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第二版李燕北大出版社)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11-07 15:30:16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日发
(作者: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考试形式:填空、名词解释、简述、计算题、论述

填空题

政府预算首先在英国国诞生,中国政府预算在诞生于1911年

绩效管理首先从1949年美国诞生:

中国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最早在哪个朝代:西周

填空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形式存在的。

填空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形式。

填空现行的政府预算职能包括分配功能、宏观调控功能、监督功能

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是指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预算过程中的预算决策、资金筹集、分配、

使用及绩效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的活动,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标准预算周期:指从时间序列上将预算管理划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

个标准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实施时限,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步骤

等做出统一的制度规范。

政府预算:从形式上看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从性质上看是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

他是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法律效益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

和管理财政资金及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

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

进行调节。

预算管理权:是指政府预算方针政策、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和修

订权;政府预决算的编制和审批权;预算执行、调整和监督权等。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

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下级政府上

解的收入、共享税的分配,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补助等。

国库单一账户: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将所有的政府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

金集中于一家银行的账户,即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同时所

有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能通过这一账户进行。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

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

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金财工程: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是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支持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核心应用的政

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规划的统称。

政府决算:指各级政府部门经法定程序编制的用以反应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

政府预算总结报告,是政府年度内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经济活

动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

政府预算监督:是指国家财政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乃至决算等活动

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广义上的预算监督主体是具有监督权的各项主

体,依照法定程序对各级预算进行监督的行为,而狭义上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

理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对各级预算进行监督。

重塑政府: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

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规定中央与地方、地方上下级之间收支

范围划分和预算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

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预算管理主体:中国的政府预算管理主体分成那几个层级及各自的任务:

①立法主体: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会与常委会,负责制定重要财政预算法律

以及审查批准年度预算、决算等

②决策主体:立法部门、行政部门、政党、供应商、公民等参与预算过程的各利

益团体,负责预算案的决策过程

③执行主体: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有关规章、政策、并负责预

算执行。财政部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是具体执行主体。

简答题:

1.政府预算的内涵:从形式上看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从性质上看是具有法

律效益的文件。从内容上看反映着政府分配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从程序上他是通

过政府程序决定的,从决策过程看,是公共选择机制。

2.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1)法制性: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及结果等全过程都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制

度的环境下运行。

(2)约束性:预算作为一个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的对公共资源分配的具有法律效

力的文本,对在预算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都有约束作用

(3)公共性:公共性是指通过预算分配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的运

行方式要公开、透明、规范,预算的过程要接受立法以及公众的监督,预算的结

果要对公众负责。

(4)综合性:政府预算是各级财政收支的汇集点和枢纽,综合反映了国家财政

收支活动的全貌,即预算内容应该包含政府的一切事务所形成的收支,全面体现

了政府年度整体的安排与打算。

3.预算管理的要素:

(1)预算管理的主体:立法、决策、执行三个主体

(2)预算管理的客体:全过程与各个方面

(3)预算管理的范围:政府的全部收支

(4)预算管理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进步,并使财政资金运行

在严明高效的轨道上。

(5)预算管理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政府预算的原则:

(1)全面完整原则:指政府的预算应包括政府的全部预算收支项目,完整地反映

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收支活动,全面体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不允许在

预算规定范围之外还有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

(2)公开透明原则:指政府预算内容应该对全社会公开,且预算资金的运行要

公开透明,易于监督。

(3)执行有序原则:严格按预算支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4)绩效管理原则:一是要以政府预算决策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依据;二是

政府预算客观上存在效益问题,要求政府在预算决策过程中要考虑绩效,理性抉

择,以作最有效的配置资源。

(5)平衡稳健原则:要求预算的结余或赤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以保持政府预

算的稳健。

(6)监督问责原则:监督是立法机关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

问责就是对违法、违约行为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过程。

5.预算外资金的用途:

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

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的、提交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

内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设置预算外资金,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保证某些专项

支出,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积极性。

6.政府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政府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为政府预算服务的各种组织、机构、程序、活

动等构成要素的总称。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政权级次、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统--

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因而政府预算的管理涉及中央和地方、各地区、

各部门、各单位。

7.政府预算的流程及其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管理的流程是指一个相对完整的预算管理运行过程,按照各个运行阶段

的管理内容,主要分为预算规划与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与决算、预

算审计与评价、预算控制与监督等阶段。

预算活动的完整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的决策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绩效控制,

等等,核心内容是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调整及决算。

8.分税制的四个要素:

1.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

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

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

分税: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分权:各级政府有相对独立的征税权力。

分征:国税地税两个征收系统。

分管:各级财政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9.政府预算编制的依据:

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度

2、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财政规划

3、预算管理职权

4、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5、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6、历年预算收支规律

10.政府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

我国政府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收、支、平、管”四大任务。

收:按照国家预算确定的收入任务,积极组织预算收入

支:按国家预算支出计划,及时合理拨付预算资金

平:根据预算收支发展变化情况,不断组织新的平衡

管: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

11.政府预算局部调整的的方法:

动用预备费、预算的追加追减、经费流用、预算划转

12.预算收入的缴库方式:

直接缴库:由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帐户,

属预算外资金的,则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和依法享有征收权限的单位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所收取

的应缴收入汇总直接缴入国库单一帐户;属预算外资金的,则直接缴入预算外资

金财政专户。

13.编制决算草案的基本原则:

《预算法》第六十条规定:

“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法律上)

“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技术上)

14.政府决算审核分析的具体内容:

决算审核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

策、财政制度、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审核分析,通称政策性审核;另一方面,对

决算报表的数字关系进行审核分析,通称技术性审核。

具体涵盖以下六个方面:收入方面、支出方面、结余方面、资金运用方面、数字关

系方面、决算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15.预算决算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反应财务信息和受托责任,具体可考虑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宏观经济统计指

标体系、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分析报告、政府财政管理报告

16.年终清理的内容:

即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对预算收支、会计科目、财产物资及其有关财务活

动进行全面清查、结算和核对。是决算编制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编制年度

决算的前提条件

主要内容有:

(1)核实年度预算数字。(2)清理预算应收应支款项。(3)结清结算拨借款。

(4)清理往来款项。(5)清理财产物资。(6)核对决算收支数。

17.功能型预算、部门预算和绩效预算的区别?

政府绩效预算是一种目标-效果导向管理,它并没有放弃一般意义上的过程

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而是以此为基础,并将重点转到结果评价上。

这是部门预算改革的发展和创新。

部门预算是区分部门的经常性服务事务和发展性事务,并采用不同的资金供

给和管理方式。政府绩效预算也是按经常性事务的支出和发展性事务的支出来划

分管理模式的。因此,两者存在着继承关系。

传统功能型预算与绩效预算的区别:

1.导向不同投入为导向结果为导向

2.目标不同合规性绩效

3.理念不同集权和控制分权和管理

4.责任不同对投入负责对结果负责

5.会计支持不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部门预算和功能预算的区别:

1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

功能预算:将预算按支出功能分类部门预算:将预算按部门+功能分类

2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

功能预算:仅限于预算内资金收支部门预算: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收支

3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功能预算——侧重与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和财政宏观情况分析,强调计划性

部门预算——侧重细化某一部门的全部收支情况

4预算管理方式不同

功能预算:同一机构管理若干部门同一性质的经费;同一部门的不同功能的经费

预算分别有不同的主管机构审核和批复

部门预算: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部门均由同一机构管理

5预算编制方式不同

18.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的特征:

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

预算体制。其特征为:

强调目标结果,以绩效作为预算安排的出发点

强调成本控制,以成本效益作为衡量支出的标准。

强调权责对等,以绩效换取管理者的“自主权”。

强调民主公开,以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为考量

19.绩效预算的三个要素:

绩效预算要求政府的每笔支出都必须符合绩、预算、效三要素的要求:

(1)“绩"是指请求财政拨款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目标或计划,即绩效目标。这些

目标应当尽量量化或者指标化,以便编制预算并考核效果。

(2)“预算"是指完成业绩所需的拨款额,或公共劳务成本,它包括人员工资和各种

费用在内的全部成本。凡是能够直接量化的,政府都应当计算并公布标准成本。

(3)“效”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所带来的产出和结果指标对绩效的考核指标设计

包括量的考核指标和质的考核指标两部分。

20.绩效分析方法:

1、逻辑分析法,是用来分析一个项目的投入、过程以及期望结果之间关系

的系统方式。其特点在于

用于建立产出指标,结果指标,从而评价直接结果、中期结果和长期结果。

逻辑分析法的实现过程是,遵循逻辑推理的顺序,不断提出“如果….则…..”。

逻辑分析法强调重要性原则,覆盖80%就足够。

比较适合公共支出的绩效预算管理。

2、平衡计分法,实际上是一种多目标管理方法,即我们将需要评价的效果

的所有目标,按一定的规则指标化,然后按重要性原则赋予各自不同的权值。

3、样本基准法,指通过对样本的模仿,来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参照指

标的方法。又成为标杆管理。

21.政府绩效预算的特征:

强调目标结果,以绩效作为预算安排的出发点

强调成本控制,以成本效益作为衡量支出的标准。

强调权责对等,以绩效换取管理者的“自主权”。

强调民主公开,以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为考量

22.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

1、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

2、预算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况

3、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

4、预算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

5、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6、做好财政预算信息的反馈工作

23.政府预算编制的模式主要类型:

1.单式预算,是将财政收人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

表,而不区分各项收支性质的预算组织形式。

2.复式预算,根据政府预算收支的不同性质,将全部收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算中反映。

4.基数预算是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

制度预算的方法。

5.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要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

策要求财力状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

6.投入预算,强调严格遵守预算控制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资金之间转移。

7.绩效预算,强调预算投人与结果的关系

8.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收支计划执行期为一年的预算。

9.多年预算,具有指导功能的财政发展规划。

10.平衡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保持收人与支出基本相等。

11.差额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为了一定的政策目标,使预算支出大于收

入而有赤字,或者收入大于支出而有结余。赤字预算是差额预算的典型形式。

7.政府预算的流程及其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管理的流程是指一个相对完整的预算管理运行过程,按照各个运行阶段

的管理内容,主要分为预算规划与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与决算、预

算审计与评价、预算控制与监督等阶段。

预算活动的完整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的决策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绩效控制,

等等,核心内容是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调整及决算。

论述题

1.政府预算的宏观经济学功能:

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分配的中心环节,在对财政资金进行筹集、分配和使用的

过程中,并非只是一般的财政收支活动,还通过收支活动有意识地为财政的调控

功能服务,那么这种收支活动就又成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即它主

要通过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调整,实现其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

行调节和调控的功能。

政府预算调控经济功能的特征:一是具有直接调控性。因为政府预算是由收

支两类指标组成的,这些指标一经立法机构批准就具有指令性,带有强制执行

的效力。二是调产品进行的分配。预算资金的统安排使用,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重大项目资金来源,可以做到时效强、收效快。

政府预算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

1.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由于预算收人代表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公共资源,是社会供给总量的一部分,面

出代表通过预算分配形成的社会购买力,是社会需求总量的一部分,因此通过调

节即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

2.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收支结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是社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民间部门之间以及在它们各自

的内部各领域之间的分配。其中,民间部门资源的最优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

实现的,公共部门和民间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

政治程序编制预算实现的。

3.公平社会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的出现了地区之间收人悬殊和个人之间分配不公的

问题。这种状况影响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预算在

财政分配中的中心地位,采取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及财政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

分配及收入分配。

2.中国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2.调整预算审批时间,我国预算年度预算采用历年制,但年度预算是每年3

月人代会上审批,前三个月资金拨付没有法律效力。

3.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估分析和财政报表,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纠正各种偏差,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腐败。

4.目前的预算管理方法和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

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

资金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

5.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由于科目不透明、不清楚导致政府预算“外

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6.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支出分类体系涵盖的范围偏窄目级

科目也不够详细、规范和完整。

7.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只反映预算内收支,不包括预算外收支。

8.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

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和交流。

3.07年以后我国的政府预算的收支分类,

政府预算收支分成哪几类?每类又分成多少款,多少项和目:

(p53)

1.收入分类,完整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共6类,分别是税收收

入(20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款)非税收入(8款)贷款转贷回收本金

收入(4款)债务收入(2款)转移性收入(8款)48款

2.支出功能分类,完整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

类级科目有17类。165款

3.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各项支出具体用途。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

类级科目包括12类102款

4.决算的形式是什么,政府决算的意义?

决算,形式上是对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实质上则是对年度预

算执行结果的总结

政府决算的意义有:(一)反映了预算执行的结果(二)是制定国家经济政

策的基本资料(三)是系统整理和积累预算收支实际资料的重要来源(四)是实

现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5.政府财务报表和报表的使用者:

政府财务报表可以仅指以表格形式出现的财务报表,也可以同时指财务报表

和报表注释。其使用者有社会公众、权力机关、公共资金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有

关评估机构及其评估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6.谁在使用政府财务报告,他们需要这些做什么

社会公众,是预算资金的所有者,用于了解并监督预算资金使用情况

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利益行使监督权,监督与评价政府行为

公共资金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政府偿债能力、收益状况等信息以维护自身利益

有关评估机构及其评估者,为了给潜在投资者提供参考而了解政府财务情况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行政管理

7.财务报告的形式有哪些?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通常应编制三种报表:财务状

况表、财务业绩表和现金流量表。

政府财务报表是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形式,是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

部分。

(1)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的反映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情况的资产负债表和预算执行

情。

(2)行政单位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收人支出表。

(3)国有事业单位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收人支出表。

7.分税制财政管理体系改革的背景:

1、旧的财政体制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财政收入增量的分配上向地方

政府倾斜,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降。

2、旧的税收体系与现实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主体改革目标严重脱节。

3、旧的税收体系种类繁多、计算复杂、人为因素影响过大,容易造成各地区间

分配不均,影响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4、旧体系将大部分收入混在一起实行大包干的办法,容易造成中央与地方之间

的利益界限不明晰。

9.如何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p84)

1.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2.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整合建立其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其管理

3.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清理整合,严控新设,

并规范其资金管理办法。

4.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与使用,规范资金分配,严控资金使用。

5.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6.加快转移支付立法与制度建设。

10.中国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03年以来,审计署接连曝光财经领域的重大违规违纪案,暴露了审计体

制中存在很多问题。

1.中国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

(1)中国国家审计实际上是政府的内部审计,而不是政府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审计工作受到审计机关外人为因素和行政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和影响

(3)人大缺乏实质性介入的途径和手段

2.解决思路: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的审计署都隶属于议会或为独立机构,审计机关的

负责人由议会提名,经费由议会核定,不需要财政部门进行预算,这样才充分保

障了审计机关独立、客观、公正、有效的行使审计权力。借鉴这些现成的经验,

我国应尽快将各级审计机关划入各级人大序列,从长远来看,这是推进预算民主

的重要制度保障。

11.政府预算的立法监督理论依据:

(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由于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从而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政府”——“公众”构成了

委托代理关系,政府预算就是一张契约,其特点表现为:

1、政府预算所体现出来的委托代具有多层次性,削弱了委托人监督能力。

2、其次,政府预算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所有者虚位”和“激励不足”等问

题。

3、政府预算委托代理契约不确定性较高,

(二)官僚机构行为理论:尼斯坎南认为官僚机构所影响的政府预算规模将是完

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均衡规模的两倍,就是说,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官僚机构提供

的公共产品数量将比公众愿意接受的数量要大得多。具有如下特征:

1该机构通常要追求预算总额的最大化。

2其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预算拨款

(三)分权制衡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只有分离和相互制衡才能

实现有效监督。

计算题:

基数法:

其数法是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数或预计执行数为基础,分析影响计划年度

预算收支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预测这些因索对预算收支的影响程度,

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某项收入(支出)数额=上年预算收入(支出)数额±计划年度各种因

素变动对预算收支的影响

例4-1假设某地区上年教育支出为10000万元,计划年度由于高校扩招原因,研

究生增加100人,本科生增加120人。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每名学生的财政综

合定额为,研究生1万元,本科生0.8万元。另外,由于教师工资调整,计划年度

需多支出工资12万元。试测算计划年度该地区的教育支出。

计划年度该地区教育支出=教育支出上年基数土各种增减因素

=10000+1x100+0.8x120+12

=10208(万元)

例:某地区上年的教育支出为1000万元,计划年度由于高校扩招原因,研究生

增加了100人,本科生增加了120人。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每名学生的财政综

合定额为:研究生8000元/年,本科生6000元/年。另外,由于工资调整,计划

年度需多支出工资12万元。测算计划年度该地区的教育支出。

教育支出=上年基数±各种增减因素

=1000+0.8×100+0.6×120+12

=1164(万元)

系数法:按一定年份预算收入(或支出)的统计数占同期有关经济(或事业)指

标的比率,来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一种方法。

例题:某部门报告年度上缴利润60万元,其工业总产值为600万元,计划年

度工业总产值为800万元,试测算该部门计划年度上缴利润数。

系数=60/600=0.1

计划年度上缴利润=800*0.1=80万元

比例法:比例法是指利用局部占全部的比例关系,计算局部或全部额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数=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比例

比例=同期某项预算收入(支出)数:同期预算收入(支出)总额

(1)根据单项收支测算预算收入总额:

计划年度预收总额=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数/某项预算收支占总收支的比例

某省报告年度预算收入1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为90亿元,计划年度税收收入

128亿元,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总收入数。

比例=90÷100×100%=90%

计划年度预算总收入数=128÷90%=142.2亿元

(2)根据预算收支总额测算单项支出数额

例:某省报告年度预算支出90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8亿元。计划年度预

算支出115亿元,测算计划年度教育事业费支出。

比例=18÷90×100%=20%

计划年度教育费支出=115×20%=23亿元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在算术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方法,它将观察期的数

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然后由远及近,以一定的跨越期进行移动平均,求得

平均值,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预测值的方法。一次移动平均法是直接以本期(t

期)移动平均值作为下期(t+1期)预测值的方法,其预测模型为:

式中:X

t+1

为t+1期的预测值;

M

t

为t期一次移动平均值;

n为跨越期数,即参加移动平均的历史数据的个数。

例4-2假设某地区近年财政收入如表4-1所示(P111),选择移动期数n等于

3,用一次移动平均法预测2017年财政收人(单位:万元)。

X2017=(x2014+x2015+X2016)/3

=(1032+1015+1010)/3

=1019

(前次和除以移动期数)

指数平移法:

指数平滑法是通过对最新数据加权而预测下个时期的数值。指数平滑法的计算过

程如下例所示。

例4-3假设某县2016年第1季度的实际财政收人为5000万元,第2季度的实

际财政收人为4500万元,根据第1季度的收入预测第2季度的收人为5000万元。

假设取因子权数为0.3,用指数平滑法预测第3季度的预算收入。

第3季度预测值=第1季度实际值+(第2季度实际值-第2季度预测值)*因子权数

=5000+(4500-5000)*0.3

=4850(万元)


本文发布于:2022-08-01 10:0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50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