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
深化,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格局日趋多样化。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
集中住宿,教学、生活管理相对分离,使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
加大,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易发地段,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
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公寓的安全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其
安全状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于2002年8月26日专
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学
生公寓安全状况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隐患总的说来主要有火险,盗险,学生
心理异常,交通,宿舍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征集
了一些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事故案例,分为以下六部分:消防篇、盗窃
篇、伤害篇、交通篇、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篇、其它安全问题篇来对学生
进行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
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
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
然。
第一章消防篇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上海商学院“11.14”火灾
案例:
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
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
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
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案例分析:
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校园安全事件,特别是在大学里,由于使用
违章电器,特别是使用“热得快”所引起的火灾非常多见。关于校园安全的事件也
不仅仅局限于大学,同样的事件也在小学和中学出现过。由于学校的消防器材不过
关、配备不当等诸多原因所酿成的恶果屡屡发生。
在这起事件中,火灾初步判断缘起于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导致电器故障并将
周围可燃物引燃。这给寝室安全管理特别是防火安全敲响了警钟。火灾都是因为个
别学生使用违章用火用电器而引发,给其他住宿学生造成了重大影响。学生宿舍是
一个集体场所,是一个人口密度极大的聚居地,任何一场火灾都可能造成重大后果,
带来无可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为了住宿同学的生命财产安全,宿舍内严禁
使用违章电器、劣质电器、非安全电器器具、无3C认证产品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
不适宜在集体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在火灾发生的初期,最佳的逃生时间未能及时逃生,而是选择从窗跳出体现了
学生逃生技巧非常缺乏,缺乏消防安全知识、逃生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没有引起足
够的认识,危机意识不够,没有主动去关注了解和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案例2:东北师范大学“1.11”火灾
案例要点:
2007年01月11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宿舍2舍一楼发生火灾,浓烟将十一层高
的整个宿舍笼罩,楼上百余个寝室的500余名学生被困。在浓烟的威胁下,大部分
学生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等方式自救,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受不了浓烟
的熏呛做出将要跳楼的举动。危急时刻,在消防队员制止下,这几名学生最终被送
至安全地带,消防人员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大火被扑灭,被困的500余名学生被
成功疏散到安全地带。确定起火的是该宿舍楼一楼的干洗店干洗机旁边的一堆衣物,
火势很快蔓延,并迅速产生很大的浓烟。
案例点评:
从该案例中学生逃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学校在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以
及消防跳绳技能培训等方面还是下了蛮多的功夫。这些努力在关键时刻就体现出来
了效果,消防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前期的安全知识的普及、逃生技能的培训、火灾逃生演习等都将是火灾发生后确保
人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3:北京林业大学“11.2”火灾
案例要点:
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林业大学第6号学生宿舍楼三楼突然发生了
爆炸起火,火灾原因疑为汽油爆炸,当时有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内,皆在大火中
丧生。
案例点评:
案例中,学生严重违反学校规定,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宿舍,并保管不善进而
引发起火爆炸。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也是这起火灾发生的原因之
一。加强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的管理,提高学生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将是学生公寓重要
工作之一。
案例4:东北大学
案例要点:
2003年12月23日5时40分,位于沈阳和平区的百年名校东北大学一宿舍楼
内突然大火。火灾中由于楼内近2000名女生沉着冷静,合理运用消防逃生知识,没
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时,许多女生打开窗户呼救。不少学生因为逃生时过于匆忙,仅在睡
衣外罩了一件大衣。一些学生是用沾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后冲破烟雾的,她们说学校
以前教过这方面的逃生知识。一些女生拿起了楼道内存放的灭火器,但直到十几只
灭火器用完,也没能扑灭大火。她们又开始用脸盆接水灭火,但也没能减小火势。
消防官兵来了后发现宿舍楼共有3个通道,其中一个被胶合板钉死,他们打开通道,
将学生转移。扑灭大火。火灾的原因为219寝室内仅学生用“热得快”烧水,因晚
上突然停电,她只好从水壶中拔下“热得快”放到床上,但忘了切断电源。早晨,
她醒来后发现床上的“热得快”已经将床铺引着,惊慌之下,四处敲门喊醒其他寝
室的学生。由于这名女生逃生时打开了寝室的门,结果通风后火势更加猛烈。
案例点评:
东北大学的火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沉着冷静,以及平时对消防逃生技
能的掌握。但是就火灾发生的原因也体现了有部分同学安全意识的淡薄。使用“热
得快”这种大功率电器已经是违反了学校的消防安全规定,而且在停电的情况下未
将“热得快”切断电源,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当时,六层宿舍楼的三个单元口
都有学生向外逃离,南湖中队的官兵们,用喇叭告诉逃离的学生要保持镇静,有秩
序向外撤离。学生们年轻,反应灵敏,对路线熟悉,给及时撤出赢得了时间。消防
局的有关资料提到,这场火灾如果不是报警及时,将损失惨重。从火灾发生那一刻
起,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从东大打来的报警电话就有一百多个。当时走廊里凌乱
地堆放着十多个灭火器,火灾发生后,看守东门的大爷和几个女生开始了灭火行动,
可火势越来越大,大爷便放下灭火器,开始敲门通知。王冬住在事发楼525房间,
“当时我们屋有个人去上厕所,发现走廊里全是烟。她跑回来把我们都叫起来,我
们先用棉被堵门,又用手巾沾上了水堵。接着又打开了阳台的窗户,这都是按照学
校的消防培训做的。”屋内的人保持冷静,用湿润的手巾捂上口鼻,尽管当时烟雾浓
得只能看清半尺内的物体,但依照熟悉的地形,顺着模糊的安全指示灯,她们很快
到了楼梯。
机械学院2000级的王雨、牛东方住在437寝室里,得知起火后,屋内的人首先
拨打了119报警电话。“我们还向指挥中心咨询,是立即逃出火场,还是等待消防
队员营救。他告诉我们,根据现有信息,火势不大,最好不要贸然行动,可以等待
营救。”几个人等了一会儿,发现楼下已经有很多人,便捂着手巾下楼了。“这次能
够保证没有一名学生受伤,真的得益于平时不断对她们的消防培训。”东北大学学生
处的季长生处长说,从新生入校的那天起,就在军训课中安排消防安全等内容,此
外,还对学生进行消防实战演习,让学生们记住一些消防自救知识。
案例5:中央民族大学“5.5”火灾
案例要点:
2008年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28号楼6层S0601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着火后
楼内到处弥漫着浓烟,6层的能见度更是不足10米。着火的宿舍楼可容纳学生3000
余人。火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楼内,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千学生被紧急疏散,
事故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宿舍最初起火部位为物品摆放架上的接线板部位,当时
该接线板插着两台可充电台灯,以及引出的另一接线板。该接线板部位因用电器插
头连接不规范,且长时间充电造成电器线路发生短路,火花引燃该接线板附近的布
帘等可燃物蔓延向上造成火灾。
案例点评:
经调查,该案例起火最初部位是宿舍西侧第一张床的下铺物品摆放架的插线板,
当时插线板接着4个插头,但连接不规范且充电器充电时间过长,造成电气线路短
路,火花引燃插线板附近的帘布等可燃物。
近年来全国高校发生多起消防安全事故,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是校园火灾
的易发区,火灾原因主要是用火不慎、超负荷使用热得快、电褥子等电器设备以及
吸烟等。在呼吁大学生,在宿舍里要规范用电,不使用伪劣电器、大功率电器,不
要随意开启楼道里的防火门,到了夏季点蚊香更要注意安全。同时,建议高校,可
以统一为学生采购合格的插线板等用电器具,定期检查学生宿舍,杜绝私拉乱接电
气线、使用伪劣电器的现象,并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
第二章盗窃篇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广西大学学生公寓盗窃案
案例要点:
2011年10月27日夜间,广西大学东校园6栋5楼整个楼层几乎被洗劫,503
宿舍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被盗,504宿舍两台笔记本被盗,510、512等宿舍
也发现手机被盗。宿舍门锁没有被损坏的迹象。不可思议的是,3天后,还是东6
栋,4楼又闹失窃。
案例点评:
小偷可能从阳台或后窗进入室内进行偷盗,如果是这种情况,宿舍8个人竟然
都没醒,可能放了之类的。此类案件属专业作案人员所为,且有备而来,给同
学们的警戒是:同学们自己的贵重物品要保管好,不要等到被偷了才向学校反映,
对于看到可疑人员到宿舍去推销袜子鞋子等,同学们应该马上打电话给保卫处,保
卫处会对这些可疑人员进行控制,这样就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一些学生很容易忽
略的地方:如果宿舍有人早起跑步,不要怕麻烦不拿钥匙而不锁门,中午、晚上睡
觉也不要图一时凉快开门睡,这些情况很容易发生盗窃事件。
案例2:桂林*大学学生公寓失窃案
案例要点:
2011年12月5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某宿舍发现丢失一台笔记本电
脑,且宿舍门没有被撬,门为反锁,原来宿舍有同学把宿舍钥匙插在门上被他人拿
走过,因当时没有丢东西,宿舍同学没有引起重视。
案例点评:
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同学的防范意识薄弱,钥匙丢了之后没有及时的更换门
锁,作案人可以准时机轻易的进入该宿舍盗取财物。案件警示我们在钥匙丢失后
应该及时的更换门锁,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盗手段,保证自身
的财物安全。
案例3: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公寓失窃案
案例要点:
2011年5月11日19:00左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公寓某宿舍,盗窃者在同学
去实验室上实验课的时候暴力损坏寝室门,对寝室进行疯狂式的盗窃,寝室三个人
的三台笔记本电脑失窃。每个人的笔记本都是上了锁,锁全被蛮力扯掉或剪断。
案例点评:
从案件发生的时间和作案手段判断,作案人是经过详细的踩点,有十足的把握
实施作案的,作案人使用暴力将门锁破坏,进入房间后用暴力的手段破坏电脑锁,
取走贵重物品,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务必会有作案声音,而这一行为没有引起周边
人员的注意,更说明是团伙性作案,有同伙侦查周边环境。面对此类案件。我们貌
似很难防范,其实案件的源头应该是该宿舍的贵重物品在小偷踩点时暴露了目标。
该事件警示我们,自己的贵重物品要注意隐蔽。
案例4:*****大学学生公寓盗窃案
案例要点:
2011年5月18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某宿舍,晚上19点至21点在
全体宿舍成员参加考试的期间共丢失5台笔记本电脑,8部手机,,1台数码相机和
250元现金。
案例点评:
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是宿舍内存放有大量贵重物品;原因二是在宿舍无人的情况
下没有将贵重物品存放到安全隐蔽的地方。首先大量的贵重物品使作案分子有了充
分的作案动机,进而选择恰当时机实施作案。警戒我们在学生公寓内一定要保管好
自己的贵重物品,平时注意隐藏,让不法分子没有机会锁定作案目标,做到“财不
外露”。
案例5:*****大学学生公寓内盗事件
案例要点:
2011年11月08日星期二,晚21:00分左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女
生区19#117的同学向岗亭报王同学入室偷盗未遂,现场被发现,并已报告保卫处。
据117的另一同学反映是本学期曾经因借自行车给王同学而把整串钥匙借给了她。
而117宿舍上一周曾丢失250块现金,之前曾丢失70块钱现金。最后王同学承认了
本学期在117宿舍的犯案行为。
案例点评:
“学生宿舍是公共场所,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地方”。事件属内部人员作案,在王同学
与失窃宿舍的同学非常的熟悉的情况下,以借自行车的名义私自配制117宿舍的钥
匙,并在117宿舍无人时进行偷盗行为。该事件告诉我们:同学朋友之间在相互信
任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私人钥匙不能随意借予他人,贵重物品要注意保管。
银行卡、存折密码不能透露给任何人。
二、造成失窃的原因
1、大学生的贵重物品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极易成为小偷们的眼中钉,
肉中刺,日日思念,寝食难安,而又些大意粗心的同学却不以为然,特立独行,让
自己的东西成了乌鸦嘴里的肉。
2、大学生的生活随性,放松警惕是小偷敢于行动的根本原因。大学生们大部分
没有养成用完电脑锁起来,手机随时带在身上,钱包不放在明显处等必须的习惯,
电脑永远是放在桌子上,手机、钱包到处乱扔。
3、盗窃行为在校园如此猖狂的另一大原因就是放纵。很多学生都有多一事不如
少一事的心态,自己被偷后,不会去告诉老师,告诉学校,这无异于给小偷提供了
下次进行盗窃的信心。如果每个同学在维护自己的同时,能想到这样的举报也能维
护其他同学的利益,积极举报,校园盗窃案也不会这么频繁,小偷也不会如此猖狂
了。
4、很多校园盗窃案的案犯就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这是最悲哀的。出现了这种情
况,不仅是同学难办,自己还要受到学校给予的极刑,这样的行为只能是退学这一
个结果,数额达到一定标准还要接受刑事处罚,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无
异于自杀,同学,学校,家庭,社会,无不扼腕叹息,这样的例子已经不在少数。
三、解决盗窃的对策
(一)齐抓共管,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
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特别是宿舍盗窃案件仅靠学校保卫部门的力量是不够
的,必须坚持防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高校要把安全防范与高校建设和发展
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经费保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
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并与利益挂钩;建立倒查机制,对发生重大盗窃案件的部门领
导和责任人实行倒查机制,追究责任;对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与评优、提干
挂钩。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大多与同学们的思想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有密切关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盗窃案
件发生的有效手段。高校保卫部门要担负起宣传和教育的责任,作为职能部门,保
卫处要发挥好牵头的作用,主动与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管理处和学生公寓管理部
门等定期或不定期联合举办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报告、橱窗、板报等多种途径,采
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安全防范的知识。学生工作
部门要配合保卫部门,使安全教育制度化。通过种种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师生员工
认识到盗窃作案的伎俩和危害,将安全防范转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加大力度,构筑安全防范体系
安全防范体系是指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人防是指要组织一批
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保卫干部和护校人员,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巡逻。物防是
指在重点部位安装防盗门、窗等设施进行防范。技防是指用监控系统、报警器等高
科技手段进行防范。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贵重的教学科研设备越来越多,而
违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更新,单靠人防、物防已不能适应高校治安的需要,必
须加大投入,发挥高科技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实践证明技防系统的运用在预防
犯罪和事后破案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四)寝室联防,构筑区域联防机制
通常,高校的宿舍安排,为便于管理,一个班级或一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居
住在相连的几个宿舍,由于大家彼此相互熟悉,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种小型的区
域联防机制,比如可称之为“室联防”机制。“室联防”机制就是由几个宿舍的同学
组成一个共同防范的区域,当有陌生人员或可疑人员进人这个联防区域时,任何一
个处在此区域的同学都要自动承担起安全保卫的任务,提高警惕,密切注视,让犯
罪分子无机可乘。
(五)强化打击,提高威慑力度
高校盗窃案件发案率高,但破案率低,打击威慑力不足。一是掌握定预案,潜
伏守候捉拿案犯;二是追查赃物提案犯;三是熟悉环境细破案,在周边细破案线
索;四是深入复杂环境,打听相关信息。在加强侦查破案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当地
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只有在净化校园内部环境的同时,努力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学校创建良好安全秩序,才能达到学校稳定和治安良好的目
的。
第三章伤害篇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厦门某高校材料学院学生自杀案
案例要点:
2011年5月24日中午11点左右,厦门某高校材料学院2007级本科高分子专业的
学生被发现在学生公寓内上吊身亡,该宿舍共有四名学生同住,其他三名舍友均在外地
实习或办理就业相关事宜,该生死亡前独自居住在宿舍里。
据同学反映,这间宿舍外门没有锁,内门却一直锁着,一两天了,都不见这个男生
出来。24日上午10:40左右,隔壁宿舍的同学无论是拍门还是叫名字,里面都没人应答。
觉得奇怪,同学就爬到高处,看到里面的风扇在转。同学又下来推门,好不容易推开一
条缝,就发现这个男生吊在床头,一动不动。发现情况不对,同学立即保护现场并报警,
同时报告学校。学院领导、辅导员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同时打电话联系死者亲属。
据隔壁宿舍同学介绍,死者22日夜间还在隔壁宿舍与同学玩游戏,至凌晨1时多返
回宿舍。23日白天,隔壁宿舍同学发现其宿舍一直门窗紧闭,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曾敲
门但均无反应,以为其在睡觉。有同学还猜测,可能因为“挂科”太多,心理压力太大,
这名男生才会想不开的。
另据死者同学反映,死者平时和别人交流较少,独来独往,不太爱说话。爱好画画,
喜欢看漫画书。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学习很努力,经常看书至深夜。
案例点评:
根据死者同学反映死者性格内向,生前与人交往少,喜欢独来独往,但喜欢看漫画、
画画,喜欢玩游戏,但也勤奋学习。说明死者是个内向并且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努
力学习了但是“挂科”还是很多,导致其心理压力大,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广州市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师胡慎说:“社会竞争加剧造成学习和工作的压
力增大、家庭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自身的因素,是造成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
的原因。”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关键看个人如何调节和控制。做得好则问题
迎刃而解,反之则会引向极端。当大学生在生活或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有
的可以自我调节成功,化压力为动力,但有些则不能,如果此时仍没人分解其问题,就会
产生自杀的冲动。面对这些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好的人,能够尽量把冲动降低到最小,
通过向人倾诉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人,往往在重大挫折的诱
导下酿成悲剧。
大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在同学遇到困难或重大挫折时,即使不能给他提供解决问
题的办法,也可以给予合适的安慰并寻缓解对方压力的途径。从此事件中还给我们一个
启示,大四学生压力相对较大,对于大四的学生(特别单独在宿舍的学生),学生辅导员
以及公寓管理员应当经常下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了解学生
的实时动态,避免惨剧的发生。对于获得外宿申请的同学,学校负责人应该对其有严格的
要求,并且不定期到其生活的场所检查,提醒其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严禁学生私自外宿的
行为。
案例2:2010年4月19日西南大学学生胃胀破死亡
案例要点:
2010年4月19日,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城规专业大四女学生王文杰,晚餐吃
了满满一锅米饭,加上菜,约3斤。然后又连续吃了5个多小时零食和水果共连续吃
五个小时,导致半夜胃胀撑破,20日中午时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王文杰的同学小仇回忆,18日凌晨约3点40分,她们同室4名女生正在睡觉。忽然,
小王把她们叫醒,痛苦地捂着腹部气喘吁吁,不停地抽搐呻吟,并叫她们赶紧拨120。约
20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室友搀扶小王走到4楼,随后医院的担架将小王抬上车,驶
往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医生问小王怎么回事,小王回答:“吃多了,喘不过气来。”医
生问她晚饭吃了多少,小王说,“晚上用电饭煲蒸了满满一锅米饭,都吃光了,再加上菜,
估计有3斤。吃完晚饭后,又坐在座位上吃零食、水果,前后吃了5个多小时。”医生问:
“一直在吃吗?”小王回答:“是!”
到达医院后,小王被立即送到5楼普外科处理。医生检查,小王的腹部已硬
如石头,B超发现胃已胀破,必须马上动手术。由于胃胀压迫神经,小王虽意识尚清楚,
但腰部以下已完全没了知觉,苍白的双腿上泛起紫红的血管。
动手术需要监护人签字,同学们一面打电话通知小王在永川的父母,一面通知
辅导员。因情况紧急,赶来的辅导员签了字。早晨6点35分,小王被推进手术室,早上
8点左右,小王的父母赶到。上午10点多,手术结束,医生说手术还算顺利,但能否度
过危险期,还不好说。就在大家总算舒了一口气时,小王却在当天中午12点多不治身亡。
小王的同学称,她们也不知道小王暴食前是否刻意减肥节食,但事发当晚她毫
无节制地进食,却是大家亲眼目睹的。同学们评价,小王性格害羞、内向,平时大多数
时间喜欢待在寝室里。对于她的离世,同学们深表痛心。目前,小王的家人对学校老师
几小时才去签字以及医院的救治措施提出质疑,认为他们对小王的死都有责任。
案例点评:
连续五个多小时的进食是导致王文杰胃胀裂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武汉大学中
南医院施先艳医师介绍,暴饮暴食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促进大量胃液和胃酸分泌,
引起血容量减少和低血压。急剧扩张的胃还会压迫下腔静脉,使心排量减少,导致人
体休克甚至死亡。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生活压力暴饮暴食,有人因工作需要常年饮
酒、熬夜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胃部疾病的主因。施先艳说:“调整心理压力有很多方
法,暴饮暴食是极不可取的。健康饮食的方法很多,包括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要注
重多样化等等,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不管王文杰是否是通过吃东西来减压,她的
做法都给在校的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健康饮食要注重。
案例3:安徽省某高校学生出租房内猝死
案例要点:
2010年5月28日上午9点半左右,(安徽)省城葛大路一间出租房内某高校学生在
浴室里不幸猝死。据死者合租室友介绍,他们都是附近某高校的学生,一个多月后即将
毕业。死者来自阜阳,今年只有23岁,之前连续包夜两个星期玩魔兽,清早回出租房洗
澡时出现意外。据称,他经常通宵上网打游戏,朋友多次劝解无效。
2010年5月28日上午9点半左右,在葛大路租房的小刘一觉醒来,迷迷糊糊去浴
室,只见浴室门被反锁,敲门没人答应。他叫醒另一个室友询问,原来是室友阿龙(化名)
在里面洗澡呢。“我等了几分钟,感觉越来越不对,里面明明没有声响啊。我问室友他
是什么时候进去的,室友也很纳闷,说进去有半个多小时了!”小刘觉得更不对劲了,
赶紧把室友拉起来查看。
他们所在的出租房是一栋二层小楼,小刘爬到二楼另一侧房间,从那边可以看到浴室
的情景。浴室中的确没有人洗澡,小刘断定里面出事了,赶紧与室友们破门而入。眼前
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阿龙半裸躺在浴室地板上,毫无声息。室友们立刻拨打120,医生
赶来时遗憾地发现,阿龙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甚至出现了尸斑。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
院急救室的登记单上,阿龙一栏上写着“猝死”。
谈起阿龙的死,同学们既悲恸又惋惜。室友小刘说,他们都是07级学生,早已完成
课程,有的同学在实习,有的已参加工作。但阿龙看来并不着急,既不实习单位也不
工作,而是沉迷于游戏之中。“因为没事干,他经常上网玩游戏,我说过他好多次没
有用。”小刘说,当晚下班回来,自己还和正在网吧的阿龙打了声招呼,想不到竟成诀
别。同学们都表示,阿龙个头1.86米,但很瘦。平时他与同学们处得不错,就是太爱玩。
目前,阿龙的死因尚未查明。但同学们都认为,他的死极可能与连续包夜打游戏有关。
案例点评:
根据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程立顺介绍,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连续熬夜
对人体杀伤力极大。长时间让身体保持紧张,休息时间不足,可能出现心律紊乱甚至猝
死。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者患有感冒、哮喘等病症的朋友更不能连续熬夜,更别提玩那些
令人神经紧张的网络游戏了。因此,我们不排除该学生的死与他连续包夜打游戏有关。
这个虽然发生在出租屋,不在学生公寓,但是学生公寓当中很多学生也存在通宵玩游戏
的现象,甚至有些同学夜不归宿在外面的网吧玩游戏,虽然偶尔玩游戏可以放松,但是
长时间并且沉迷于游戏当中的行为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很大,而且对学习和思想产生很
大的影响。很多同学应当汲取教训。
案例4:2012年5月6日铜陵市“5.6”学生溺水案
案例要点:
2012年5月6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铜陵职业技术学院9名学生和安徽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1名学生通过QQ自发组织到铜陵县老洲乡洲头游玩,有7名学生落入水
中。其中2人被救(1人送医救治),5人遇难。遇难的5人中有2名男生、3名女生;最
小的一名遇难者18岁,其余4人刚满21岁。4名遇难者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
学生,另一名就读于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据目击者小徐陈述,当天上午10时50分许,江边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沙塘下
游向岸上跑来,边跑边喊“有人落水了,赶快救人啊。”听闻有人呼喊救命,小徐还以
为是有人在做恶作剧,可站起身子之后,小徐发现了异样。
小徐发现,原本沙塘下游有十来个人在水里游泳,这个时候的确少了不少。和小徐
一样,其他的游人也飞快地跑向事发的水域。小徐回忆,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跳进水里,
随后有一男一女两人被成功救起。被救男子称水下还有五六个人,而获救的女子则全身
瘫软被吓得不轻。
事故发生之后,铜陵县县委、县政府,市县公安、海事、卫生、交通等部门迅速组
织10余艘快艇、渔船投入搜救工作。截至6日下午13时56分,5名失踪学生陆续被
到,经现场医生确诊已经全部遇难。当地众介绍,在事故现场不远,老洲乡政府树立
着一块“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警示牌。
案例点评:
从2000年至今我国高校学生溺水事件不断发生,死亡人数直线上升。大多数的
学生溺水事件都与上面的案例相类似,都是自发的到河边江边玩,然后下水游泳,
有的是因为游泳溺死,而有的则是因为救人溺死。因此,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
到大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还是普遍缺乏,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安全
教育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案例5:桂林某大学学生出租房内煤气中毒身亡
案例要点:
2008年1月5日晚,一男一女两名大学生在桂林市金鸡路一间“日租房”旅馆
内留宿,次日房东发现其房间出现异样,赶到出租屋一看,男子和女子均躺在卧室的地
面上,煤气味很重,她立刻打了报警电话和120,救护车赶来后,发现男子已经死亡,女
子及腹中胎儿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医生确认其为一氧化碳中毒。这间日租房在金鸡路
背面的一座三层建筑里,房间面积约10平方米,房间内有一个用玻璃材料隔出的洗手
间,里面挂着燃气热水器,煤气罐也放在房间内。辖区派出所民警介绍,男子是附近一
所高校06级的学生,女子则就读于市内另一所高校07级,两人是情侣关系,可初步
认定三人是煤气中毒。
案例点评:
煤气中毒也称为一氧化碳中毒,是伤害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之一,热水器的
老化以及个人的安全意识较缺乏,安全知识较薄弱是酿造此悲剧的最主要原因。此事件
虽然不会在我校学生公寓发生,但是在回家或者由于不得已的原因申请了外宿的学生,
在生活当中必须提高警惕,多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避免此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学
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制定申请外宿流程,严查严惩私自外宿的行为。大
学生应该自尊自爱,提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伤害多指车祸、自杀、溺水、中毒、触电、烫伤和烧伤以及被动物咬伤等,这些已
经成为我国1~34岁人的第一死因。造成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随着高校办学开放性程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主观愿望的增强,学校面向社会的
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增多,学生校外活动的机会也不断增多,客观上增加了各种意外事
故的可能性;
2、学生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3、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力度不大,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辅导员因所负责学生人数
多而管不到,而班主任又因相关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而不愿管,从而导致学生班级安
全教育与管理的缺失。
4、社会紧急救助方面的原因,表现为救助不及时、少数救助机构(如医院)不愿承担
救助风险等。
三、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作出的与客观现实不一致的判
断,其直接后果就是引发行为的偏差。纠正大学生认知偏差需要广大教师,尤其是辅导员
和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其错误认知
的严重后果。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和时代化,既
要保留传统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注意调动主客体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互联网交互
性、开放性、即时性的优势,搭起网上思想交流的“连心桥”。
(二)解决问题,减少主体的诱发因素
学生的极端行为往往是由外界某种因素激化其内心矛盾冲突而诱发的,因此,除纠正
学生的认知偏差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经济、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缓解他们的内心冲突是预防大学生因为伤害事故死亡的重要手段。应用好这一手段的前提
是要及时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在与学生进行言语
与非言语的交流过程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如发现某学生目光呆滞、情绪低落、话语不
多,则说明该生极可能陷入某种内心冲突或遇到自己暂时难于克服的困难。解决问题是关
键,解决问题要遵循“帮助与教育并重”的原则,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帮助让学生感受到集
体的温暖,增强战胜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三)完善制度,加强学校的危机干预
学生教育管理机构和危机干预机构是目前高校普遍设置的两大学生工作机构。在学生
教育管理方面,大多数高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模式。尤其是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以后,各高校
进一步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完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
各种竞争的加剧,学生危机干预机构日益显得必要。目前,各高校虽然成立了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但在队伍建设和制度完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大学生心
理普测与危机干预制度,校院班三级网络建设还有待加强。
(四)正面宣传,放大教育的社会效应。
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积极关注。
安全教育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做到警钟长鸣。放大教育的社会效应就
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逐步形成全社会长期广泛关心和支持高校学生安全与稳定的良好氛
围。放大教育的社会效应就是要通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
让全体高校学生正确理解生命内涵和价值,在积极关爱和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关爱和尊
重他人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逐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需要特别说明
的是,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不宜作过多报道和渲染。
(五)社会紧急救助体系的完善
社会紧急救助机构应当完善各种紧急救助设备,救助人员应当增强人道救助意识,提高
自身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及时救助,不怕承担风险等。同时国家应当完善关于救助法律法
规的内容,保护救助机构和人员的正当权利。
(六)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安全意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生命的珍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
安全意识,增长自己的安全知识,遵守法律法规,配合学校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
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章交通篇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河北大学车祸“我爸是李刚”事件
案例要点:
2010年10月16日21时40分许,李启铭酒后驾驶黑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新
校区(位于保定市北市区)生活区,将女生陈晓凤、张晶晶撞伤,陈晓凤因抢救无效
死亡,张晶晶重伤,经紧急后脱离生命危险。李启铭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
去,我爸爸是李刚。”
10月16日21时35分左右,一辆黑轿车从学生生活区南门进入,此时很多学
生刚下课或者自习归来,也从西边教学区穿过学苑街由南门进入生活区。黑轿车行
至女生宿舍厚望楼附近的丁字路口,距南门50米处,停了下来,从车里走出一女生。
三四分钟后,黑轿车重新启动,沿着一鸣路继续行驶。一鸣路前300米段有3道减
速带,黑轿车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反而加速行驶。在易百超市门口,拐弯的黑
轿车控制不住方向,跌跌撞撞地差点冲上右边的人行道。
21时40分许,在快撞上某位目击者之前,黑轿车突然急促地向左转,冲向
左边车道。这时,在黑轿车前方的路中间有两个女生(一个穿着轮滑鞋练习轮滑、
一个穿着粉红的帆布鞋)。黑轿车再次向左打方向,但不幸的是并没有避开,车
辆右边直接撞上了前方两女生。其中穿着轮滑鞋的女生被撞飞,落下时砸在黑轿
车副驾驶位置的挡风玻璃上;另外一个女生被车前右边反光镜撞倒。两女生“脚对
着脚”地躺在地上,被撞飞的的女生伤情严重,头部在流血。
黑轿车撞倒两女生后,并没有停下,反而右拐继续沿着一鸣路后半段加速驶
向女生宿舍馨雅楼。撞人两三分钟后,黑轿车竟然沿着一鸣路原路返回,经过易
百超市门口的事发地点时“没有减速,更没有停下来,就这么直接从躺在地下的两
个奄奄一息的女孩身边驶过”。
黑轿车再次经过事发地点时,被围观的同学们发现前方挡风玻璃破碎。一个
男生高喊“追车去”,很多围观学生,特别是校武术协会的成员即追赶黑肇事车。
在后面有学生追赶的情况下,肇事车加速逃逸,但最终因大门被同学及保安关闭,
拦截在生活区南门。
被拦截后,肇事司机呆在车里足有四五分钟,一直不下车。门卫要求他熄火,
并交出驾照、行驶证等证件进行登记。几位目击者形容肇事司机当时很“嚣张”,
下车时“一身酒气”,甚至和门卫“有说有笑”。肇事司机甚至说:“看把我车刮
的……我爸是李刚。”
21时48分,河北大学新校区附近的北市区百楼派出所民警赶到,随后保定市
交警支队二大队的交警也到达。22时31分,交警对肇事司机进行抽血检测,显示
酒精含量为151毫克/毫升。之后,肇事司机和车辆被相继带离学校。16日21时
47分左右,救护车赶到事发现场,将两位被撞女生送往保定市急救中心。
两位被撞女生分别是陈晓凤和张晶晶,两人是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0级光信息
科学与技术班学生,且是同宿舍好友。10月17日17时20分,伤情严重的陈晓凤
因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保定市公安局指定望都县公安局管辖,经望都县警方依法对事故进行
调查、取证及责任认定,2010年10月24日,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罪
被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2011年1月30日经一审宣判,犯罪嫌疑人李
启铭被以交通肇事罪判处6年徒刑。
案例点评:
河北大学的校园车祸案,因肇事者一句“我爸是李刚”而成名。客观地说,肇
事者李启铭的这一“炫爹”之语,很难对他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产生影响,但无
疑深深地刺激了大众的心理,使得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成为一起社会事件,产生了远
比车祸严重得多的社会后果。“官二代”李启铭不仅在校园内撞倒两名女孩后不曾
停车,而且意欲冲离校园,遇到阻拦时说的是“看把这车给划的”和“我爸是李
刚”。没有别的语言能够如此言简意赅地显示权力在我们这个社会可以具有何其巨
大的力量。李刚并不是高级官员,只是保定市公安局某分局的一名副局长。但只需
这样一个级别,就足以使其子女产生高人一头的心境,不仅把人撞飞后可以车行如
故,而且受到拦阻时底气充足地亮出不该受阻的理由。一个官员,因其子的一句“我
爸是李刚”而牵连到一个社会事件之中,受到巨细无遗的搜索与审视。无论他们如
何应对,无阻于事件发生后人们对其所有不端行为的发掘和抨击。他们犯了不可挽
回的错误,就必然受到全面的检视,这不是他们积极的花钱托人“公关”就可以替
代的,就可以收买的。官员和权力必须正确应对社会呼声。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这
样的怪圈:官二代或官员本身犯了错误,通过一时的权宜之计就能令作恶者逃脱真
正的惩罚和制裁。长此以往,社会将一次次丧失制度的规则。
同时,这起交通事故给我们很大的一个警示是: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刻不
容缓。李启铭开着私家车进入校区学校门口保卫处没有管制,何况他是酒醉驾车,
也没有被阻拦,学校的管理的疏忽也是导致这起交通事故的一个因素。
值得肯定的是河北大学学生们虽然当时情绪激愤,但仍能及时报告、及时抢救,
表现出、恰当。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现场控制肇事者和车辆,还是网络声讨肇
事者,该校的大学生表现了相当的理性和克制,还有事发现场摇曳悼念蜡烛。让人
体会到对弱者的同情的温暖。
案例2:华中农业大学博导校园被撞身亡事件
案例要点:
2009年03月07日华中农业大学一邓姓博导晚饭后散步路上,被一辆摩托车
撞倒,送至医院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晚上7时许,该校57岁博导邓伯勋教授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走到教师家属小
区(西苑小区)外的学院路上散步。此时路灯还没亮,邓教授一边走一边思考问题,
不料这时一辆摩托车快速驶来,邓教授避让不及,被摩托车撞倒。目击者赶紧报警
并拨打120求救。急救车将邓教授送至附近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事发后,驾驶摩托车的男子被警方带走。
案例点评:
据了解,学校该路段是校园的干道,再加上有公交车、出租车和私家车出入,
以前曾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附近居民反映,由于该干道路边多是大树,枝叶比较
多,再加上路上光线不好,人行走时会出现视线模糊情况。这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客
观原因。从主观原因上来说,该男子驾驶车辆过快,在学校没有设置减速板的情况
下,纵容了了驾驶者的快速行驶,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造成校园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校园师生人数的增加与交管人员不足、交通设施不健全的矛盾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圈地和合并,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
于扩招以及新教师的大量涌入,在校师生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增加,高校校园已经不
是过去单一、独立的校园了,而是成为了城市中的“小城”。校园面积大了,路多了,
路宽了,校园校卫人员却很少增加,尤其是交通管理人员更是缺乏,再加上老校区
交通设施老化,新校区设施不健全,因此校园面积的扩大和交通设施的老化,使校
园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显现,与交管人员偏少、道路标志、设施不健全形成
了一个突出的矛盾。
(二)校园内外人员的增加和师生出行工具的改变,形成的人流、车流对
交通安全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许多高校对社会敞开大门,成为开放式校园,接纳广大市民和外
地旅游者,使原本的校园人流量、车流量显著增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改善,许多老师都有了自家的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更为普遍。校园面积的扩大,
许多学生出行也由步行改为骑车了,甚至有些大城市的本地学生开着自家汽车来校
上课,再加上外来的施工、生活和出租车的大量涌入,使高校校园中得交通环境变
得更为复杂。
(三)设施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无交管人员疏导
纵观高校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校园面积扩大,师生及外来人员增加之外,
还存在设施不够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许多高校新校区建筑大气,道路宽阔,
但是许多道路上没有信号灯,没有斑马线,没有减速带,人员密集的地方没有安全
指示标志,车辆经常出入的路段转弯处没有反光镜,甚至没有限速标志。而许多老
校区,生活区、教学区都在一起,道路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管理,更没有
专门的疏导人员,上下课会形成人流、车流,加上保卫人员的偏少,交通事故的发
生就难以掌控了。
(四)师生思想上的麻痹和安全意识的淡薄
在交通事故的问题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一次事故九次快”,思想上的麻痹
大意,开“快车”是产生交通事故最大的敌人,有的驾车者为了赶着上下班或者上
下课,车开得很快,造成撞人;有的进入校园后放松警惕,漫不经心,或者在车上
闲聊,造成交通事故;有的甚至是酒后驾车,导致事故的发生;有的学生行走时注
意了不集中,对路上的车辆视而不见,满不在乎;有的学生把马路当球场,一边拍
球、踢球,一边说笑,把来往的车辆置于脑后,这些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
原因。
三、解决校园交通安全的对策
针对当前校园道路的基本情况,以及诱发交通事故的原因,造成交通事故的特
点规律,预防交通事故应该从加强交通管制和宣传交通法规入手:
(一)要强化和完善校园交通管理
随着学校尤其是高校进出校门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必须提
上议程。例如,在学生上课和生活的核心区域内设置禁行区和禁停区,禁止机动车
通行和停放;在校门口或大道的关键处利用减速带最大限度降低车速;学校可以用
各种分道线、斑马线,使得校内车辆与行人更加和谐,同时降低人车混行带来的交
通隐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停车场,规范校园车辆停放管理;学校还可以
引进智能化交通管理设备,提高学校交通管理的安全系数。
(二)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多与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有关,当前,许多学生缺乏社
会生活经验,头脑里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同学在思想上还存在着误区,认
为校园是我们自己的地盘儿,谁都应该谦让学生,认为在校园里骑车和行走绝对比
校外安全。于是少数学生在校园里骑车只顾自己,不看前方和别人,骑飞车、闷头
拐弯等,有的走路时注意力不集中,带耳机听音乐,边走边听,甚至打闹嬉笑,这
些都是引发学校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切
实提高学生对于校园交通安全的认知度,提高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自我保
护的自觉性。从而,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要加强立法严惩校园交通事故的肇事者
当前,我国仍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校园交通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校园交通执
法的主体并不明晰,交管部门无法进入校园执法,使校园变成了交通执法的盲区。
随着法制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校园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应该是今后努力的一个
方向。立法部门应通过立法或制定条例,赋予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以部分治安、交通
管理的权力,这样校园的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将会更有效。同时,对
于在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要严惩肇事司机,使司机们在校园内开车格外谨慎小
心,从而降低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第五章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篇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案例要点:
1、动机受不了同窗讥讽
这个寒假由于要工作,马加爵没有回家,而邵瑞杰和唐学李早早就返回了学
校。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
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
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
伤害到了马加爵。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
马加爵一直十分看中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
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
龚博的念头。
2、凶器曾两次购买加工
为了实施他的杀人计划,马加爵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最后确定用杀人后流
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他到一个旧货市场上买了一把石工锤,为了
使用顺手,他请店主把过长的木柄锯短,悄悄把锤带回,并藏在了宿舍楼内厕所的
隐蔽处,想等到作案时再取出来。但不知怎么的,石工锤却被人偷走了。不得已,
他又回到上一次买锤的商店再买了一把石工锤,同样让老板把过长的木柄锯短后带
回宿舍。其间他还买了用于捆扎尸体的黑塑料袋、胶带纸,并上街请制证窝点制
作了,以备出逃时使用。
3、开杀第一个是排除障碍
唐学李原本不住校的,一直在校外租民房住,但那几天由于还在假期,宿舍床
位普遍空着,唐学李就暂时住进了马加爵和邵瑞杰住的317宿舍。而邵瑞杰那几天
经常跑到隔壁宿舍玩,玩晚了有时也就住在隔壁。唐学李的存在成为了马加爵杀邵
瑞杰的最大障碍。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就用石工锤砸向唐学李的头
部,将其砸死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14日
晚,邵瑞杰上网回来晚了,隔壁宿舍的同学已经休息,他就回到了317室住。就在
邵瑞杰洗脚的时候,马加爵用石工锤将邵瑞杰砸死。
4、狠心半日内再杀两人
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这时,杨开
红来到317宿舍马加爵打牌,已经杀红了眼的马加爵做贼心虚,一不做二不休,
用同样手段夺走了杨开红的性命。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说317室里打牌
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结果,龚博就在当晚惨遭马加爵的毒手。
2004年4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
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
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
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5、抓捕过程
马加爵身上带着一部复读机和三盒磁带,在路上他曾听外语资料并用复读机的
录音功能记下自己的作案动机。马加爵在2月18日下半夜到达三亚,并混入拾荒者
的人中。因为看到自己的通缉令,他不敢去饭店购买食物,只在街头捡别人吃剩
的饭盒。他白天和拾荒者活动,晚上多在银行、招待所、商店门前睡觉。
警方经过侦查后,认定317室即为作案现场;被害人均系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
损伤死亡,死亡时间约一周左右;作案时间初步认定在2月13日至15日,作案工
具即现场遗留的石工锤。同时,警方将嫌疑对象为云南大学本校学生、当时居住于
该寝室的马加爵。2004年2月23日晚11时,云南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出A
级通缉令;公安部于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
2004年3月2日公安部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查缉云大“2·23”专案作案嫌疑
人电视电话会议,全警动员。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公开发布通缉令、新华社也向
全国各新闻媒体发通稿,发布通缉马加爵的公开通缉令,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作
出决定,对提供准确线索的公民给予人民币20万元奖励。2004年3月10日,公安
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再一次进行组织和部署,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积极行动起
来,全力追捕“杀人狂魔”。
2004年3月15日下午7时20分许,海南省三亚当地人摩的司机陈贤壮向三亚
市河西派出所派出所举报:在三亚的河西路一河堤附近,发现一相貌极似马加爵的
男子。警方接报后,迅速赶往发现地抓获该人,经初步审讯,此人交待了在云南大
学杀害四名学生的犯罪事实,经鉴定,确认是马加爵本人。[9]公安部刑侦局代表于3
月16日下午向三亚市现场向举报有功人员、摩的司机陈贤壮颁发奖金20万元;此
外,三亚市政府也将给予陈贤壮奖励,共计25万元。
2004年3月1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被押解回到昆明。
6、审判结果
2004年4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判令马加爵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文杨、唐先和人民币两万元,赔
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邵渭清、黄燮梅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
绍权、马存英人民币两万元。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马加爵没有提出上诉,昆明
中院即依法报送云南省高级法院核准对马加爵的死刑判决。
案例点评:
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
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
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
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
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
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和受到的“歧视”,及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甚
至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结果,社会应对此悲剧负主要责任,对马加
爵的量刑应予从宽。
李教授的报告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
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但
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
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李教授的这一反驳是成立的。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
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
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这个案
件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
1、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
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
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
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2、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
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
己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
3、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
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
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案例2:吉林农业大学杀人案
案例要点:
2009年11月14日,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刺刀杀死同宿舍室友赵研。
郭因觉得赵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曾将赵晚上打呼噜视频传到校内网上,二人因
此不和。郭认为赵多次对其进行辱骂,伤害其自尊心,遂于2009年11月14日凌晨
3时30分左右,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熟睡的被害人赵研胸部、背部数下,致使赵
研因左胸部刺创致心脏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作案后郭力维拨打“110”电话报
警,并在现场等待警察到来。公安人员到达后,将被告人郭力维抓获。
2010年3月25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公开宣判郭力维杀人案,判
处郭力维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赵利
民、孙爱华经济损失273332元。
案例点评:
郭力维属于比较自我的一个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只认为是开玩笑,当别人失
礼时则认为自己受到侮辱。而以“自我中心”也是当代大学生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
现象,只是程度不同。同时,他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混淆,其行凶过程逻辑严密
且冷静,不排除受游戏中类似情节影响的可能性。在与宿舍同学生活习惯上发生矛
盾时,并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建议,而是直接将情绪积压下来,发展成
记恨,并越来越严重。
根据郭力维在法庭上的种种表现与供述,心理专家对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从
案件中了解到,郭力维属于一个非常内向的男生,很多积怨他都没有表达出来,反
而压在内心。”专家分析说在第一次、第二次被骂后,郭力维没有选择与对方调解,
反而把愤怒压在心里。这样,所谓的恨就成为他行为的,让他没办法克制自
己的行为,把这种愤怒扩大化,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才会想到了如此极端的做法。
总的看,他的做法比较极端,属于单行线、直线思维,钻牛角尖,没有一个更广阔
的视野,思维比较偏执、狭隘。
案例3:长沙医学院一女生62刀砍向同室好友
案例要点:
2006年5月1日上午10时许,长沙医学院女生宿舍楼内一片寂静,楼顶的深
红瓷砖在暖阳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目。该校临床四班大一学生李爱娟正与同学曾
海燕在楼顶闲聊,两人脸上不时露出欢快的笑容。“你快看那边是什么?”李爱娟
大呼,曾顺着对方所指方向看去,顿觉背后一阵刺痛,回头一看,好友李爱娟正挥
舞着一把滴血的菜刀。“救命啊!”惊慌失措的曾拼命呼救,但李却越砍越凶,其
脸部的肌肉抽搐着,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连续62刀,19岁的李爱娟将
自己唯一的大学好友砍倒在血泊中后,匆忙逃回宿舍,后因事情败露跳窗逃走,在
途中被警方擒获。
法院经审理查明,李爱娟与被害人曾海燕均系长沙医学院同班同寝室的同学。
李爱娟多次趁曾海燕不注意时,使用曾海燕的小灵通给男朋友打电话。今年4月,
曾海燕觉得自己的小灵通电话费用过高,说要去调取话费详单。李爱娟因担心事情
败露,决定杀死曾海燕,以阻止其调取通话费的详单。4月30日,李爱娟在长沙医
学院对面某超市购买了尼龙绳、菜刀、水果刀,准备在当日凌晨趁曾海燕熟睡之机
将其勒死,后因内心矛盾没有下手。5月1日上午,曾海燕又提出要去调取电话费
详单。10时许,李爱娟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菜刀、水果刀,将曾海燕骗至寝
室七楼,趁曾不备持菜刀朝曾的头、颈、肩、背、双手等部位连砍数十刀,直到认
为已经将其砍死后才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曾海燕所受损伤系被他人持锐器砍击
所致,已构成重伤并6级伤残。
2006年10月23日法院认为,李爱娟因担心被害人曾海燕调取话费详单,而暴
露其偷打他人电话的事实,为阻止曾海燕调取通话费的详单,故意剥夺他人生
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法院据此判处李爱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例点评:
黄漂琴夫妇长期以“考上大学”作为是否“认”女儿的先决条件,培养出李爱
娟强烈的竞争意识,但夫妻俩却很少与女儿进行情感沟通,往往只看成绩单,造成
先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其父亲长期使用暴力语言或手段对其施压,导致其身心长期
压抑,情感方面出现自闭与冷漠,许多压力无法宣泄。
目前我国许多孩子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互相关爱,许多人都将同学视为敌对
的竞争对手。男朋友的无情“背叛”和好朋友的猜忌,让情感脆弱的李爱娟,最终
选择以极端方式处理问题,假如李爱娟的同学能互相信任、体谅对方,并给予其更
多关怀,一起悲剧也许能避免。
案例4:“哑巴寝室”
案例要点:
“刚进校时,寝室关系挺融洽的,每个月大家还会抽空出去聚餐。”让田奇怀
念的这段寝室成员“蜜月期”,只存在于大一开学后的头3个月。“蜜月”一过,
磨合期来临,每个寝室成员的缺点都逐渐显露,室友之间开始有了一些争吵。寝室
成员之一王鹏(化名)担任学生会干部后,经常晚归,影响了寝室其他成员的休息,
因为交流缺失,他和室友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其他人开始不和他说话,遇到诸如
交电费、寝室清洁值班等非通知王鹏本人不可的事情,就QQ通知。
对王鹏“禁言”后,这个寝室其他成员之间一旦发生摩擦,互相之间也开始不
说话,有什么事也只是QQ或者短信交流。“有时候我宁愿在网吧打游戏也不愿呆在
寝室当‘哑巴’。”谈及寝室气氛,另一个成员小谢坦言,这1年多自我封闭的日
子让他很压抑。
案例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认为,绝大多数寝室风波都由小事引起,频
发的原因一是因为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替别人着想,
将寝室隔阂主要归因于室友;二是不少学生遇到人际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更不懂得
向老师和家长求助。
应对寝室隔阂的对策是重视寝室文化建设,改进寝室管理模式,学会人际交往
技巧。郑晓边建议学校及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起宿舍管理委员会,通过自我管理来学
习处理矛盾的技巧,通过沟通交流来消除隔阂,其实“人际关系”也是大学教育中
的一门“必修课”。
案例5:因玩游戏吵架,大学生刺死同学
案例要点:
2006年10月21日,华天学院租用的厦门海洋学院。案发在凌晨1时,行凶
学生黄稚(化名,莆田仙游人,20岁)持着一把水果刀,刺向对方(周泰强,南平
人,20岁)左胸下方。案发前,周黄二人因玩游戏而过吵架,同寝室同学、生管员
随即制止,并将两人劝回寝室,暂时平息了争吵。之后两人再次争执,生管员再次
上楼时,周已被刺倒在血泊中,120到场后已无生还气息。
2006年10月22日,对此凶案,新店派出所相关警员说,案件已移交翔安刑
警大队,并证实行凶者已被警方控制。
案例点评:
一个大学生被杀,一个大学生成凶嫌,这起命案毁了两个家庭。此案深刻的
反映处事冲动是最大的魔鬼,处事圆滑会让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但很多认知事物的
原则,是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即便是“外圆内方”
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也会受到内心的左右,“只有当你内心也变成圆的,对待事物
和他人不苛刻、宽容,才会真正化解人际关系的冲突。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未来
的栋梁之材,不仅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具备的是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案例6:四川两大学女生因开关电灯发生争吵动刀酿命案
案例要点:
大学生共处一室,应互相宽容,但却有人因为开关电灯这样的小事动刀致人死
亡。今年刚满20岁的舒小燕是某大学二年级学生。2007年4月19日晚10点,舒
小燕从学校操场回宿舍,恰巧同寝室的李某也在宿舍里。由于舒小燕与李某平时就
因一些小矛盾而关系不和,所以相互间没有打招呼。过了一会儿,李某把寝室内的
两盏灯关了,舒小燕因正在东西再次把灯打开,李某随即又把灯关了。这样几次
三番开关灯,舒小燕便与李某争吵起来,并对李某说:“再关灯就给你一刀!”李某
不服,又去关灯。舒小燕在李某关灯时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把刀子,朝李某身上
刺去。李某因心脏被刺穿,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2007年4月29日,四川省郫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将女大
学生舒小燕批准逮捕。
案例点评:
宿舍关系是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日常活动最基本的单位。住集体
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不仅有利于学习,也
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就会给生活抹上一层阴影,带来
一系列负面影响。
二、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
(一)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作息时间的不同,资源(水电)的使用习惯不同,个人卫生习惯不同,娱乐时
间不同等。宿舍具有典型的公共空间特性,所以个人的喜好可能给他人带来消极影
响和干扰。
(二)价值观差异
由于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因此大家的
价值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很多事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果没能处理好
这些差异,就会导致舍友之间互不认同对方并进而影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性格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含蓄、直率、开朗、内向各有不同。当遇到宿舍
矛盾时,不同性格的个体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解决方式,如果沟通不好则很容易造
成误解。
(四)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缺陷
中国有52.4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曾经因为自卑而使人际关系失
落,包括退缩和过分争强好胜等,自卑感一经形成便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扩散力,
并因此给正常的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带来不良的影响。
嫉妒和嫉恨心理同自傲、自卑心理一样,是建立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大敌。嫉恨
者时刻寻对他人实施“报复”行为的时机,因此,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高度戒
备”状态,也成为最不因素之一。
猜疑心在中国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源的。“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
抛一片心”这句封建古训在少数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平常
的宿舍成员的交往中,通常表现为生活孤僻、敏感多疑、小心谨慎、戒备心强,对人
冷淡,与人交往总是胸有城府。
三、创造良好宿舍关系的途径
(一)豁达大度,培养宿舍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容。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心理互容就要求相互多
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多肯定他人,少求全责备,从而和睦共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
(二)将心比心,培养角互换心理。
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种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实际上多半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
己的需要,或觉得别人需要的满足超过了自己而引起的。这种心理反应,往往是以自
我为中心,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因素。如果能与别人进行心理互换,将自己置于对方
角,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宿舍成员之间的各种偏见和误解都会因此而“烟消云
散”。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强调心理的介入
现代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后,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复杂的社会、校园
环境,容易产生迷茫、急躁和盲目的情绪。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曾经过分的独享父母的宠爱使其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很难做到站在对方立
场思考问题,宽容不够,不满的情绪得不到恰当的发泄就会积压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学校应提供更完善的心理辅导服务,从新生进校起普查心理状态,对心理有
一定缺陷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追踪。打通学校到同学的心理疏导途径,如在班
级设立心理委员并定期培训,适时组织小规模的心理集体辅导等。
四、怎样才能处理好宿舍关系?
(一)与舍友统一作息,在日常起居生活给予包容和理解
一个宿舍有三四个或五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宜用统一的作息时间加
以调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
活秩序。如果你是“夜猫子”,晚上睡得很迟,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
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别人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厌恶。
(二)不搞“小团体”
在宿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
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三)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
设法去探求。对方把一个领域化为隐私,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任何试图
闯入这个领域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尤为注意的是,未经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
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
细节。
(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
参与配合。
(五)给予别人关心,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在集体宿舍中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别人在整理床铺时,你应该想想这种事情是否需要帮忙;有人生病时你是否愿意帮
他去食堂买饭。相互帮助的确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任何时候人都难以凭借自己的力
量生活。哪怕只是些小事,相互关心帮助也可以加深友谊。
第六章其它篇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大四学生沉迷网络,抢劫杀人案
案例要点:
2005年1月上旬,王彬、魏龙为满足沉迷网络的开销,实施杀人抢劫。大四
学生王彬沉溺于网络游戏并染上不良习气,为满足开销,他通过互联网购买手,
实施入室抢劫,并致一人死亡。1月13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省高院委
托,宣判王彬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宣判后,王彬被押赴刑场执行决。
江西某理工工学院计算机系四年级的王彬,迷恋上了“传奇”游戏,经常泡在
网吧里,并在网吧里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逐渐染上了不良习气。2004年12
月的一天晚上,王彬伙同魏龙携带、美工刀等工具,进入江西省抚州市学府
路111号联想电脑店,欲实施抢劫,但因店内人多而未能实施。
2005年1月上旬,王彬、魏龙为再次实施抢劫犯罪,通过互联网购得仿64式
手1把、子弹20发、消音器1件。2005年1月15日18时左右,王彬、魏龙携
带仿64式手、消音器等作案工具,乘出租车窜到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王院村14
组葛某家。王彬乘葛某打电话之际,持对准葛某后脑部位开,致葛某当场死亡。
后王彬、魏龙从魏某身上搜到钱物和钥匙,并撬开葛家房门,共劫得现金人民币1400
元,以及摄像机、照相机、金戒指、手机、手表等物品,共计价值人民币17878元。
案例点评:
上网已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当网络遭遇现实生活时,一种被称为“网
络病毒”的东西正悄悄影响着网民的心理健康。这些网民长时间生活在网络中,慢
慢变得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这就是网络心理障碍。网络心理障碍不
仅影响日常生活、家庭幸福,有时甚至还威胁到生命。
年轻人对很多事情的认知都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因此很容易将网上那些想象
中的东西当成是现实,并且寄予厚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同时,由于网络游戏以及各种开销使得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由
于网络成瘾的学生一般难以自拔,因而容易在网络中越陷越深,同时影响到正常的
现实生活,从而导致犯罪。
案例2:新生无法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学习
案例要点:
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考入上海某大学的小如在上大学之前没有集体生
活的经验,一切父母料理,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喜欢,父母也高兴。可上大学后这
些优势都不复存在,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小如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尤其是
能说会道的同宿舍的6个上海同学,她不会说上海话,不能与她们交流,她感到很
孤独,很寂寞,觉得自己万分的痛苦。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她觉得她们是另一个
世界的人:说着日语一样的上海话,知识丰富,活跃兴奋,变着花样玩儿。在她们
面前,她自己像个10岁不到的孩子。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着一些莫名其妙又深不可测
的东西。上课时,她总喜欢坐在僻静的角落里,许多人在一起时,她从不别人说
话,也没有人理她。到食堂去吃饭,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她就只好看到什么买什么,
连价钱和菜名都搞不清楚,所以吃的东西常常是又贵又难吃。她生活在苦恼中。苦
恼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苦恼着进入了一个“太好”的环境,苦恼着学不好的功课,
苦恼着自己幼稚的思想。
案例点评:
本案例属于典型的“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
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经历了黑六月的洗礼,大学新生来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大
学确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
彩,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这里是知识的圣殿,却非梦想的乐园;这里机会与挑
战并存,这里希望与困难同在。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是一个新生活的适应期。这
是走进大学校园要上好的“第一课”。
所谓适应,是一个源于生物学的概念,心理学引用过来,说的是有机体对环境
变化做出的反应,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一种适应。适应是一种过程,通过
这个过程,有机体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持平衡。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失
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来重建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
循环往返的过程,就是适应。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就是适应,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
应的过程。面对每一个人生的转折,面对每一种新的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期,来
实现人与环境新的平衡。如此看来,大学新生面临一个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多多
少少出现适应性问题,便是生活的必然了。之所以先说清这一点,是想说,大学新
生的适应性问题,一般说来是一个正常的人生课题。换句话说,大学新生出现适应
性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适应性问题才是怪事。适应就是平衡,适应就是发展,
适应就是成长。
案例3:宿舍冷暴力
案例要点:
小A,大一女生,操着一口带浓厚乡音的普通话初来北京,因跟寝室人处不好关
系前来咨询。初入大学,小A延续着在高中时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心无旁骛勤学
刻苦,同寝室一共四人,其余三人常常在寝室打牌到深夜,小A每晚躺在床上,想
要提醒她们早睡,但怕影响大家关系,一直没有说出口,三人更加无视小A的存在,
没有关灯也没有压低声音,很多次都是想唱歌就唱歌,想打牌玩乐就打牌。长期下
来,小A睡眠很受影响,并且一想到第二天还有那么多课、作业,还有许多书要看,
情绪又更加紧张。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做题时反应很迟钝,觉得自己很笨,但又
害怕自己成绩下降,精神高度紧张。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其余时间都远远躲出寝室,
加紧学习,害怕自己浪费了时间。这样一来,小A与寝室同学没有更多的交流,回
到寝室依旧关系尴尬,寝室同学对其继续冷处理,小A也继续强压着自己的不满,
渐渐地室友形同陌路……
案例点评:
据研究,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体继学业压力以外的最大压力源。而
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中,尤以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最为主要和集中,特别是女大学
生寝室人际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呆在宿舍的时间占课余时间的80%以上,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不容忽视地是,宿舍人际关系
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障碍。与本案例所述类似的,女生
宿舍里的冷暴力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人际困扰往往伴随强烈的情感体现和情绪反应,
影响学业以及身心健康的各个层面,不仅很难彻底解决,而且反复延续。如若处理
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其他心理症状,甚至造成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等。
案例4:爱情困惑
案例要点:
林某,女,22岁,林业专业三年级学生。来自祖辈都是林业工人的东北地区,
对于能到省城上大学,林某感到万分高兴。到校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一时
曾被评为三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的倾慕与日俱增,盼望早日有位白马
王子出现。当她把自己的感情向本专业另一男生诉说时,遭到婉言拒绝。寒假时她
忍不住又写了一封信给那位男生,但他顺路约请同学一同返校已离开家了,他的哥
哥便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加快”转寄到学校来了。信到校后,同寝室的同学以为
他家里出了什么事,便拆开了信。此事被公开。消息一传出,原本内向、忧郁的她,
心情更加沉重了,心里的矛盾也更大了,为此,她整天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夜不
能寐,觉得丢了面子,做了件丢人的事。看见同学们在一起说笑,她就以为同学们
在取笑她,她便上前去和同学们解释,可自己又说不明白,搞得满城风雨。由此经
常剧烈头痛,胸中憋闷,度日如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产生自杀念头。她写
完给系领导、父母、同学的信,便吃了大量的。由于老师、同学发现及时,
送到校医院被抢救过来。
案例点评:
当求爱被拒绝后,小林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行为有愧于父母,另一方面感到自尊
心受到创伤,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产生了焦虑、抑郁,甚至轻生自伤。事实上
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向心中的恋人勇敢讲出自己的真心话,这是大胆追求好生活的
表现,并没有什么过失,更没有错,不应该自责。但是,爱情是相互的,每个人都
有爱与不爱的自由,不能得到一个人的爱情,不等于失去所有异性的爱。天涯处处
有芳草,何愁他人不识君。居里夫人19岁时曾爱上了一位英俊而富有的大学生,由
于家庭的反对,那位大学生又无力抗争,使居里夫人不得不承受失恋的痛苦。居里
夫人当时也很痛苦,但她马上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失恋而不失志,集中全部
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获得了新的科学发现,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爱情。
案例5:家庭贫困导致违法犯罪
案例要点:
大学生小张(化名)来自山区,大学里面发觉自己在经济、知识技能等许多
方面与其他同学差距悬殊,渐渐的在内心深处就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否定的态度和自
卑的心理。平时小张也处处谨慎小心,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对需要花钱
的活动尽量躲避,不愿参加任何社团组织,交往的范围相当狭窄,独来独往,经常
为缺少学费、生活费而焦虑或学习、考试而焦虑。生活上靠每月家中寄来生活费,
几乎没有余钱买学习资料和娱乐。看到寝室同学穿着时髦,出手阔绰,心理逐渐失
衡。一次,室友外出,将手机落在书桌上,被小张“顺手牵羊”。得手后,她又接
连多次盗窃同学手机,甚至在做家教时,将学生家里的笔记本电脑也拎走了。
案例点评: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
出。长期的经济拮据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了自卑、焦虑、依赖、
嫉妒和封闭等诸多心理问题。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来自家庭、
社会和学等方面的,以及贫困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健康
人格的塑造深受环境等外因的作用,但人格个体的自我塑造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根本
原因。就贫困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来看,较差的心理素质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
原因。
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期间,正处于刚刚开始由家庭、学校开始接触社会,而自身心理发展成熟、
自我价值观的建立完善却正处于一个从无到有、建立调整的阶段。这个时期,生理
上的成年与心理上的勉强甚至并未成熟形成矛盾,心理上对自己的独立和被尊重与
对父母家庭的依赖和依附感形成矛盾,前期家庭学校的简单宁静与即将踏入的社会
的复杂繁华形成矛盾,前期被父母老师安排、指导甚至扶持的安全感与今后不得不
独立面对、应付甚至体验挫折伤害的忐忑感形成矛盾,等等。可以看出,这个发展
阶段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大学阶段是一个心理问题高发的年龄。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的因素:
1、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心理满足,另一方面
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
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
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2、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
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
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
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则: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
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
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
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3、角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
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
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
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
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
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
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
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
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
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
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
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6、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
因。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已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在溺爱
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
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7、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工作或比较
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
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
家长高期望值的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
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
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8、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
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
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
格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校内外传媒,广泛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强化自助,寻求帮
助,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积极缓解排除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
宣传与教育,面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紧密围绕常见的心理问题分阶段进行教育,
让学生从一进校门就能接受系统的心理教育,不仅能够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
而且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人际交往的方法等,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困惑和压力,增强预防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校报、櫉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
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
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2、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
询的常设机构,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并为每一位大学生设立心理
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调查和测验,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主要问题,分
类进行心理辅导,做到早发现,早,争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建工作
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生活的各种问题,都会给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一
定的影响,另外,家长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之一,一般来说,多年来对儿女
的抚养和共同相处使他们对儿女的了解胜于其他人,他们是影响儿女行为最强有力
的因素。因此,教育部门应积极动员学生家长通过各渠道,参加学生心理健康的维
护工作,让他们在学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推行民主、平等、
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培养
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摒弃家长制,注重培养孩子健康
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并要联合学校、家庭、
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也应采用宽容的态度来接纳他们、
帮助他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
改善。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15:3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49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