念,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
和实践。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会轻易放弃对与理想目标的追求。
所以说,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
特征:
①复合性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②稳定性
信念是人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
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因此,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
改变。
③执著性
它指具有坚定信念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稳定性。当一个人抱有
坚定的信念时,他就会全身心地到信念所要求的事业中去,精神上高度集
中,对自己相信和追求的事业全神贯注,态度上充满高度热情,而且在行
为上坚定不移,始终不渝。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
④多样性
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信念。即
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信念。如审美、
事业、生活、学业等方面,都会形成一些信念。
19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讨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
的精神境界;4.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5.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6.激励大
学生为什么学。)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拥
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
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入到
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
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得与失。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通往理想的道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
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①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
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
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
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
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包
含的。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
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
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
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
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
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
也切莫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方。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
想的根本途径
课堂讨论
学生发言
20分钟
30分钟
理论讲解
四、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技能性人才,我们学习的目的也主
要是为了就业,因此,在众多理想中我们着重突出职业理想。这主要涉及
到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20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
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实现职业生涯
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按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职业生涯规划(2年以内)、中期(2~5)、
长期(5~10)。
意义:(对个人、对公司都有意义,但我们主要还是从自身出发,谈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A.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B.突破
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C.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D.评估个人目标和
现状的差距;E.准确定位职业方向;F.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G.发现新的职业机遇;H.增强职业竞争力;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自我评估
职业锚:即个体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
等逐渐形成的较为明晰的、占主导地位的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
职业锚类型:A.技术/功能型——
B.管理型C.自主/独立型D.安全/稳定型E.创业型
评估内容:价值观(性格、兴趣)、特长、专业、年龄、家庭(背景
及负担)
2、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
中观——行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
微观——企业(企业文化、前景、领导人、企业实力等)
A.对地区的选择:发达地方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一般而言,在职
业发展初期尽可能的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等在职业发展上达到相当的
程度在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职业过程中频繁的更换城市也不太
好。
B.对行业的选择——尽量选发展前景大的产业;转行要考虑行业内的
连续性;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做相同的职业,成为专家,也可
以在同一个行业的不同职业中转换,成为全才。
C.对企业的选择——国企、外企、民企;刚开始尽量不要进比较小的
企业。
3、确立目标:
A.选择职业B.确定该职业、该行业所需的素质要求
4、实施策略:
目标分解,出差距,提升自己
5、评估、反馈、调整
A.环境是否改变?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目标
B.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准确?
C.自己的能力、素质是否达到了职业的要求?
21
五、板书设计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四、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分钟
讲解作业要求
六、作业
1、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设计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行动方案
2、在职业生涯规划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制订自己大学发展目标、实
现步骤和措施
22
第4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爱国主义教育(一)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知识目标
①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②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③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①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是爱国主义行为作出评判
②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以此塑造和规范自己的行
为
③能制订“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活动方案并实施
素质目标
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②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制订“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活动方案并收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图片
教学资源
教学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23
(内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
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继的进化生存下来了”--罗素
问:为什么其他的帝国都消亡了,而我们中国却传承了5000年至今仍然存
在?(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
主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时间分配及旁注
导入新课
5分钟
理论讲解
20分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一,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爱国情感,是一种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
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
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
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祖国,三层含义:
(1)一定区域内的国土。我们的祖国首先就是由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自然风貌、自然资源所构成的这块国土。
(2)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国民。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
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社会关系。
(3)建立在这块土地和人民之上的实施阶级统治的政治机构——国家。所
以祖国就是由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相应地,爱国情感也必然
表现对故土山河的热爱,对各族人民的热爱,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第二,爱国主义是基本的思想观念,是一种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祖国关
系的崇高觉悟。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爱国主义指的是人们对祖国的历史、现状、国际关系
以及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的一种科学的理性的认识。
正确看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
爱国主义要求人们始终坚持如下认识:一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祖国负有责
任和义务。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祖国,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
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二是祖国的前途命运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
祖国的强弱,决定了个人的地位和尊严。正如所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
在社会之中,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每个人的进步和发展都是同祖国
的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同祖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祖国高于一切的观念,把爱国作为自己
的神圣义务。
第三,爱国主义是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一种道德要求、政治
原则和法律规范。
24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要求。世界各国的人民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
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来评价一个人、集团、政党、阶级的言行。把爱
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视为高尚的美德,把卖国(求荣)、(丧权)辱国、
祸国(殃民)乱国、叛国等视为不道德的丑恶行为。爱国的英雄,成为人们世
代颂扬的对象,而卖国的汉奸,则是人们千古唾骂的罪人。
爱国主义是一项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又如,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
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爱国主义还是一种人生价值准则。它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倡导一种
报效祖国、为国家为社会献身的精神。凡是利国利民之举,就应奋勇争先;凡
是不利或有损于祖国利益的事,则无论外界环境、社会风气如何,都不应为其
所动,并且坚持不懈地向一切损害祖国利益的人和事作斗争。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它通过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
爱国的行为表现出来。其中,爱国情感是一种感性认识,爱国思想是一种理性
认识,爱国行为是一种实践。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光有爱国情感
还不够,还要不断提高爱国觉悟,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升华,同时要切实
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息、
繁衍、发展的基础,祖国的这片大好河山与我们民族和个人息息相关,是相
互依存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
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保我国土”、“爱我家乡”。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众。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
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
度的试金石。“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
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
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
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上最光彩的文明古国。在创造祖国文化的历程中,
各族人民都做出了贡献。56个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总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
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藏族的《》,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
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气势磅礴的三大长篇英雄史诗)
(4)爱自己的国家
国家具有实施阶级政治统治的职能、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职能和维
护国家主权的职能,是人类共同体的最高政治形式。国家和谐稳定、民族团
结、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那么,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会安居乐业、生
活幸福。
25
提问、举例
文学艺术
5分钟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
大耻辱。”——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
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民族团结和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统
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能忍受外来
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
反抗。”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战胜千难万险,绵延数
千年而不衰,创造人类历史奇迹的精神支柱,而这个精神支柱的核心就是爱
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我们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
的精神支柱,它筑就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的脊梁,爱国主义是我们的国家
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有没有高昂的爱
国主义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断进步发展,还是逐渐衰退落后的重要尺
度。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
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
中华民族却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就是靠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内在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
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民族纷争和国家分裂的局面,由于爱国主义支配和
调整着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总是能够平息风浪,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使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始终成为一个坚如磐石的整体。从战争以来的100
多年中,祖国多次遭到外敌人侵,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国各族人民团
结对外,奋起反抗,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
但从战以来的100多年中,我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仁人志
士,努力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奋斗,建
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理论讲解
30分钟
26
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进行长期的努力和
奋斗。在奋斗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甚至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风险和考验。但实践证明,爱国主义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
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伟大的人生往往产生于祖国的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
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的目标就越明确,人生的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
炳中华民族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
来,根本出路在于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祖国和人民有一颗赤子之心。作为当代
青年大学生,要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矢志报国的行为。
小组讨论
个体发言
师生归纳
20分钟
四、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中国与日本因历史和领土争端问题,激起了国民的愤怒。2005年4月,
成都依藤洋华堂被打砸;2012年9月,成都又发生多起打砸7-11和全家超
市的暴力事件。
问:打砸在华日本商店是正常的爱国行为吗?
(摒弃狭隘民族主义、理性爱国)
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个广义民族和那片国土的热爱及眷念,
对自己所属文化及基本价值观的认同。
民族主义则是指对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优越感。
爱国主义是国家意识的最高体现,民族主义则是民族意识的最高体现。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则寥寥无几
因此,虽然民族主义在近代各国、各民族都广泛存在,但是在当前,国
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主权单位,其作用更加重要,因此,爱国主义的意义
也更加重大。
爱国主义会成为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民族主义的出
发点和归结点则都是本民族利益。因此,它在对本民族利益强烈关注的同时,
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
这决定了民族主义具有两重性:一定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合
理和必然存在的社会意识和体情感,但超出了一定范围的非理性的民族主
义,不但不能体现为爱国,反而可能误国。因此,民族主义既可能导致爱国
行为,也可能导致背离爱国的行为。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绝不相同。爱国主
义作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其核心既是对国家与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奉献,也是
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则
往往是在对其他民族贬抑和排斥的基础上,形成对自身的过度认同。当前,
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则要防止非理性民族主义的滋生。
27
五、板书设计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四、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3分钟
讲解要求
六、作业
制订“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活动方案,并收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图
片(3—4张)。
28
第5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爱国主义教育(二)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授课日期年月日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掌握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②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③掌握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④新时期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①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②能把爱国主义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新时期做一个
忠诚的爱国者
①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②提升大学生做忠诚爱国者的责任感
①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②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③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④新时期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制订一份“爱国主义行为清单”,并积极践行
教学资源
教学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29
(内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蓬勃兴起,爱国主义就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和突出新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
在:
时间分配及旁注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
义?”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问题,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材并没有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而主要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趋势和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角度来探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观点1: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爱国主义”已经过时。
(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形式并没有过时,我们所处的时
代仍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国家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会成员的利益、动员全民族的力
量、规范全社会的未来,而且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者。尽管经济全
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也处于变革之中,但是,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
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未
变。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就面临毁
灭性的生存危机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和功能提出挑战,民族国家的权力开
始发生变化,一部分转移给世界性经贸组织,一部分转移给基层民主。但这
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削弱和消失。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
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
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
际社会中最强大、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无论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
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与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
可,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
制约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却
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
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从
而实现本国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抵抗大国
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抗衡大国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权
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导入新课
1分钟
理论辨析观点1
10分钟
30
(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
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只有坚持爱国主义,才能使
每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共同发展。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
变。
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国际敌对势力进攻社
会主义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攻势,在经济上诱压兼
施,政治上扶持“亲西”力量,思想上进行西方文化的渗透,整体上大搞攻
心战。
美国认为,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己经成为21世纪
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所以,不论他对中国采取何种斗争策略,遏制中国,
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始终不会改变。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斗争事实告诉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是防止西方
国家对中国搞“和平演变”的重要保障。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国家团结奋斗、求生存发
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也是一个严峻
的挑战,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的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所在;
是在任何复杂和艰难的情况下保持团结统一的旗帜;是激励全国上下奋发图
强、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源泉。
(三)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需要着
重树立这样的观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观点2:经济全球化就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经济全球化说的是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国际化
的迅速发展趋势。它既是对每个国家的挑战,也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机遇。但
是,政治、文化一体化,它是西方某些大国企图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和文化价
值观念的一体化、无差别化、一样化、一律化、同一化。也就是一句话:全
盘西化。因此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其次,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世界上不同国家大小和强弱都是国家主体,都有权选择国家制度和文化
价值观念。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再次,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违背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必然以失败告
终。
31
人类文明从开始起就是多样性的、多元的。从国家诞生起,国家的政治
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就是多样的,多元的。企图用一种政治制度、文化价值
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是违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以失败告终。
理论讲解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10分钟
理论辨析观点2
10分钟
最后,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识别某些大国的谬论,既充
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维护本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因此,
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
观点3:“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
首先,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同国家的具体国家制度联系在一起。
指出:“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对于港澳、台
理论辨析观点3
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不能反对社
10分钟
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不仅爱社会主义还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
其次,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基本内容、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把维护
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强盛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标。
第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当前,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
国主义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中国特社会主义为
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对每一个我国公
民来讲,爱国主义就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这是根本立场
和态度;(2)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拥护祖国
统一,不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这是根本立场和态度;(3)对每一个中
华儿女来讲,不管生活在祖国大陆还是在海外,拥护祖国统一是共同的要求。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热爱祖
国就应包含着拥护祖国的统一。
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
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10分钟
32
2、时代精神的内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薄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
面的创新。
3、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
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学生分组讨论:
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
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神和时代精神?
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
10分钟
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
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B.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
践。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
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
学生分组讨论:
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新时期如何做一个忠
2、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诚的爱国者?
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
列出清单,初步完
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
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应充分认识和尊
成作业
20分钟
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
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
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定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
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
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
行动中。
33
(二)促进民族团结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
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
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
事关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
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
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
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
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
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
展、共同繁荣。(怎样促进民族团结呢?P57)
(三)维护国家统一
1、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4、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四)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必然要求。
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
要。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
政治稳定等。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核心
与支柱),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
全等)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五、板书设计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时代精神的内涵
3、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4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国家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六、作业
制订一份“爱国主义行为清单”,并积极践行
讲解要求
1分钟
35
第6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①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②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
授课日期年月日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①能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现状
②能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
素质目标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人生观理论②大学生的人生目的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课后收集有关“人生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的资料,做好下节课研
讨发言准备
教学
教学资源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36
(内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欣赏几个名人名言:
①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②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写“人”字。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③面对亿万条人生道路的选择——想法决定活法、定位决定地位、企图
决定版图;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人与祖国的关
系,理解了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这节课,在了解爱国主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领悟人生真谛,领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创造有价值的人
生。
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
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
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
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时间分配及旁注
导入新课
10分钟
理论讲解
20分钟
新课教学: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涵义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
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
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
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
待生活的态度。
2、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形成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前提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
斯芬克斯之谜——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
脚走路。
A.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主要是以本能
需要为基础的食欲、性欲和自身保存(防卫本能)三种基本机能。
37
B.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人的社
会性,一方面是相对于自然性而言;另一方面相对于人的个性而言。人的社会
性就是人的非动物性或超动物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具体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在人
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
人的本质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首先,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这种社会关系决定
了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其次,人的本质的整体性。社会关系是多方面
的,应该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把握人。最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人的本质
会随着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变化。
辨析: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这种观点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
自私——是指侵害他人的利益谋取个人的私利。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
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才叫自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站不
住脚的,是错误的。第一,人的本质自私论错误地把人的自然属性当成了人
的本质属性,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第二,人的本质自私论错误地把人的
正当个人需求当成人的自私本性,混淆了人的正当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的界
限。
“自私自利”是一种道德评价。
人的自然性需求本身并无应该不应该,对与不对的道德评价意义。例:
人饿了要吃饭,这本身谈不上是否道德,而只有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才可
能进行道德评价。
政治上,人的本质自私论起到了为个人主义正名的效果。个人主义是资
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理论思想,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作辩护的。实践上,人的
本质自私论干扰着我们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上有很多人用自己的
行动证明了为人民服务是可行的。我们否认“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但同时我
们又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自私的个人。我们只能说某个人本质上是自私
自利的,而不能笼统地说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3、人生观的要素
人生观: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
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
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
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
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观点辨析
10分钟
38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什么是人生?人生是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是人的社会生活过程。
1、什么是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
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
生追求。
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古往
今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形。
①保尔.柯察金: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
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
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②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分组讨论:
③: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
人生目的的作用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毛
20分钟
还轻。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白芳礼:74岁的高龄重操旧业,2001年近
90高龄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目的:为了更多穷孩子上得起学)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涵义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
向和基本意图。
2、组成人生态度的三要素:认知、情感、意志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一方面,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
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态度对人生
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端正人生态度
测测你的人生态度:来到度假胜地,住到预先订好的旅馆房间后,轻轻
分组讨论
的喘了口气,试着打开窗户时……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景呢?
A.可以看见旅馆的游泳池和人
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是
B.看到海边,还可以看见在那里玩的人们
积极进取的?
C.可以看见远方有一座岛
20分钟
D.窗外是广大的阳台,上面种着五颜六的花草
选择A:有点悲观。旅馆的游泳池之类的,一般说来都在窗边,这种距
离感转换成时间轴时,以长久的态度而言,觉得将来是抓不住的,稍微有点
悲观的成分存在。
39
选择B:乐观型。看得到旅馆外的东西的距离感,表示你多少对长远的
将来抱有一点展望,一般说来,这是认为自己的将来很乐观。
选择C:超乐观型。可以看到那么远的距离的话,你的将来是很安乐、
无忧无虑的。
选择D:严重悲观型。只有看到这么近的东西,你的未来观实在是非常
悲观,已经少有乐观的想法。
1、人生须认真——1898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在写
给他妹妹的一封信中曾说:唯一使我坚持下来,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
我自始至终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
娱乐消遣上。
2、人生当务实——《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荀
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人生应乐观——英国戏剧家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踌躇满志,
二是万念俱灰。丘吉尔有一回应邀到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经过隆重的
介绍之后,丘吉尔走上讲台,沉默有两分钟,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
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又一次强调:“永远、永远、永远不
要放弃!”。
4、人生要进取
人生态度的作用: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
40
五、板书设计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涵义
2、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形成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前提
3、人生观的要素
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什么是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涵义
2、组成人生态度的三要素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二)端正人生态度
41
第7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①科学高尚人生观的内容
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①能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②能分析和判断错误的人生观
授课日期年月日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大学生的人生态度②专题研讨:“人生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思考: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资源
教学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42
(内页)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及旁注
承接上周,我们这周继续: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三
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三个代表”思
想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新概括。: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
其次,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刻把人民众的利益放在
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
再次,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服
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大学生如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A.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
内容。
B.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时刻把人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
人民多做好事。
C.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掌握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硬本
领,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
(3)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A.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
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影响:
在经济领域:假冒伪劣、损公肥公、惟利是图等丑恶现象
在政治领域:钱权交易、贪赃枉法、跑官卖官等腐败现象
在文化领域:粗制滥造、、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和宣传报道
案例:“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反对拜金主义当然不是就反对金钱。金钱和拜金主义是有区别的:
金钱,在经济社会中是人们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媒介”,是人们进行正
常的物质、精神生产和改善、享受生活的必要手段。但金钱不是人生的目的,
有了金钱并不等于就有了人生的一切。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
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拜金
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B.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
的,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和
理论。
理论讲授
20分钟
43
认清辛勤劳作之后的享受生活与享乐主义的本质区别:
①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
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
义”去诊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偏狭理解,由此确立的
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
②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个人适度与
合理的消费是必要的、积极的,但这并不等于提倡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本质
上是享乐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折射,它主张无限制的消费,追求纸
醉金迷、奢侈浪费、挥霍无度。
③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深刻认清我国的国情,摆脱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陷
阱”,正确理解消费与节约的关系,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
C.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
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
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区别:
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通过合法劳动所得的个人的物质和精神
利益。
个人主义,尤其极端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与他人、与社会绝对对立起来。
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
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
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
动符合人民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
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
当代大学生中错误的人生态度:
(4)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的特征
其一,都是落后的人生观其;二,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其三,
对人的需要的理解都是片面的
44
冯友兰论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A.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
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
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B.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
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
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C.道德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
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
利”。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D.天地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
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
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
境界。
2课时
五、专题研讨
(一)研讨主题:人生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研讨程序
1、回顾上周所学的人生观理论
2、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人生观。(可以只谈人生观的一个方
面)
3、谈谈你对科学人生观和错误人生观的认识。
4、科学的人生观对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5、我们如何用科学的人生观指导我们的人生?
(三)研讨要求:
1、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讨结束后,各小组做好总结
45
第8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
①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②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①能依据人生价值标准,全面、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人生
价值观
②能策划自己的“有价值人生”方案,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创造有价值人生的能
力
素质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②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
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
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收集有关人生价值观的资料,准备下周的演讲
教学
教学资源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教学
过程
提要
教学组织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46
(内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周我们一块学习了有关人生观的理论,这周我们继续学习价值观的有关
理论。
时间分配及旁注
讲授新课: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
(一)价值
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主要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有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生价值三大价值之说。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
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
有利”、“值不值得”,这里的“用”、“利”、“值”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准确理解“价值”的含义:
第一,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了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
是客体本身;
第二,价值客体是指除主体的人之外的其他事物(自然界、社会、作为客
体的人);
第三,主体需要是指人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理论讲解:
(二)价值观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
概念
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
20分钟
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
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改革开放条件下,人们形成了多种价值观。既有进步的,也有过时的。我
们一方面必须有开放心态,兼收并蓄合理内容,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价值导向,以保证我们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向前发展。
(三)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
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它在整个人生观体系
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
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和持有什
么样的人生态度,都是我们觉得他们有价值、有意义)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我们可以从人生价值的定义中看出,人生的价值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
值。
47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
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
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共同
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
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个体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
了满足即个体自我价值不断实现,才能为社会、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创造社
会价值。)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
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使
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的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
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即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
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
理论讲解:
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
价
遍标准。
20分钟
基本尺度:劳动和贡献
(基本尺度是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
特社会主义事业、为广大人民众的利益、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真
诚奉献。)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掌握科学
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区别,同时,各人所具备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各种条件也
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各人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大小不同。所以,考察一个
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发挥自己能力相对应
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
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与人的社会地位并无直接的联系,无论你
做何工作,只要勤于奉献,就会被社会承认。(徐虎、水电修理工、100位中
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座右铭: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
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48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社会劳动的
内容是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统一。因此,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不仅要看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精神贡献对
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肯定从事物质
生产劳动的人同样可以对社会做出巨大的精神贡献。(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雷
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
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要正确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虽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
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
他人所做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因为,人生自我价
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个体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为社会、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创造更
多的社会价值。(莎士比亚说过,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是一种浪费。上天
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
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
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动机和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动机引发行为,行为造成效果;效果由行为造
成,行为由隐藏其后的动机支配。一般说来,动机善,相应的效果也善;动机
恶,效果也恶。但是,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善
的动机也可能产生恶的效果,恶的动机也可能产生善的效果。(我们常说的,
好心办坏事和歪打正着、有心栽花花不开和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因此,在
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
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在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全面考
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
讨论:不想工作,名校博士竟上街乞讨(2005年7月5日《金陵晚报》)
每逢周末晚上,南京熙熙攘攘的丹凤街上,就会出现一个衣着整洁、戴着
眼镜、一身书卷气的乞丐。没想到他竟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热能博士!
据其导师介绍,这位陈博士很聪明,还曾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燃煤磁
流体发电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后因个人和家庭问题辞职在家,不愿工作而
走上乞讨路。陈某认为,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难为情的,
“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
生活。”
问题:陈博士为什么会走上乞讨的道路?从这一特殊事例,你会想到什么
问题?博士有没有乞讨的自由?
课堂讨论:
20分钟
49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一方面,社会客观条件为个人
理论讲解
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前提;另一方面,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所借助的一切手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段和工具都来源于社会。
20分钟
2)人生价值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主流社会价值目标相一致。(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生理心理素质等)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后3条就两字:奋斗!)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社会实践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因为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行动即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
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实践结果的评价。人生之所
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当今大学生应努力在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
价值。
2、创造有价值人生走必由之路
第一,走与人民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大学生只有走
与人民众相结合的道路,从众中来,到众中去,走众路线,虚心向人
民众学习,从人民众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才能在实
现人民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
更新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
底。另一方面,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
验总结。大学生也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社会实践
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大
学要努力把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并善于在
实践中学,只有这样才能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理论讲解
10分钟
50
本文发布于:2022-08-04 22:0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56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